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优秀导学案
[教材简解]
《人类的“老师”》选自于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篇文章,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二类字“鲸”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有关事例。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设计理念]
我校“日育”课题研究始于2006年,“日育”导学案正是“日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子课题实验,体现在语文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反思,日积月累、每日一记、及时反思,每日一进步,逐渐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
《语文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即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得既是一个积极的内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同时又是师生围绕教材开展对话进行视界融合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设计思路]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还有自学辅导法、导读法、引读法、读中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1、课前收集资料,学会质疑;2、小组合作,预习字词;3、抓住重点,导读引悟,重点段结构相似,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第三自然段,其余两段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读悟便会学得轻松、顺利、快乐、高效;4、展示资料,充分交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5、总结本课,鼓励创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看了本文的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人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带着疑问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请你认真朗读一遍课文,把你不熟悉的和易错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词意,工整地积累在下面。
3、你喜欢文中的词语吗?请选择课后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不少于三个),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重视前置性学习,让学生看题质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仿生学、飞行、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课堂学习。同时放手让学生小组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预习反馈
1、看题质疑。
2、小组汇报。我们学会了那些字词,从音形义三方面汇报。老师重点点拨提醒:“省”翘舌音;“鲸、亡”后鼻音;“某”的韵母是“ou”不是“o”; “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
3、汇报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课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学生小组汇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用创新的记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感受来体验文本,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
三、初读感悟
1、理清课文条理,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第1、2自然段:很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第3、4、5、6分别举了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 建筑设计 汽车设计 坦克设计例子
2、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仅感知语言,还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抓住课文重点,带动一般段落,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老师”事例,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小组研读:(1)读了第三自然段段,你知道了什么?用 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两个句式中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2)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3)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
(4)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
3、投影蜻蜓的图片,解释蜻蜓原理。
4、指导朗读
5、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具体介绍)。学生再读,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看问题,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
1、 在广大生物界中,谁还能称得上人类的“老师”呢?
2、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已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课外去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课后拓展不但培养学生的兴趣,更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促进了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这样就能做到以学定教,促进教与学的结合,教学相长。 】
【《人类的“老师”》优秀导学案】相关文章:
《灯光》优秀导学案04-01
《组歌》优秀导学案03-06
《庐山的云雾》优秀导学案03-04
《谈生命》优秀导学案03-07
《枣儿》优秀导学案设计04-06
《画风》优秀导学案设计04-02
李商隐《无题》优秀导学案06-30
《旅鼠之谜》优秀导学案04-02
《朋党论》优秀导学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