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二下册《日出》(节选)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日出》(节选)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下册《日出》(节选)优秀教案 1
教学设计思路:
以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梗概;以品析戏剧中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特点,揭示戏剧的社会意义。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演读戏剧,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演读和评价中了解文本内容,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通过揣摩语言,讨论问题,合理想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研习文本,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实施:
一、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了解剧中人物关系
1 剧中人物。课文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茶房王福升。主要人物中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李石清是大丰银行的襄理(秘书),黄省三是银行职员。
2 演读课文。布置演读任务,做好分工,提出演读要求,课前做好准备。演读分为3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指派一名同学负责,具体任务是:自由组合人员,做好角色分工,课前进行排演。演读要求:尽量按照戏剧的舞台说明、台词和动作要求,进入角色,进行演读;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动作与台词谐调,情感真切。演读要注意通过语境体现情境,再由情境体现人物心境,进而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演读分工:
第一小组演读内容为黄省三求情遇阻:“(胆小地)李……李先生……你看你这个麻烦劲儿,走就走得啦。”(二人演读)
第二小组演读内容为李石清给走投无路的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长长地叹一口气,走了两步,忽然跑回来,沉痛地]可是,您叫我到哪儿去……有人进来,不要这样没规矩。”(二人演读)
第三小组演读内容为黄省三苦求工作不成反遭潘月亭毒打,从“啊?”至结尾。(三人演读)
3 评选优秀小组和最佳演员。根据演读要求和各小组演读情况评选出优秀演读小组1个,最佳演员3名(每小组1名)。
4 课文思路剖析。(略)
二、品析语言,把握尖锐的戏剧冲突和鲜明的人物个性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摩擦和撞击。戏剧冲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人物对话和独自构成了人物语言的主要内容。
主要从以下八个角度品析课文语言:
1 情态性说明语言。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黄省三(胆小地)李……李先生。
李石清怎么? (吃了一惊)是你!
黄省三是,是,李先生
李石清又是你,谁叫你到这儿来找我的:
黄省三 (无力地)饿,家里的孩子欠人没有饭吃
李石清 (冷冷地)你到这儿就有饭吃么,÷这是旅馆,不是粥厂。
上述对话中括号里的情态性说明语句,包含了人物的感情、态度、神色,从中可以透视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胆小地”表现出黄省三的谨小慎微与怯懦。“无力地”让我们看到了黄省三的窘困与饥饿。“冷冷地”突显了李石清的冷酷无情。短短三个词语,人物性格已初见端倪。
2 动作性说明语言
请看下面一段:
潘月亭 这个混蛋,还不给我滚出去!
黄省三(哭着)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着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潘月亭 (很敏捷地对着黄的胸口一拳)什么! (黄立刻倒在地下)
这段具有很强的动作性。潘月亭的一句“这个混蛋,还不给我滚出去”,令苦难的黄省三更加觉得绝望,“哭着”是对生活的绝望。是对潘月亭等人的痛恨,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继而敢于“抓着潘经理的衣服”说“我太冤枉了,我非要杀了”,两个动作性说明语言的使用表现了黄省三从无奈到反抗的过程。然而潘月亭的”很敏捷地对着黄的胸口一攀和“黄立刻倒在地下”这两个动作性说明语言,则又使我们看到黄省三的反抗是多么无力,潘月亭的出手是多么狠毒。
3 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黄省三 黄省三一上台就是“胆小的”,说话“无力的”,吞吞吐吐,一味向李石清求情,即使在遭到李石清的讽刺、挖苦和嘲笑后也不敢反抗,仍然向残忍恶毒的李石清苦苦乞求,“我求求您,您行行好”一类的话始终挂在嘴边,“就是累死我,我也,咐情愿的”。他在走投无路,哀号、下跪、拉住李石清的手,疯狂地发出悲声“我不能死”,求了李石清再求潘月亭,哀求不得时终于开口痛骂,最后被潘月亭的当胸一拳打昏在地。可以看出黄省三从逆来顺受到无力的抗争、绝望的抗争,从未看透李潘之流,希望他们发善心,到认清“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此时的语言一改哀求的口吻,勇敢地进行反抗,用词和语气前后有很大的变化,把他当时的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自发的反抗意识开始萌发。
李石清 李石清的语言充分表现了其性格。当黄省三哀求他找工作时,李石清厌恶地说:“照你这么说,银行就不能辞人啦。银行用了你,就算跟你保了险,你一辈子就可以吃上银行啦,嗯?”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冷酷。当黄省三表示干不了李石清所说的三件事后,李石清竟然“愤慨地”说“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这充分暴露了李石清的阴险卑劣。但是李石清的性格也有他复杂的一面,他训斥黄省三:“你这个傻子,这时候你还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了。”“有钱的人可以从人家手里大把地抢,你没有胆子,你怎么不能偷?”“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这些话也掺杂了,愤世嫉俗”的情绪在里面,表达了池对现实的不满。在剧本第四幕中,升为银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老板无情地解雇了,成了又一个“黄省三”,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潘月亭 剧中潘月亭出场较迟,然而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对于黄省三来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戏剧冲突也因潘月亭的上场而达到了高潮。他的“岂有此理!这个家伙,怎么能跑到这儿来找我求事。滚开”,口气蛮横,出场就露出压迫人的本质,更见其性格残忍暴戾。“滚,滚,快滚!”“还不给我滚出去”一连串的“滚”字充分暴露了他残忍、恶毒的本性。
三、讨论探究想象,理解文章主旨
1 讨论:分析人物处境要从语言、背景、社会形态等多方面进行,结合全文看,黄省三陂银行开除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身后没有人撑腰,黄省三几年来油水已被银行榨干,没有油水可榨,因此被一脚踢出,同时他只知傻干,不知溜须拍马。在那样一千人吃人的社会中,他是没有别的生路的。
2 探究:作者多次使用潜台词来充分地表现人物性格。
明确:戏剧创作讲究潜台词的使用和铺垫,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使语言显得耐人寻味。课文作者巧妙地使用破折号,将潜台词隐含在破折号省略的内容之中,产生了突出的戏剧效果。对于一个疾病缠身,体弱不堪的小职员,当李石清给他指出“三条出路”时,黄省三表示干不了这样的事情。李石清竟然“愤慨地”说“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充分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的思想性格。最后,他竟然“魔鬼般地狞笑着”让黄省三去跳楼自杀。人物间的矛盾变得更加激化,李石清的性格塑造更趋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理解文章主旨
明确:课文以上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穷困潦倒的大丰银行小职员黄省三和代表封建资本家的襄理助理李石清和经理潘月亭的种种纠葛以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李石清、潘月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
4 拓展想象:故事情节发展到后来,升为银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老板无情地开除了,此时他遇到黄省三,会有怎样的情境?想象一下,说一段话,并用100字以内的文字表达出来。
四、延伸作业
课外阅读《日出》全文,写阅后札记,并试搜集曹禺先生戏剧作品的相关资料。
初二下册《日出》(节选)优秀教案 2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人物形象分析。
3、曹禺作品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剧作,能像曹禺先生的话剧这样久演不衰。1933年,年仅23岁的他创作了第一部剧作《雷雨》,便引起了巨大轰动。1934年,又创作了《日出》。这两部剧作轰动了京津和上海,茅盾先生的一句“当年海上惊雷雨”,就是对其剧作社会效应的最恰当的评价。这也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崇高地位,也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曹禺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万家宝,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预习检测。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五、戏剧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特点:
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六、理情节:
1、理清剧中人物的关系并加以分类。
黄省三 (不足者) 李石清 潘月亭(有余者)
2、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课文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明确: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
3、理清情节发展。按剧本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情节
开端: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求情
发展: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指路
高潮: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慷慨控诉——控诉
结局:黄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了下去——打昏
七、欣赏影音片段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析人物
1、黄省三为何一心想要复职?他当时的'处境怎样?
2、从黄省三与李石清的矛盾冲突以及黄省三与潘月亭的冲突可以看出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
1、黄省三李石清求情的理由有:一个月只花银行十三块钱,孩子饿得直叫,银行还在盖大楼,银行还添了新人,再累一点也心甘情愿。这些遭到了李石清的反驳:没饭吃,这不是粥厂,银行可以辞人,你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谁叫你一大堆一大堆地养孩子。见求情无望,黄省三只好泪汪汪地告辞,可是刚走两步,黄省三忽然跑回来,因为他无路可走,无处可去,为了饥饿的三个孩子,他只有再次乞求李石清,别无他法。
2、从文中的矛盾冲突可以看出黄省三有如下性格特点:
他非常的卑怯,懦弱。从他的神态动作可以看出.他显然非常“胆小”;他只会“苦笑”、“他凄凉地”“又卷弄他的围巾”“嗫嚅地”,不断地“乞求”。被愚弄了,竟还会燃起了一线希望”“脸红、不安”“嘴唇自动”“惧怕地”。李石清的无情羞辱,给他指出了去偷去拉洋车,最后竟唆使他去跳楼自杀。听了李玉清的一番冷酷无情的话黄省三“忽然爆发地悲声”“帮帮我,我不能死,为看我的孩子们,活得再苦我也死不得”、到这里黄省三与李石清发生了一场大冲突。一个残忍冷酷,毫无人性,一个卑怯,懦弱;一个冷言冷语将人往绝路上逼。
接着潘月亭上场,黄有三的下跪求情惹恼了他,厉声地让黄滚开。潘月亭的唯利是图、凶狠残忍使得黄省三内心积压已久的怨恨突然暴发出来,他“疯狂似的又哭又笑地抽咽起来”“两手捶胸”“尖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愤恨地”指责“你们真是没有良心,你们是贼,是强盗, 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最后被潘月亭狠狠一拳打昏。为了他的孩子,为了那每月的十三块钱发出愤怒的吼叫。“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住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可以看出他也有反抗、刚强的一面,但只是被逼无奈所为。
九、研环境:
《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十、揭主题:
剧本描绘了“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正是通过对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十一、拓展训练
如果潘月亭是当时社会上层人物代表的话,那么李石清就是上层与下层人物之间的枢纽。潘月亭渡过了临时的难关之后,他一改对李石清的态度。对李石清的话语中暗含嘲讽和杀机。李石清最终被炒了鱿鱼,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李石清转眼之间由襄理变成了扫地出门的“废物”。
阅读上面资料,由李石清最终的结局猜想潘月亭的命运又会怎样?从而揭示了什么?
他精明、能干、咄咄逼人,然而终被辞退。潘月亭在辞退李石清之后,也难逃破产的命运。曹禺在剧中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和腐朽糜烂,表现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揭露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本质。非常有力地表现出了那个社会中残酷的阶级压迫和人与人间冷酷无情的关系.
小结: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简洁紧凑得就像一出独幕剧一样。人物个性鲜明。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推移,人物的思想也在变化,这是这场或描绘人物性格的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初二下册《日出》(节选)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科学的确定学习目标。本教材所在单元的课文都是戏剧。单元学习要求明确提出:阅读剧本,要了解戏剧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尤其要注意体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课文节选部分虽然只是一个片断,但是情节比较完整。学习这篇戏剧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藉此了解戏剧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很好的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深刻了解旧时代的黑暗,从而更加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结合戏剧特点和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感知课文大意,把握戏剧中主要的矛盾冲突。(教学重点)
2、 品读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
3、 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作品“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主题,。(教学难点)
【创意特点】
1.教学设计紧扣学情,化繁为简。虽然课文较长,但整个教学设计我力图通过简明的环节设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主要流程为三环节:第一环节——抓矛盾、明剧情,即通过找出戏剧中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让学生了解选剧的情节发展始末,认识话剧的突出特点。第二环节——品语言、析人物,即通过品读人物之间富有个性的对话,把握人物性格,认识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第三环节——知背景、揭主题,即教师通过作者创作意图和戏剧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曹禺先生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旧社会深刻的控诉
2.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目标明确。在整个设计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理清戏剧情节,在情景的创设中品读人物形象,在背景的穿插中理解作品主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主动,饶有兴味的开展语文学习,培养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注重创设情境,教师引领示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作品背景的适时穿插,我时刻注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能沉入课文,感同身受,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悲欢,共泪水,真正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作品主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戏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戏剧可以让快乐的人怡情乐性、压抑的人宣泄放松、善良的人得到安慰、邪恶的人得到警示。从表现形式的角度可以把戏剧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等。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话剧《日出》,见识人生百态,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二、 抓矛盾明剧情
(一)方法引领
话剧《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都市生活为背景,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全剧一共四幕,我们学习的是第二幕的节选。虽然是节选,但情节却有着相对的完整性。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怎样的剧情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剧情。
为让大家更好的概括,老师教给大家概括的方法:(出示课件)
【前提:找人物 知身份】
戏剧总要靠各种各样的人物表现展开情节,这些人物什么身份、什么关系是了解剧情的前提。所以,解读剧情首先要找出剧中出现的人物,明确他们的身份。
【关键:读对话 抓矛盾】
话剧主要靠对话展开情节,对话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这是我们了解剧情的关键。所谓矛盾冲突就是人与人之间围绕某件事发生的语言、行为等方面的争执与交锋。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剧本必须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下面,就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根据方法提示,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思考概括剧情。
(二)学生活动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2.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同桌结合,一个人用自己的话简述剧情,另一个人予以补充纠正。
(三)全班交流
教师特别提醒:概括剧情时要语言简洁,情节完整。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日出》节选剧情:
大丰银行小职员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银行襄理李石清求情。李石清给不仅拒绝,还让他去拉洋车、要饭、偷东西,甚至是自杀。银行经理潘月亭更加残忍无情的拒绝黄省三并打晕他让茶房王福生拖了出去。
特别强调:
课文写了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三次大的矛盾冲突:
第一次:失业的黄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绝;
第二次:李石清唆使黄省三去拉洋车、要饭、偷东西,甚至让他去自杀;
第三次: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再三请求。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话剧主要靠对话展开情节,对话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是我们了解剧情的关键。
三、 品语言析人物
(一)分析黄省三(出示课件)
1.读中思考
话剧《日出》中的黄省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知识分子。面对被银行开除,衣食无助的现实,他只能找上司求情复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黄省三的语言,边读边思考在他在求情过程中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表明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
2.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通过黄省三在找李石清、潘月亭求情过程中的语言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出示课件)
黄省三的态度变化:他从苦苦哀求继而到绝望的抗争,最后是尽情的宣泄。
黄省三的性格特点:胆小懦弱、逆来顺受、本分老实。
小结:可见,黄省三的态度变化彰显在其极具个性化的语言中,这说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是戏剧中独具一格的要素。
3.再读体会
(1)黄省三个性化的语言中,集中抒发他内心怨恨的内容更能打动人心。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对应的语段。
生发言,师明确:“好,我起来,我起来,你们不用打我!……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
(2)怎样读,才能宣泄出人物内心的怨恨呢?下面老师选读示范其中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听读把握。
师范读“五年哪!……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注意突出语调的高低变化,重音以及节奏的快慢读出黄省三宣泄的无奈绝望。
(3)下面请同学们在听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为便于情感的抒发,请大家全体起立自由朗读,并按照舞台提示边读边加上态势语。
学生自由朗读。
(4)下面找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后师生点评。
(二)分析李石清、潘月亭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深刻感受到个性化语言的魅力。戏剧中矛盾冲突的另一方李石清、潘月亭又是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继续结合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教师强调仍然要通过语调的变化,声音的起伏,节奏的快慢去读出上层社会人物的无情残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
师点拨总结。(出示课件)
李石清——冷酷无情 阴险卑劣 潘月亭——唯利是图 凶狠残忍
小结:通过戏剧中颇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我们认识了黄省三的胆小懦弱、逆来顺受和老实本分,也体会到了李石清、潘月亭的唯利是图和冷酷残忍,可见话剧正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为我们展示出世间美丑,人间百态。
四、 知背景揭主题
(一) 探究主题
1、黄省三悲剧性的命运让我们唏嘘不已,李石清、潘月亭的恶言恶语更让我们为之切齿。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黄省三悲剧性的命运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答案。(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
2、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出示课件)
原因一:身后无人撑腰;
原因二:“做事凭心”,不懂投机钻营,更不会溜须拍马
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这足以说明以黄省三为代表的勤奋肯干、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知识分子以及千千万万旧时代、旧社会的老百姓在现实中面对上层社会的疯狂压榨剥削是没有活路的。可见,课文虽然只是节选了全剧一个片段,出场人物不多,但结构完整,情节紧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出示课件)
1.《日出》题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理解: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2.《日出》简介
话剧《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全剧以交际花陈白露和聚集在她周围的各种人物的活动为线索,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尔虞我诈与下层社会的饥寒交迫、痛苦挣扎,无情地批判了旧中国那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极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它称得上是当时中国都市社会的一面镜子。
师引导学生认识:本文不足者:黄省三 ;有余者:李石清、潘月亭。(板书:损不足以奉有余,不足者—黄省三;有余者—李石清、潘月亭)
可见,话剧《日出》暴露了上个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社会都市生活的黑暗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
3.欣赏视频
《日出》以它尖锐的矛盾冲突、个性化的语言、深刻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备受读者喜爱,多年来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长演不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进一步感受作品深刻的主题。(播放视频)
视频欣赏。
在悲凉的音乐声中教师补充《日出》剧情:小职员黄省三被开除后,走投无路毒死了自己的孩子,自尽被救后发了疯。而在第四幕中李石清则被潘月亭无情的解雇,成为了又一个黄省三。这些,无不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4.了解曹禺
《日出》剧作者曹禺先生以其经典的创作震动了30年代的文坛,奠定了他在整个话剧史上的地位。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曹禺先生。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万家宝,字个石,祖籍湖北潜江。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话剧《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五、 课堂总结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课下,大家可以:
1、阅读《日出》全文。
2、阅读曹禺先生的成名作《雷雨》。
3、编排《日出》课本剧。相信在阅读实践中大家会更深刻的了解戏剧、感受多味人生。
初二下册《日出》(节选)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3、 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从中学习层层烘托、步歩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教学难点:
学习《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2005),当代作家,党员。北京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草原上》。翌年春赴延安。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文化领导工作的同时,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3、 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魅力(mèi) 萧瑟(xiāo sè) 陡壁(dǒu) 弥漫(mí) 绯红(fēi) 朦胧(ménglóng) 泛滥(làn) 精辟(pì)炽热(chì) 晨曦(xī) 窒息(zhì) 天穹(qióng)衣襟(jīn) 俯瞰(kàn) 无羁(jī) 簇拥(cù)矗立(chù) 迸射(bèng) 酣睡(hān) 黛色(dài)
4、 互动学习
1)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2)再次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日出图 观察角度 日出时节 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 景物特点
海涅 俯视 冬季 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出… 云雾缭绕
屠格涅夫 平视 秋季 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
露了露面,……一轮朝日。 柔和明丽
刘白羽 平视 冬季 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
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
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 雄伟瑰丽
3)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4)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5)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5、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5、板书设计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教学总结】
《日出》与《长江三日》一样充分地体现了刘白羽散文境界雄沉宏阔的特点,是作者以新的审美观“对新的美的探索的结果”,与某些描写日出、歌颂自然、礼赞生命的礼品不同,它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地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壮怀,反映了刘白羽散文对意境创造的追求及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使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这也是刘白羽散文追求的目标。《日出》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奇景的基础上,阐述“革命的哲学”,高唱“战斗的诗歌”,诠释“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
《日出》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奇景。文中有关日出的五幅图画,前四幅全是辅垫,全是曲写,是“杨”前的“抑”,是欲扬帮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并对此进行充分的、细致的、油画般的描绘——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气势,它给人的思索与遐想,笔墨不多却令读者无法忘怀。
绚丽、雄放,善于用准确、新鲜而又富于变化的文词细致而完满地表现形象、描写细节和表达情感,是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特色。
【初二下册《日出》(节选)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初二下册教案11-04
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04-24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11-10
优秀初二语文教案11-26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06-20
看日出优秀作文12-25
日出即景作文优秀11-08
语文初二下册教案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