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语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选修语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时间:2021-08-12 20:44:28 高二上册 我要投稿

选修语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选修语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作文与养气”的观点,学习作者远大志向和养气为文的独到见解和做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中“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学习作者借用事例来进行议论、抒情,论述自己观点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中“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学习作者借用事例来进行议论、抒情,论述自己观点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点

  理解“文者气之所形”中的“文”“气”及其二者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

  作者写此文自荐,为的是能得以拜访韩太尉。作者在文中既要表现对韩太尉的敬仰之情,又要不卑不亢,表明自己的志向。其间的尺度很难把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行文思路,学习作者得体合适的语言。

  四、学习方法

  讲授法 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与预习展示

  1、简介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

  2.解题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枢密韩太尉,指当时掌握全国军事大权的韩琦。枢密使之职等同于秦汉时的太尉,故称韩太尉。本文是苏辙写给韩琦的一封求见信。文章曲折委婉地从做好文章决定于作者的精神气质谈起,认为人的气质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阅历和知识外,还要向卓越的人物求教,最后点明自己仰慕韩琦的雄才大略,为了“养气”,希望能获得一见。

  3、给下列字注音

  汩没( )  苑囿( ) 仓廪(  )  恣(    )

  4、解释下列词语

  形:     称:      致: 乡党:       自广:         汩没: 恣:    顾:     仓廪:    苑囿:

  5、结合书下注释掌握本文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二)课上合作探究

  1、文章结构及内容

  2、全文以什么为线索?为什么?

  3、文中“养气”的`新含义是什么?

  4、作者的目的是求见韩琦,可为什么要从为文治学落笔?

  5、这篇干谒的文章,脱离了一般的习俗之气,请仔细体会,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

  刚19岁的苏辙写了这封信求见韩琦,以期得到他的赏识提拔。然而作者没有把它写成一篇“干谒文字”,故通篇之中少见为求幸进而谀颂显达,为得功名而摇尾乞怜的俗相。相反,他以“百氏之书”为“古人之陈迹”,意欲施展才华效仿古人的洒脱之气溢于言表。文章行间茂密,无懈可击,风格纡徐淡泊、秀杰清落。结合课文和自己的实际,简单谈谈对“气”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当堂检测

【选修语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相关文章: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表格式)04-06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精选04-07

上枢密韩太尉书阅读题目及译文04-29

《上枢密韩太尉书》读后感02-14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04-02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表格式)04-02

《上枢密韩太尉书》高中读后感05-20

《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赏析03-04

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翻译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