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读《唐诗》有感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唐诗》有感

时间:2024-06-24 16:14:51 全唐诗 我要投稿

[优秀]读《唐诗》有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唐诗》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秀]读《唐诗》有感15篇

读《唐诗》有感1

  如今的我们,我们服从时间,然后一再改变。难得寻觅唐诗的底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还对唐诗的一字一句理解得半白半熟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它,很喜欢它。

  年少时,当我只是个未满十岁的小孩,我知道《静夜思》在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与叹不尽的忧愁。它宛如一首凄美的思念诗。

  现在,我知道的《静夜思》除了那种凄美的凉,还有剑指江湖的敞亮。李白身着白衣遥望明月,明月入了他的怀却纳凉了他的心。他抚笔,在月光的照射下,抚着他轻长的发丝,那时的`他看着他那青中透白的秀发,有些轻浮,有些放荡,他好像行走在江湖上,一边怀念,一边独野的少年。

  《唐诗三百首》不看注解,在幻想的构造里解也有一番风韵。

  待我言予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我会想象,那是一位身着素衣的女侠客,走过了山涧,朝云川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壮举。那山水无尽的赞叹。

  在唐诗里面,可以发现更多。

  许多人,一直在寻找与自己世界相处的方式,后来我们懂得了,却输给了青春和时间。比起这种输,我更加宠幸与唐诗中的忧愁。如今的忧愁太过残忍,唐诗里的忧愁却有一种独有的“爱”对友人的关心,对亲人的怀念,他们的诗中,即使怎么凄凉都暗藏暖意。

  我发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喜欢掩藏杜鹃的风姿,对于亲人的思念却把明月入怀。即便他的思物再怎样的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情意。李白与汪伦是情谊的深刻。高适与董丈对有着他的怀念与另一种祝福。他们的经历不同,情谊不同,用的诗句也有所不同,一样的却是那种怀念的孤独里的暖意。

  世有情,待你未曾孤独;世有爱,待你认真解读。这种情爱,一直寻觅;它一直藏在每一首唐诗的身骨上,你可以用心去喜爱它。

  我热爱的生命,有着唐诗的底蕴。

读《唐诗》有感2

  《唐诗三百首详注》这本书囊括了唐朝三百首著名唐诗,并对每首诗的作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对我们了解其诗意有很帮助,同时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其优美意境。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首首巨作,一位位大师,唐诗三百首不仅对生活在那个朝代的人具有深远影响,对后世也影响深刻,唐诗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唐诗三百首是家喻户晓的,也广为流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被人们广为流传。

  曾记得我学的第一首就是唐诗,李白的《静夜思》,其实刚开始学时,由于年纪较小,还不能体会到这首诗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就慢慢体会到其深刻内涵了,《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这样就是大作的精髓。读唐诗三百首,让人受益匪浅。

读《唐诗》有感3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深藏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有不同姓名的人写得不同的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我对它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忠、义、孝”。

  忠

  忠就是忠心,这能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比如我国的“诗圣”杜甫作的诗都是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诗,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爱国精神。如他写的《春望》、《登楼》、《登岳阳楼》……这些都是写诗人对国家的热情。有些诗人以赞美江山来表现出他爱国,如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他就是以赞美江山来表现爱国精神的!

  义

  义就是义气,这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说高适写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都是写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不忍朋友离去。表现了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孝

  孝就是孝心,尊老爱幼,如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也表达出母亲的一番苦心,母亲的恩情子女无法报答。

  《唐诗三百首》有许多经典名句,让人读了是回味无穷,感人肺腑。我喜欢读《唐诗三百首》。

读《唐诗》有感4

  常言道:“熟读诗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篇章,为人传诵至今。《唐诗选》,正是唐诗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唐诗选》,它齐集了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的诗篇。其中囊括了唐代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大家,不下二十人。其余特色显着、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唐代诗坛多种艺术风格的争奇斗艳,诗歌体制的完备成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伟观,可以和思想史上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前后媲美。是一本展现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灿烂、最珍贵的文化瑰宝的珍贵读物。

  轻轻打开《唐诗选》,翻动那一页页洋溢着书香的页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诗人大家之间转换,跟随着他们的脚步,领略唐朝的江山社稷,观赏唐朝的壮丽河山。留恋唐朝的山清水秀,感受唐朝人民的风俗世情,品味唐朝的美酒佳肴,倾听唐朝的钟磬袅袅,欣赏唐朝舞女舞衣翩跹……慢慢品读完这本书,会发现,我不仅仅是在看一部诗集,更是在游走一段历史,是在阅读唐朝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在阅览一部集大家之成的思想录。

  看张若虚,在那个月明风清的春夜,在花团锦簇的江水边,看到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由此一时感发,大笔一挥,写下来《春江花月夜》这首名篇,被称为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描绘了一幅无与伦比的春江花月夜图,成就了张若虚,展现了一幅早起唐朝逐渐走向兴盛的美好画卷。

  说起唐朝,不能不说到的一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了。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可以说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几年的求学之路,他的气势磅礴、绚丽,照亮世俗人间,他的乐观开朗,不畏权势,深深折服这我的心,他的潇洒随性,更是个性十足。这些,都在他的诗歌里面展露无疑。而李白的诗,也正好展现了盛唐时期的人民,学子们的生活,展现盛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学术之风盛行,诗歌不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也更是为了休闲娱乐,诗歌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还有另外一个诗人,在《唐诗选》中,和李白一样,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必须了解,也从小就有所了解的诗人,他就是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歌里面,流露的感情,不像李白那么豪放,欢快,乐观,向上,而更多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辛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担忧之情。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正是因为杜甫,用他那惜字如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记录了在唐朝后期,整个社会的动乱历史,展现了人民的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慨当时朝廷官员的迂腐“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抒发自己的志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自己对于乱世战争频发的无奈:“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表达自己对于英雄早逝的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彩的描写美景丽日的篇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样白鹭上青天”。阅读期间,让人不得不感慨杜甫的用字功底,不得不感叹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不得不伤感战争带来的灾难。

  无论是张若虚,还是李白,又或是杜甫,他们都是慢慢唐朝的代表,是唐朝鼎盛诗歌的代表。在《唐诗选》中,作者精选了这些诗歌,带领我们品味唐朝的巅峰之作,带我们玩转其中,使我们流连忘返,久久不可忘怀。《唐诗选》,就像一条涓细的河流,轻柔地淌过我们的指尖,拂过我们的心间,带领我们到了一个绝妙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感受文化的世界。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鸟语,闻到花香,品到佳肴,真是美妙绝伦。

  成语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如: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又如: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成语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如: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便指的是学力。——茅盾《杂谈思想与技巧、学力与经验》

读《唐诗》有感5

  唐朝二十一位皇帝享国289年,被公认为中国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强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政策,开明的君主,多元的文化,带来了一个诗意的王朝。唐诗和宋词的元曲一样,流传至今,蕴含着无数的魅力。

  我们从小念叨着“我床脚那么亮的一线光”,儿童版的《唐诗三百首》翻来覆去。当时我们只凭诗的押韵来背诵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的单词越来越多,我开始看笔记,渐渐明白了单词背后的'情感,有浅有深,有悲有喜。高中的时候,我们系统的学习,那些意象和诗人就浮现在脑海里。我们学会了分析第一首诗中的深情。

  《月下独酌》年,李白以月亮为友,唱着关于酒的歌,表达了一种从孤独到寂寞,再从寂寞到寂寞的复杂情感。表面上他自得其乐,内心深处却无限凄凉。全诗反映了李白的孤独感和孤傲感,他在失意中依然乐观奔放。你看,他还是那个“唱疯歌辩孔子”的楚人

  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会画诗,诗歌作品中的画面总是栩栩如生。《山居秋暝》,描写秋雨楚清后的傍晚山村旖旎风光,把秋雨后的秋凉,松树里明月的光,石头上清泉的流,竹林归来女子的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与完美,表现出他热爱山川,安于隐居的情怀。

  “然而,尽管中国保持着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这是王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一句名言,意在安慰朋友们离开时不要悲伤。友情深厚,难以抗拒。

  唐诗不仅记录了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还反映了当时的许多社会现象。

  高适写《燕歌行》,揭露主傲慢,轻视敌人,不关心士卒,导致战争失败。全诗气势磅礴,文笔雄健,气氛悲壮。尤其是“我们前线的男人有一半被杀了,但另一半还活着,还在营地里为他们跳舞唱歌的美女”,士兵们流着血和泪,但指挥官仍然看着美女在帐中唱歌跳舞,这让人感到愤怒和愤怒。

  杜甫写的《兵车行》,通过婆媳对老人的回答,倾吐了人民对战争的仇恨,透露出唐玄宗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透露出他念念不忘始皇帝的盛世,感叹当下的没落。

  唐诗也把江南之美发挥到了极致。韦庄曰:“春水胜天,画舟听雨眠”;白居易曰:“乱断红杏发,铺新绿水,苹果长”;“花越来越吸引人,只有浅草才能没有马蹄铁”;杜荀鹤曰:“水巷多桥”;“灵藕夜市卖,再续前缘春船运”。唐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美丽,吸引了无数古今游客在春天南下旅游,欣赏江南的婉约之美。

  唐诗蕴含着山水之美和情感之趣,古人的智慧和情怀集中在数字上。读诗如品茶。你要仔细琢磨,才能明白它的味道。

读《唐诗》有感6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许多诗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读诗诵诗,既能提高文学素养,又能陶冶精神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

  今年,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书上记录了无数诗人的豪情力作。有的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欢快明了,读起来趣味无穷;有的豪迈奔放,读起来慷慨激昂;有的发人深省,读起来意味深长……

  少年英才,骆宾王,7岁就作出了一首深入人心的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这首诗中,把鹅的样子、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鲜艳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听了这首诗,仿佛自己亲眼见到了一群洁白的天鹅在水中嬉戏、玩耍,湖面泛起阵阵涟漪。这首可不是骆宾王胡编乱造的,是一次泛舟的过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产生了灵感。这首诗可谓妇孺皆知,也正因为它生动、欢乐才使得它流传至今。

  为什么一个7岁的孩子能写出活灵活现的诗?恐怕离不开平时的认真观察。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平时上作文课,这也是我最头疼的。一到作文课,我就开始犯愁了。写什么呢?手里的笔不停地转,脑袋空空如也,眼睛来回地盯着作文题目,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平淡无奇、毫无感情,让人读了都想睡觉。现在,我每天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生活的一点一滴,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提起笔就可以写,脑子里优美的词语,像泉涌一样,很快一篇优美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当我看到碗里的那一粒粒饱满的米饭,我便想起了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侯,我吃饭总是吃一半掉一半。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要珍惜每一粒饭。”不懂事的我认为米那么多,要珍惜干嘛!读了这首诗后,我才恍然大悟,要想收获一碗米那得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啊!每一粒米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生长在农村的我更能体会这其中的辛酸。

  好诗还远远不止这些,诵读这些诗句,就像遨游在浩瀚的星空里,每一颗星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读《唐诗》有感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中,我读到了丰富多彩的唐诗、宋词,脍炙人口的元曲。在众多书籍中,我最爱《唐诗三百首》。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唐诗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烁在历史的长河里。读《唐诗三百首》,我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尽情地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

  唐诗里有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例如豪放、豁达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才华横溢的白居易.······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读到李白的诗,我眼前仿佛一亮,就像这位满腹经纶的诗人正向我走来。其中,让我感动的是他写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写出了李白一颗拳拳的游子之心。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诗仙”李白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屋子的窗口,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想着其他人

  家都团聚在一起,惟独自己远在异乡,为什么命运如此的不公平······想着想着,便哭了起来。这情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苏轼的千古绝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唐代,不但有豪放的诗仙李白,还有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诗词数不胜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四句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从这几句诗里,我仿佛看到了杜甫刚开始听到收复河南河北,十分高兴,激动地哭了,就连他手中的诗书也因为这而高兴地手舞足蹈。从这几句诗中,我更加体会到杜甫的爱国情怀,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其他的爱国志士,如英勇善战的郑成功,爱民如子的岳飞······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来了。如果曾经大受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

  感谢唐诗让我进入古代文学的殿堂,尽情地吸收着她的营养。唐诗,您让我为您骄傲、自豪!

读《唐诗》有感8

  春有花,夏有蝉,秋有月,冬有雪。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光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作者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精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按照节气、节日精心编排,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农事和太阳运行情况订立二十四节气。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年代。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赋予诗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作者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春

  一年四季,春为始。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我们在惊叹、赞叹的同时,美景流逝。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然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情绪也是一触即发。“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景,也有美好的前程。但“终非吾土”,再美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家乡。见春景“沾巾”,这就是诗人。通过蒙曼的解读,我们不仅和诗人一起欣赏到云霞出海的壮观景象,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我们和他们,相遇在美妙的诗篇中。

  夏

  夏日炎炎,无心睡眠。大太阳下,人们汗流浃背,诗人也没有过多的诗兴。诗作自然不多,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诗人也在追寻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凉,自有一份清淡的禅意。读作者的解读夏季的诗,感受那份静。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夕阳落山,素月升起。蒙曼认为,随着落日一起西沉的还有夏日的烦躁,而喜悦随着月亮一起升起。由景到情,自然随性。荷风竹露,诗人捕捉到安静的夏夜里的天籁。欲弹奏一曲,却憾没有知音欣赏。真是惆怅!但蒙曼认为,虽然诗人有点小惆怅,但是并不苦闷,可以期待与故人梦中相见。人生在世,谁又能事事遂心如意呢,不因遗憾而郁闷,放平心态,享受大自在。

  

  看到秋,就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秋,是清凉的,秋日的诗,也是清新优美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清溪清净高洁,浣女、渔夫淳朴快乐,在蒙曼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至善至美的田园牧歌图。而诗人素有禅心,九重宫阙、万丈红尘也比不上归隐山中来得自在。诗美,景美,人格美。

  冬

  四季中,冬是最冷的一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冷的诗雪,暖的是人心。兴趣来了,还可以一起去踏雪寻梅。冬日里的诗,蒙曼选的也是恰到好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诗人。诗风昂扬,铿锵有力。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小段。由原来的三十三个字,改写成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作者蒙曼即写出了改了哪几处,又说明改写的好处?不读诗,不知诗好;知诗好,却不知诗好在何处?蒙曼却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去分析、解读。读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时有诗,古代和今天,就相遇在美妙的四时之诗中。《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中蒙曼让诗篇与读者对话,读者看到的不仅是四季的美景,还有唐人的生命轮回。

  本书值得称赞的还有目录的编排,以立春开始,以春节结尾,二十四节气和节日点缀其中,正好与我们的轮回和圆满吻合。

读《唐诗》有感9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诗是万里江山,雄伟壮阔;有的诗是绵绵细雨,诗情画意;还有的诗是异国他乡,孤苦伶仃。

  你知道什么是唐诗吗?知道怎么“讲”唐诗吗?如果知道,你能讲“好”它吗?有一个人能,他是戴建业老师,《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能讲好它。

  书中曾多次提到“盛唐气象”。什么是“盛唐气象”?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格调明朗、又情调欢快、境界阔大;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博大的胸怀,无穷无尽的追求,永远也不满足;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积极、昂扬、乐观、进取;是……这,就是“盛唐气象”!

  戴建业老师在书中曾问过,什么是王维的诗中有画?不急着回答,往下看,《田园乐七首·起舞》中“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两句话六个意向,“山”、“孤烟”、“村庄”、“天空”、“树木”、“高原”,这叫意象并列;第二点是将绘画融入诗中,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大漠”、“孤烟”、“落日”,分别为面、线、点;最后就是移步换景,《终南山》中“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从“太乙”到“天都”,“连山”到“海隅”这就是移步换景。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将唐朝所有20xx多名牛人“聚”在一起,他们身份不同,有天子、有平民、有武士、有文人……;他们诗的风格不一,有的雄壮、有的平淡,有的纤秀……但是却都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情怀。

  戴老师他用朴实和蔼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文字,带领着、引领着,我们走进唐诗,看唐朝的黄河长江,赏唐朝的风花雪月,游唐朝的名胜古迹。让我们在这四四方方的书里,回顾历史。

  这样一本好书,你可愿意与我一同去这大唐盛世,看天下、结才人呢?

读《唐诗》有感10

  说实话,我看这本书之前,对唐诗没什么兴趣,不是古人闲着没事写出来的小短文吗?现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唐诗的新的看法。

  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整本书里都有涉及。作品分为四个阶段来介绍诗人,从士林中的男神上官仪,的豪迈的李白,再到俊秀潇洒的杜牧,这本书将这些诗人描写得极其生动。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王湾那段,而王湾的成名离不开那首《次北固山下》,尤其是其中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至今仍为人传诵。

  戴老师在其中的讲论也是极好的,这里摘录一段:无论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映入眼帘的不是青山,便是绿水,处处的美景,让人应接不暇。走路的满眼是青山,行水路环绕的是绿水。多美的诗境,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戴建业也评价王湾词翰早著。

  其他诗人的评价也不错,总之,戴老师描写的都是极好的。唐朝经历了几百年,不同时期所表达诗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就这点来说,这本书也是非常具有读的意义的。

  看完了这本书,我也有了许多感悟。原来,历史中的诗人与我们想象中并不一样,同时,唐朝的诗发展也不是一时兴起的,而是一步步奠定了基础,才使得这个大王朝有了如此优美的诗句。

  唐诗,犹如一朵艳花,在唐朝这个大花瓶中,展现出自己的色彩,同时,发展越好也有越多的'是牛人去写诗。戴老师也亲切地把唐诗发展史比作攀登珠峰,盛唐时期就是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中唐则是山腰,而晚唐则是山麓,总而言之,要想了解唐诗就一定要说读这本书。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诗人和诗词。我也觉得读这本书很有意义,以后可以多了解一点关于唐诗的书,最后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唐诗,是优美的,需要更多人去欣赏,同时怀念古代,了解那个年代,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本书真的很好。

  品味书香,需要多读一点古诗文。

读《唐诗》有感11

  我有一本口袋书,它叫《唐诗三百首》。它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有一条细细的绿色小绳系在上面,搭配起来很是可爱。它就像我的一个好伙伴,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别以为这本口袋书很小就没有用处,其实它可是古人生活的万花筒,它带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四季变化,大好河山,喜怒哀乐……都在这里找到精彩的描绘。我们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过的诗歌都在这里可以找到,有的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这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合适的表达。我们都说春天是最美的、最有希望的,确实如此。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春风、春雨,静悄悄、柔绵绵的感觉,让人特别珍惜。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到了春风唤绿的力量。夏天,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更是美不胜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把一幅山树、人家相互环绕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秋天枫林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成为现在人们旅游看枫叶的经典表达。秋天,万物萧瑟。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枯叶满天的景象。也有对秋天唱赞歌的,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冬天是雪的世界。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大雪纷飞人归来的景象。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冬雪来势的急、来势的快,表达得形象生动,也写出了诗人面对满天雪花的喜悦心情。可以说四季的美景都在这本《唐诗三百首》里了。

  《唐诗三百首》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描绘了出来。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祖国山川河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荒凉的沙漠变得十分美丽,令人神往,成为千古传唱。

  我们知道,诗歌都会表达情感。《唐诗三百首》表达了很多真挚的情感,其中最感动我的就是友情。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手法夸张,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朋友之间的不舍、留恋写得十分生动。还有的诗表达了个人情怀,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人老年衰的伤感。我们熟知的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佳节对亲人的怀念。

  《唐诗三百首》还告诉了我们不少道理。比如《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有目标,有愿望,就要更努力,积极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代诗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经典。我这本口袋书中的诗歌不少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看到它们,我很亲切。我感觉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世界。阅读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还能懂得一些诗中的道理。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读《唐诗》有感12

  戚继光曾说过: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的乐趣的确无法言喻,读唐诗的快感更是相逢恨晚。

  唐诗,是中国人的骄傲,它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耀着千百年中华成长的道路,凝结着斩不断的中华情。它,或高蹈于世,寄托遥深;或引导潮流,朝气蓬勃。

  梦回唐朝,细细倾听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的千古绝唱,领略他们的胸襟睿智;极目远眺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的经典佳作,感受沁人心脾的诗情画意;策马回眸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颠峰巨作,情陷硝烟弥漫的乡愁战恨……唐代诗人恒河沙数,多少次让诗国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斑斓;多少次让读者的情感跌宕起伏,波涛汹涌;多少次让国魂的长河一石激起千层浪!

  梦随李白,仰头惊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侧耳忽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俯首长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的放荡不羁,他的蔑视权贵,他飘逸张扬的个性,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无不使我叹服、使我钦佩,无不使历史铭记、使历史绽放!

  梦随杜甫,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战事连连缭乱了骚人的心,国事茫茫碾碎了骚人的心。在失陷的.长安,他泫然疾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潸然长叹“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黯然悲书“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梦随白居易,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年华。他毫不讳言,对黑暗的现实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正表达了他满腔的愤怒吗?“麒麟作脯龙为醢,何必泥中曳尾鱼”不正表达了他对朝廷明争暗斗的不屑吗?“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不正表达了他对宦官奢靡生活的鞭挞吗?……

  梦随王维……

  梦随李商隐……

  一曲曲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音调,一句句情真意切、言简意赅的韵律,使曾经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无不历历在目,跃然纸上,使或轻松愉快,或愤懑无奈萦绕于胸。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唐诗选》让唐诗重现勃勃生机,让中华情的火炬继续熊熊燃烧下去。

  读罢,受益匪浅,感慨良深,犹如梦回唐朝。

读《唐诗》有感13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诗集,在我们小的时候老师都要求背过,尤其是白居易和李白,杜甫的诗词更是让人们回味无穷,这一作为中华传统优秀经典文学作品,有这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我读后有感而发,想要分享一下读后之感。

  在唐朝近三百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在唐代诗歌最多可以达到5万余首,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导致许多文学作品大量丢失,最后保留下来的唐诗不过300余首,《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这311首作品中代表作家主要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等文学大家为主,如果我们谈到李白,这位人人皆知的伟大诗人,仙道,意气凌然,尤其在读了他写的诗后,更是有一种苍穹豪迈之感,他的诗作格主要是浪漫主义,清新脱俗,大气豪迈为主,这与他的历史背景有这很重要的关系,比如“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体现作者豪迈之情,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不舍留念之感,总之对于爱好旅游,喜欢当官来完成自己一生所愿,却只能在后期颠沛流离的李白来说,她的文学情感诗复杂的,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这很重要的关系,谈到李白就不得不提到杜甫,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杜甫这一生更是悲惨,仕途不得志,在后期的安史之乱中也备受折磨,所以说杜甫它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最后在饥寒交迫中颠沛流离,病死饿死,下场比较悲惨,比如像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乡和忧国之感,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伤感与哀叹之情。也有“何时眼前突先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可怜天下和他一样的世人也能住上好的`屋子,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他的一生写满了悲伤,但却一直忧国忧,和岳阳楼记中表达的情感有些许相似,最后再来说说白居易,他给我的感觉是写的大部分诗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一定的批判,就比如观刈中看到一位老妇人抱这孩子在田中捡穗吃,而自己不需要劳累就可以获得粮,令他自己感到惭愧,并且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人劳动不过所交的税,可他也是位为人着想的伟大诗人,并且他的诗作很通俗易懂,也给人看,也容易和百姓形成共鸣。

  唐代的诗人有很多,但是以上三人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诗人之所以写诗,其一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为一些抑郁不得志的情感,其二为了替天下百姓表达生活困苦,对朝廷制度的不满,唐诗三百首中正是表达的这些情感正如以上举例,其实不仅仅是唐诗,任何朝代的诗歌都可以表达出这些情感,我们应该去阅读这些传统经典文学去体会去感受古代人的情感以前人之鉴不断完善自己。

读《唐诗》有感14

  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忙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教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期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礼貌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期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我,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并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礼貌、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必须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读《唐诗》有感15

  认识这本书之前,我最先认识的还是那个口吐狂言、语出惊人的“老头”:“要是我种的这个鬼田,我绝不写诗!”顶着一头短簇簇、硬刷刷的银白头发,讲起古诗词来总是双目炯炯满脸堆笑。

  他就是“国民教授”——戴建业。戴老今年已经67岁了,但以一嘴不那么标准的湖北麻城普通话,辛辣风趣,狂放潇洒,视角独特的古诗词解说风格,在唐诗中赋予了人性格的色彩生活的色彩,经历的色彩,让诗歌更有温度。跟着戴老师学习,多多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以及内在思考的智慧,再现那段鼎盛时期的恢弘壮阔。

  因为一直对诗词颇为爱好,兴趣也浓,于是乎戴老师的“高能诗词课”看的很有味道,看的时候共鸣感也很强。但是以前多是胡乱读看,不得法。而戴老师讲的这本高能唐诗课,不但讲的深入浅出,而且代入感极强。因为那些古代的大诗人词人,在他这里都化身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不是一个符号,古人的忧戚喜乐与我们差别不大,形象更加血肉丰满,从故纸堆中鲜活立体地走了出来,然而这并不是将诗人们拉下神坛,穿行在戴老的文字中,虽是用眼睛看,但却像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站在那个诗人的身边,一会和他一起边塞打仗一会一起喝酒一会登高远望,无形之中增加了语文的感受力和阅读量,对灿烂的大唐诗歌文化又多了几分理解和热爱,意犹未尽。

  而诗词相关的历史、文法、趣事以及旁征博引,那更是信手拈来,内容系统而又深入浅出,为我脑海中铺陈出了唐诗的框架却并没有对哪一个诗人定性,我们喜欢杜甫的悲悯,也爱他的浪漫疏狂。风韵、风骨、豁达、禅趣……已经在戴教授的慷慨激昂之中流入脑海,像品味老朋友的趣事,由他转述给我们他的.老朋友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更接近这些古代的大家。我相信,古代的诗人是真的如戴老师口中一样有才华又有趣,甚至过之而不及。在我心里,传承并非捧起古人的碎片,将先哲锁入神坛,这般看似更崇贤,实则少了温度予经典。或许当我们把先贤至圣当做朋友时,我们就找到了知识和思想的意义之一。

  读书时背诗积累的痛苦,此时都变成了享受,咀嚼着不一样的滋味,不时窃喜:幸好这句诗,我曾经背过,不然都没法跟上老师的节奏。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和蕴含其中的华夏大地千姿百态的人文历史。这个“淘气的老头”给咱们讲唐诗里,我看到了在我们最憋屈的那百年里,喝的酒里有不甘与无奈,有落魄与孤勇,却都没有李白那碗酒里真真正正的豪气,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气,那种有底气的、洒脱的精神,更从文学作品反映出当时当代的人民精神面貌,一个朝代的气度和瑰丽,他本人的对生命的态度和感悟也气势磅礴的展现在人面前,亦让我真正领略到了它们流传千古之美,高能时刻以及伟大的民族活力!

  终身学习,就是这样,不断的不断的发现惊喜,发现美好,让日子生活不那么难过。对这些高能诗人的个性解读,让人耳目一新,读罢韵味犹存,阅读他的文字,字里行间跳动的是古代文人的豪情,是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不羁,是颗始终不安的心灵与这个世界的碰撞,也是戴老与他们心灵间的碰撞,传之笔墨,颂于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的心中激起浪花。戴老师幽默诙谐敢于自嘲,真是大丈夫!

【读《唐诗》有感】相关文章:

读《唐诗》有感12-27

读《最好的方法读唐诗》有感02-20

浅读《唐诗宋词》02-20

我读唐诗作文05-17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02-20

(实用)读《唐诗》有感15篇06-24

读《六神磊磊读唐诗》有感12-25

唐诗06-08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