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卷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卷

时间:2024-03-25 13:51:13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

  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

  相关研究显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微信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过?在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21695437次。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

  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此外,失实报道还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因而更容易取信于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管健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置身于相近的看法中,更容易强化原有观点,甚至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而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

  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关谣言一直是各大网络平台经久不衰的“牛皮癣”。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此类谣言正是抓住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往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追寻更深层的原因,管健分析了网络谣言背后的社会心态。她认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还归因于害怕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从众心态和责任的分散、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等层面。管健说:“个体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越是不确定,就越会依赖别人。在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而是更多地去观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观点,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此外,从众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管健说,网络世界中,公众作为普通

  看客,常常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自己的判断、认识上也会慢慢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在群体活动中,很多人会持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觉得法不责众,因而更容易表现出有违社会规则的态度。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认为,要求公众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实际上很难做到,尤其是突发事件,公众急于想要了解事件真相及其进展,但又无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辟谣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的共同努力。

  问:汪老师您好,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能否谈谈您最初的文学生涯?

  答: 我的处女作是在广州上大学的时候发表的,我的第一首引起读者强烈回响的诗是在长沙《年轻人》杂志发表的。我决心走诗歌创作的道路是由于北京的《青年文摘》转载了我的诗,这次转载,使我意识到了我是有能力写出为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所喜爱的诗歌来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决定定向发展,不再写那些令我感到蹩脚的小说,而专心从事诗歌创作。或许直到今天,刊发我处女作的《中国青年报》那位叫梁平的编辑,刊发我第一首有影响的诗作的《年轻人》杂志那位叫谢乐健的编辑,以及第一次转载了我的作品的《青年文摘》那位叫秦秀珍的老师都没有意识到,没有这三次机遇,当年一个喜欢写作、名叫汪国真的青年,至今还可能默默无闻,但就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便成全了一个年轻人未来的事业……

  一九七八年十月,我从北京踏上了南行的列车。来到了美丽的暨南大学。波光潋滟的明湖、郁郁葱葱的桉树组成的林荫道、淡黄色的学生宿舍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我最大的嗜好就是跑图书馆和阅览室,看我喜欢看的图书和杂志。

  在我们进入暨南大学不久,系里的同学们自己搞了一份油印刊物《长歌》诗刊。由于这份刊物倾注了同学们的热情和心血,同学们都很珍视这份刊物,也乐意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拿到刊物上发表。当时,我写了一组诗,叫《学校的一天》,这差不多是我当时能够写出来的最好的一组诗了,这组诗由五首小诗组成。它的稚嫩、直白和毫无文采可言是显而易见的。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组诗居然能够发表,而且是一下全部发表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中国青年报》上。

  问:那个时候发表诗歌,对您有什么影响?是否一时间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答:那时默默无闻,后来我一出名,同学特别意外。我从来不显山露水,喜欢独自做事,很少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我写的诗都比较直白。发表的那首诗现在看更像是顺口溜。但是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这以后,我常跑去阅览室,记下各种报纸杂志的地址,把自己的诗作像撒网一样撒向全国各地的报刊,十有八九是退稿,3个月后换信封再投往另一家。

  问:当年,您创作的那首《热爱生命》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答: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业余还是不断地写诗、不断地投稿,不断被退稿。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有一种很大的不确定性,很迷茫。那时,我就写了《热爱生命》,抒发自己的感情,激励自己。

  《热爱生命》先投给北京的一家刊物,没有采用,又投给四川的一家刊物,还是没有用,第三次是投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追求》,终于被采用了,很快又被1988 年第十期《读者》作为卷首语,同一期的《青年文摘》也转载了。这首诗,很快引起关注。

  问:在您的诗歌创作道路上,尤其是出版诗集的过程中,请问谁最早给予您很大的帮助?

  答:北京太平桥中学的一个老师,看到有学生上课不听课,总在底下抄诗。回去之后,就跟她爱人说了这事,她先生是学苑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孟光,很有职业敏感,觉得这么多学生连课都不听抄诗,如果出版的话,恐怕会成为一本畅销书。孟光就做了一个调查,得到的反馈是很多人都在找汪国真的书。后来孟光打听到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就找到我单位美术研究所一个叫做王鲁豫的博士生,王鲁豫不认识我,后来又通过和我同部门的李世跃才找到我。那是1990 年。

  问:您的诗歌被广为流传,近年并被翻译为韩文、英文、日文、意大利文等,您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吧:通俗易懂、能引起共鸣、经得起品味。另外,我的诗歌从生活中来。有一年我应朋友之邀去杭州,他说,西湖再美,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我写进了诗里: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同时诗歌也用于生活中。一个女生拒绝男生,用了我一首诗。我不知道自己的诗还能解决这种问题。原来她用的是我写的《请你原谅》:阳光纵然慈祥/也不可能让每一棵果树都挂满希望。女生把自己比喻成“慈祥”的阳光,男生被比喻成了“果树”。

  问:当年您拥有大量的诗歌读者,时隔多年后,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近况,能否请您谈谈?

  答:很多人在问我忙什么,我忙的事情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我在做另外一些事情,一是作曲,给中国历代诗歌谱曲,谱了四百多首,录制了一百多首;还做了一些事情,就是歌唱祖国,已应邀为山西、四川、河北、河南等省写歌作曲。我的很多精力放在音乐领域。写诗少了,主要时间写书法,做音乐。

  (选自姜红伟编著书稿《20 世纪80 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有删改,


  ①汪国真1956 年6 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②上个世纪90 年代北京高校陆续学习汪国真诗歌,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③2005 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

  ④2015 年4 月26 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 岁。

  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暨南大学,校园风景优美:波光潋滟、郁郁葱葱。这些美丽的景色成为汪国真诗歌创作源源不竭的资源,他的所有诗歌都和大学的经历有关。

  B.在暨南大学求学期间,汪国真最大的爱好就是跑图书馆和阅览室,这些学习经历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热爱生命》一经刊载,很快引起关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上的困惑,倾注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历经相同,所以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共鸣。

  D.汪国真的诗歌语言直白、浅显,却能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这和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只要努力拼搏,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5、人物访谈是一门艺术,本篇访谈提问有何特点?(4分)

  6、通过这篇访谈,你眼中的汪国真是怎样的一个人?(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寒夜星光

  徐树建

  韩晓龙日日夜夜盼望着能回家过年,可是,他不敢回家,因为妈妈托人捎过话来:“要想我原谅你,除非年三十晚上满天星光。”

  要知道寒夜的天幕上,向来只有几颗闪着冷光的星星,哪有满天星光,妈妈这是在明确表明态度:拒绝儿子回家。

  而妈妈之所以如此绝情,是因为韩晓龙伤透了她的心。几年前韩晓龙开的小餐馆,为降低成本用了价格便宜的肉,让一桌食客食物中毒进了医院,其中一名老人还感染了并发症送了命,韩晓龙也因此坐了大牢。要知道,在家乡那个小山村,犯罪坐牢可是天大的事情,足以令一家人一辈子抬不起头。

  韩晓龙不怨妈妈心狠,爸爸早逝,家境艰难,妈妈一直教育儿子光明磊落,不贪便宜,好好做人。

  可是,自己让妈妈失望了。

  有家不能回,韩晓龙只好在县城内租一小间房子住了下来,靠什么生活呢?幸亏妈妈曾经教过他扎孔明灯的手艺,于是韩晓龙晚上扎灯,白天在热闹的地方卖灯。当他扎好第一个灯时,忍不住想起小时候跟妈妈一起扎灯的情景,那时候虽然贫穷,但母子情浓,虽苦也甜,这么一想,热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年根的生意还算不错,韩晓龙忙得不可开交,有位大商户甚至一下子订了100只孔明灯。韩晓龙快乐极了,没日没夜地赶做,终于按时完工交货。

  除夕这天,过年的气氛越发浓厚,空气内处处弥漫着好闻的味道,韩晓龙心里却越发凄凉,想了半天无事可干,出租屋内恰好还有几只孔明灯,索性顶着寒风拎了灯上街,准备卖了后再买瓶酒,一醉方休。

  刚站了一会儿,身后就有人大声叫道:“给我一只灯!”生意开张了,韩晓龙心内一喜,但抬头一看,却掉头就走,甚至还小跑起来,因为那人他认识,是他初中同学大山,还是住对门的邻居。他没脸见到他们。

  大山气冲冲地提高嗓门吼道:“韩晓龙,你个孬种,你难道一辈子不见人?”

  韩晓龙只好停住脚步,大山走过来,恨恨地又说:“我恨不得抽你两下,你小子混啊!走,跟我回去,明天就过年了,家家户户团圆,你就不想跟你妈团圆?”

  韩晓龙低头小声说:“大山,我怎么不想啊,可你也不是不晓得我妈撂过的话,她说除非年三十晚上满天星光才肯原谅我,你说我怎么回去?”

  大山叹口气,说:“我们住对门,你们家里的情况我爸妈是最了解的,所以叫我来找你回去。你妈年轻受寡,喝过的苦水能用船装,可一辈子不求人,硬气要强,大伙谁不佩服她,可现在全给你毁了,让她临老了抬不起头来,她能不气你吗?可你不回去不行啊,你妈病了。”

  韩晓龙一惊:“我妈怎么会生病?什么病?”

  大山双眼朝天,气哼哼地说:“还用问,想你呗,可嘴上又不承认,一直闷在心里,这就病了,所以你一定得回去。至于怕你妈不肯原谅你嘛,这个你放心,有我和乡亲们哩,今天晚上我们在村口接你,你妈一定会给乡亲们面子的。”

  一下午的忐忑不安过后,除夕之夜来到了,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红彤彤的对联和醉人的鞭炮声,韩晓龙孤零零一个人来到了村口,却没勇气再往前进一步了。

  就在这时,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整个村子静极了,没有鞭炮声,没有欢笑声,甚至黑漆漆的连灯光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大山呢?乡亲们呢?

  肯定是大山爸妈和乡亲们没有说服妈妈,要不回去吧?韩晓龙心里酸极了,忍不住嘶哑着嗓子大叫起来:“妈、乡亲们,我给你们拜年了,我真悔啊……”

  话音刚落,眼前突然出现一幅童话里才有的景象:无边漆黑的夜空一下子繁星点点如鲜花绽放,更像夏夜内无数的萤火虫,并且这些明亮的萤火虫正冉冉上升,一时间天上地下交相辉映、灿烂辉煌,是无数的孔明灯点燃升上了天空!

  然后,韩晓龙看到了大山,看到了那个一下子订了100只孔明灯的“大商户”,看到了乡亲们!

  大山声如洪钟大叫起来:“晓龙妈,看,年三十晚上满天星光!你就让孩子回来吧!”

  大伙一起说:“让晓龙回来吧!”

  人群正中站着的正是颤颤巍巍早生白发的妈妈,妈妈神情悲楚老泪纵横。

  星光这么美、这么亮,从未见过,无以伦比,把回家的路照了个一清二楚。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韩晓龙开小餐馆因使用价钱便宜的肉,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而锒铛入狱,说明了韩晓龙的本性低劣,也间接交代了妈妈拒绝韩晓龙回家的原因。

  B.大山受其爸妈叮嘱,特意来找韩晓龙,要求韩晓龙务必回去,但是当大山着到韩晓龙时,气冲冲地提高唤门吼道,说明大山其实并没有原谅韩晓龙。

  C.小说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如到村口后,“没有鞭炮声.没有欢笑声,甚至黑漆漆的连灯光都没有”,用环境的黑暗寂静烘托了韩晓龙紧张忐忑的心情。

  D.妈妈“老泪纵横”,这既是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泪,也是对儿子铸下大错的伤心之泪。

  E.在韩晓龙身上,体现出了复杂的人性,他有私心、贪念,但也有善的一面,他出狱后能改过自新,自力更生,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走上了新的道路。

  8、小说开篇的“妈妈放话”以及中间的“大商户订货”.这两处情节安排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结合文本,请简要分析小说以“寒夜星光”为题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生查子 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乃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

  14、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俩项是(6分各3分)

  A.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作者留连雨岩,填词赋诗,以抒发其情怀。

  B.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溪水之“清”,而是巧妙地用水中的倒影来衬托溪水的清澈透明的。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溪水纤尘不染,透明见底的特点。

  C.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初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是为了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

  D.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婉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E.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从而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5、“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① 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 , 。”

  ② 杜牧《阿房宫赋》中,感慨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名句是“ , ”。

  ③ 孟子多次在文中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其中的一条即为“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②一部《水浒传》,长篇大论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③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也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酥软了。

  ④《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⑤王芳在书摊中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水浒传》,真是妙手偶得呀。

  ⑥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 7日,全国2 5个省(区、市)已公布了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以1 4 1 5 3元排名榜首,甘肃增幅全国最高。

  B.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C.昨天,中国驻尼泊尔使馆介绍,目前约有2000多名中国游客已经平安回国,仍有400名中国游客在加德满都机场等待离开,更多人员正在从各地前往机场。

  D.郑文丹说,“高姐"除了要掌握铁路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外,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语种,以方便为高铁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 ① 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 ② , ③ 是国中音乐总还是可以听得进去的。 ④ 很喜欢。我醉心“西北风”,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我肺腑深处发出的,是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又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⑤ 这也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

  ① ② ③ ④ ⑤

  A 即使 然而 如果 因为 因为

  B 哪怕 但是 只要 所以 因为

  C 至于 不过 只要 而且 也许

  D 虽然 但是 如果 由于 可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5分)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出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两种途径:要么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____①____。前者往往难以如愿,____②____,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____③____,因为他的比较对象不是不如自己的人,而是其他的富豪。因此,唯一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

  21、阅读下列关于学校图书馆的调查统计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1)参照图一,给图二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根据图一的数据,提出相关建议。(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卷】相关文章:

初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08-0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10-29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06-08

第六话:“杜踏歌”来闹事【上】05-09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苏教版11-28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09-28

二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试题09-03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03-24

三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练习题整理02-01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