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长廊行思远散文
居于闹市,晨练的去处很多。而我与夫,无论春夏秋冬,总是避开小城那些人多的地方,独独喜欢在人迹罕至的城郊乡路上以散步的方式锻炼身体。
这是城西的一处乡村地带,毗邻新城区。
清晨我们从家里出发,沿着绿树成荫,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两折一拐,经建新路小学,汉王大酒店,一路向西,大约二十分钟,就走到了这里。
因这片村子处在建设中的森林公园地带,依政府规划,土地都已被征,只有两家无人居住的村舍,院门紧闭,铁锁把门,孤寂存在,大多房屋被拆毁,堆砌成待处理的残垣断壁。村子里大片的土地都栽成了一块块松树,柳树,槐树,胡杨等一些绿化树。
伞状的柳树,塔式的松树,亭亭玉立的槐树,婀娜多姿的胡杨等树木,一棵棵,一块块,枝繁叶茂,穿着绿衣裳,英姿飒爽,碧绿滴翠,像是一汪绿色的海洋,取代了这乡间的田地,使村庄失去了故有的面貌。
家乡树多,名为“黑树窝”,也是因树得名。每每走到这里,这一地地的树木,总能勾起我对家乡的怀想。
地沟路旁除了树,还长满了没膝的骆驼刺,羊蒿子,攀爬能力极强的扯拉秧,羊楠子等许多叫上名,叫不上名的乡村特有的绿色植被,生得非常葱郁。它们的花开得细细碎碎,花瓣只有麦粒大,很不起眼,不细看,就被绿色隐没。近前细看,却是一簇簇,一丛丛,扎成了堆,热热闹闹,质朴而芬芳怡人,惹得蝶舞蜂忙。置身在这条路上,放眼,所到之处,大地被绿色覆盖,生命的绿,在这里达到了极致。
夏天,此处是这里一年中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幽静的村庄美景常常令我沉醉,流连忘返,当我想要提笔写下它们时,却感到力不从心。也难怪,大自然的神来之美不是谁都能随意轻而易举写就的。
这条柏油路由北向南,宽七八米,干净平整,长度不确定,被向西通往森林公园更深处的宽阔马路分割成为几个“工”字形,隐藏在两边成片绿树中,人迹稀少,十分清幽。
这里往返大约一个小时。每天早晨,我们漫步在这里,天蓝地绿,空气清香,心情无比惬意舒畅。
这里之所以吸引我们,不仅是因为这里优美的乡村自然景观,更主要是,它像心中的原乡。
盛夏,正是家乡麦收的季节。看着这片乡地,虽然麦田已不复存在,但眼前依然浮现的是一块块金色麦浪,眼里晃动着的是那些旧时光里父老乡亲沟壑纵横汗流浃背,在炎炎烈日下抢收麦子的情景。走在这条路上,不经意间,故乡的炊烟,家乡的人事,都会在内心升腾潮动,有一种走在家乡田间地头的亲切感。
我们行走在这里散步锻炼身体有三年之久。
这里沿路零零落落有大概二十几户人家,曾亲眼目睹了那一个个村舍被瞬间夷为平地的情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悲怜和失落。
也许是我出生在农村的缘故,骨子里终究流淌着农民的血脉,信念一直无法完全融入城市。虽然阔别家乡,我也在城市已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亲奈家乡的那份感情还在,始终没有忘。
从小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饱受饥饿的困扰,故“民以食为天”自上学起学习了这个词,它就像一个烙印深深根植在了我的心里,认为土地是国之本,故为它的流逝惋惜。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二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城市生活让我懂得,只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哪里的黄土不养人?”
说实话,从初中努力考学,跳出农门到大城市上学,然后毕业工作,至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再到辞职经商,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已厌倦城市生活的喧嚣和一张张伪善的面孔。如今农业基本已经机械化,每次回到家乡,看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发向往宁静淳朴的乡村生活,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努力跳出农门,远离故土。
为此,我一直想不通,好好的庄稼地,为什么都统统变成了树林。好好的村舍,为什么被摧毁,住在这里有多好。但这里早就看不到一块麦田,或玉米地,菜地……只有一个庞大的花果园子,保留着乡村的特征。
我一直有一个心愿:老了要到乡下,买一套不大的村舍,种三五亩地,务作一个园子,栽上各种花果,种上各种蔬菜,再养几只鸡,几只羊,喂一头猪,供子孙后代节假日来消遣,以此安度晚年。故想不通这里的人为什么要搬离这清幽的绿色天堂。
听说拆迁,实现了他们对财富的梦想,一夜暴富。政府不仅给了他们新楼居住,还补偿了不少现金,且把他们养老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这样的好事,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在富足的物质金钱面前,谁肯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了几代人的家园?
我想象着,住在这绿树环绕的村子里是多么美妙的事,不知道自己是该为他们庆幸还是遗憾。
旁路的这条水渠,水泥砖衬,自从我们走在这里就没见淌过水。渠里砖缝里都长满了草。那些树地都是通过地下管道供来的水浇灌,有专人管理。偶尔走过,看到地下管道头流出的清泉,我们会无比兴奋,久久伫立观望。
记得小时候,轮到村子里浇水,村子里可热闹了,渠沿地沟上到处人影绰绰。男人肩扛铁锨,奔走在田间地头灌溉绿油油的庄稼;女人端盆坐凳,渠沿上堆满了衣服,床单,背面,在渠沿上用盆躬身手搓清洗;小孩子的我们,胆小的在土渠沿上来回奔跑,或在浅水处脱掉鞋子,坐在水沟边扑踏,胆大的会脱掉衣服在渠里游泳,那欢乐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渠沿上的骆驼刺开着玫粉色的花,扯拉秧匍匐在渠沿上,开着白的,粉的,紫的花,好多攀附缠绕在骆驼刺上。还有羊楠花,粉白如雪,它们彼此交相缠绕,分不清谁是谁,满渠芬芳把这条渠装扮得非常美丽,像一条鲜花盛开的绿色长廊,美不胜收。
我小时候手握镰刀给牛羊驴割过青草,拔过猪草,在荒滩地埂渠沿上放过牛羊驴,对这些草感到无比亲切和敬畏。
这些草,让我想起物资紧缺的年代,它们的珍贵。在过去,这些草都是牛羊猪骡马的美味佳肴。扯拉秧和羊楠子是猪的好饲料。骆驼刺和青草是牛羊骡马的美食。
那个时候,家家的地埂沟沿都被镰刀刮得精光,就连荒滩都是它们的天然餐桌,被啃得光秃秃,哪能像现在生长得这么茂盛。如今骡马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牛羊猪都被高科技饲料圈养了,再也不用不着这些凝聚天地之精华的大自然的草料,因此它们才生得这么葳蕤。
那种叫羊楠花的植物,刚出土时汁液饱满,鲜嫩,脆甜。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没有零食,它就是我们的零食之一。它一般生在土坡上,清明一过,它就破土而出,我们就爬在土坡上挖吃它。羊楠花结的果实像棒针,翠绿,折开,里面是牛奶似的乳汁欲滴,可生食,味道香醇鲜美,还是给孕妇熬稀饭时调在米汤中下奶的佳品。至今,我们这里的孕妇都在食用。
现在,正是羊楠花果实丰盛的时候,我和夫走在路上,总免不了摘吃一些,过过馋瘾,品品旧时光。
绿是生命的长青。这乡村的绿地长廊,树木成林,芳草萋萋,野花遍布。行走其中,因羡慕它们的这份随性而生,无拘无束,恣意生长,我常常陶醉在这份绿色妖娆的清幽宁静中和质朴的花香中,怀想着故乡的一草一木,并深深眷恋着遥远的家乡。
【绿地长廊行思远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渐行渐远的村庄04-30
《思远人》宋词鉴赏06-17
远行行远散文11-17
江行寄远唐诗赏析08-29
梦思江南散文05-01
卢思道《从军行》06-29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注释|赏析10-13
卢思道《从军行》赏析06-30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宋词译文及鉴赏01-08
豫北名山云台行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