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作文顺养气的观点,学习作者少年立志和他的批判精神。
2、体会文章跨越时空联想,体会作者关于把联想交织于议论、抒怀中的思维和写作方法。
3、积累文言实词“形、致、称、溢、广、冠、志、壮”等,掌握虚词“以,而”的作
二、资料链接
(一)作者简介
1、苏 辙,
字子由,眉州眉山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欒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辙博闻强识,勤奋好学,少年时就显露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入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
2、枢密韩太尉:
枢密韩太尉指韩琦。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御西夏有功,被任为枢密副使。后自请为扬州、并州等知州。喜祐年间重入政府,擢升为枢密使、宰相,主持全国军政,历任三朝。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等同为保守派道首领。封魏国公,蓍有《安阳集》。
(二)文章简析
枢密韩太尉,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阿谀奉承,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
(三)结构思路
第一段: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作者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明确“气”对于为文的重要性,并以孟子和司马迁为例来佐证。
第二段:写实践自己文学主张的情况。说自己去乡远游饱览了名山大川、秦汉故都、天子宫阙,顿时眼界大开,尤其提到见到欧阳修后的感慨,自然引出想见韩琦的愿望。
第三段:进一步申述相见韩琦的迫切愿望。
第四段:回应开头,重申“生好为文”的志气,并以求教之语作结,含蓄得体。
(四)文史知识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文言知识归纳
1、正字音
称其气之小大( ) 恐遂汩没( ) 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 )
出则方叔、召虎( ) 辟邪说,难壬人( ) 亳州( ) 忖度( )( )
诞漫( ) 膏泽( ) 苑囿( ) 宫阙( )
肆无忌惮( ) 仓廪( ) 怨谤( ) 晤面( )
卤莽( ) 盘庚( ) 胥怨( ) 恤国事( )
2、通假字
(1)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2) 辙生十有九年矣 (3)于反复不宜卤莽
3、重点实虚词
(1)、辙生好为文 (2) 辙生十有九年矣
(3)、气可以养而致 (4)、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5)、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6)与燕、赵间豪俊交游
(7)、虽无所不读 (8)虽多而何为
(9)、故决然舍去然 (10)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11)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1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13)闻一言以自壮
4、古今异义
(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2)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3)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4)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5)于反复不宜卤莽 (6)故今具道所以
(7)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8)故略上报
(9)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10)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5、词类活用
(1)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 (2)周览四海名山大川
(3)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4)以膏泽斯民
6、特殊句式
(1)而辙也未之见焉
(2)闻一言以自壮
(3)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
(4)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5)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
(6)终必不蒙见察
(7)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8)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10-03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精选04-07
上枢密韩太尉书阅读题目及译文04-29
《上枢密韩太尉书》读后感02-14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表格式)03-26
《上枢密韩太尉书》高中读后感05-20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表格式)04-06
选修语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06-22
《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赏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