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8-25 04:15:27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2017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一项是( )

  A.哽咽 田埂 绠短汲深 如鲠在喉B.鞭笞 懈怠 甘之如饴 春风骀荡

  C.寒伧 创伤 踉踉跄跄 怆然泪下D.挣揣 踹开 逸兴遄飞 惴惴不安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熟稔 纰谬 醍醐灌顶 绿草如茵B.孝悌 撒娇 铤而走险 如椽大笔

  C.沉湎 斑斓 悬梁刺骨 汗流浃背D.畏葸 撇嘴 峨冠博带 忧柔寡断

  3.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末年,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和“十年磨一剑”的“胆剑”精神,经过十年的积蓄力量,发愤图强,垂拱而治,终于实现了霸业。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程远同学经过深入思考,终于解出了大家都感到棘手的难题,老师赞扬他在学习上领悟到了千虑一得的道理。

  D.“两会”召开前夕,中央电视台400名记者严阵以待,准备对这次会议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吉安坚持打造山川秀美、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B.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历史,这个以无数相遇和碰壁的片段构成的语录,铺设成了几千年漫漫的道路。

  C.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D.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②①③⑤④⑥ 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⑥④①⑤②③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天,宝玉到蘅芜苑看望了史湘云,又到潇湘馆看望黛玉,遇到紫鹃穿着单薄,在回廊上做针线,宝玉摸了一下她的衣服,便被紫鹃训了一顿,坐在山石上发呆。紫鹃听说后又回来劝慰。得知每天送的燕窝是宝玉求老太太给的,紫鹃借话头告诉他,黛玉明年就要回苏州林家。宝玉听了,如雷轰顶,呆呆地回到怡红院,后来便失去了知觉。

  B.克洛德把爱丝美拉达骗出圣母院,再次威逼爱斯美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一个隐修女,自己去叫官兵。没想到这个修女竟是爱斯美拉达失散的母亲。隐修女竭尽全力希望能救女儿,无奈最后还是和爱斯美拉达一起被绞死。

  C.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他以超人的智慧为曹操出谋划策,先后打败了吕布和袁氏兄弟,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郭嘉因病早逝。赤壁大战,曹操惨败,抚今追昔,他不禁痛哭失声。曹操哭郭嘉,既说明郭嘉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同时又暗含了对众谋士无能的鞭挞,是一种高明的权术。

  D.濒临死亡的高老太爷突然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夜白发的奥秘

  各国文化传说中都有一夜白发的故事,一夜白发现象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也引起了医学家的兴趣,医学文献中关于人头发急速变白的描述层出不穷。

  毛发生长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然后经历程序性地死亡,其死亡细胞最后构成毛发的基本结构,一层一层地推出毛囊,形成毛发。因此,我们看到的毛发都是由死细胞构成的。毛发的色素是结合在毛发皮质中的角蛋白上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除非是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比如日光曝晒或者强氧化剂可以漂白头发,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

  在历史上有不少被证伪的理论,20世纪初,有人提出头发髓质中有一种噬色素细胞,会沿着头发走,边走边把头发中的色素给吃了,所以主人就一夜白发。这一理论现在完全可以被否定。此前在19世纪中期,有人提出头发中气泡增多,导致了头发更多地反射光线,故而形成瞬间白发的假相,这一理论现在也得不到证实。

  有的人一夜白发可能是源于染色剂。在20世纪以前,由于缺乏对头发的了解,染发剂只起暂时作用,多用植物色素附着在头发的表面,以改变形象。这种染色剂效果很差,在潮湿的天气中,或者人大量出汗时,会很快被洗掉,显示出原来的颜色,从而造成了一夜白发的假象。

  另一个引起急性白发的常见原因是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疾病,斑秃与白癜风。Ephraim在1959年报道的病例就是白癜风,患者在工伤事故后急剧白发,一年半以后在身体其它部位发现白癜风病灶,证实了该病人的白癜风病症最先出现在头皮上,造成了急性白发的结果。白癜风损伤的是黑色素细胞,要么功能失常,要么黑色素细胞死亡,从而伤及毛囊外的皮肤。临床上见到的是皮肤上大块的白斑,由于失去色素的保护作用,造成皮肤对阳光高度敏感。

  斑秃俗称鬼剃头,相对白癜风对色素细胞的攻击来说,斑秃只伤及毛囊,对角质细胞功能存在一定影响。但在斑秃中,存在着一种弥散性,它只攻击能产生色素的毛囊,导致患者大量掉黑发,而白发得以保留。如果患者此前就有了一小半白发,然后突发弥散性斑秃,黑发掉一大堆,其结果不言而喻,就是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不过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因此,这种突发性白发就不可逆转,患者往往印象深刻,一夜白发的故事就会传开。

  白癜风与斑秃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色素细胞与毛囊受到免疫攻击的结果,也都能由情感创伤与抑郁引发,因此,历史中部分人一夜白发的故事应当是当事人产生此类疾病的结果。其中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在数周乃至数月才造成白发的效果,尤其是白癜风,起码要三四个月以上,才会出现效果,越短时间内发生的,越有可能是斑秃造成的。弥散性的斑秃选择性地攻击黑发,可以造成一夜白发的效果。

  一夜白发是一种罕见现象,对旁观者与当事人都会造成震撼性的效果,相关故事容易被记录与传播,还会因为此种震撼而对事实有所夸张,但其背后是有医学及社会原因的,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不过大多数故事都可能是跨度为数周乃至于数月才发生的。医生针对此类现象,当寻求背后的医学原因,而不轻易视为无稽之谈而误诊误治,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进一步给人造成情感创伤。

  (选自《科学网》,有删改)

  7.从原文看,下列对毛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发的生长依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

  B.毛发的基本结构是由经历程序性地死亡的上皮细胞构成。

  C.毛发的色素是结合在毛发皮质中的角蛋白上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

  D.毛发脱落后,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

  8.下列对“一夜白发”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少的一夜白发可能是源于染色剂,在20世纪以前,不少人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这引起了人们对一夜白发的误会。

  B.毛发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除非用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漂白头发。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绝对不可能的。

  C.一夜白发是一种罕见现象,由于其震撼性的效果,人们往往会将可能是跨度为数周乃至数月才发生的现象加以夸张,一般不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

  D.头发中气泡增多,头发更多地反射光线,可以形成瞬间白发的假相;头发髓质中一种噬色素细胞,把头发中的色素给吃了,也会造成一夜白发。

  9.“医生针对此类现象,当寻求背后的医学原因,而不轻易视为无稽之谈而误诊误治,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进一步给人造成情感创伤。”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夜白发的背后往往是有其他医学原因的,医生不要随意否定,而应当持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地对待。[来源:Z&xx&k.Com]

  B.各国文化传说中都有一夜白发的故事,医学文献中关于这种现象的描述也很多,因此容易造成医生误诊。

  C.前人提出的不少理论,有的被否认,有的还没有得到证实,医生应对此认真探究,以防误诊误治,或伤害他人情感。

  D.医生应寻求一夜白发的医学原因,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给别人造成情感伤害。

  三、(9分,每小题3分)

  (一)

  10.下列文段断句正确的是( )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A.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B.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C.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D.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复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 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中庸》之义疏尔 疏:说明,注释

  B.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 “隽”通“俊”,才智出众的人

  C.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 怪:责怪

  D.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 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不作可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推是心,使光荣而饱 某所,而母立于兹

  C.视予心之不然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可叹也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第Ⅱ卷(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4分)

  (2)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4分)

  (3)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人之松江

  【宋】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1)第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简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全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5分)

  15.古诗文填空(5选4)(8分)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 ,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九歌湘夫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 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17.联系全文,分别理解文中划线词或句子的含义。(6分)

  (1)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3分)

  (2)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3分)

  18.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19.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15分)

  20.以下面诗句情境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发挥自已的想象,写一个叙事性片断。(15分)

  要求:(1)以记叙为主,有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2)有环境描写;(3)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格;(4)不少于200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转身”有转动身体,改变面对方向的意思。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的生活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小我私家,大到国家城市都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1.C(A.都读 gěng;B.分别读chī、dài、yí、dài;C.分别读chen、chuāng、qiàng、chuàng;D.分别读chuài、chuài、chuán、zhuì)

  2.B(A纰缪;C悬梁刺股;D优柔寡断)

  3.B(A“垂拱而治”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说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句中属不解词义,可改为“励精图治”。 C“千虑一得”,指平凡的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也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语。对象不当,用语不得体;D“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不符语境。)

  4.B(A成分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最后加上“的新风貌”等。C“开发“与“改造”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

  5.D 从关联词入手,辨识各分句的逻辑关系。

  6.B (隐修女是触壁而死)

  7.D(应该是“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

  8.C(A项不是“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而是“缺乏了解”造成的;B项准确表述应是“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D项这些观点是“在历史上被证伪的理论”,而非科学。)

  9.A(B项的理解与文句内容无关;C项中所说的“医生”应关注的“医学原因”,并非指前人的理论,与本意不符;D项中“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一句理解有误,文句意思并非是强调医生要去寻求社会原因。)

  10.C 【译文】先生说:“君子易于事奉而难于取悦。不按正道来取悦他,他不会高兴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会按照各人的才能来使用。小人难于事奉而易于取悦。不按正道来取悦他,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却求全责备。”

  11. C(“怪”应为“以……为怪”)

  12.A(A均为句末语气词; B并列关系/你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 D句末语气词/句中停顿)

  [译文]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家之事,可叹啊!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作。

  13.(1)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以…者,丁宁,使)

  (2)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一饱之无时,推,是)

  (3)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易,所忧之心,岂…哉)

  14. (1)作用: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地点,渲染了离别时的萧瑟凄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凄凉的心情,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2)全诗抒发了一种与有人分手时的离愁别绪。首句借景渲染离愁,“萧瑟西风”渲染了离别的凄凉;第二句直接抒写离愁,送客的离愁使人肠断,两人默然对坐,滴酒未沾;第四句诗人在默默暮烟、蒙蒙微雨中一直目送着友人孤独的悠悠离去,加重并深化了离别时的凄楚愁苦情绪。

  1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

  (3)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 (4)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6.好奇(憧憬)、执着(信念)、兴奋(激动)、失望(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1)轻信:原意指轻易相信。这里指小岛快乐地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将此作为对自己的又一次洗礼,拟人化地写出了小岛面对暴风雨挑战时的那种快乐与坚强。(3分)

  (2)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的失望与痛苦,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3分)

  18.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岛景色的迷人、神奇,吸引读者。(1分)同时为下文两个小孩急切地想登上小岛的行为作了充分的铺垫,又与文末小岛的真实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3分)

  19.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6分)

  参考示例:要真正认识一个地方单靠远远的观望是不够的,还要到实地去走走。

  或: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其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或:遥远的岛是一种象征,一种美丽的未来、美好的理想的象征,这启迪我们要像孩子一样积极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但又不能像孩子一样遭遇失败而垂头丧气。

  或:我们所有的美丽的追求就像文中的小岛一样,即使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景,而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已经隐含在执着的追求之中了。

【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模拟部分试题及答案09-17

正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部分试题及答案09-13

2017小学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09-10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09-10

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05-05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及答案06-16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附答案)09-1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09-10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试题及答案09-09

初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试题与答案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