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题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课外试题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课外试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语文课外试题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答: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逢入京使】(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答:“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答: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答: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苍苍”“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约客】(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答:“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答: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论诗】(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
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2、“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
3.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创作主张?
答: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箬()篷②留连累()日③怡()然自乐④石青糁()之
⑤俨()然⑥豁()然开朗⑦径()寸之木⑧矫()首昂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其船背稍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二男新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①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罔不因势象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林尽水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内容填空。(7分)
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
③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
④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桃花源记》一文至少写出两个成语。(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一)[甲]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①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
②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
③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
④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
⑤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
⑥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___
7、翻译句子。(4分)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段中,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明明处处志之,为什么回去寻找桃花源时却遂迷,不复得路了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给[乙]段横线处按原文内容填空。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出处。想一想,这雕刻的句子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
(2分)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2、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2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三)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及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
14、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①饶子甘酸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乘此得及前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句子。(4分)
①魏武行役,失汲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魏武指的是曹操,他是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1--2个关于他的故事的题目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7、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你知道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实践(40分)
漫漫的人生,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的脚印。童年的脚印是幼稚的,浅浅的,可爱的;中年的脚印是成熟的,深深的,稳重的。面对脚印,有感慨,有教育;面对脚印,往事再回首。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课外试题】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题03-24
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12-26
七年级语文阅读试题06-29
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试题07-31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12-21
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07-27
七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11-07
六年级语文课外知识考试题02-11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01-19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题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