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

时间:2022-03-03 15:03:4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

  导语:对于文言文《刻舟求剑》,大家是否会翻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

  《刻舟求剑》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剑》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作者吕不韦介绍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成语寓意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口技文言文原文和翻译01-25

马说文言文原文和翻译01-24

目不见睫文言文翻译和注释06-04

墨翁者文言文翻译和注释06-04

黎丘丈人文言文翻译和启示01-17

唐明皇赐名文言文翻译和注释03-19

剜股藏珠文言文翻译和道理01-28

楚人隐形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启发01-15

塞翁失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启示01-15

蜀市三贾文言文翻译和注释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