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墨盒散文
听到又有人来找父亲写对联,我兴奋地冲进屋子,从抽屉里拿出了那个墨盒。从桶里舀了一点清水,轻轻地加在里面。
那是一个圆圆的石头墨盒,是父亲去嘉峪关的时候买的。父亲幼时读过私塾,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书。每到腊月,总要给村子里的人们写对联。
素常,墨盒寂寞地躺在抽屉角落里。落着一层薄薄的灰。有时,两个弟弟拿出来,加了墨,比划一番;有时,我偷偷地拿出来写几个字,或是在一些白纸上画个花儿鸟的。
父亲从墙上取下了那支狼毫笔,将笔泡在清水里,脸上露出欣然的表情。也许,只有那样的时候,劳碌一年的父亲,心情才是放松而宁静的。
残留的墨汁,一点一点融化,似乎有一点清淡,我拿出墨块,哧啦哧啦地磨。墨汁,一点一点变浓。清水和墨汁,愉快地拥抱在一起,屋子里,散发着一种奇异的香味。
父亲提起毛笔,蘸好墨,在墨盒边上轻轻地点几下。略一思量,大笔一挥:“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黑色的墨汁,落在红红的纸上,象开出一朵又一朵绚丽的墨花。
喜欢那份喜庆和简洁。若腊月的时光,忙碌之中,总是藏着一份说不清楚的喜悦。一种渴望,或是一种企盼。
村子里的人,拿了媒红纸来了。有人在一旁帮着裁纸。我呢,就站在八仙桌的另一头,给父亲扯对子。父亲写一个字,我上移一寸,写完了,轻轻地放到一面的空地上,左上右下,我记得很牢。念一遍,不认识的字,凑合着读算了,但大概意思,总是猜得到。无非就是吉祥呀,如意呀,快乐呀,平安呀!老百姓的日子,朴素里透露着真理。
多的时候,写的是“炮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赋”。我想,怎么年年都是一样的呢?这样一想,手底下就难免出错,对联子不扯了。父亲已经写完了上半部分,喝我一声:“想啥呢?”我一惊,手一抖,一团墨汁掉到了对联上。父亲只好重新写一幅。
写好了的对联,一幅一幅,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地上。左上右下,我记得很清楚。还要在每一个写对联的人走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叮咛。旧时的乡村里,读书识字的人不多。许多人,写了对联,其实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只胡乱的将对联子一贴。觉得喜庆就行了,但父亲并不这样。有时,他悄悄地到各家各户门口转一圈,暗暗地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也有贴错或是贴倒了的事情,但那往往是过完年好久才发现的。那么,错就错吧,谁的日子里没有个错呢。倒了也行呀,不是说要倒着福吗?就当倒着喜吧。老百姓过日子,没有那么多死理。
写完了对联,墨盒里还有一层墨汁。兑一点清水,淡淡的,有一点水墨画的味道。家里有一个刻好了的木头印版,上面刻着一个戴着官帽的人。父亲说,那是阎王爷,阴间的皇帝。我仔细地看了一下,觉得象历史书里的秦始皇。不管他是谁,一层墨汁涂上去,人影儿模糊起来。一张雪白的纸拓上去,迅速拉下来,就是一张票票子。其实,就是纸钱呗。上面的'那个老人,清晰可见,有点威严。下面拓着“阴曹地府银行”。父亲裁好了白纸,放在一个竹筛里,我一张又一张的拓下去。那印了图案的纸票票,静静地躺在一起,好似我做完了一个张又一张的作业。
有时,我用小碟子里化了胭脂,拓胭脂红的票票。悄悄地藏在下面,等去上坟的那一天,夹在那诸多的票票里。但不知道,阎王爷那里收不收。又想,不收算了,给小鬼呗!
炕上,换上了两条金凤凰的粉红色床单。一只头向东,一只头向西,欲飞欲停。一只花蝴蝶,停在凤凰旁边的牡丹花上,花蕊里,一只蜜蜂在嗡嗡而呜。
小时候,不是一个太有理想的女子。所有乡村女孩子做的事情,我都会。人家绣花,我就拿了针去。人家做鞋,我也跟着粘底。人家做衣服,我也三、二下,就做了一个花衬衣。所有的一切,都几乎是无师自通,其实,不过是跟着那些大姑娘们学罢了。有一些年,我假期回家,看到其他的女孩子们织毛衣,花子叫的“鱼骨针”,还有一种叫“美国大平针”。我拿了毛线去跟她们学花型,不出二天,全学会了。回来给爹织毛衣,还独创一种“正反蝴蝶针”。把所有的花型都用上去,最后毛衣几乎织成个麻袋。父亲哭笑不得,但也从不骂我,鼓励我拆了再织。但只到父亲去世,也没有穿上一件,我亲手织合适的毛衣。人的一生,许多时候,就在这种混沌中渡过。一些事情,等你想明白了,就已经晚了。
被子上那个花苫单,是我绣的。妈常在家叨咕,姑娘家家的,不会做针线,做茶饭,啥人要呢。而我,一有空闲,就拿了一本书在那里傻笑。一点也不符合一个乡村丫头的标准。甚至,她还断定,若是什么都不会,是找不到婆家的。我一气之下,买来了扣线,的确良白布,一个竹子圆花绷。用了二周时间,就有模有样地绣了一个“鱼水情”的苫单。另配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水情”,乃是我的第一件女红纪念品。还有一个夏天,我拿出父亲的那个墨盒,独自在家临贴(那时,我迷上了写大字,其实是想在过年的时候,能给别人写对联)。那个贴子,是岳飞的《满江红》。我一边写,一边读。深深地被那宏伟的气势感染。把字拓到了一块白布上,一针一线的绣了出来。并在下角落款为“小鹿纯子”,是一个日本电视剧里女主人公名字。至今,那个绣品,仍挂在家中衣柜的小窗口。每次看到,不由地驻足良久。少年的时光里,藏着许多的爱和美好。
父亲热爱读书,他的书柜里,有成套的《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封神演义》、《老残游记》、《古文观之》等许多的文学书籍。但忙碌的日子,留给父亲的读书时间太少了。
但记忆中,他好象并没有怎么鼓励过我去看书。也许,在父亲的心里,乡村女孩子,不求什么琴棋书画诗酒花,只求一生平安幸福就足了。但我最终还是喜欢了,虽然,在应该读书的年岁里,并没有读到或是读懂更多的书。
中午十一点左右,村子里传来了第一声花炮响。有人家开始贴对联了,父亲拿出放在柜子顶上的对联,和弟弟们贴对子。
“门前绿水声声笑,屋后青山岁岁春”,贴大门。一片绿水,一山青色,多么美好呀!
“年丰国泰人长寿,事顺家和业永兴”贴正房。全家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多么幸福呀!
“年丰岁好家家喜,水秀山明处处春”,好大的字,贴在走廊里的柱子上。小小的院子里,顿时充满了一种书香气息。
还有一个好长好长的“迎喜条”,贴在屋檐下,上面写着:“公元X年X月X日。出门见喜,东来东去,万事如意,四季平安。狼来封口,贼来迷路。……”等等许多吉详语。
风一刮,红色的喜条在墙上飞起来。小花猫看见了,身子一纵,扑了上去。
弟弟从大门口跑进来,他要贴牛圈门上的对子呢!“牛马成群丰裕户,猪羊满圈小康家”,弟弟大喊着跑出去了。这时,后院的马大爷走了进来。他把“牛羊满圈”贴正屋门口了,被小孙子发现,拆了,要重新写一幅呢。父亲笑着走进了屋子,我赶紧从抽屉里取出了墨盒。
最后一幅对联写完了。父亲轻轻地盖上了墨盒,把那支狼毫毛笔,细细清洗过,又挂在墙上那枚钉子上。
后来,父亲的遗像又挂在那枚钉子上。
那个墨盒,从此一直静静地躺在我写字桌的抽屉里。(2798字)
【父亲的墨盒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鉴赏:父亲的味道11-20
关于父亲的爱的散文11-20
散文:父亲已老了11-20
写父亲的散文8篇12-07
父亲写的散文诗诗歌01-26
散文选读《父亲》导学案(苏教版选修)06-12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经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