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读《唐诗》有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唐诗》有感

时间:2024-06-25 15:26:02 全唐诗 我要投稿

(通用)读《唐诗》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唐诗》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有感1

  起初,唐诗带给我的印象是单调、乏味的。后来,阅读了《唐诗三百首》,我对唐诗又产生了新的印象。

  唐诗是多彩的。

  唐诗,是绿色的。它既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嫩绿。嫩得青翠,嫩得可爱;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淡绿。淡雅的颜色若隐若现。它们不像墨绿有深沉的颜色牵引住人们的眼球,只是靠着一点点淡淡的绿色博得人们的青睐……

  唐诗,是红色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淡红,像泛起了红晕的少女的脸颊;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红,红得灿烂,红得似火。

  唐诗,是白色的。是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白得纯洁,白得无暇。令人陶醉。是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白。不是那种纯洁的白;不是那种透明的白,而是那一缕缕皎洁的白。白得悲惨,白得寂寥,白得凄凉。

  唐诗,不仅是多彩的`,也是精彩的。

  有“独怜幽草涧边生”的荒野之景。描绘了荒山野岭的独特环境。令人对野草萌生爱怜之心。

  与上句相比,我更喜欢、更觉得杜牧的《江南春》更为精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雨景。黄莺动听的歌声加上鲜嫩的绿叶与红花,江南城里到处都是酒家的旗子在缓缓飘动。南朝建造的宏伟寺庙,不知有多少楼阁沐浴在蒙蒙细雨中。这美丽的春雨图秀了江南的景,醉了人们的心。

  唐诗,是多彩与精彩的!《唐诗三百首》一定会让你对唐诗有很大的了解!

读《唐诗》有感2

  此书以“唐诗之路”为主旨,讲述浙东这块宝地里,留下的动人的诗歌与故事。阅完之,你便感唐诗之情、之趣、之境、之韵、之美,愈读愈发觉自己已在唐诗之路上渐渐入微、一往而深。

  唐诗之路的开篇便是西陵渡,在此地发生的故事,与元稹和白居易这对知己有关,而这篇故事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则,但为何说其是知己,且听我道来。元稹是靠写传奇故事出名,代表作有《莺莺传》,戏曲家王实甫之著名杂剧《西厢记》的最早来源便是《莺莺传》。后之便无关元稹创作传奇的记载,只有诗流传了下来。因诗,他与同年的白居易成为莫逆之交。《唐才子传》中记载了元稹和白居易之故事。元和四年,元稹去东川出差,仍在长安的白居易约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几个朋友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之后便往李杓直家饮酒,大家兴致勃勃时,白居易却郁郁寡欢大家以为白居易出了什么状况,但白居易却说,他想元稹了,随后便怀思友之情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此时的元稹恰好抵达梁州,他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他与白居易一起游曲江、慈恩寺,起来后便写下一首《梁州梦》,然后托人寄回长安。长安、梁州相隔百里,他们却都同怀思友之情,身在别处,情同一心,这不正为知己?因此,《唐才子传》对二人友谊给出这样的评价:“千里神交,若合符契。”此时再读此诗,便会为其深厚的'友谊而感动。

  而最为世人流传的还是“竹筒传诗”这一故事。元和四年,元稹和白居易又于西陵渡结缘了。元稹到杭州后,白居易陪他了四天,可元稹却提不其兴致,以往老朋友好久没见,这次可在江南相邻共事,何不乐矣?白居易写下《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以示纪念,可元稹却说:“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从诗中可看出,他欲有老之将至之悲郁,诗人总是这样多愁善感。而白居易安慰道: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富贵无人劝酒,今宵我尽杯中。

  元稹依旧说:“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符竹偶因成对岸,文章虚被配为邻。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妆不待春。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诗中依旧透露出他对青春不再、老境境无奈的喟叹。

  白居易又劝慰道:“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诗筒是用来放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邮吏过江送诗筒,仿若今朝漂流瓶,何不觉有点浪漫?

  第二天,白居易送元稹到钱塘江边上船,二人分别之情难以挥去,于是白居易又信笔写下: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元稹到西陵度,天色将晚,深情回眺杭州,写下《别后西陵晚眺》一诗,放入竹筒,让邮吏送到杭州。

  白居易阅读此诗,欣然会心,即刻写下《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山水之景,二人之情。天长地久,延绵不断。二位诗人之友谊,早已不能从诗中概论了。而元白“竹筒传诗”于此开启,已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段佳话。

  而那句“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已为后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唐诗之路永走不尽,它的意境、情趣滋养着人们,走上这条路,览浙江山水,看风土人情,悟诗情意境,寻文字之源,阅诗书画卷。通过唐诗,走近绝美的诗画浙江。

读《唐诗》有感3

  如果说要穿越,我最想穿越的朝代应该就是唐朝了,印象里那有金碧辉煌的长安,有让人倾心的鲜衣怒马少年郎,有女子敢爱敢恨的缠绵依恋……

  小时候看《大明宫词》,对小太平遇见薛绍的.那一场戏记忆深刻,我想不仅是我,那一幕应该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与朱砂痣。

  人生若只如初见,小太平以为她遇见了自己的爱情,没想到遇到了一生的悲剧,新婚之夜薛绍让她独守空房,而她后来在与武攸嗣的新婚之夜,她将薛绍对她的伤害重演。

  我爱《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在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她像是一个现代女性,不论是她的优点,还是她的缺点。

  这本《唐诗风物志》应该是我几年前跟着《秦朝穿越指南》一起买的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读(还不是因为懒)。这个作者我不是很熟悉,当时应该是看封面比较好看所以就买了,当我耐下心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加清晰的认识了我喜欢的长安。

读《唐诗》有感4

  《唐诗三百首》是的,这样一个神奇的名词,通常能让无数学子浮想联翩。诗是什么?他是杜甫的愁情满怀,也是王维的静心凝气,更是王昌龄的金戈铁马。

  是的`,诗就是那个盛唐。而将盛唐与诗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青莲居士——李白。

  而说起李白,你又会想到什么呢?对,就是那首《将进酒》。《将进酒》可以概括李白的一生,有起有伏,也有失落,也有欢乐。

  每每吟诵那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又是那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道不尽人间的无奈。李白的一生风流浪漫,透过《将进酒》我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李白。

  在多数人的眼中,李白是个天才,殊不知,李白也有与我们相似的一面。

  李太白出生于盛唐,他身上带有盛唐时期文人特有的一种自豪与不羁,被后人称为诗仙。在我看来,他更像酒仙,一杯酒下肚,便才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酒仙附体。可是也是因为酒,他身上的不羁显露无疑,那是一种来自大唐——诗的天堂里的才子的骄傲,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为他的仕途增添了阻碍。他曾自比管仲、乐毅,一心想为国家所用,实现抱负,可是当时的唐玄宗认为盛世已成,功成名就,放纵享乐已无心打理朝政。青莲居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勇敢,他选择了逃避,开始游侠的生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道不尽人生的无奈。

  谪仙人只需一壶烈酒,一支笔,一轮月,就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仙爱月,床前明月光,我寄君心予明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是李白的代名词,看到明月,他会想到家乡,想到童年,想到老友

  李白的一生,都寄托与《将进酒》了。他快乐时,斗酒三千;悲伤时,望月低吟;是怎样的李白,怎样的《将进酒》,怎样的一轮明月,带你走过他浪漫的一生;也是那一壶烈酒,带你品味那一世风流。

读《唐诗》有感5

  《塞下曲》——卢纶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诗人。诗风昂扬,铿锵有力。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小段。由原来的三十三个字,改写成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作者蒙曼即写出了改了哪几处,又说明改写的好处?不读诗,不知诗好;知诗好,却不知诗好在何处?蒙曼却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去分析、解读。读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时有诗,古代和今天,就相遇在美妙的四时之诗中。《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中蒙曼让诗篇与读者对话,读者看到的不仅是四季的美景,还有唐人的生命轮回。

  本书值得称赞的还有目录的编排,以立春开始,以春节结尾,二十四节气和节日点缀其中,正好与我们的轮回和圆满吻合。

  成语汗流浃背:汗流浃背[hàn liú jiá bèi],意指“汗流浃背”指汗流很多,湿透了背部,本用以形容非常惭愧、惊恐的`样子。语本《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後亦用以形容工作辛劳,汗出湿背。[源]《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於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典故]“汗流浃背”原作“汗出沾背”。西汉初年,由於惠帝才智平庸,朝政由吕太后把持,并分封其家族兄弟为王。吕后去世後,太尉周勃带兵诛杀吕氏诸王,铲除吕氏的势力,并迎高祖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即位後,右丞相陈平认为周勃平定吕氏之乱,巩固汉室的天下,功劳比自己要大得多,於是自愿将右丞相的位子让出。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勃成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陈平则降为较低的左丞相。有一天早朝时,汉文帝问周勃说:“国家一年判决的诉讼有几件?”周勃过去都是掌管军事,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问:“国家一年的税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好又回答不知。文献中使用“汗出沾背”来形容周勃对政事一问三不知,心里感到十分着急、惭愧,汗流了满身,背都湿透了。後来“汗流浃背”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形容非常惭愧、惊恐的样子。亦用於形容工作辛劳。

  成语绣口锦心: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如: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又如:俺小姐花容月貌,王解元绣口锦心,正是一对夫妻。——明·陆采《明珠记·送愁》

读《唐诗》有感6

  诗和远方——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前段时间看《中国诗词大会》,先是感叹烟雨江南、色静深松的中国风式舞台效果,进而又被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飘逸豪放、或沉郁顿挫的唐诗迷的魂不守舍。感受了唐诗的魅力,却发现我自诩为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居然没读过唐诗少儿入门读本——《唐诗三百首》,真是惭愧有余。于是出门直奔书店,买回中华书局出版、顾青编注的《唐诗三百首》日夜捧读,不亦乐乎。

  《唐诗三百首》虽然“俾童而习之”,然却“白首亦莫能废”。身为一个汉语使用者,这么美的风景明明懂汉语却不能领略,实乃人生憾事。

  时下常有人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么,诗是什么?远方在哪里?有人说诗和远方是漫无目的的流浪;也有人说诗和远方是不顾生活的穷游;更有人说诗和远方是隐居山林、闲云野鹤的飘逸。

  而我的诗和远方,就在《唐诗三百首》里。当我每读一首直击心灵的诗,一首心旷神怡的诗,一首思绪飘飞的诗,我就想去到诗里的地方,用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汗孔去感受,去融入…那便是我的诗,我的远方!

  从此,生活充满情趣。

  偏僻的村庄不再是日夜耕作的劳苦,而是“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诗画;泥泞的小路不再是满脚泥巴的嫌弃,而是“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宁静;苍茫的大山不再是祈祷风雨的无助,而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荒诞的郊外不再是鱼龙混杂的城郭,而是“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的闲情。

  从此,生活处处开朗。

  复杂的人事不再是勾心斗角的阴险,而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淡泊;平凡的生活不再是碌碌无为的自责,而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超然;奋斗的价值不再是追求他人的认可,而是“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的洒脱;忙碌的工作不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而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壮志。

  从此,生活开始和谐。

  频繁的加班不再是贤惠老妻的幽怨,而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欢愉;顽皮的女儿不再是叽叽喳喳的黄雀,而是“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的思念;年迈的母亲不再是唠唠叨叨的太婆,而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遗憾;远方的兄弟不再是吆五喝六的烂醉,而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感怀……

  顾青为《唐诗三百首》作序云:唐诗集先秦以降中国古典诗歌之大成,同时又开启此后一切诗体形式和诗歌流派之渊源。这么高深的文学理论我不懂。

读《唐诗》有感7

  唐诗的高产与盛传是与唐代的社会背景时代风尚有关。唐朝的鼎盛给一大批追求仕途的文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济济仕途使那些文人墨客穷经皓首一个个把那些长长短短的格律诗打造得珠圆玉润灿烂辉煌。唐时的天空是诗的天空,诗人是最耀眼的星星,人们仰望星空无不为灿烂星空感到惊异。当我们遥望唐时的星空我们还惊异的发现,星空不仅灿烂而且出现了诸多的星座,赫然排列,灼灼夺目。

  即使是今人我们还是把李白杜甫看成是唐代的最耀样眼的双子座,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老李老杜真好象是难兄难弟,在官场混得不如意,一个是彻底绝望,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从此退出江湖,一个是且战且走,一把濞涕一把泪却又常怀千岁忧,吟出了安得广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仕俱欢颜千古绝唱。作为诗坛比肩的兄弟,一个豪放旷达,藐视权贵,把诗的激情点燃,写出了自屈子以来最浪漫最灿烂的。华章,一个执着内敛,朴实本色,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生命的篇章。李白的诗属于长空明月高山流水,属于风的.呼啸和心的召唤,杜甫的诗则属于大地属于庄稼属于人民。有人说李白出世,属道,骨子里透出道风仙骨,为人狂放不羁,心地坦荡无拘无束,行文犹如天马行空,白发三千丈愁怨似个长。而杜甫入世,是儒,是儒中的大儒,为官,则能恪尽职守,造福一方百姓,为民,则能布衣粗食,体恤民间疾苦,杜甫用诗的形式记录了唐代的民间历史,《三吏》《三别》以及悲壮的《兵车行》,莫不活画了一幅幅戚戚惨惨戚戚的民间画卷。杜甫的诗是可以入史的,是诗中的历史,是历史中最耀眼的部分。如果说李白把诗的浪漫情怀发挥到了极致,那么杜甫则把诗的现实关怀推到了平常百姓之中,在唐时的灿烂星空中李杜这两颗双子星座,一儒一道,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东西。

  这样当我们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总是为那耀眼的诗坛巨星惊叹不已,为灿烂的唐代诗文化惊叹不已。当然好花需要绿叶扶,如果没有初唐四杰没有边关诗人没有那些宫厅写手没有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诗人诗作,李白杜甫王维也就没有这么辉煌这么耀眼了。

读《唐诗》有感8

  唐诗,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杜甫的《饮湖上初晴雨后》,大家都朗朗上口。《最美唐诗》中选取的唐诗并不是很多,只有二十七首。可我却能从这几首中,感受到唐诗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中的诗歌有些作者不是特别有名,但这些并不有名的诗人,却让诗歌变得更完美。比如钱起在《省试湘灵鼓瑟》中,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让主考官惊叹“必有神助”。因此钱起不但高中,这首《省试湘灵鼓瑟》也被传为名篇。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有名的诗人,比如李商隐和杜牧,还有白居易、刘禹锡等。李商隐的《锦瑟》书中说这首诗是最具唯美主义,最迷离恍惚、费人猜想的,我觉得一点儿也没错。第一句非常简单,基本上读几遍就懂了。可后面几句需要反复钻研,特别是“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第一句只是把一些美好又模糊的东西放到一起,令人很难想到这句话的意思。第二句就更不用说了。

  杜牧入选的诗只有两首,比李商隐少了一首,却也不错。诗名叫《赠别》。有两首赠别的'对象是一名小歌女,名叫张好好。第一首在夸她美丽,第二首的风格却变了,没有华丽的修饰,却也让读者陷入思考。

  也许有人一辈子逗在专研唐诗。唐诗是祖先留下来的遗产,我们要背唐诗、默唐诗,把唐诗传承下去。

读《唐诗》有感9

  我自小就很喜爱中国古诗词,还曾经获得过广州市小学生诗词大会的冠军,并常常为此沾沾自喜。今年暑假,在读完《唐诗为镜照汗青》这套书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往了解的更多只是皮毛,本书令我仿佛打开了诗词世界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跳出诗词表面去了解诗人的经历和背景,以及他们所带出的那段或光辉灿烂或悲壮惋惜的中华文明历史。

  以唐诗为引子,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个隐藏在唐诗背后的故事。假如唐诗是一树繁花,那么背后的人物就是绿叶,而时代背景则如同枝干。有了绿叶的衬托,唐诗的花朵才显得更加繁茂;有了枝干输送的养分,唐诗的花朵才能永保旺盛的生命活力;而正因为唐诗繁花般的渲染,才更令无数中华儿女对当时的大唐盛世魂牵梦萦,激动不已!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李世民。作为唐代“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他为唐诗的兴起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土壤。对于这位一代明君来说,他为人所熟知的唐诗作品仅有一首,那就是《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是一首在酒宴上赠给忠臣萧瑀的诗,本质上也是唐太宗对治国的一个自我总结。虽然就吟诗作对而言,这位明君的成就并不高,但世人却会永远记得他统下的“贞观之治”。而正是有了“贞观之治”,才有了无数华夏子孙梦中追忆的盛世大唐,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诗人才能纷纷在适宜唐诗生长的土壤中粉墨登场: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诗的繁盛,几乎与唐朝的强盛是同步的。而本书中所出现的唐诗,都是伴随着诗人的生平背景所浮现,再由此发散到各种关联的人物和事件,用诗人们的经历为我们串起了整个唐朝的脉络和全貌。

  例如我最喜爱的一位诗人——被后世尊为“诗魔”、“诗王”的白居易。在本书中便是先从唐朝大名士顾况的生平说起,接着笔锋一转,点出白居易正是凭借顾况的提携才登上唐诗舞台的中央。顾况从最初看到白居易的名字,调侃道:“白居易?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大不易啊。”,而在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又击节称赏:“有才如此,居即易矣!”作者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段为人熟悉的典故,带出了白居易的登场和他这首千古名作的创作背景。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本篇通过介绍唐宣宗李忱为白居易所写的这一悼诗,不仅为我们点出白居易诗词的两大特点:一是用词浅显易懂,童子老妪皆能明白,二是广为流传,当时不仅在中原,连塞外也深受欢迎;而且还由此引出了本人最喜爱白乐天的'两首作品——《长恨歌》、《琵琶行》。而后又在解读这两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时,再为我们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和那场使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以及白居易被贬至江州的背景、经历等等。其中,还穿插着白居易的《忆江南》、《钱塘湖春行》、《卖炭翁》等传世之作,让我这位不折不扣的白居易粉丝看得手不释卷、意犹未尽。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或事件或诗作的关联,将全唐大部分的名家和名作都展示了一遍。在作者的笔下,唐诗仿佛一丛绽放在历史枝头的繁花,而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及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则如同枝叶一般,花叶互映,花枝交错,构成了一个真实完整而又别具美感的唐诗体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唐诗这树繁花依旧生机勃勃,芬芳吐艳。我们也要看到,时代早已在不断地变迁。正如本书题目——《唐诗为镜照汗青》给我们所启示的,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我们要把唐诗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循着伟大的历史和民族的灵魂去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读《唐诗》有感10

  一天,我读了吴克欣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唐诗里的中国》。文章从钟声、明月、烈酒、离别等几个方面着手,突现出了唐朝人民的生活状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朝代之一。就是这个时代, 我们的祖国强盛了起来,有著名的贞观之治,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都能从唐诗中体现出来,体现出唐朝的强大。此文更活灵活现展示出唐朝人们的生活,古人的生活也和我们现代人一样,有离别、有欢乐、有悲伤、酸甜苦辣、多姿多彩。在中秋节吟诗,在重大场合吟诗,在休闲的.时候吟诗,于是我们便挑选了其中最为精典的三百首诗,吟诵了几代人,一直吟诵到今天。许多诗人参照着这些诗,从中写出了名流千古的诗。

  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凑。可见,唐诗的文化对人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唐诗中,我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唐诗使我们能得以见证几百年以前的盛唐之势。唐诗是唐朝的文化,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从一首诗中确知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古文化,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于是,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的心中,一个人读过唐诗,会更热爱自己的祖国。

读《唐诗》有感11

  放下书本,脑海里全是流芳千古的诗词,是稚嫩整齐的朗朗吟诵声,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更是穿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交流。

  走进此书,我喜欢与各位诗人一起享受自然,倾听自然。吟诵着山水诗,仿佛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乘着“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轻舟一叶,畅游山水自在畅快,忘却愁肠之感,可不惬意?望着《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独自品着那份宁静悠闲与孤寂;我徜徉在《小池》边,“泉眼无声惜细流”,享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活情趣与难得的夏日清闲;我翻着《与朱元思书》,向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清净与朴素,不染尘埃……我倚在窗边,一起与“风花雪月”对话。风为“穿山过水拂面而来,自息自生抚弄摆袖”的走遍天下神秘侠客;花为“零落成泥常开不败,摇乱玉彩沾衣未摘”的活泼动人闺中小女;雪为“日出消融檐上落白,眉心微凉华发皑皑”的雪中清秀冷淡赏梅妃子;月为“咫尺天涯千秋万载,移走寂空星云中埋”的孤寂夜中仙子。

  走进此书,我与诗人伤春悲秋。悲诗仙李白诗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那无数伤心句,直戳心中伤心处。透过诗句,仿佛看到满山缭绕的云雾中,一人高举酒壶,身着一身白衣,悲愁满腔,正欲与那高悬明月共诉苦断肠。仕途颇为挫折,郁郁不得志,不被皇上所喜爱,才华满腔不被重用,李白的愁绪可实在凄凉。走进此书,我与诗人仰天长叹。叹伟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叹他心里对国家无力回天之悲伤无奈,叹他为国不惜牺牲生命的悲壮雄浑,叹他被俘后受尽折磨宁死不屈的忠烈爱国,叹大宋亡国之悲。我也跟诗人共愤怒: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风雨歇。”国君被掳此奇耻大辱何时才能报仇雪恨,怒啊!南宋腐败,军心不齐仍有小人从中作乱,怒啊!秦桧这亡国奴,叛徒,奸诈阴险的狠毒小人,亡国之际,竟还诬陷岳飞,扣上一个莫须有之罪名,不如禽兽,怒啊!

  走进此书,我与诗人共泣于心。我尤其喜爱那李商隐的《锦瑟》。《锦瑟》中,迷离梦幻,优美华丽,叙说了许多凄美的故事。不知是庄周梦了蝶,还是蝶成了庄周。沧海中,总有位美丽的鲛人在黑夜里哭泣,她泣泪成珠、水居成鱼,却无比悲伤孤独,她那悲切的哭声只为成全缕缕飘荡的青烟。那只血色杜鹃已带走了我的幽怨,一去不回了。这几个故事微微感伤、迷茫,还有些成全生活的`无奈。作者在词中感慨,自己的青春也似乎被带走了,只能成为回忆了。我只觉作者用锦瑟作为题目并不是诗中真正所咏叹的,作者咏叹的是他自己,他自己的往事与时光,咏的也是自己所有不复归来的一切。叹中有哀,哀中有思,思中有泪。

  走进此书,我跟各位诗人共乐,一起乐开了怀: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那蓬头稚子怕惊了池中鱼,不回应别人,那几分钓鱼乐趣,是那样充满了几丝可乐的童趣与悠闲。《所见》中骑牛高唱的小牧童盯上了正在欢愉鸣叫的金蝉,一连串的屏气凝神、小心翼翼、立而不动的动作被作者寥寥几笔描写得生动可爱,充满童真!

  我穿越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与各位诗人共借夜叹息,也曾与各位诗人同抱拳仰慕,或为李后主,或为屈原,或为南宋晚唐,或为李白杜甫,或为诗词句中若隐若现的诗人自己。我的喜怒哀乐,我的一呼一吸,因《唐诗宋词》而起,并不为其而终。我愿与这《唐诗宋词》融为一体。

读《唐诗》有感12

  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颗种子——诗歌的种子。 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吸收营养,努力生长,终于开花结果。 这

  这朵花叫唐诗! 唐代是诗歌的盛世,是诗歌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读《姜寻谈宋词》,今年暑假读《姜寻谈唐诗》。 让我摸一摸文静的王维,狂妄的李白,淳朴的杜甫,耿直的白居易等等,但我更喜欢李白,和只爱菊花的陶渊明和只爱菊花的`周敦颐是一样的。 喜欢莲花。

  我爱李,爱他大胆的创作,爱他的孤独。 李氏的诗无不流露出他高傲的寂寞。

  李白,他大胆创作。 比如《蜀道难》的前三个字:噫吼嚱! 据说翻译成白话就是啊啊啊! 我见过一个,两个,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三个连续的。 我想李清照一连用了六七次,应该是李白三次的延续。 李白就是这样的先行者。

  李白,我觉得他也很孤独。 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老套思维。 长久以来,他唯一的伙伴就是大自然,百鸟齐飞,孤云独闲。 相望不厌,唯有敬亭山。 这样古老的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世界那么大。 读他的诗,有一点失落,也有一点虚无。 暑假期间,我经常关门久留。 只有妈妈叫我吃饭的时候,我才开门与外界联系。 当然,这些行为引起了父母的强烈不满,但我还是我行我素。 当我把自己禁锢在只有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 在这里,我可以不受干扰地做我想做的事。 在这些日子里,我写下了我的宝塔诗——浮萍

  萍随风飘。 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将风停。 随水瓢而去,忘乎何年。 淡看春夏秋,看生长凋零。 无尽无尽,不知归期何时。

读《唐诗》有感13

  《唐诗宋词三百首》,是一部系统介绍唐诗宋词的书籍,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每个字,都是我国历史文明的浓缩与精髓,更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体现与延伸。

  小时候,爸爸妈妈时常会给我读一些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但每当爸爸妈妈为我读诗时,我只是喜欢那种鲜明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总是跟着读一遍就过了,并不会去细细思考这首诗所蕴含的深意。

  再一次读《唐诗宋词三百首》,是我在6岁时。这次,我开始主动背一些经典诗词,并且有意识地注意到一些著名诗人了。在这里,我结识了豪放的李白、伤感的李煜,认识了忧虑的杜甫和思夫的李清照,也更增加了我阅读唐诗宋词的兴趣。

  12岁时,我再次捧起《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次,我终于读出了众多诗里蕴含的诗人的那种种多愁善感。李煜的伤感源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白的豪放来自“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的忧虑出现在“寄书长不达,沉乃未休兵”;李清照的`相思更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唐诗百读不厌,宋词千年颂传。诗人们将过去的世界,现有的一切,预见的未来,通过一句句诗词直接刻在了人们的心中,经久难忘。

读《唐诗》有感14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掀起了吟诵唐诗的文化热潮。影片中引用大量的经典诗句、名人典故,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了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诗见证了千年前诗人们的春风得意,也承载了千年前的落寞孤寂,我重新拾起尘封已久的《唐诗三百首》,倾听历史深处的文化回响。

  《唐诗三百首》是由清朝蘅塘退士编撰的一部唐诗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唐诗311首。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了”,可见唐诗地位之高、成就之大。

  年少初识唐诗不知此中意,重温不觉已直触心底。一本唐诗集,半个唐朝史。翻开《唐诗三百首》,透过文字,我感受诗人穿越时空的文化浪漫、感受中国文化千古不朽。《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唐朝的江枫渔火敲打着后世的人浅愁的无眠之夜;《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朝的月圆月缺照亮着无寐人的千里婵娟;《淮上与友人别》中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是唐朝的折尽柳枝留不住送别人的一曲离歌。它不仅是“诗”,更是“时代”“命运”的生动写照。

  以唐诗窥唐朝,现实中的繁华盛景与兵荒马乱,早已揉进荡气回肠与曲水流觞的唐诗之中。这里有写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中有画的王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壮志满怀的孟郊,也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忧民的杜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浅意深的`李商隐。在《唐诗三百首》中,我感受到盛唐气象的磅礴之势、晚唐光景的衰落疾苦。

  年少自认本该封侯拜相、出人头地,纵使一生追求也未能一展抱负,看待人生依然充满希冀,坚定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是“诗仙”李白;年少满腔报国情,数次流连长安依然报国无门,写下“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面对人生依然坚守本心,在边塞写下“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终在年逾半百后获得重用的,是“高常侍”高适。在《唐诗三百首》中,我感受到了诗人事与愿违的洒脱抒怀和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

  心有千层意,诗中万种情。唐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传承千年,生生不息。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生动体现,着眼山水,对准人间。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真切鲜明,光彩照人。

读《唐诗》有感15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rd

  “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读《唐诗》有感】相关文章:

读《唐诗》有感12-27

读《最好的方法读唐诗》有感02-20

浅读《唐诗宋词》02-20

我读唐诗作文05-17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02-20

(实用)读《唐诗》有感15篇06-24

[优秀]读《唐诗》有感15篇06-24

读《六神磊磊读唐诗》有感12-25

唐诗06-08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