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通用14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时间:2024-10-22 16:05:11 炜玲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通用14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通用14篇)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1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读了快两个月的书我终于读完了,可以说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我最喜欢的书。刚开始我以为是讲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发展历程顺便讲点人类学史的,但是读了之后显然有些“标题欺诈”。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讨论为何各个大陆的文明发展的如此不均衡以及为何某些文明要比另外一些文明更发达,首先要说的是本书的写作逻辑我个人非常喜欢,前三部分以一个一个元素为主要内容(如植物驯化、动物驯化等)第四部分将这些元素应用到对各个文明的分析中,逻辑非常的清晰。

  作者认为,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左右出现的农业崛起作为粮食来源的人群中,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社会特征,才可能发展出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以农业生产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我认为如果在这本书之后看《人类简史》的话,会对人类史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其中比较关键的三个节点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具体就不展开说了。

  总而言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远远不止是人类史或者社会学这样的词就可以概括的,同时,本书还具备很多引人思考的现代意义。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2

  为什么是欧洲大陆征服了美洲和非洲,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等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作者认为决定各地区的发展的因素与人种无关,而是与生存的环境有关。

  不同的气候决定了可以驯化的植物种类和数目的多少,从而又决定了可驯化的动物种类的多。足够多的驯化植物和动物提供足够多的卡路里,使得粮食有大量的剩余,促进人口的大量增长。圈养的粮食与动物又决定了人类从狩猎游牧的方式逐渐成为定居聚集的生活方式。人口大量增长,粮食有剩余使得供应专职人员成为可能,于是,技术发明、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文字得以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文明由于环境的南北轴线或者东西轴线不同,使得传播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别。

  由于人口稠密且聚集的生活方式,加上人与动物亲密接触,这为致命病菌在人群中流行提供基础。欧亚大陆人口的基数大,一次次致命病菌的'接触产生的免疫力,这成为了以后摧毁屠杀各种土著人的重要原因。

  当欧亚大陆的文字、战马、枪炮、病菌全都准备好的时候,印第安人等存在的新大陆就这样被占据,土著人被无情宰割。

  本书通过大量的论据论证作者的观点,可读性强。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事例与对问题的深度剖析,引导读者跟着作者思考,最后再得出结论。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3

  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我首先对作者的工作和经历很好奇,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的人,能够写出这样集历史、地理、生理、哲学与思想于一体的书?去年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系列,感觉能够写出类似书的人,首先要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而且还不仅是一个领域的`专家,比如尤瓦尔·赫拉利的专业是历史学,那贾雷德·戴蒙德究竟又是什么专业呢?

  贾雷德·戴蒙德首先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有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二十几岁时,他的职业发展到鸟类学和生态学,并在新几内亚地和周边岛屿长期进行科学考察。现在,他的专业是环境史,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地理学教授。

  其实,我觉着作者都不用发力,就轻松的对自己平时工作和经历的做个总结和感想,加上本来就是学文学的,写出的书偶然也必然畅销了而已。如果作者能够写本自传之类的应该也能畅销。

  全书讲的不是某一个观点,而是一系列的关于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部分地区的人类能先获得先进的技术的思考、推理,然后上升到哲学细想层面更多的思考。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4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于1997年第一次发表小说《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并且借此获得了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以及众多学者的关注。

  作者在小说内通过生物,地理,及其他领域的科学仔细探究了人类社会文明于历史的发展走向并且揭发了现今社会动态的根本缘由。

  为什么西班牙殖民军会如此简单的占领美洲?为什么欧洲的经济与人文发展能够超前于别的社会?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人类社会的命运?试图从人类最原始的时候开始通过生物及地理学的知识来解释所谓的“西方优势”。

  作者在小说中强调了欧亚大陆所拥有的优势—多种类的植物以及可驯服的动物,以及这些优势对古代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因为拥有了足够的.资源,社会渐渐开始精英化。例如在中国,欧洲和中东等地区的发展相比于美洲及澳洲要快速许多。但是由于欧洲大陆的地理分割,使得欧洲的政权极度分散化,这样使其文化发展变得更加自由。

  相较而言,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貌平坦,政权集中,统治者更倾向于闭关锁国,导致了行为思想的发展缓慢。在小说被发表之前,社会普遍认为是欧洲工业革命造成了现代文化的差异与不平等,甚至一些理论含有种族歧视的成分。这本书的发表改变了世界对历史与社会的简介。

  对我而言,这本书使我学会了如何抛开历史中具有误导性的原因,去寻找事物发生的根源。根据这本书的总结,我在读完以后经常会把地理及生物的结论延展到更多事件上,比如—研究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政治系统—甚至可以试图去推断现代社会以后的走向。

  在阅读完一本长达五百页的逻辑推断以后,我学会了如果有效的在平时讨论中使用证据和推理,在生活琐碎的阅读—新闻,报纸,小说,课本—中找到异曲同工的地方,以及有效的分解一件复杂的时间从而找到造成事物的起因。这些生活中的智慧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让我意识到了单单一本书带有的内涵和能造成影响的能力。正如林语堂所说,看书就像是吃饭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爱,也会从不同食物中得到不同的营养。

  的确,读了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就像慢慢地吸收了一碗浓浓的鸡汤,不但在品尝的时候觉得味道鲜美,喝完过了很久也依然回味无穷。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5

  这是一位美国科学家写的通俗性、科学性的学术著作,不仅对于搞纯科学,尤其是演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人类学的人都有启发意义,而且对历史研究、人类进化,动物进化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者可以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教授,不仅擅长学术理论建构,而且深入实践,到达现场进行田野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但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缜密研究,不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科学依据。即现在全球生活的70亿人,都是在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扩散到全世界五大州的。尤其是澳大利亚和北美洲、南美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地方。在整个扩散迁徙的过程中,充满了神秘与冲突?到底是现代人类消灭了原来生活在这些大陆的土著和大兴哺乳动物(如长毛象、剑齿虎等),还是由于最后一次冰川期的结束,天气变化、气候改变导致这些动物的灭绝,作者同大多数人类学家和考古工作者一样,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

  本书反复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人口迁徙也好,动物植物的驯化也好,为什么发源地总是在新月地带和中国这样的地方发生,作为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美洲大陆这样的地区,为什么就没有完成动物、植物的驯化?而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总是欧洲人征服了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美洲大陆,而不是这些大陆的人征服了欧洲。即“是欧洲,而不是中国”这一“斯芬克斯之谜”。欧洲人到达美洲大陆,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就几乎消灭了90%的印第安人,而其中的主要原因,不是枪炮,而是欧洲人带去的病菌,如天花等,是大量的当地印第安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欧洲人到达之前,大约在16000至13000年之前,通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大陆的人类,也是在数千年之内,就灭绝了大约90%的大型哺乳动物。这一历史的.惊人相似,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

  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例如关于动植物驯化和传播的问题,他提出为什么欧亚大陆传播的广泛而美洲、非洲传播的慢?作者认为欧亚大陆是东西走向,维度几乎一样,所以同一维度的植物容易传播和驯化,而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是南北走向,南北之间的距离太远,即维度不一样,导致在高维度生长的植物,如小麦、大麦等,很难在低维度生长。而最早掌握植物驯化的地区,如新月地带、中国和地中海沿岸,就进入了农业社会,也就是领先于狩猎社会。所以这些地区,无论是动植物的驯化和栽培,生产工具尤其是金属工具的掌握,都遥遥领先于狩猎社会,最后往往是欧洲人占领了澳洲大陆、美洲大陆,而不是澳洲大陆的人占领了欧洲大陆。

  总之,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娓娓道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和大学的工作者,应该像人家学习,即如何把艰深的学术问题,讲得十分有趣,十分明白。这样,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而且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即全世界的人,没有优劣之分,反对种族主义,提倡人人平等,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终生追求。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6

  作家杰瑞德·戴蒙德于1997年首次发表小说《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获得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小说中,作者通过生物学、地理学等科学领域,仔细探究人类社会文明和历史的发展趋势,揭示当今社会动态的根源。

  西班牙殖民军为何如此轻易占领美洲?为什么欧洲的经济和人类发展领先于其他社会?哪些因素导致了现代社会的不平等?枪炮、病菌和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试图通过生物学和地理学的知识,从人类最原始的时代开始解释所谓的“西方优势”。

  在小说中,作者着重强调了欧亚大陆的优势——丰富的植物和驯服的动物,以及这些优势对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由于拥有足够的资源,社会逐渐开始变得精英化。比如在中国,欧洲和中东的发展比美洲和澳大利亚要快得多。但由于欧洲大陆的地域划分,欧洲政权极度分散,这使得其文化发展更加自由。

  相比之下,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政体中央集权,统治者更倾向于闭关锁国,导致行为思维发展缓慢。在小说出版之前,社会普遍认为,欧洲工业革命造成了现代文化的差异和不平等,甚至一些理论中含有种族歧视。这本书的出版改变了世界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对我来说,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抛开历史上误导的原因,找到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据这本书的总结,我读完后,常常把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结论延伸到更多的事件,比如——研究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政治制度——甚至试图推论现代社会的未来走向。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7

  《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历史类著作,作者贾雷德·戴蒙德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命运和历史发展。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启发和收获,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规律。作者通过对不同文明和地区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环境、技术、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命运并非完全由个人的意志和努力决定,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其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例如,欧亚文明之所以能够最终存活下来并战胜其他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对有利。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技术和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不同文明和技术水平的比较研究,揭示了技术和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和知识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历史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和现在,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同时,历史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总之,《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知识将对我的未来生活和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分享我的读后感,能够激发更多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8

  最近的爆款新闻应该非基因编辑婴儿莫属了,相比之前知乎4000万热度的第一话题,这一话题的过亿热度明显说明了大家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度。一时间,新闻,朋友圈,群聊到处都是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然而很少有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想到最近看的一本书,我想我能不能从这本书所讲的内容给大家一个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呢?

  在我看到的观点里,大体分为这么几类:一,科普类,这一类讨论一般包括基因编辑是何物,技术层面上的难度,国内国际的态度等内容,可以说,这种讨论是很负责任的,它向我们科普了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让我们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基因编辑这一技术。二,猜想类,这一类的讨论一般有点天马行空,没有一套合理的逻辑,只是胡乱猜测,大都用“如果···那么···”的句式,然而,这种猜想要么没有现实依据,要么陷入“滑坡谬论”;三,咆哮类,这种观点一般只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要么是真的愤怒,要么是看到大家都愤怒自己不愤怒不好意思于是跟着愤怒。凡此种种,我感觉大家都没有说出为什么基因编辑会让人们如此狂躁,只是在跟风讨论而已。想到最近看的一本书,所以我想从这本书的一个角度去解释基因编辑的危害。

  这本书叫《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这本书涵盖了很有意思的很多观点,我们只讲与基因编辑有关的一个:病菌在人类文明中的影响。我们从一个例子开始。在我们的印象中,欧洲人征服美洲屠杀了无数的印第安人:剥人皮,堆积成山的尸骨,现在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已经不多了。现在我告诉你:与传染病杀死的印第安人相比,欧洲人的屠杀简直不值一提。传染病杀死了美洲95%的土著。比如,1520年,天花随着一个受到感染的奴隶来到了墨西哥,由此产生的天花杀死了阿兹特克一半的人口,包括他们的皇帝,到1618年,墨西哥原来2000万人口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

  这一事件是如何产生的呢?因为在欧洲人航海开始前,美洲是一个封闭的大陆,他们的人民是缓慢经过几千年自然选择的,由于美洲没有牛这种家畜(天花从牛传染到人身上),所以他们没有抵抗这种病的抗体。当天花来临时,所有的人基本只能死亡,运气稍好的`%5的人口由于抵抗力强,产生了抗体,活了下来。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从中国或者中亚传到欧洲的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2短短不到十年时间杀死了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有的城市的死亡率高达7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流行性感冒杀死了2100万人;

  在这一串串数据背后,我只想说明一件事情:当生存环境剧烈变化时,人类只有以超高的死亡率为代价才能度过这次危机,放在我们身边,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就是基因编辑。

  本次事件中的基因编辑是为了免疫艾滋病。我们不妨想一下,这会产生什么后果。他们长大后知道自己不会得艾滋病,无视这一疾病带来的种种畏惧,然而其他没有免疫艾滋病的人,可能会因为他们的行为染上艾滋病,这会不会产生一种“屠杀”?幸好艾滋病有两种,他们只免疫一种。这一顾虑可以取消。然而,他们的基因是突然加入到人类基因库中的,经过编辑后,有没有损坏?有没有产生新的变异?这些会不会产生新的疾病?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说,基因编辑,令人畏惧。

  所以说,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应该有广泛的涉猎来健全自己的人格与世界观,如果只知道“术业有专攻”,视野难免狭隘,很多东西会看不到。这样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他一个人就能付得起的,得全人类替他买单。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9

  闲扯,七月份过得很快,一方面在忙着离职,忙着和小恶魔回老家玩,忙着参加同学的婚礼,然后却没有时间完成七月份本该完成的任务,无法医治的拖延癌。

  《枪炮病菌与钢铁》是我在2016年就知道的一本书,但是由于拖延癌的病症一直没有阅读一直到今年的六、七月份才读完。很幸运今年终于读完了,对于有些书越早读完对自己帮助越大。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主要是讲解了人类文明的整理演进,很详细的阐述了人类文明从非洲诞生然后演化成目前的这个现状的原因,对于书中的讲解的原因对于我来真的是脑洞大开,一方面是我从来没有去思考这些问题,二方面是我缺乏这种很系统的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或者能力,以至于当别人问我问题时总是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思考回答问题,所以对于我这个缺乏天赋的人来说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的阅读别人的成果,不断的总结,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全书主要围绕着一个问题而展开,“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统治全球,而不是人类的摇篮非洲或者是幅员辽阔的美洲。”当看到这个问题是我感觉有点耳目一新,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这种情况呢?非洲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如果从时间的纬度来说,非洲那边是人类的最发达的地方呀,总不至于是现在地球上最贫穷的地方吧?黑人难道比黄种人、白种人智商会偏低?从现在的目前黑人在各个领域所取得成就很明显这个观点也站不住脚。如下是我对作者对于这个问题解释很浅显的总结。

  人类是大概起源非洲,因为那是地球处于冰川时代,那时的海平面远远的低于现在的海平面,从而人类从非洲在几十万年的时间不断迁徙到各个不同的地方。按理来说既然人类都起源于非洲,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从平均智力上来说应该是一致的,但为什么会造成千差万别的情况呢?主要是由于各个地理环境造成的`。非洲大陆物产丰盛,对于早期人类来说主要捕获其他猎物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对于迁徙到中亚地方的地方由于相比非洲大草原纬度比较高,一方面猎物相比非洲偏少,且其他可食用植物也偏少,从而使早期的人类慢慢的掌握了训化植动物的方法(注意,训化植物并不是当时局部地方所特有,其他地方也能独立的发展训化植物的方法),由于训化植动物的不断地发展、演进,逐渐的形成了只要少量的农民养活多人,以致有部分的早期人类从简单的耕作种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发明创作,从而进一步的推动人类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归根结底,农业的发展人类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那为什么最终统治全球的是欧亚大陆而不是非洲或者美洲、欧洲土著呢?作者主要是从地理环境来解释,非洲是一个主轴线是南北方向,且中间隔着难以跨越的撒哈拉沙漠,而南北美洲相对于非洲南北轴线更长,中间隔着难以逾越的安第斯山脉,至于澳洲只是大海中一个孤岛,而欧亚大陆主要轴线是东西方向,且中间东西方没有特别大的天然屏障。由于纬度跨越过大且由于自然上的固有屏障,造成人类文明的交流特别困难,一方面表现在作物上的传播,由于温度相差太大动植物难以适应,二方面由于自然鸿沟的存在造成人类文明的传播所需要的时间特别的漫长。而亚欧大陆却具有天然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宜各种不同动植物的生长,总体纬度都差不多,并且纬度处于适合,再加上畅通无阻的地理环境,文明的碰撞变得更加的便捷,量变最终导致质变,当非洲还是一个个小部落时,欧亚大陆已经诞生的超大型的国家政权。欧亚大陆大陆存在种类繁多的动物,并且很多动物已经被训化成人类不可获取的“伙伴”,为欧亚人提供蓄力以及乳肉类制品,人类和动物的朝夕相处,病菌不断的“交流”,从而造成两者的免疫能力不断地提高(抗体的形成)。而美洲相对于欧亚大陆则完全不同,动物种类很少,没有欧亚大陆得天独厚的环境。当地理大发现时代来临时,造成欧亚大陆的疾病传播到远远没有做好准备的美洲,造成大类的美洲人死于欧亚人携带的疾病。

  对于“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统治全球,而不是人类的摇篮非洲或者是幅员辽阔的美洲。”这个问题上面比较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达尔文所总结的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地理环境选择的结果。但为什么是欧洲人而不是曾经创造丰硕灿烂文化的中国人或者印度人?从整个中华历史来说,中华文化慢慢的从弱小慢慢的走向强大然后一直徘徊不前的情况,但皇权却从散沙般走向空前的强化。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家为了维护统一统治的需要,会采取“愚民”或者抑制思想产生的政策,并且可能会摒弃一些先进的技术(从火药是中国发明出来,后面发展情况就可以得知),而欧洲由于地理屏障的存在,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一个国家新的思想产生以致生产力大大的提高而另外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也会采用这个思想,所以从整理上来说不会抑制思想的产生,从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中西方科学技术方面差距会越来越大。虽然欧洲历史上也存在很多次几乎快统一欧洲的情况,例如希特勒、亚历山大,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文明究竟是伟人创造还是渺小的小人物呢?我觉得文明终究是小人物诞生的,大人物只是对文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伟人例如牛顿,爱因斯坦貌似是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果,但终究是站在了由很多渺小的小人物组成的巨人肩膀上,正由于他们的小小进步造成了最终的一大步。但历史具有太多的偶然性,据说希特勒在一次车祸中只差一点点就丧生,如果希特勒在那次事故中死亡了,那是不是不会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呢?但可以确认的是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最终还是会诞生的,只是那是时间的问题。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10

  《枪炮病菌与钢铁》简称GGS,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指出对人类发展历史最广泛的影响模式-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可供狩猎采集人训化的动植物的多寡,大陆的东西轴及南北轴的走向导致训化的动植物传播速度快慢。获得已训化的动植物的狩猎采集人从而由部落制进入到酋长制,最后发展成依赖农业的国家。农业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更稠密的人口,更复杂的政治制度,更专门的工作分工,产生了成员阶梯阶层,产生了专门的军队等,也创造出更多的发明,如枪炮,钢铁等。而训养动物身上的病菌却也在漫长的时间里有意地变异传播到稠密的人员中,人群中有部份人因而死去,有部份产生抵抗力活下来,有抵抗力的基因也遗传到下一代。这种病菌如天花,百日咳等。与欧亚大陆与对比大航海时代的新大陆的人,他们因地理条件限制,没足够的时间发展出完善的农业国家制度,在面对钢铁枪炮以及隐形的欧亚人身上带来的病菌,显得多么的无奈。

  另外作者还提到中国与欧洲之间差生差距的原因-适度分裂。西欧的适度分裂使各国间产生更多的竞争,充分的竞争产生更多的进步。而中国早在几千前就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如一个来自国家管理者的错误的思想或者指挥,整个统一的国家便朝着错误的方向走去,发展不进,甚至开倒车。如清朝后期,WG便是如此。这便是造成现在中国落后欧洲的原因。读到此,我也承认这个原因。但不防我们也试想一下,统一的中国,在一连串正确思想及指挥下是什么结果呢?别忘了中国之前也是一直辉煌,诞生了像汉,唐一样的帝国。

  最后,感恩作者戴蒙德,GGS呈显出的场景太宏伟了,理工的思维发挥的淋漓尽致,不断的提出问题,不断的又以不同的方法找出答案。很期待他的其他书,如《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11

  无论出生在哪,活着的人都是上帝与你同在的。后半句忘了是在哪看到。不管出生在什么地方,那里都经过了万年演化才成为人睁开眼看到的样子。

  与大势相较,人只是个概率。肉眼可见的辉煌是俾斯麦说的,拽住了前行的上帝的衣角。汉语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竟然家喻户晓,中国人真是智慧。

  牛人是应运而生,小人物为了生存,最了不起的本事是看清趋势,抓不住上帝的衣角也要能看见上帝往哪走了。瑞.达里奥说,有些人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妄加评论,显得很可笑。实事上,真相并不那么好了解,能尽力做的是,承认这个星球的'复杂性,看见果后面的因,而且不止一个因,客观不容易,却是一项必备的生存本领。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12

  本书的几个要点包括:能量、人口、地理出生决定论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影响因素。

  能量:火,工具的使用,让人类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特立独行。特别是吃到熟食后,大脑的发达让人类走出非洲,在地球横行霸道。

  人口:人口是精髓,牛逼的结果就是数量多的急剧增长,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美洲和大洋洲大量的大型哺乳动物灭亡于人类的癌变过程中。按照作者的说法,非洲大型哺乳动物幸免于难的原因在于长期和人类共处,渐渐演化出躲避人类的本领(还记得赵忠祥老师那:当马赛人走来后,狮子们一哄而散,你才能知道,谁才是大草原真正的主人),其他大陆没有这个机会。特别是美洲和大洋洲这样的人类到达较晚的大陆。

  可捕食的对象的持续下降,人口的急剧增长,是人类驯化动物和进行粮食生产的动力。而农业生产导致更多的剩余能量,可以养活更多人,人口够多才能演化出政权组织;人口够多,才能精细化分工,才为技术的爆发提供基础条件,才能拥有枪炮和钢铁;只有人口更多,才有机会让流行病盛行(人类的病菌来源于驯养的牲畜)……

  地理出生决定论:你牛不牛逼,你出生的环境就决定了,别期望太平洋上一个小岛上的土著建立通行全球的文明,一来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能量)让他们演化出足够复杂而强力的'社会组织,二来他们人数太少。所以,历史大势是什么,你看看哪个地方人多地盘大就够了。

  一些一个无关紧要的因素:竞争、统一和分裂——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呢?因为欧洲有适当的分裂,给了历史进程很多可能,而中国长期大一统的思想,容易让个别人的想法左右历史进程。所以适当的分裂(不是过度分裂),特别是具有极大竞争和冲突的分裂,对于发展来说是有益的。

  竞争:一定要有竞争,才有突破和前进。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13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读了快两个月的书我终于读完了,可以说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我最喜欢的书。刚开始我以为是讲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发展历程顺便讲点人类学史的,但是读了之后显然有些“标题欺诈”。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讨论为何各个大陆的文明发展的如此不均衡以及为何某些文明要比另外一些文明更发达,首先要说的是本书的写作逻辑我个人非常喜欢,前三部分以一个一个元素为主要内容(如植物驯化、动物驯化等)第四部分将这些元素应用到对各个文明的'分析中,逻辑非常的清晰。

  作者认为,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左右出现的农业崛起作为粮食来源的人群中,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社会特征,才可能发展出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以农业生产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我认为如果在这本书之后看《人类简史》的话,会对人类史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其中比较关键的三个节点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具体就不展开说了。总而言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远远不止是人类史或者社会学这样的词就可以概括的,同时,本书还具备很多引人思考的现代意义。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14

  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从原本的没有氧气、没有生物,逐渐演化出原始海洋以及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地球上开始有了丰富多彩的物种与生命。人,是地球生物中最具智慧的存在。在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广为人知的较早的人类祖先是320万年前南非古猿Lucy,其脑容量只有400ml,我们现在则达到了1300ml以上,虽然能够直立行走,或许已经能够使用简单工具,但生存依旧是早期人类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

  掌握了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人类进化的速度。和漫长的46亿年时间相比,这几百万年来,人类的进化速度可谓飞速。和其他物种相比,人类社会明显拥有更多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工具的使用和文明的发展相互促进,人类社会的进化在工业革命之后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速度,不同的社会之间也逐渐出现分化。从纵向的角度来说,以中国为例,我们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奴隶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时期。而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以当今世界为例,欧洲北美地区普遍要比非洲、南美和亚洲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上要高得多。从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维度,我们都可以去尝试来解释这种差异。然而,《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则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入手。

  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上次冰川期结束后的13000年间,世界上的某些地区发展成为使用金属工具的有文字的工业社会,另一些地区则仍然保留这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社会。”这种不同地区的社会分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文明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一种文明对待另外一种异己的文明,似乎总是有一种毁灭和吞噬的倾向。正如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他们的工业文明,他们需要攫取更多的财富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原始的资本。贾雷德·戴蒙德在前言中用非常生动的故事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归结起来,这个问题就是:为何原本来自于同一个祖先的人类,逐渐出现了不平等?进一步,贾雷德问到:为什么财富和权力分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而不是其它方式呢?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杀害、征服或者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历史为何呈现出它当前的这种模式。

  贾雷德试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和许多人类学家一样,他不只注意到了文明存在的差异,更想深刻探讨形成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人类社会在近几百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加剧,自相残杀,伤亡也更为惨重,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很有必要。

  形成这种非常普遍的历史模式的因素有很多,许多人类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采用环境决定论的角度,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前世今生,并解释了世界何以如此参差。从贾雷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最早的人类活动或许可以追溯到700万年前的非洲,之后,非洲大陆上的人类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人类大约100万年前达到了亚洲,50万年前到达了欧洲,之后继续扩张,在距今1~3万年左右,人类通过亚洲东北部向美洲大陆扩张,通过亚洲南部向大洋洲扩张,终于在世界6个事宜人类生存的大洲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回顾这漫长的人类“扩张史”中,《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以生物进化学、地理学等学科的角度考察了动植物驯化问题、粮食生产问题以及大地理问题;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技术、文明等巨大差异。如贾雷德所论述的,不同地区的野生动物物种种类以及植物品种,使得一些特定的地区有了粮食剩余和粮食贮藏,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的规模且人口稠密定居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作为一种智慧型生物,人类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聚集在一起,却能产生可怕的力量。这些形成固定的大规模聚落的社会里的人类对改造世界的技术掌握随着人类社会代际的累加不断加强,发明出了枪炮、钢刀、远洋船只,并有了自己的行政组织和语言文字。

  而另一方面,那些并未获得大量经过驯化的动植物物种的地区,则很难形成上述的具有强组织性的人类社会组织。他们依靠少数野生物种生存,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容易产生流行疾病,形成大规模的`人口变得艰难。同为人类,他们也掌握了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简单的弓箭,还有代步的骏马,但这些与那些技术与社会组织发育更为成熟的社会相比,则显得不堪一击。远洋船只让那些技术更为强大的文明能够突破其原本的生存空间,向更为广阔的世界空间进发;枪炮、钢铁则让他们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战斗力。西方人或许没有忘记大航海时代,欧洲文明的辉煌鼎盛;但对于那些被奴役、被支配、被侵略的地区的人来说,那段历史确实一段不愿想起的恐惧。

  贾雷德的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却努力尝试跳出西方决定论的思想约束,而是选择了考古学、地理学、演化生物学和地理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思考方式,大胆地对人类社会不平等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进行考察,并进行了非常翔实且令人信服的论证。这在众多的文化相关研究视角中显得尤为可贵,并呈现出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有一个章节对中国社会进行了论述。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依旧存在的文明。贾雷德看到了这一现象。他认为,中国人的原始祖先们驯化动植物积累下来的物质基础,以及中国拥有南北两个粮食生产中心,中国的地理和生物学上的条件确实是事宜人类生存的地方。通过对中国各地语言系统的研究,他发现整个中国的语言种类相比世界其他各地要少得多,这里面深层的原因则在于中国早早的就实现了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此后,尽管经过朝代更迭、皇权变更,中国在形式上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尽管语言、外貌、血统特征区分明显,但他们又遵循同一套官话体系和政治体制。对于中国,贾雷德进一步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原本强大的中国却在近代失去了这种领先优势呢?贾雷德认为,这也跟中国政治上的大一统相关,权力高度集中的王朝,来自中央的一个决定或许便能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而中国,正好是在整个世界快速发展的时期,选择了一种退避策略。我们说“成也萧何败萧何”,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这样的一种观点论述非常新鲜,但又不得不承认,它是具有说服力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并不期许自己去做那个入侵者和扩张者,我们依旧维持着自己平和稳健的作风;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却也必须要获得不被他人侵略的保护自己的力量。中国现在的崛起与强大,同样也是依靠于整个民族的统一和国家政治经济方面决策的民主性与正确性。

  从整个人类的历史来说,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发展成为现今的模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累积的过程。46一年,300万年,5000年……个人在这些漫长的历史中,真的微如尘埃。但正是我们这数不清的尘埃一起,依靠我们生存的环境,才创造了今天的世界。在这进程中,人类本身生物性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生来平等,任何中心论或者是种族歧视,都显得可笑起来。环境作为一种终极因素,决定了人类文明和技术的差异,这种观点虽然不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这其中所包含平等的观念,也正是《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著作的魅力所在。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相关文章: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2-19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06-12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通用12篇)02-05

钢铁意志作文12-11

钢铁侠读后感01-08

钢铁行业标语02-10

钢铁初三作文04-22

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01-0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2-2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