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散文选读《父亲》导学案(苏教版选修)
【学习目标】
1.鉴赏父亲形象,感受人性美和人情美。
2.品味富有情感的语句,学习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学会感恩、承担生活的责任。
【学习重难点】
感知父亲形象,学习文中选取典型细节塑造人物的手法
【学习方法】
涵咏品味,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刘鸿伏 (1953— )湖南安化人,中国当代作家,收藏家、古代文化研究者,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绝妙人生》《雅奏》《遥远的绝唱》。
优美的笔调、率真的性情、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刘鸿伏结构散文的主要元素。他用细腻冷艳的笔触描画日月山川,但绝不仅仅风花雪月地泼洒文字。他把爱憎、忧思以及对理想的寄托和表达,都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勾画景致只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心声。于是,你在阅读这些美文的同时,不仅读出了秀雅的意境,也读出了刘鸿伏的种种心情。
二、基础知识:
1、字音
荷薪( ) 青篙( ) 犟( )嘴 踉跄( ) 贫瘠( )
炽热( ) 偌大( ) 侥幸( )老趼( )佝偻( )
2、字形
bá( )涉 cāng( )凉 cāng( )桑 震hàn ( )
乌péng( )船 一望无yín( )
3、知识准备:人物塑造的一般描写手法
①正面描写:
②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
4、细节介绍
①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②细节举例
(1)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 ——抓住特征描绘肖像细节(尤其是眼睛)写出祥林嫂的憔悴、麻木,对生活、生命没有留恋,痴傻。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环境细节
表现物在人亡,物是人非,表达作者的感伤。
③细节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真实的作用。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 。
第二部分(3-19) 。
第三部分(20-21) 。
【课堂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在散文中那些看上去“散”而出彩的片段,构成字里行间人物的画廊。诵读全文,找出作者在文章中选取了哪三个生活片段(中心事件)来写自己的父亲的?
二、合作探究,品味研习:
文中是通过哪些细节塑造父亲形象并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情感的?请结合文本和自身经历,说出最令你感动的细节,并说明理由。
[小结] 文中塑造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同样是写父亲的背影,你读了本文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在那一刻,我分明看见父亲的两鬓已钻出丝丝白发,而他曾经扛过竹木、扛过岩石也挑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此时已显得佝偻了。望着青头巾、黑包袱、灰布衣的父亲的背影,我的心一阵战栗。
——《父亲》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使我们从父亲困顿前行中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
那 的爱;而刘鸿伏,为我们刻画了父亲那 的爱。(线上各填两个词语)
四、当堂训练,感悟生活:
请结合本文学习的内容,回忆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选取你感受最深的典型生活细节,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描绘一下你内心深处的父亲形象。
五、 反思感悟,学有所得。
六、总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伟大的父爱!岁月流失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父亲的爱,而父亲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的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父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衣衫。铭记父爱,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更有动力,我们人生的篇章会写得更加清楚和完美。
【课后拓展案】
1、阅读《月光下的父亲》,联系本课的学习写一篇读后感。
2、阅读“活生生的‘这一个’”专题中的文章,体会叙事性散文塑造人物的手法。
延伸阅读:《月光下的父亲》
父亲出门的时候,月亮还没下山。父亲回家的时候,月亮早就上山了。
三五岁时,去镇上看杂技,父亲总把我扛在肩膀上。我的目光,可以穿越无数个黑压压的人头,十分清晰地看到那个放开双手,在圆铁桶里骑车的漂亮女人。看到一个猴子,穿着小孩子的花衣服,扭着屁股在地上推滚轮。还有大力士,赤裸着膀子,让一条粗大的蟒蛇,缠在身上。或者把石头搁在肚皮上,让人拿榔头敲开。杂技很精彩,每次我都看得手舞足蹈。我总把我看到的精彩场面,颠三倒四又挂一漏万地说给父亲听,父亲每回都听得乐呵呵的。
有次村里放电影,父亲回来晚,带我去时,已经在很后面了。人群一拨拨地把我与电影隔得十分遥远。父亲把我扛在肩上,我还是看不太清,父亲就把我举过头顶。问:“看到不?”我说看到了,看到了,正打得精彩,有人用一根辫子打败了一帮人。父亲听说好看。就高兴。嘿嘿地笑。父亲是农民,从他一笑,就可以看出来,一张笑脸,跟乡里的沙土一样朴实。父亲大概是在地里劳作了一整
天,累了。举了没一会儿,又重新把我放回到了肩膀上。我不同意,正打到紧要关头,突然只看见人家的后脑勺了,那种失落感,至今想来,仍无可比拟。所以当时想都没想,一伸手,便拍父亲的脑袋。父亲于是又把我举过头顶。
回家的时候,我过足了瘾,兴奋地哼哼电影里的插曲。而母亲说,那晚,父亲睡在床上,也哼哼了一夜。平日里干活再累,也不至于累成这样子的。
以后上了学,人长大些,心也就大了,不再骑在父亲肩膀上到处逛荡。那时,父亲大概很忙,很少见到。晚上,吃完饭,在洋油灯下做完作业,还是不见父亲回来。有几次,作业多,做至半夜,才会看见父亲,踩着月光回来。一把锄头上,也亮锃锃地挂着月光。而早上,我几乎见不到父亲的影子。虽然我学习很用心,每次都能比其他的同学早到学校,可我还是早不过父亲。
有几年,为生计,父亲去钱塘江边扛石头。石头活,大概是一种最苦的力气活,不过工钱多,母亲说父亲苦着也就值了。想起来,那时候,父亲靠卖力气,来养活我们一家四口人,又要供我和姐上学,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自从去了江边,家里就很少见到父亲的影子。偶尔想起,父亲的面容竟然像上了晕的月亮,有些模模糊糊。我知道,父亲是一个好父亲,而儿子,却不是个好儿子。如今,月光早已悄悄爬过父亲的额,落满了头。
月光是淡淡的。月光下,父亲的影子,比从前短了。而我的影子,长了。是父亲,用他的衰老,滋养了我的茁壮。我与父亲,不再仅仅是父与子的关系,而变作了两个男人的对视。我从父亲身上,看见我的未来,父亲从我身上,看到他的过去。父亲与我。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
【散文选读《父亲》导学案选修】相关文章:
《离骚》优秀导学案(精选10篇)10-27
《鲸》导学案设计(通用5篇)12-01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12-21
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08-26
关于语文“导学案”若干问题的反思02-10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07-22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及答案03-17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学案05-21
文言文《山市》精品导学案05-25
高一语文《登高》导学案(通用7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