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说勤奋》教后反思汇总「苏教版四上」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16课《说勤奋》教后反思「四上」

时间:2021-08-12 16:46:50 四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16课《说勤奋》教后反思汇总「苏教版四上」

  《说勤奋》教后反思一

  《说勤奋》这课以清晰的观点、生动的事例和朴实的语言让学生初步领略了说理性文章的魅力。本课以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刻苦学习的故事为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6课《说勤奋》教后反思汇总「苏教版四上」

  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更有创新地引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一道理。

  在学习童第周的故事时,我主要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导入整个故事。让学生先试着解释一下这句名言的意思,再结合童第周的故事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学生通过反复读,逐一体会: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童第周的“拙”体现在哪些方面?面对自己的不足,他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他基础比别人差却能取得成功呢?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学生在读与思考之中逐渐理清了思路,问题的设置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不过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的:首先是感觉课堂上某些过渡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精炼。其次是在交流相关“勤奋”的名人名言时,学生的积累太少。因此,在今后的课前预习方面要引导学生做得更全面一些,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积累知识的能力。

  《说勤奋》教后反思二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条理很清楚,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极好范例。作者在文章一开头提出观点,中间借用两位名人通过勤奋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之前我上过《滴水穿石的启示》,应该说这两篇课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深入钻研,在几次试上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还是不得要领。同年级的老师提出了建议,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两段,在构段方式上是很相似的:开头介绍人物,中间具体讲讲他是如何勤奋的,最后是他们取得的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构段上的比较来切入进行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用扶,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就可以用放了。

  对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补充了《资治通鉴》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们感受到《资治通鉴》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地位。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弟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不过在课堂上我认为我还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的,我总感觉课堂上读的部分不够理想,可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描写得不是很优美,所以学生的朗读就没有那么投入。

  总之这一堂课,我上的并不是很成功。感觉自己讲述的地方太多,有些总结可以让学生发言,自己总结。老师讲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说勤奋》教后反思三

  《说勤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出现的一篇议论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议论文之一,以清晰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了“说服他人为成功”(叶圣陶语)的议论文的魅力。文章开篇即以一个设问句,把论点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接着又以两个人物的事例证明了论点的正确。最后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结尾,再次阐明论点,把对于勤奋的理解升华到一个至高的境界,体现了这篇议论文的价值导向。

  应该指出的是,课文所例举的人物事例极具代表性:一个是自小天资聪颖的司马光,一个是大器晚成的童第周。教学时,我立足于两位杰出人物的不同基础素质,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理解、揣摩,了解他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共同之处。文章第一个用来例证的人物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我国宋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光。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抛出“终于”这个词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地读,了解司马光为成功而付出的艰辛。很快,孩子们从“一遍又一遍”“直到……为止”等词句中了解司马光小时候就是一个勤奋的孩子。接下来的对“警枕”的认知,辅以“19年”这一“列数字”的方法,使孩子们准确地感知勤奋者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利用,从而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撒下第一枚关于勤奋的种子。

  在第二个事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读悟,以使“在文章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的方法在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实践中再一次得到运用。在交流自学成果的阶段,我适时地加入了关于“直”字不同意思在具体词语中的表现的小练习。这处练习是针对我们班学生在对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的联系中所存在缺差而设计的,旨在通过平时课堂中的有效训练,积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经验,以求达到入文解字的功效。在了解了两个人物的具体事例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了人物珍惜时间,勤以致学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时间的主人。希望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能使自己的行为受到好的影响。最后的拓展训练,我设计了积累名言的练习,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从整个课堂时效来看,这节课的预期目标如期达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回顾本课的教学,我有两个想法:1、我们的语文课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训练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本堂课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理解人物精神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假如学生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都用这样的方法去读书,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一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阅读能力也就会随之进步了!2、在我们进行练习和测试时,总会发现学生出现某方面的缺失。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老师采取在讲评后再做一次试卷的方式,也有的老师急忙地找来一堆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加强练习。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效果如何暂且不论,但所耗时耗力是显而易见的。莫如抓住日常的教学,有意识地将学生所缺差的知识点渗入课堂训练,日积月累,学生所缺乏的能力将会得以改善。本课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做法即处于这样的考虑。

  总之,课堂是学生语言能力得以提高和训练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训练机会,引导正确的训练方法,将会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在一个利于发展的氛围中有序进行,其最终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朝着积极的方向稳步发展!

【16课《说勤奋》教后反思「四上」】相关文章:

说勤奋语文教后反思02-03

苏教版四上《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后反思06-16

四上语文《九寨沟》教后反思精选06-17

四上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教后反思06-28

苏教版四上第11课《田园诗情》教后反思06-17

四上课文《珍珠鸟》教后反思?3篇06-20

苏教版四上《维生素C的故事》教后反思06-19

《说勤奋》教学反思范文04-26

苏教版四上第19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后反思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