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畔的卢浮宫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塞纳河畔的卢浮宫散文

时间:2021-04-02 11:42:3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塞纳河畔的卢浮宫散文

  到巴黎第二天,天气晴朗,纯粹而湛蓝的天空像镜子一样平滑。夏日早晨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巴黎。映入我们眼帘的塞纳河比昨日妩媚,像天空一样湛蓝的河水缓缓流淌,微风轻轻揉动水面,波浪像缎面一样柔滑。柔滑缎面似的河水是否一直像现在这样延伸到几百公里外的英吉利海峡的塞纳湾呢?我在遐想,自问自答: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因为塞纳河让巴黎成为法国的第三大港,往来的船只运输繁忙,它们往往在平静的塞纳河面上划出长长的白色浪花,翻腾跳跃的浪花紧随航船奔向远方,它们正是塞纳河上不息的生命浪花。

塞纳河畔的卢浮宫散文

  我们四人沿着塞纳河右岸向西行,开始了四人同行的卢浮宫参观之旅,也是自己几十年来的梦想之旅。

  我们边走边拍,眼前的建筑充满了传统的贵族气息,紧靠马路边围着精美镂空的铁栅栏,栅栏里是四层结构的建筑,所有的窗户都是长方形,窗户左右上下隔断都有精致的浮雕。窗户上的眉线分别为圆弧形与三角形,彼此相间排列,圆弧形与三角形平面内雕塑有不同人物的浮雕。我站在马路对面看着这座极具艺术修饰而且气势非凡的建筑,心里猜想它有可能是卢浮宫。待我们沿着马路前行,再向右拐,就看到一个整体建筑,呈“U”形结构,果然如我猜想的一样,它就是卢浮宫。原来,我们一直由东向西边走边欣赏边拍摄的宏伟建筑,它就是卢浮宫,与我们近在咫尺。

  今日得见卢浮宫的真面目,内心的血液开始升温,有些心花怒放。不知不觉脚下的步伐越来越快,穿过卢浮宫中轴线的卡尔塞凯旋门,此凯旋门是拿破仑为庆祝1805年一系列胜利而修建的。来到广场,见到许许多多的游客顶着阳光排着长龙般的队伍,由此可见大家都是慕名而来。长龙般的队伍是由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服饰的游客组成。色彩斑斓的长龙队伍也是一道风景。眼前是一幅美丽壮观的画面,建筑是画面中的面,长龙的队伍是画面中的彩色曲线,我们是画面中的点。摄影的基本元素全有了,赶紧举起相机按快门。镜头里的画面便是我亲临卢浮宫的见证了。

  法国卢浮宫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是免费向游客开放的,这天是周三,这个便宜我们没占着。我们只有老老实实排队购门票。我们几个人轮流排队,轮流离队拍拍卢浮宫的外景。我对卢浮宫屋顶上的雕塑很感兴趣,只是没有长焦,无法把精美的雕塑拍得更突出一些。其实也没关系,亲眼见到了就足够了。“U”型的卢浮宫外,还真不知道屋顶上的雕塑有多少个,总之,被震撼得不知所以。这种震撼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对异国文化历史的沉淀与保存得如此完好的一种崇敬。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原为法国王室的城堡,后来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1546年时曾被改建,于是卢浮宫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卢浮宫经历代王室多次扩建,其中的华丽与别致无法言表。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后,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于1793年8月10,卢浮宫作为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开放至今已经三百多年,于今我们能走进被称为“万宝之宫”的博物馆,真可谓是三生有幸。

  随着队伍慢慢向前蠕动,终于快靠近玻璃金字塔。这个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的中轴线上,背靠古老的王宫,以现代的材料建筑而成。它的设计者是世界级的著名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他的建筑作品很多,我仅仅只在苏州有幸目睹过他在自己家乡设计建造的苏州博物馆,特别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整个博物馆的布局精巧,庭院式建筑与北墙相隔的拙政园风格融为一体。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透过玻璃照进博物馆的展区与参观者的活动区域,给人天地合一的感觉。多次在苏州博物馆参观流连,博物馆虽是新建的,但朴素的粉墙黛瓦,并不失厚重的感觉。那时就联想到贝聿铭大师曾为卢浮宫扩建工程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早已被誉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他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的伟大奇迹。那时就想亲眼目睹那颗巨大的宝石。

  此时,玻璃金字塔就在我眼前,是我见到他所有作品中的第二件杰作。玻璃金字塔的建筑风格以及它的功能,不必我书,仅用贝聿铭先生自己所称加以说明:“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从玻璃金字塔入口进入卢浮宫。便进入了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我们领取了中文的'导游图,一拿到这份导游图,首先看到醒目的安全提示:馆内有扒手出没。并明确了七项注意事项,全是用请字开头,请将包关紧背在身前、请勿暴露财物……感到很温馨。

  卢浮宫收藏有40多万件艺术珍品。一提到博物馆,大家自然会想到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是《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之像》。当然,我们不仅仅只是为此三件镇馆之宝而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观赏更多的珍贵艺术品。

  各展馆的标志对我们而言相当于盲文,全看不懂。我们与一个中国女孩结伴游卢浮宫,因为她能识别法文与英文。卢浮宫太大了,分三个馆,德农馆、黎塞留馆、徐利馆。有四层,对我们而言,每一层像迷宫似的,每一层都分为以上三个馆,每一层有很多的厅、长廊,阶梯,游客也尤其多,很多展厅呈拥挤状态。我们四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走散。

  卢浮宫的宝贝太多,分为古代东方文物(其中就有我国的珍贵文物)、古埃及文物、古希腊及罗马艺术、伊斯兰艺术、雕塑、绘画以及除欧洲外的其他四大洲的艺术珍品。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珍品看个仔细,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馆都游览一遍,只能选主要的,重点的,而且是走马观花的。但凡走过的馆,见识了很多的雕塑与绘画,也真算是大饱眼福。

  我们从地下一层到三层,共四层,全都留下我们的足迹。

  我们饱览了从5至18世纪法国雕塑、11至15世纪的西班牙雕塑即意大利雕塑、12至都分为以上三个馆。16世纪的欧洲雕塑、17至19世纪北欧雕塑、16至19世纪意大利雕塑。众多的雕塑栩栩如生,人体的肌肤几近逼真,女性的雕塑肌肤柔滑,男性雕塑肌肉刚劲有力,当然,所有雕塑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唯有镇馆之宝维纳斯,非它莫属。

  当我们到了二层,进入卢浮宫德农馆的意大利绘画厅,有西班牙绘画、意大利13至18世纪的绘画,大多数是宗教题材,也有人物画像,生活场面。每幅绘画都值得细细品味。只是时间有限,来不及读懂画中的故事,就移步下一幅。当走到一个密密麻麻挤满了游客的大厅时 其中有一整面墙仅仅只有一幅油画,而且被装在厚厚的玻璃罩里,整个厅里,有很多欧洲高个头的游客,挡住了视线,即使把相机举得再高,也无法拍到那幅油画。它就是誉满全球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我无论如何也要挤到油画前,好好欣赏世界顶级的油画作品,不睹不快。你可知道,挤到前面该是多么困难呀,我侧着身用力在人与人之间往里挤,站稳了,又往人缝里挤,左挤右挤,挤得浑身是汗,这才挤到靠近《蒙娜丽莎》的第二道隔离栏边。人太多,人人都在向前挤,我无法站稳,没辙,就这样也举起相机咔嚓了两张,拍下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法国人为拥有《蒙娜丽莎》而骄傲,我为自己见到《蒙娜丽莎》真品而沾沾自喜。

  赶紧撤离,否则在那个环境里呆久了人会热得窒息的。正想“突破重围”,一回头又看到了一幅巨大的油画,面积达70平方米,也是卢浮宫最大的一幅油画《迦纳的婚礼》。如此杰作,怎能错过呢,于是不怕汗流浃背,在这个厅里继续流连,怎么也避不开我前面的游客只能拍到有客人头为前景以及变了形的《迦纳的婚礼》。

  卢浮宫所有厅几乎都改成了博物馆,但是,二层楼的黎塞留馆的西面有一个区域保留了皇宫的原貌,即拿破仑三世套房。这里,游客同样是很多很多。

  拿破仑三世套房极具奢华,每个套房金碧辉煌,高高的落地窗挂着红色丝绒窗帘帷幔,它象征这皇权的敖贵。整体的暖色调也叫人心情激荡。繁复的水晶宫灯堪称巨无霸。每个房间的墙上都有精致的装饰,顶上有精美的绘画或浮雕,其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套房里的家具、摆设,装饰等件件都称得上是珍贵的艺术品。不同的房间摆设也不相同,格局大的有大餐厅,长长的西餐桌可供三四十人同时用餐。还有大接待厅的彩绘与雕刻尤其绚丽,彰显了皇权的威严。接待厅中央是舒适的圆形沙发,周围摆放着几张大小圆桌,圆桌周围摆放着欧式的靠背椅。看得出主人给来宾以自由舒适的交流环境。

  拿破仑三世套房里有皇帝与皇后的画像,都是华丽的镶金浮雕相框。总之,无不奢华。观赏正在兴头上,邓老师走到我身边瞧瞧告诉我,这里有小偷,摸了他的口袋,但没得手。提醒我们提高警觉,不能久留。我们觉得该看的也看得差不多了,于是决定离开本不想离开的拿破仑三世套房。

  回到玻璃金字塔里,稍稍休息,吃午餐,发现有无线网络wifi,立即连接,也帮同行的朋友用手机连接,于是在休息时还能与国内的亲人朋友、美国的朋友发微信。东西半球互发微信,亲人朋友开心,我们感觉很爽。

  很快就要离开这个庞大的艺术殿堂,离开卢浮宫的巨大宝石玻璃金字塔,离开塞纳河畔的璀璨宝石卢浮宫。卢浮宫的建筑与收藏的艺术珍品,总觉得还没看够,还有很多的珍品没看到,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最想说:再见!塞纳河畔的璀璨宝石卢浮宫!

【塞纳河畔的卢浮宫散文】相关文章: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经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树的散文12-04

秋蝉的散文12-03

日出的散文12-03

倾听的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