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语文《更浩瀚的海洋》课文原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三下册语文《更浩瀚的海洋》课文原文

时间:2024-06-26 17:47:14 丽华 九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下册语文《更浩瀚的海洋》课文原文

  本文是著名作家、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文章。作者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下册语文《更浩瀚的海洋》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下册语文《更浩瀚的海洋》课文原文

  更浩瀚的海洋

  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我们一到海边,便开始寻找一处可以遮人耳目的空地。

  我们一面走,一面四下张望,只见一个男子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手里提着一只口袋,他从口袋里捧出一把一把的盐,撒向大海。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只看生活阴暗面的悲观者,悲观的人不配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这里无法洗浴。”

  于是我们离开了这地方,继续前行,来到一棵长在海边的白杨树下。只见一个男人站在一块白色岩石上,手里举着一个镶满珠宝的匣子,他从匣中取出一块一块的糖,抛入海中。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一个没有喜事也笑口常开的乐天派,要小心,不能让乐天派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又往前走,直到遇见一个男子站在海岸旁,捡起一条条死鱼,怜悯地把它们送回海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企图使坟墓里的人复生的慈善家,让我们远远地离开他吧!”

  我们接着又走,看见一个男人在沙滩上勾画着他的想象,浪来了,抹去了他的画,他一遍遍地重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靠自己的幻觉树起一尊偶像并向它顶礼膜拜的苦行僧,让他去吧!”

  我们往前走去,在一个安谧的海湾看见一个男人在从撇水面上的泡沫,将它倒进一个玛瑙缸里。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用蛛丝织成衣服穿的空想家,不宜让他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继续走着,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喊:“啊,这就是深深的大海!这就是浩瀚的大海!”

  我们寻找那发出声音的地方,看见一个男子站着,背朝着大海,把一只贝壳放在耳边,倾听它的轻微声响。

  我的心对我说:“走吧。这是个庸人,他只会背朝着自己无力掌握的整体,把心思都用在他所喜爱的局部上。”

  我们又走,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他把头埋在沙子中。

  我对我的心说:“心儿啊,快,我们就在这里沐浴吧!这个人是不会看见我们的。”

  我的心摇摇头说:

  “不,一千个不!你所看见的,实在是所有人中最糟糕的一个,他虔诚、纯洁,把生活的痛苦拒于自己的心扉之外,而生活也把他的心灵跟欢乐隔绝开来。”

  这时我的心的脸上露出深深的悲伤,它用不时因痛苦而中断的声音说:

  “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隐蔽的地方可让我们沐浴。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散开我金色的发辫,在这样的空间袒露我柔嫩的胸脯,脱下衣裳,赤条条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初三下册《更浩瀚的海洋》教案

  总体构思:

  本文是对人生理想进行深刻思考的文章。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课时计划:

  ⑴.计划课时数: 1 课时

  ⑵.计划进度: 二 周 4 节

  ⑶.授课方式: 新授 课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品味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⑵.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

  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⑴.品味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寓言式的表现手法。

  ⑵.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教学中,可通过朗读、研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由课前准备导入。

  ⑴. 配乐读课文(配《南极物语》)

  ⑵. 解题:“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二). 读一读,整体感知。

  ⑴.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寓言故事?

  明确:“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

  ⑵.“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种人,这些人有怎样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明确: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悲观厌世者

  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⑶.“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怀着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明确:通过“不配 离开 无法沐浴 要小心 远远的 不宜 最糟糕”这些词语的分析,“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的感情是鄙弃和否定

  ⑷.“我和我的心”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明确:离开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三). 各抒己见,探究课文。

  ⑴.“我的心对我说……”这个句子的含义如何?

  明确: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⑵.“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明确:因为昨天已离去,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说“多么远”;而“昨天”是刚刚才过去的,又是“多么近”,这里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实际上是洗去灵魂的灰尘和污垢。(也表现出寓言的元素。)

  ⑶.“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四).合作探究:想一想。

  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更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我”是一个追求纯洁,追求爱与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⑵.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版块,旨在通过探究性思考和对话让学生构建出新的认知体系。

  (五). 拓展延伸。

  ⑴. 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担忧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 摘自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

  明确:作家在文章最后说“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因素: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引文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念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

  这段引文可以看做是对本文的一段注释。它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⑵.写作特点分析(本文具有寓言的特点,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

  明确:

  (1)象征手法和复沓写法的运用。

  作者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2)借鉴寓言的写法,以此喻彼,使主旨深入浅出。

  本文通过“我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主题。作者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富有哲理或象征一样的简单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见大地阐发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远。

  (3)结构严谨,语言生动。

  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是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六). 课堂小结。纪伯伦:心灵本是纯朴简单的,心灵的表现也是纯朴简单的。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七). 布置作业:“我”找到了“更浩瀚的海洋”吗?如果找到了,是什么样的?没有找到的话,“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展开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给本文续一个结尾。

  人物传记——纪伯伦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纪伯伦较有代表性的三部英文诗集,依次是《先知》、《沙与沫》(Sand and Foam, 1926)和《流浪者》(TheWanderer, 1932)。这三部诗集以各自不同却同样可喜的方式体现了纪伯伦凝练精美的文笔和深邃纯净的哲思。

  《先知》是纪伯伦最负盛名的巅峰之作,可称是一部指引人生路途的经书,然而字字珠现,诗意盎然,绝无经卷的干涩与刻板,宛如一道甘泉,潺潺滋润读者的心田,兼收醍醐灌顶的妙用。《沙与沫》由一篇篇韵味悠长的短章组成,好比一颗颗最莹剔透的珍珠,折射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瑰奇想象。《流浪者》则包含着一个个自出机杼的短篇故事,以最为平易的方式呈现了作者的哲人心智,既可以成为作者其他诗作的注脚,本身也是赏心悦目的美文。

  人物评价

  1.纪伯伦是最早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横扫了西方,但它带给我们海岸的全是鲜花。(富兰克林·罗斯福 评)

  2.纪伯伦是贫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为人处世的哲理,于平静中流露出淡淡的悲凉。(中国文学家冰心 评)

  3.相较于春光明媚的泰戈尔的作品,纪伯伦的风格略显冷峻肃杀,兴许也让部分读者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距离感。(翻译家李家真 评)

  人物语录

  1.树木是大地写在天幕上的诗。我们将树木伐下来做纸,记录下我们的空虚。

  2.思想是一只属于天空的鸟,在语言的牢笼中它或许能展翅,却不能飞翔。

  3.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初三下册语文《更浩瀚的海洋》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初三下册语文《笑》课文12-08

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09-04

高二语文《雷雨》课文原文04-24

语文落花生课文原文02-02

小学语文《神笔马良》课文原文02-27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课文原文08-22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课文原文04-09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课文原文08-05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课文原文08-01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