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谦高义文言文翻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士谦高义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07-25 13:30:22 芊喜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士谦高义文言文翻译

  李士谦文言文是讲述了李士谦的生平故事,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李士谦高义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李士谦高义文言文翻译

  李士谦高义文言文翻译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人物介绍

  李士谦(523年-588年),中国南北朝、隋朝著名的隐士。表字子约,赵郡平棘县(今河北省赵县)人。

  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闻名。母亲呕吐怀疑中毒,李士谦跪着尝食。伯父北魏岐州刺史李玚说:“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子”。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召他担任开府参军事。后来母亲去世,李士谦服丧骨痩嶙峋。李士谦的姐姐嫁给宋氏,不胜哀痛而亡。李士谦守丧结束,舍弃宅邸住在伽蓝佛寺,离开故乡,专心学业,广览书籍,善于天文占卜。北齐吏部尚书辛术召他代行员外郎,赵郡王高叡推举他有德行,他都称病没有就任。和士开也看重李士谦的名望,建议朝廷拔擢他为国子祭酒。李士谦知道后坚决推辞,没有卷入北齐的政治。隋朝建立,李士谦志向不变,没有出来做官。

  李士谦家庭富裕,自身生活节俭,饮酒肉食,都会分给众人。用自己的财产调停同乡同族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偷盗他家谷物的都被他释放。李士谦善于议论宗教,不相信佛教的报应论。积善积恶应对人的转生,佛教东传以前贤者就已经主张了。客人问三教的优劣,李士谦回答“佛教如日,道教如月,儒教如五星”。李士谦作咏怀诗,总是毁掉诗的底稿,不让他人看见。李士谦论刑罚,否定死刑的抑止力,主张部分恢复肉刑。588年(开皇八年),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其妻范阳卢氏有妇德,丈夫李士谦死后,对所有赠予的送葬品,全不接受,对州里父老说:“参军平生好施舍。现在虽然去世,怎么能强行改变他的志向呢”,于是散发粟五百石救济穷人。李士谦懿德善行主要表现在赈济贫苦乡民方面,这在历代隐士中是不多见的。

  参考译文

  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他为开府参军事。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

  李家是豪门望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对众人说:“孔子称黄米为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黄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士谦家里财富很多,对待自身很节俭,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多少。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他的家僮曾经抓住偷他家粮食的人,士谦却宽慰那人说:“穷困致使你这样,从道理上讲不应该责备你。”叫人马上将其放了。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让大家放心离开。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士谦拒绝了,一点儿也没收下。有一年又遇上饥荒,很多人都死了,士谦又用尽他家所有的钱,买来米做成了粥供给那些受饥饿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开皇八年,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无不流着泪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了!”聚集在葬礼上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整理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先生的谥号,事情后来被搁置不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竖立了碑。

  【相关练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B.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D.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是“招用、征召”的意思,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B.丁母忧:是指李士谦的母亲有病,李士谦悉心照顾她,等到母亲去世后,他消瘦得只剩下骨架。

  C.春秋二社:是古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其标志性时间分别为二月和八月的上戊日,标志性习俗是祭社稷和歌舞宴饮。

  D.谥:即“谥号”,指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为“武皇帝”。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后来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

  B.在一次社日聚会时,李士谦面对丰盛的食物,却先摆出了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且与人为善。有一次他把闯进他家田里去的别家的牛牵到荫凉处喂养后便还给主人。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德,他有着高尚的道德风范,赢得人们的爱戴,他去世时,赵郡的人们痛哭流泪,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

  参考答案

  4. (3分) 【参考答案】 C

  5.(3分)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丁母忧”指遭到母亲的丧事,“丁忧”指遭到父母的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守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

  6.(3分)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喂养后便还给主人”这句错,应是“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

  7.【参考答案】 (1) (5分)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粮食的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贷”“登”“无以”“谢”四点各1分,大意1分)。

  (2) (5分) 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摸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德”“抚”“遗惠”“或”四点各1分,大意1分)。

【李士谦高义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桓公知士文言文翻译12-28

孟尝君养士文言文翻译12-19

李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12-30

李牧传文言文翻译11-01

李惠断案文言文翻译01-22

李崇断案文言文翻译04-09

桓公知士文文言文翻译03-25

秦士好古文言文翻译02-10

李氏之鸠文言文翻译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