读《唐诗》有感(优选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唐诗》有感

时间:2024-06-26 12:02:44 全唐诗 我要投稿

读《唐诗》有感(优选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唐诗》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唐诗》有感(优选15篇)

读《唐诗》有感1

  阖上书卷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翻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情绪。素白的书封上面印着一片淡绿色的银杏叶,除此之外别无繁缛,清新的画面是对全书大旨最好的诠释:无需过多修饰,仅留一份明净不俗。

  我总是认为,人存于世,必然要活出一片潇洒独立,当然不是放荡不羁,但要想与众不同,除了浓妆艳抹,还有清淡可追。而《唐诗三百首》正是教会了我这种清淡的做人处事哲学,以及立德修身的终身目标。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尤为广泛,择录77家诗派,全文共311首唐诗。我细细数来,其中唯杜工部之诗收录数量最广,王摩诘之诗数次之。我思寻良久,试图发现作者用意,无奈才疏学浅,只得其表,而更深之意将留待日后领悟。

  一则,杜甫作为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却从未得到来自统治者的半点怜悯,他在病痛之中不断挣扎,在权贵脚下小心做人,这一切却无半点作用,反而使他将国家的羸弱看的清清楚楚,他奔走呼号,无奈自身难保,有其心却无其力,风烛残年的他最后病死孤舟。尽管命运如此摧残,在《唐诗三百首》中却多有其忧国之作,如《丽人行》,诗作深刻地披露统治阶层糜烂的生活,暴露出的无疑是所处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然而作者为何选录这首极言统治弊端,动摇民心之作?我猜想诗作内容倒是作者所考虑的次要条件,似乎作者更在意突出杜甫之精神气节。

  这一点也可以从《望岳》诗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窥见,句中杜甫心中涌动的豪情与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令读过之人产生一种无以言述的沸腾热血,仿佛也跟随诗人来到了绝顶之峰,享受着俯瞰天下的畅快淋漓,我们从这两首诗中都能体味到杜甫心中所怀有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这其实正是《唐诗三百首》希望带给我们的比诗作更重要的东西:立德修身。

  何谓修身?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为万事之本,欲成大事,必得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必然要养性,由此可以想到王维。

  谈王维,我们更应该看中他的性情,性情一词正是使得《唐诗三百首》在如今这个社会仍然具有如此大的价值的又一因素,有性情方得修身。我们就从青年时的王维来开始谈。

  青年时期的王维是状元出身,文气才华自不必说,在官场上同样也是得心应手,顺风顺水,他早期的作品表现出清新明快、豪迈健康的调子,作品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诗作虽然也十分可观,却始终不够辨识度。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可能王维会过上像封建时代大多数官宦一样的的无忧生活,或者是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不是又将因此而折损一位伟大的山水田园派大诗人?

  所以历史总是这样公正,你王维注定名载青史,容不得你就这样平凡地度过一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奸臣专政,朝政日非。王维也有“此身虽在堪惊“的感受,但是退出官场,又过不惯清贫的生活,他只好亦官亦隐,半官半隐,心在山林,身在魏阙。直至把全部感情倾铸成他晚期的诗风。如同他所说的:“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诗人“万事不关心“一语,可以说是表面话,骨子里还是很关心世事的,不过“自顾无长策“罢了。这不是王维后半世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表白吗?像这样的篇章,在王维晚年的山水诗中是很多的。他晚年的诗作多清淡而无烟火气,他以自己的明净之心写就了许许多多的佳作,给我们留下对人生更加真挚的感悟,以及对于修身立徳的目标与要求。

  《唐诗三百首》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望见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他为寻求明君“怆然而涕下”。

  这些诗篇都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诗人们以笔为媒,记下自己心中的种种情怀。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了唐诗的兴盛与繁荣!《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诗歌作品大多清丽婉转,诗人们赋功力技巧于自然混成之中,华而不俗,雄野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这反应出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特点,更是诗人们不加修饰的真性情,以及朴素自然的真情怀。

  在如今,立徳修身这些词汇似乎显得有些苍白。人们忙于生计,奔走于工作与家庭之间,每天忙碌不停。这可能会换来生活物质上的富足,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因为他们的脑海中是空洞的,这注定使得他们不会拥有自我的意志,从而失去自我的人格。

  现在谈忧国忧民显然有些不切实际,立德修身便尤为可贵。保存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健全自己的思想与人格,这是我们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充实自己思想的机会。从《唐诗三百首》中,我终于寻找到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今天读诗的意义正在于此。

读《唐诗》有感2

  让我们走进唐诗天地,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对于中国人来讲,唐诗陪伴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从咿呀学语开始,直至步履蹒跚我们都可以与唐诗结缘,在唐诗的天地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

  从李白、杜甫,到王维、孟浩然,再到高适、岑参……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征服了我们后人,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传诵至今。

  《唐诗三百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本书,是由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在其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搜集整理编撰的。他们为什么要编这本书呢?因为他们想为小朋友们编一本好的唐诗启蒙读物。那个时候社会上流行的诗词启蒙读本是《千家诗》,收录了唐宋时期的223首律诗和绝句,没有收录同样佳作频出的古诗和乐府诗。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对唐诗有一个整体认识,他们夫妇编写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书中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孟浩然等77位文学大师的310首经典代表诗作,所选唐诗作品特点鲜明,老少咸宜。

  《唐诗三百首》就是这样一部久经考验的经典作品。它结合了唐代诗歌精华,所选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包含了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唐王朝的兴衰交替。

  翻开《唐诗三百首》,无论我们是悲是喜,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情感共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下一个人,一杯酒,伴着明月举杯对饮,这就是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明明心中是郁郁不得志,却依然可以活的如此逍遥。杜甫则与李白不同,他作品中透露的更多的是写实主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轻狂的杜甫,意气风发,在老来阅尽人世后,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家大事。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上的最高峰,所以一本高质量的唐诗选集,就很值得我们拥有。作家榜的这本《唐诗三百首》,全本全彩全注,精校精编精排,有利于我们高效阅读,而且书中还收录了唐代至近现代80余位艺术大师共245幅珍品画作,可供我们欣赏。

  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清醒,杜甫的孤傲,王维的世故……在那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其中,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

读《唐诗》有感3

  听爸爸说,古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古代中国有名的诗人写的很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我们一个国家可以很好的文化历史遗产,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背诵掌握。

  妈妈告诉我,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背诵古诗,三岁就能背诵30多首,虽然不知道意思,但听几遍就能跟着一首大概。 我还记得“红豆生于南,春发几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鹅,鹅,向天空歌唱。” 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读古诗,一边看原文,一边读翻译,理解诗歌的意思,还觉得古人与众不同,用这么几句话,表达了这么丰富的.意思和一些美丽的图画。 知道古诗的意思,我更喜欢背诵古诗。 有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些照片。 如“荒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能想到沙漠的辽阔和美丽。如“荷叶后天无限绿,映荷花别样红。” 它让我想起了我参观西湖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朗诵<将是山顶,一览众山小>,爸爸甚至告诉我这个暑假要带我去泰山,感受山顶的美景。 我太高兴了。

  根据我父亲的要求,我将每天背诵一首诗不会,而将古诗评论。我哥哥每天都听我背诵。他甚至背诵了一些古诗。他不仅能背诵常见的简单古诗,如《鹅颂》、《春晓》 ,而且还能背诵一些不太常见的诗,如《送哥哥》、《众人皆雁不飞》、《知了》、《远方,不受秋风吹》等,有的甚至比我的背还快,最愿意背《马高垂柳处》.最烦人的是,当我爸爸问我的时候,他也抓回来了,甚至让我回去了,我说他2,他哭了。我必须这么做。爸爸让他背下来的,现在他会唱20首歌了。我父亲笑着说,朗诵诗歌是额外的奖励,我小时候喜欢听别人赞美我。

  诗歌在简单的话可以显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表达某种情感作家,真的像父亲说,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背诗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弟弟,我越来越喜欢背古诗。

读《唐诗》有感4

  倘若你有朋友生活在唐朝,请帮我问问,他的朋友圈里,是否写满了唐诗?

  唐朝,一个拥有289个年头的封建王朝,一个圣贤无数诗文不绝的时代。使得唐朝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中,都拥有着一片无与伦比的天地,每次提起唐朝,都会让后世的人们心向神往。而“诗”,则是唐朝中最为闪耀的一颗明珠。

  不知是从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还是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始,出生在中国的`小朋友,就此开始唐诗的洗礼,直至终生。

  1000多年前的唐朝,流传至今的唐诗有4.8万多首。换句话来说,在唐朝,每两天就有一首诗,流传至了千年以后。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朝代,它的文化该有多么兴盛,那么多的唐诗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20xx新出的一套书《唐诗里的风云史》中,我寻到了一些关于唐诗的“秘密”。早在课堂中学习唐诗的时候,老师就会一直强调“学习唐诗,不要只关注诗的表面,更要去关注诗人、社会环境、故事背景……”但由于唐诗之美,总令人遗忘唐史之盛。

  《唐诗里的风云史》以诗人,事件和地理为线,挖掘诗人与唐朝的关系,用全新,全面的视野,带着读者去领略真正的唐诗。

  在唐诗的岁月里,有初唐四杰的兴起与陨落,有开元盛世的繁华与没落,有朝辞的白帝城,亦有西辞的黄鹤楼。如今的我们,总想生活在诗画之中,却不想唐诗记录的便是生活。

  如果你我重生,定要生于大唐。不为长安繁华,只求遍赏诗唐。

读《唐诗》有感5

  我们学校一直都在营造书香校园的气氛,古诗文诵读更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在潜移默化中,我喜欢上了古诗,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却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看,贾岛一边骑在毛驴上,一边还在不停地比划着什么,一不小心撞到了韩愈的轿子,原来是他正在为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犹豫不决呢?他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看,桃花潭边,动听的歌声传来,原来是李白的好友汪伦在为李白送行呢?面对朋友的深情,诗仙李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啊,与同学相处,也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看,孟郊去远方求学,她的母亲很晚了还在灯下为他缝补衣裳,孟郊摸着衣服,想到母亲的`恩情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写下了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拿起《唐诗三百首》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都会告诉你一个深刻的道理。朗读起来,抑扬顿挫,平仄押韵,会让你觉得它是那样的博大精深,正如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我们现在还不会写诗,但是只要我们去学习那些诗人的精神,相信我们也会“下笔如有神”的。

读《唐诗》有感6

  说实话,我看这本书之前,对唐诗没什么兴趣,不是古人闲着没事写出来的小短文吗?现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唐诗的新的看法。

  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整本书里都有涉及。作品分为四个阶段来介绍诗人,从士林中的男神上官仪,的豪迈的李白,再到俊秀潇洒的杜牧,这本书将这些诗人描写得极其生动。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王湾那段,而王湾的成名离不开那首《次北固山下》,尤其是其中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至今仍为人传诵。

  戴老师在其中的讲论也是极好的,这里摘录一段:无论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映入眼帘的不是青山,便是绿水,处处的美景,让人应接不暇。走路的满眼是青山,行水路环绕的是绿水。多美的诗境,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戴建业也评价王湾词翰早著。

  其他诗人的评价也不错,总之,戴老师描写的都是极好的。唐朝经历了几百年,不同时期所表达诗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就这点来说,这本书也是非常具有读的.意义的。

  看完了这本书,我也有了许多感悟。原来,历史中的诗人与我们想象中并不一样,同时,唐朝的诗发展也不是一时兴起的,而是一步步奠定了基础,才使得这个大王朝有了如此优美的诗句。

  唐诗,犹如一朵艳花,在唐朝这个大花瓶中,展现出自己的色彩,同时,发展越好也有越多的是牛人去写诗。戴老师也亲切地把唐诗发展史比作攀登珠峰,盛唐时期就是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中唐则是山腰,而晚唐则是山麓,总而言之,要想了解唐诗就一定要说读这本书。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诗人和诗词。我也觉得读这本书很有意义,以后可以多了解一点关于唐诗的书,最后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唐诗,是优美的,需要更多人去欣赏,同时怀念古代,了解那个年代,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本书真的很好。

  品味书香,需要多读一点古诗文。

读《唐诗》有感7

  四季的风物就是四季的心情,让人在这样的季节轮回里,将志向高远的.气度和人间的情怀结合起来,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与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秀口锦心进行智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

  或培风图南志,凝澹田园心,或挫锐解锋,和光同尘,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或邈以千秋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让我们通过阅读,将心系民生、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以诗语为媒,连接过往与未来,得以代代传承。

  感谢蒙曼讲诗,使我们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古代知识,去慢慢学会阅读一首诗,去欣赏诗词之美、文字之美、生活之美、与情怀之美;去揣摩一字抵千言的精妙,去推敲古诗用字的精准,去叹息一首诗所包含的色彩、韵律、节奏、音画,纹理以及质感;去洞悉一首诗背后浩瀚的历史背景,去学习诗词的各种体裁与形式,去领略大背景下诗人的气魄与胸襟。

  一本好书得以愉悦,一本好书得以淘取新知,经得起岁月地检阅,耐得住细细地咀嚼,值得反复重读。这就是本书带给我的感受。

读《唐诗》有感8

  有一首诗叫作《弹歌》,据说是中国第一首诗,讲的是原始社会打猎的事儿,全诗一共就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西周,采诗官。《诗经》共有诗歌305首,风雅颂,又称《诗三百》。

  楚辞,屈原。

  《国风》,代表现实主义,朴实无华;

  《离骚》,代表浪漫主义,天马行空。合成文学代称“风骚”。

  汉乐府。五言诗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三曹/汉魏风骨的代表就是鼎鼎有名的建安文学。

  竹林七贤,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

  首末字平仄,一二声就是平声,三四声就是仄声。最后一个字押韵,同一个韵母。对仗。

  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以及陈子昂等。王绩田园诗。初唐的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

  盛唐领头人贺知章和张九龄。从初唐走到盛唐的`高官贺知章和张若虚、张旭草圣、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贺知章看李白的《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人,是李白的伯乐及毕生好友。

  张九龄号称盛唐最后一位名相,唐朝的著名诗人中,只有他做到了这个位置。可以说是:诗人里面官最大的,大官里面诗最棒的。“岭南第一人”,广东人的骄傲。张九龄凉茶。得张说举荐。王维王昌龄孟浩然等都找张九龄举荐。后遭李林甫挤兑。

  盛唐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唐朝在各地设立了军区,军区长官被称为节度使。王瀚,李颀,王之涣只留下6首诗2首必背。高适是真打仗,三次出塞,五十几岁安史之乱人生才得以转折,李亨当上皇帝,高适被派平定永王李璘叛乱。七绝圣手的边塞老王-王昌龄。岑参。

  山水田园诗:孟浩然。学习庞德公隐居鹿门山。一生结交好友最后是喝酒去世的。叶嘉莹先生说他是仕隐双失。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辋川别墅”《辋川集》苏轼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叶嘉莹先生说他是仕隐双得。

  中晚唐白居易等。

读《唐诗》有感9

  对唐诗的美好印象,似乎一直停留在小学阶段,因为成年后去回忆,记得最深刻的就是那时候语文教材中的那些诗歌。像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依旧记得,那时书上,春晓是配了一副春天桃花盛开的水粉画,两只燕子从花下飞过。孟浩然草的背景,是一片草坡和蓝天,一片蒲公英在风中飞起来。静夜思是画着李白在月夜望着天空中的一轮圆月。这些画面为什么会记得如此清楚,一方面在于这些诗歌的确是朗朗上口又浅显易懂,自带音乐的美。而其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诗歌对自然有着无与伦比的赞颂。并在这种赞颂中,将人性中的情感隐晦地藏在其中,给人情感和精神上的共振。

  所以,到如今,我依旧觉得,最好的诗歌与自然是无法脱节的,两者互为一体,相互成就。两者相结合,便能成为最好的人类文学。

  这本书,本质上是写唐诗的背景,也就是这些作品诞生的社会现状,是依据诗歌来挖掘当时的历史。这其中,又挖掘出这些名作作者的另一面,有看作家八卦的性质。当然另一方面也讲述这些诗歌中所牵涉的战争、政事。所以看这本书,有种好玩的意味,而与文学或者说唐诗本身的文学性的关系,倒是其次的了。

  然而对于我这种对硝烟战场不甚感兴趣的向往平安喜乐世外桃源的人,注意力还是会被吸引到书中那些夹带的诗歌作品上。也因为自小对孟浩然、辛弃疾、陶渊明这些自然文学作者的喜爱,自然而然地会去书中寻找这些人的踪迹。

  通常,向往世外桃源爱好自然与世无争的人,如果一到名利场合,必然会有水土不服的症状。并且还会因为这种水土不服闹出笑话。孟浩然就是个例子,毕竟他能写出流传千古的春晓。所以毫不意外地看到书中写到,孟浩然一生与山水田园为伴,但也偶然升起过为官的心。一次他入长安求取功名,在宰相张说的府中偶遇唐玄宗,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他当场吟起诗来,读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唐玄宗当场大怒,说,我根本不知道有你这个人存在,何来抛弃你这一说呢?为什么在这里污蔑朕?这个事情对孟浩然打击很大,从此他考取功名的心渐渐淡了下来,一生安于田园生活。

  其实孟浩然的'这种遭遇,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遇到。换句话说就是,他这种人属于那种在名利场混不开的人,本身是因为不够圆滑,脑子不够机灵,不会看人下菜碟。性格又直爽,想到什么说什么,于是难免会得罪人,也因此把很多机会都搞丢了。但另一方面呢,也因为这种性格中的单纯,让他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只有自然草木没有复杂的人心,也正因此这些事物给了他无穷的灵感。所以,其实另一层面也可说,孟浩然这样的人也是幸福的。最怕就是那种明知自己不适合做某件事,还硬要去做的人,这种人是最痛苦的。

  总而言之,看这本书,不只是能够体会到古诗本身的美,在这些古代文人的趣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那时候的人与社会的现状。放到现在来思索,其对我们依旧有值得参考的用处。

读《唐诗》有感10

  诗从何处来?

  从细雨中飘来流水声,从微风中点碎落花音,从柳絮中抽出离别意,从鸿雁中寄出思乡情......

  独守空闺,翘首倚望的思念;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壮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 最缠绵悱恻、最壮怀激烈、最悲痛哀婉、最闲情逸致、最高雅深远,尽看唐诗!

  如果说,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我们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辉煌灿烂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成就了一个繁盛的唐朝,整个中华文明的精华,皆浓缩于唐朝的诗书画卷当中。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是却凝聚着好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的力量。那简洁而又十分生动的好似带有灵性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最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首选书。作为展示唐诗的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体式非常地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作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作家。

  第三,《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例如《游子吟》( 孟郊 )、《草》( 白居易 )、《春晓》( 孟浩然 )、《静夜思》( 李白 )、《江雪》( 柳宗元 )等等。这些唐诗意境非常地优美华丽,咏吟非常地谐和,上至垂暮的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唐诗三百首》 所选的诗取材非常地广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唐诗,例如杜甫的一首《望岳》, 令人身临其境; 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唐诗,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令人感到美好,身心舒畅。《唐诗三百首》 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唐诗,如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五,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

  +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第六,唐诗的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唐诗三百首》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等等。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真的是应有尽有,丰富多彩。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是海上的巨大的照明灯,像是无情、冰冷的风雪中的温暖的煤炭,是时时刻刻

  帮助着我们,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它就像是无私关爱我们的老师,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时时刻刻无私教导着我们,无时无刻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地细细品读,我们就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精彩有趣的寓言故事,在讲述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背后,更是在在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深刻道理。细细品读书中的那些唐诗,就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无比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永远远地留在一代又一代的代中国人的心中。

  我非常地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这么好的精神食粮的书。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再上一层楼,更加深刻的全面的去品读唐诗,了解唐诗,更好的继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读《唐诗》有感11

  如果说要穿越,我最想穿越的朝代应该就是唐朝了,印象里那有金碧辉煌的长安,有让人倾心的鲜衣怒马少年郎,有女子敢爱敢恨的缠绵依恋……

  小时候看《大明宫词》,对小太平遇见薛绍的那一场戏记忆深刻,我想不仅是我,那一幕应该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与朱砂痣。

  人生若只如初见,小太平以为她遇见了自己的爱情,没想到遇到了一生的悲剧,新婚之夜薛绍让她独守空房,而她后来在与武攸嗣的新婚之夜,她将薛绍对她的伤害重演。

  我爱《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在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她像是一个现代女性,不论是她的优点,还是她的缺点。

  这本《唐诗风物志》应该是我几年前跟着《秦朝穿越指南》一起买的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读(还不是因为懒)。这个作者我不是很熟悉,当时应该是看封面比较好看所以就买了,当我耐下心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加清晰的认识了我喜欢的长安。

读《唐诗》有感12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 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读《唐诗》有感13

  “只要你认识常用汉字,懂得二十一世纪的汉语,你就是唐诗的有缘人,你和唐诗的距离,真是只隔一道矮矮的墙而已”

  ——六神磊磊

  提及唐诗总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除了学生时代要求背诵的数十首,似乎再也背不出更多了,倘若再让讲讲少有作品的诗人的二三事,也只能是拼凑些只言片语。作者说的矮墙并不好翻越,他借给了我们一架梯子——《六神磊磊读唐诗》。与专家学者的唐诗解读相较,夹杂着自媒体戏谑语言和武侠豪情的此书,更有利于普通大众亲近诗人品味诗情。

  作者开篇直接指出,我们现在读到的每一首唐诗都是前人历经万苦得以保留的。以李白为例,一生古诗总数估计五千到一万首,得以保留的却只有十分之一;“诗圣”杜甫五十八岁辞世,四十岁之前的诗几乎全部失传……每每痛心之余,想起胡震亨、钱谦益、季振宜和康熙四位先人保留传承文化瑰宝的努力,就生出许多敬意来。

  本书内容横跨了从南北朝末期到唐朝四百年历史,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辅以可考史料,加以丰富的细节,把诗人们当做一个个鲜活的.人来讲述。

  初唐的诗人们,个个都是天才。初唐四杰年少成名渴望建功立业,最后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同时期的宋之问算是政治上的宫斗高手也难以保全自身……人生际遇如此,我更偏爱他们意气风发之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盛唐时期诗人们在复古和创新两条不同大道上不断尝试,留下了唐代诗歌中最重要的几种题材:边塞诗、怀古诗、离别诗、留别诗、闺怨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等,他们的名字随便一说就是一长串:贺知章、张九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王维……他们的科考也是一个运气活儿,孟浩然面试紧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惨兮兮的自我定位,皇帝不喜欢最终陪跑;钱起考试超常发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举成名;杜甫最倒霉,遇到差劲考官耽误前程,白忙活;祖咏最幸运,作文字数不够破格录取;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在当时大概率没有准考证,不能考试故作潇洒;哎,人各有命。

  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元稹、李贺、裴度、张籍……群英荟萃,常常进行联句大战。韩愈孟郊至少比了13场;刘禹锡逼得柳宗元转战散文哲学,又和白居易大战138回合险胜,数年后白居易又以《琵琶行》扳回一局。

  晚唐时期的诗人们,以李商隐最为情深,后人不再读得懂。

  诗人们把唐诗认作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或许你也喜欢吟哦。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王勃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日晚江南望北江,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大唐带给民族自信和豪情,唐诗滋润和丰富了民族情怀和梦想。它是我们生命的印记、文化的基因。

读《唐诗》有感14

  推荐理由:市面上很多唐诗宋词解析,但纯粹都是骗钱的。这种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出美感的作品,经过台湾的美学大师蒋勋的赏析、解读,更能体会到难以言喻的古文化之美。好友王大力曾经说过“只有真正美的东西才会永久传下来,而让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连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美感。书的封面设计的也美,我又想拿来当客厅墙纸了。

读《唐诗》有感15

  我在收拾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两本配套的唐诗三百首,我就拿起来看。

  随便一翻就翻到两首古诗而且都是学过的一首是望庐山瀑布,温习一下吧,估计好多人都忘了。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温习一下也不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翻了一页,看了一会,都是没学过的诗。有一首是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于鹄的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我去电脑上查了一些有关赤壁和巴女谣的一些资料。赤壁这首诗的`意思是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巴女谣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巴地的女孩骑着一头牛,唱着民歌,沿着处处铺展着荷叶、处处盛开着荷花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记得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我个人觉得能让我们长知识,都了解古诗,所以可以去看一看。

【读《唐诗》有感】相关文章:

读《唐诗》有感12-27

(通用)读《唐诗》有感06-25

读《最好的方法读唐诗》有感02-20

浅读《唐诗宋词》02-20

我读唐诗作文05-17

读《唐诗》有感(精选15篇)06-25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02-20

(实用)读《唐诗》有感15篇06-24

[优秀]读《唐诗》有感15篇06-24

读《唐诗》有感必备(15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