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3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

时间:2021-04-17 14:25:39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3篇)

  篇一:《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3篇)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 ]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自由练读。——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悟意、生情。)

  四、拓展升华

  1、古往今来写秋天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天的?都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 出示《秋夕》 ]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交流汇报

  4、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 出示《赠刘景文》]

  5、秋有秋的丰满,春有春的华丽,夏有夏的激情,冬有冬的神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呢?知道这个季节有哪些诗句吗?[ 出示春、夏、冬诗 ]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五、书写巩固

  1、出示要写的字 “枝”、“记”,学生认读。[ 出示田字格 ]

  2、观察字形,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老师示范

  4、学生练写。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挑战小老师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陶醉于宋朝苏轼所赞美的秋色里,领略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看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起来学习《山行》。《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

  三、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山行》,把古诗读通,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出示《山行》 ]

  2、小老师教生字

  3、比赛读

  4、齐读诗句

  四、师生研读

  1、边读诗边想象,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是什么?在书本上找出个词来(爱)

  2、他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石径,他最爱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爱这里的霜叶?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坐”。

  一片枫叶是火红的,那一树的枫叶像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一棵的枫叶让你感觉到美,那满山的枫叶让你感觉到什么?我们再来把诗的最后两句读一读。

  3、学习第一句。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人家看起来怎么样的?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仿佛听到人们的欢歌笑语。把我们的感觉溶入进去读一读。

  五、诵读激情

  1、整首诗哪一处的景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这么美的景假如能把它读好就更美了。(范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3、学生背诵——配乐朗诵

  六、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除了用诗歌来赞美秋天之外还用什么语言来赞美秋天的美景呢?

  2、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出示文章,师生共读。[出示课外资料]

  七、书写练习

  1、书写生字“于、枫。”

  2、完成“我会填”

  篇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师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

  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习,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个别读——正音——齐读

  (2)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 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习读。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 客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1、背背课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诗歌。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教师补充

  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

  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1、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2、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3、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三、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3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3、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四、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作业: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向家长讲述诗仙的故事。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在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传说诗仙的故事。

  篇三:《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引入情境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出示:《咏柳》图片】,你还能背下来吗?

  2、介绍背景。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出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见长。他一生做官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出示:《回乡偶书》】。

  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

  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偶,偶然的意思;书是写;偶书,是偶然间写下的诗。 】

  诗题是什么意思?【出示:诗人回到故乡,偶然间写下的诗。】 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

  贺知章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就知道了。

  三、初读。

  【出示:古诗】自由读,读准字音。

  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给大家示范示范?

  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谁来读读整首诗?

  我们一齐读读。

  四、研读感悟。(抓线索“客?”)

  会读这首诗并不难,我们班很多同学小时候就会背了。如果能把其中的生字会记会写那才能干呢。

  老师考你们一个生字,【出示: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客”(出示:客),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谁能给它找找朋友?【出示:扩词】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提醒。

  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出示:贺知章)他到底算不算客人呢?(出示:?)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

  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1、2行诗。】

  ①理解诗意。

  同学们,诗句中有两对反义词,能找出来吗?【出示:少小----老大离----回】

  贺知章十岁的时候,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离开家乡后,他们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还在京城当官了呢。在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70多年呀!谁来读读第一行诗。小时候离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

  ②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7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吗?

  什么叫“鬓毛衰”?两鬓在哪里?(两边的头发都白了,人老了)

  可是什么却依旧没有改变?什么叫乡音?“乡”是“故乡,家乡”的意思,“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谁来读读第二行诗?

  ④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

  你们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在杭州的萧山,这可是杭州人的骄傲,出了一位大诗人呢!当年他离开杭州到长安去,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老了一定要叶落归根呀!

  ⑤谁来说说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谁能把【出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说说?(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虽然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但是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

  ⑥指导朗读。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出示:并不是客!】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回”到这里了!我们把离开家乡在外生活的人称为【出示:游子】。这位在异乡生活了70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杭州了!心中怎能不激动呢?再齐读。

  为什么诗人年纪那么大了还要回来呢?【出示:想念家乡,想见家人朋友】

  (2)是客:学习第3、4行。

  既然贺知章是这个村子的人,不是客人,可是谁认为他是客人呢?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同桌交流。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出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指名读。 还可以从插图中看【出示:插图】——骑马,有行李,是客人。

  七十多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他当做客人,笑着问:“这位客人,你从哪儿来呀?”诗中哪两行说的是这个意思?

  谁来说说这两行诗的诗意?

  【出示:何】你是怎样记的?

  【出示:图片】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他们还会问什么?

  瞧,这群孩子多天真呀!他们怎么能理解贺爷爷终于回到家乡的激动与感慨呢。齐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五、朗读并背诵全诗。点击课件

  1、【出示:全诗】你喜欢怎么来读这首诗?(分大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

  读,学生领读,齐读。)

  2、带感情读。

  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歌曲,是激动的,还是悲哀的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诗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是高兴的,激动的,忧伤的,悲哀的,感慨的读法)

  指名读。

  3、唱诗。古代的很多诗词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播放:诗歌读唱】

  2、贺知章老爷爷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有着无限感慨。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这种复杂的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远在他乡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了,回到了在梦中出现了千百遍的故乡,再背诵。

  六、拓展。

  1、释题:【出示:诗题】回到家乡,遇到了这件事,他心里很有感想,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2、后来,贺知章爷爷进了村子后还看到了许多事情,在很多亲朋好友家里了解了近70来年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他再提笔写下第二首诗:

  【出示:回乡偶书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自由读,齐读。

  3、后来,村子里为了纪念他,将他回乡后为村子修建的一座桥改名为“思家桥”,把村子改名为“知章村”,当地的小学命名为“贺知章小学”,这些名字一直延用到现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萧山寻找贺爷爷的历史足迹哦。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我们以前也学过想念家乡的诗,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书写指导。

  【出示:何、音】指导书写。

  八、作业超市。【课件出示】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思 乡 贺知章

  客 少小 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游子 老大 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时候会吟诗的人叫“秀才”,“秀才”很了不起哦,人们都会尊重他们。你们中间有秀才吗?今天,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是今天的秀才。

  怎么考呢?做游戏!

  2、【出示:牧童骑黄牛,( )。 ( ),早有蜻蜓立上头。 谁知盘中餐,(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举头望明月,( )。】 看谁最聪明,能说出每行诗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二、知诗人

  1、读完最后这句诗,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哪一位诗人来?【出示:李白】

  2、认识李白吗?他是谁呀?谁能介绍一下李白?

  三、晓背景。

  1、除了李白,今天我们还有认识另一个人——(出示:汪伦),怎么才能记住这个“汪”字?你能用这个字说出哪些词来?

【《古诗》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07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3-12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学设计12-30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12-07

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12-05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09

《欢庆》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0-12

二年级语文上册《假如》教学设计10-06

二年级语文上册《北京》教学设计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