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精选7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时间:2024-04-24 23:25:43 佩莹 高一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精选7篇)

  课堂实录是一种教学记录方式,它涉及使用特定的方法,实时记录一堂课程的真实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欢迎大家阅读。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精选7篇)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1

  师: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下!课前,要求同学们把课文认真通读一遍,还可以自由组合选取某个片段演一演。现在请同学说说看,课文中的哪个部分让你印象深刻?

  生1:这幕戏分为两场: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周朴园和鲁大海谈判。后一场戏比较热闹,但是我更喜欢周鲁相认,尤其是认出前的部分。

  师:为什么呢?

  生1:感觉那些台词写得特别有味道,好像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大有深意,但是自己又很难说清楚。总之很过瘾。

  师: 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戏剧的潜台词。什么是潜台词?就是隐藏在台词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揭示了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品读潜台 词,可以化开人物语言表层的冻土,裸露出他的心灵。(板书:品读潜台词)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周鲁相认”的潜台词。我们就从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开始吧。请生2、生3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这个片段。

  全班学生自动鼓掌。

  生2、生3表演:

  周: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嗯,(沉思)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师:请问生2,你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2:好像没什么特别之处,而且我感觉鲁侍萍的那句话“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不够简洁,挺啰嗦的。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

  生2:只回答“是的”不就行了吗?

  师:那我们来试试?你问——

  生2: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师:是的。(干脆,利落)

  生2:不行,周朴园没话说了,戏演不下去了。还是要后面的句子。

  师:再看“我们”这个词,能否不要呢?(老师读两次,比较一下)

  生4:加上“我们”拉近了人物之间(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距离,而且好像暗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似的。

  师:好。这里,鲁侍萍为什么要提“洋火”这个细节?“洋火”是什么?

  生:火柴。

  师:那跟什么有关?

  生:跟灯光、烛光之类的有关。

  师:文中有没有关于这类的生活场景?

  生5:有的。第69页,周朴园说“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可以想象那时窗户紧闭,室内点起灯光,周朴园在灯下照顾鲁侍萍的情景。

  师:嗯,还有其他场景吗?

  生6:还有鲁侍萍为周朴园缝衣服的情景。

  师:你说说看。

  生6:第68页,“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师: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6: 我们可以想像到: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一朵梅花。她还在旁边绣了一个“萍”,那是鲁侍萍自己的名字,也是她和周朴 园的大儿子周萍的名字,可见鲁侍萍把自己对周朴园全部的情爱一针一线地绣在了那件旧衬衣里,好感人哦!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 里抱着婴儿,正静静地看着她,这是一种多么温馨、甜美、幸福的感觉啊!

  师:是啊,难怪时隔30年之后,55岁的周朴园居然能当着一位下人的面,发自内心的感慨:无锡是个好地方!为什么这样说?

  生6:因为无锡见证了他和鲁侍萍美好的青春和爱情。

  师: 看来,鲁侍萍似乎是不经意间提到的一个词“洋火”竟然在周朴园心中、在我们读者心中激起了这样大的情感波澜。这就是潜台词的神奇所在!俄国著名戏剧表演理 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演员的台词藏在他心中,却能在他的对手心中,并通过他和他的对手在观众、读者心中激起无数的想象、期待、欲望等等。文中应该还 有很多这样值得咀嚼的词,大家在课后认真找一找,仔细品一品,特别是那些反复出现又含义丰富的词。刚才生1对我们说,周鲁相认似乎每一词、每一句话都大有深意似的,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句子特别有深意呢?

  生7:我觉得,周朴园对鲁侍萍身份的四次追问,很有味道。

  师:大家找找看,是哪四句?

  生7:第一次是第65页的“你——你贵姓?”(老师板书);第二次是第67页的“你姓什么?”

  师:台词前面,有提示吗?

  生7:有,“抬起头来”。

  师:这叫什么?

  生7:不是很清楚。

  师:这叫舞台说明,提示人物的动作、表情,暗示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等,这些舞台说明不能忽视。

  生7:第二次问是“(抬起头来)你姓什么?”第三次是第67页“(忽然立起)你是谁?第四次是第68页“(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师:好的。你找得很准确。请同学说说看,第一次发问,是在怎样的心理背景下?

  生8: 当鲁侍萍因为看望女儿四凤走进周公馆时,桌子上的旧相片一下子让她明白自己来到了一个是非之地,她知道站在她面前的就是三十前抛弃了她的周朴园。但是周朴 园并没有认出她,但是鲁侍萍关窗的动作、走路的神态让周朴园觉得很奇怪,勾起了他的`思绪:这个人的动作、神态好像在哪儿见过似的,似乎很像很久以前的某个 人呢。于是出于好奇,自然发问:“你——你贵姓?”这就是周朴园当时的心理活动,这就是他问话背后的潜台词。

  师:第二次追问,我们请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好吗?请生9、生10。第66页中间开始。

  生9、生10表演:

  周:三十年,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姓梅的?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指导么?

  鲁:不敢说。

  周:哦。

  鲁: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哦?你说说看。

  鲁: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苦痛)哦!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儿子,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的夜里投河死的。

  周:(汗涔涔地)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师:想想看,这次追问,背后的潜台词又是什么?生11说说看。

  生11:周朴园原本以为再也没人知道他的哪些丑事,没想到眼前的鲁侍萍对三十年前那件“出名”的事知道得那么清楚,她的话句句戳中了周朴园的痛处,使得周朴园的内心难免有点儿警觉:你怎么知道的?

  师:接下来,请生12、生13表演第67页的一个片段,大家思考,第三次因何而追问?

  生12、生13表演:

  周: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吗?

  鲁: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亲戚?

  周: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哦——那用不着了。

  周:怎么?

  鲁: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惊愕)什么?

  鲁:她没有死。

  周: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

  周:哦,救活啦?

  鲁: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周:那么,她呢?

  鲁: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那个小孩呢?

  鲁:也活着。

  周:(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师:(学生静静思考。)生14:你说说看,这一次的追问,周朴园的潜台词是什么?

  生14:鲁侍萍知道梅小姐死的那些事儿已经够让周朴园怀疑和紧张的了,现在,她居然连梅小姐被人救活了,她和孩子都在外乡活着这些事也了如指掌。周朴园更加惊恐,更加怀疑:你究竟是谁,你怎么会知道的?所以他脱口而出:“你是谁?”

  师:说得很好。不过,你有没有注意到,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梅小姐没有死的时候,周朴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4:他没有丝毫的高兴,而是说“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好像更希望她已经死了似的。这在瞬间做出的反应,恰恰能看出周朴园虚伪的本质,刚才,他不是还在温情脉脉地要为她修坟吗?

  师:你说得很好,说明你读得很细。你读出了另外一处的潜台词,大家是否应该给她一点鼓励的掌声啊?接下来的追问更扣人心弦,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自由组合,放开声音,好好读一读。(受刚才学生表演的感染,同学们情绪高涨,读得非常热烈)请同学说说,这最后一词的追问。

  生15:经过几番试探,周朴园还是没有认出鲁侍萍来。鲁侍萍终于说出了只有他们两人才知道的生活细节(旧衬衣、梅花、“萍”字),周朴园终于明白眼前的鲁妈,就是三十年前死去的梅小姐。然而尽管他在理智上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但在感情上仍无法相信、无法接受。而且他担心鲁妈的到来,将使自己的家庭、名誉、地位受到威胁。所以他惊恐万端,语无伦次,似乎连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似的。

  生:以上通过读和品,大家对这四次追问的潜台词把握得不错。现在同学们再综合起来看看,这四句问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

  生16: 不可以调换。第一次是出于好奇,自然发问。而且,从“贵姓”的“贵”字可以看出,即使是对一个下人,周朴园也还保持着一个谦谦君子的儒雅风度。第二次是警 觉地问,少了先前的礼貌和矜持,“贵”字也不见了。第三次是惊恐不安地问,忽然立起,脱口而出,语气又重又冲,先前的矜持与礼貌荡然无存。第四次是惊恐万 端,语无伦次地问,似乎连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似的。这四次发问,语气和情感逐层递进,清晰地显示了周朴园的心理流程。加上他认出后的翻脸责问“你来干 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一纸支票打发掉鲁侍萍,答应鲁侍萍可以见一眼周萍但不能认他,并且要鲁家的人从此不许再到周家来,一个虚伪、自私、冷酷、无 情的周朴园跃然纸上。

  师:的确如此,通过品读潜台词,我们化开了人物语言表层的冻土,清晰地看见了裸露出来的人物的灵魂。那么品读潜台词有哪些基本方法呢?

  生17:通过刚才对“洋火”一词以及周朴园追问鲁侍萍身份的一组句子的品读,我认为品读潜台词,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句。

  师:哪些是关键词句呢?

  生17:就是那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又能表现人物细微情感的词句。第二,我觉得品读潜台词,不能把那个句子拎出来,孤零零地去品,而是要它还原到语境当中,结合上下语境,甚至是整部作品的情节、写作背景、主旨来理解。

  师:很好。还有什么?

  生7:另外,就是老师刚才说的,要注意舞台说明,因为舞台说明很清楚地揭示了角色的表情、心理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潜台词。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同学们想想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生13: 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读,反复诵读去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比如,我刚才给大家表演的那段,周朴园说“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我要说“亲 戚”,可是,总是读不出来那个味。后来,我反复读,体会到,这里鲁侍萍是用反问讽刺周朴园的:我鲁侍萍什么时候成了你周朴园的亲戚了?冷冷地讽刺与鄙视就 出来了。不过,很多地方还是不太容易读得出来的。我们同学们读得挺多了,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表演一段?

  全班学生笑了起来。

  师:好啊,不过,老师也需要大家的鼓励哦。(掌声响起)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段,不过这一段的台词,我稍稍作了一些修改。

  教师表演(第67—68页):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不,不,不,不用。

  鲁: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大少爷就赶紧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一个单身人,带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好,你先下去吧。

  鲁: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周:哦,你顺便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旧衬衣?

  周:嗯,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老爷的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要哪一件?

  鲁: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惊愕)梅花?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低声)侍萍,是你?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半晌)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师:下课!(学生似乎完全沉浸在教师的表演中,对教师的“下课”指令毫无反应!)下课!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2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师: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时。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是雨!

  师:真棒!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谁愿意把这个“雨”字写在黑板上?(找一生到前面板书,学生非常认真地书写)下面的同学也别闲着,来!和他一起写!(所有同学一起书空)

  师:看这位同学的字写得多么用心啊!我们每次写字都应该像他这样笔笔用心。谁能用“雨”字组词。

  生:大雨

  生:春雨

  生:雷雨

  生:……

  师:老师要增加难度。谁能“雨”字说出四字词语或者是成语。

  生:雨过天晴

  生:挥汗如雨

  生:蒙蒙细雨

  生:风雨同舟

  生:……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几天我们背诵的古诗当中有没有描写“雨”的古诗的?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师:刚才有的同学组词说到了“雷雨”,(板书:雷雨)谁能说说你对雷雨有哪些了解,或知道和雷雨有关的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打雷时人不能站在树下,那样会非常危险。

  生:我知道打雷时不能看电视,打雷看电视也会造成危险。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雷雨也叫雷阵雨,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是一种前后变化非常大的天气。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课文当中的雷雨是怎样描写的?

  生齐:想!

  师: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不知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了?老师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卡“压下来”抽四至五名学生读。再出示“压”抽四至五名学生读。)谁能用“压”字组词?

  生:压力。

  生:压缩。

  生:压迫。

  生:……

  师:(再出示生字卡“乱摆”抽四至五名学生读。再出示“乱”抽四至五名学生读。)谁能用“乱”组词?

  生:乱动。

  生:乱哄哄。

  生:乱七八糟。

  生:……

  师:(再出示生字卡“垂下来”抽四至五名学生读。再出示“垂”抽四至五名学生读。)谁能用“垂下来”说一句话?

  生:一根钓鱼杆从湖面上垂下来。

  生:一根绳子从楼上垂下来,上面还拴着一把椅子。

  师:同学们不但生字词掌握得非常好,句子说得更棒!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师:这篇课文老师也读了很多遍,通过读老师知道了课文是依照雨前、雨中、雨后三局部来写的。(板书:前、中、后)

  师:哪几段是写雨前,哪几段是写雨中,哪几段是写雨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雨前、雨中、雨后分别是哪段?(学生默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生:我认为1~3段写得是雨前,4~5段写得是雨中,6~8段写得是雨后。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

  师:说出你的理由。

  生:第六段说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只是说声音小了,但雨还没停,还在下呢!所以第六段也应该是雨中。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说:同意!

  四、看图学文,感情朗读

  1、雷雨前:(教师出示雷雨前图)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图,同学们猜一猜这幅图是雷雨前、雷雨中还是雷雨后?生齐说:雷雨前。

  师:你能看着图说出四字词语或是成语吗?

  生:电闪雷鸣。

  生:乌云密布。

  生:狂风大作。

  生:……

  师:那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雷雨是怎样描写的?(出示课文1—3段。找一生读)

  师:“蝉”还有个名字是什么?

  生:知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没有感觉乌云“压”下来,而是感觉云还在空中飘着呢!没压下来。(学生又读,把声音压了下来,给人一种压迫感。读得非常好。我马上趁热打铁)

  师: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读得非常好)

  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54块乌云一起压下来了!

  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哪位同学读一读。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读得越来越响)

  师:谁能给他评一评,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你读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你读得声音越来越响,给人感觉闪电的确是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他读得好,你评得也非常好。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的雷声是什么样的?

  生:轰隆隆!

  师:请你们把雷打得越来越响。(教师手势由低到高)

  生齐: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声音越来越响)

  师:来!我们把“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再读一遍。

  生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生读得非常好,非常有紧迫感)

  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今天快要下雨了!(生笑)

  师:老师还想把课文改一下,同学们看看行不行?我想把“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改成“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光的速度要比声音的速度快,往往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所以老师不能象你那样改!

  师:你的知识还真丰富!

  出示课件: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 )越( )

  越( )越( )

  越( )越( )

  越( )越( )

  谁能照样子说说?

  生:苹果越来越红。

  生:大树越长越高。

  生:气球越吹越大。

  生:我们读课文的水平越来越好。

  生:……

  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也越来越棒!

  2、雷雨中:(教师出示雷雨中图)

  师:这幅图同学们猜一猜是描写雷雨什么时候的?

  生齐:雷雨中!

  师:看着图你能说出四字词语或是成语吗?

  生:雷雨交加。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3

  一、自主识字,随文理解,学习运旦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雷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生读)

  师: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了吗?请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抽一抽。哪个字音不正确,就教教他,(生互动抽读、教读)

  师:同学们,咱们来玩个游戏,给拼音小帽找朋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出示拼音小帽)它的朋友在哪里?

  生:(找到对对应的汉字,举起来回答)它的朋友在这里。

  师:(打开生字卡片)自己看看对不对,对了你就读三遍。“压”——第一声要读得很准确。“垂”——要读准翘舌音。

  师:生字回到词语里,咱们来开火车读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生练读)“来”。在这里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再读一次。(生读)轻声读得真好,全班读。

  生:(读)垂下来。

  师:真好!向他学习,全班渎。这两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咱们再读读。(生看着课件反复练读——压下来,垂下来。)

  师:词语回到句子里,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生:(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渎得真好,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小蜘蛛,雷雨要来了,可要逃得快一些啊!谁再来读?(抽读)你把这两个轻声读得又轻又短,让我们好像看到了小蜘蛛悄悄地、快速地逃走了!像他那样读好轻声,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谁能做做压下来这个动作?(生做压下来的动作)是的,像这样,从上往下用力,就叫——压下来。(课件出示)雷雨前,这么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假如你就是图画中的小朋友,抬头看着这样的乌云,有什么感觉?

  生:(纷纷说)我的心里很紧张。我感到很压抑。我觉得很害怕。

  师: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读句子。(生有情有味地练读)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请蜘蛛来做做动作。(出示课件:蜘蛛垂下来的动画)谁来说说垂下来的意思?

  生:我知道,因为蜘蛛垂下来时,有蜘蛛的丝连着的。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吗?

  生:我在农村老家看到过。

  师:你真了不起,联系着生活就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真的经常用到这两个词,(出示图)看图,想一想,哪些时候咱们习惯用垂下来?哪些时候习惯用掉下来?同桌小伙伴,看着图互相说一说。

  生: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树叶从树上飘下来,掉下来。

  生:小兔子的耳朵垂下来。向日葵的头垂了下来。

  师:看来,在生活中,我们会正确运用这两个词。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两个词都有从上往下落的意思,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就用——(生:垂下来)如果另一头完全分开了,就用——(生:掉下来)

  师:现在明白,课文里为什么是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而不用掉下来了吧。

  生:因为蜘蛛垂下来时是有蜘蛛丝连着的,不会摔下来,这样就更安全了。

  师:说得太好了。瞧,课文用词多准确呀,咱们一起读。(生齐读)我们一边读句子,一边理解了“压”和“垂”的意思,咱们试着来用一用。看图,想着意思,选生字,补充诗句。第一句,你觉得该用哪个生字,就高高地举起哪个生字卡片。

  (生举卡片)

  师: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把柳树叫作垂柳。春天到了,绿绿的枝条垂下来,多美啊,这就是:万条垂下绿丝绦。一起读诗句。

  生:(读)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第二句,选谁呢?

  (生举“压”的卡片)

  师:那么多的花,沉甸甸地压着枝条,所以诗人写了——千朵万朵压枝低。一起读。

  生:(读)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理解了词语、读好了句子,我们再次走进《雷雨》这篇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一边贴图、一边说)孩子们,想象着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谁能把这几幅图,按课文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生上台摆图)大家同意他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看来,你读书很用心,看图也很仔细,把掌声送给他。咱们的课文就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评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该教学板块的任务有识记理解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等等,余老师把教学重心铆定在提升低段学生语用能力上。1。积淀和内化“轻声”的知识和朗读技能。2。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遣词造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垂下来“的教学策略值得玩味:先观察蜘蛛垂下来的动画表演,初步感知“垂”的意思;接着比较“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异同;再创设生活图景迁移运用(苹果“掉下来”、兔子耳朵“垂下来”);然后返回文本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最后创新语境(诗句填空)体会表达效果、摄取——消化——运用——积累融为一体,这才是词语教学的本真,这种“涵泳”过的词语积累才是“活”的语言积累,用时方可信手拈来。学生经历过这种切入肌肤的理解和感悟,方能提高阅读品味和文化品位。

  二、读通课文,练说变化,初感神奇

  师:我们先来看看,雷雨前的景象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一起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生齐读,师课件出示雨前图)雷雨前,闪电——

  生:越来越亮。

  师:雷声——

  生:越来越响。

  师:作者用上“越来越 ”,就具体地写出了雷雨前景象的变化。那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又有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至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生自由读,师出示雷雨中的图)来孩子们,说说雷雨中景象的变化。什么越来越怎么样呢?

  生: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师:你一句,他一句,连在一起,就能用上好几个“越来越”连续说雷雨景象的变化?谁来试试?

  生: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雨越下越大。

  师:说得真好,刚开始雨越下越大,那到后来呢?

  生:雷声越来越小,雨也越来越小了,师:真有变化了!你瞧,会听,会记,就更会说了。咱们再来说雷雨后的景象变化,看看图,再看看课文,同桌说一说,(生互动交流)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树叶越来越绿,花儿越来越红,师:你说到了颜色的变化,真好,生:天越来越亮,云越来越白,天越来越蓝。

  师:你说到了天空中颜色的变化,真棒!

  生:阳光越来越灿烂,彩虹越来越清晰。

  师:你也越来越会说了,天空有变化,其他地方也有变化。再看看课文,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雷雨后,蝉的叫声越来越怎么样呢?

  生:越来越响亮。

  师:还有它的动物朋友——青蛙的心情越来越来怎么样呢?谁能把这对动物朋友说到一起?

  生:蝉的叫声越来越响亮,青蛙的心情越来越快乐。

  师:小朋友们会读书,会听,会记,也越说越丰富了。刚才,我们用上“越来越”,就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变化说明白了,这样的变化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咱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听——(课件:风声,雷声)带着感受,渎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听——(课件:大雨的声音)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快看——(课件:雨后的美景,配乐。)

  (生微笑,摇头晃脑,作快乐状。)

  师:雨过天晴,大地焕然一新。瞧,孩子们都笑了,带着感受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生:雨停了……

  师:孩子们感受到了变化,课文渎得真好!课文就是围绕雷雨,写出了景象的变化:大自然因为这样的变化显得更神奇、更美妙,点评:这个板块的教学过程独具匠心。余老师整体采用创设语用情境的策略,以运用文本中“——越来越——”这个描写景物变化的典型句式为抓手,牵一发动全身,从引读雷雨前景色变化开始,理解“越来越 ”的意思和用法;再让学生运用句式说雷雨中、雷雨后看到的景色变化;然后启发学生追溯全文,有联想、有创造地说雷雨后花儿、天空、阳光颜色的变化,蝉鸣声的变化,青蛙心情的变化。从说一句起,到用上好几个“越来越 ”连续说变化,表达一组完整的意思。这样的学习过程可谓“一箭多雕”: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对神奇的大自然深切感受;迅速筛选和整合阅读信息能力的提升……

  三、梳理规律,运用方法,练写生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识好了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课文,感受了景象的变化。接下来我们还要争取把字写好。(课件出示生字)这是本课要写的生字,读一读。(生读)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最多,这节课写这类字。先来挑战这一组带虫字旁的字。(课件出示:蜘、蛛、蝉、虹。)

  师:左右结构的字,咱们写过很多,谁来说说要注意什么?

  生:左右结构的字,部首和偏旁不要离得太远。

  生: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师:说得太好了,要注意宽窄。(课件出示)我们不仅要注意左右部件的宽窄,还要注意部件的高矮。还要注意什么?

  生:还要注意虫字旁的一横要变为一提。

  师:是的.,左右结构的字,还要特别注意左右部件交接处的关键笔画,比如:蜘的长撇(课件演示“蜘”字笔画变红)长撇到哪里了?

  生:长撇到虫字旁的下面去了。

  师:这在书法上叫穿插。大家还发现哪些字有笔画的穿插?

  生:“蜘蛛”的“蛛”字右边部件的长撇有穿插。

  生:“蝉”字右边部件的长横有穿插。

  生:“虹”字右边的长横没有穿插,是靠拢。

  师:观察特别仔细,真好。前面三个字都有穿插,穿插有什么好处?咱们对比着看看。

  生:有了穿插,两个部件挨得更紧密一些了。

  师:对。注意了穿插,部件就亲亲热热地靠在一起,字就写得紧凑。小朋友,咱们写左右结构的字,就要这样从整体到部分来观察,一起读。(课件出示,生齐读: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写字,你们用这“三看”来提醒老师。(师范写“蜘”)一看什么?(生齐:一看宽窄)右边笔画多,虫字更要窄。二看什么?(生齐:二看高矮)撇和虫一样高。三看什么?(生齐:三看笔画)长撇穿到虫下去,口字矮下来。这个字就写好了,小朋友写字也要这样看清楚,写端正。孩子们,做好写字的准备,注意姿势。(师出示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生:(齐)头正,身直,肩放平,脚着地。

  师:拿好笔,把这四个带虫字旁的字各写一遍。(生在音乐声中写字)

  师:孩子们,我们用这“三看”一起来评星。(展示学生的写字单)第一看宽窄,认为他做到左窄右宽的,举手。(生绝大多数举手)好,得到一颗星。看看你的字,自己评。(生自己评星)

  师:第二看高矮,和例字比一比,认为他做得好的,举手。(生大多数举手)都赞同,得两颗星了,自己评星。(生自己评星)

  师:第三,重点看笔画的穿插,认为他做到了,举手。(生全都举手)得到三颗星了。你的字呢?(生自己评星)

  师:和他一样,得到三颗星的举手。表扬你们——非常棒。没得到三颗星的也没关系。这儿还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课件出示)睁大眼睛,用上这样的观察方法,仔仔细细地看清楚。(生专注地写字)

  师:孩子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知道了写左右结构的字,要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关键笔画,这样就能写好字。

  生:我知道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都有不同的变化,大自然真神奇。

  生:我认识了生字,知道了要读好轻声。

  生:我还知道了“垂下来”和“掉下来”是不一样的,“垂下来”的时候是有东西连着的。

  师:孩子们的收获真多,学习就要这样,自己尝试,边学边用!希望以后的每一次学习都能有收获。

  点评:磨刀不误砍柴工。余老师利用十分钟的写字时间,将生字归类,引领学生梳理写字规律,探究写字方法。初看似乎挤占了学生练字时间,细想学生依照“三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的书写规律和方法,有书写思维伴随的练字,书写质量肯定更好,书写技能提升更快。

  总评:

  简单的教学环节,扎实的语用训练,是这堂课的特色,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怎样营造语用课堂?如何培养语用能力?本课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聚焦语用。这堂课简单的教学环节凸显了简明的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自主识记4个生字:2。梳理左右结构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3。随文了解生词意思,感受用词的准确并会运用;4。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用“越来越 ”的句式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变化。目标定位准确,直指语用,教学内容大胆取舍,重点突出,直奔语用能力增长点——带轻声词语的反复练读;重点词“垂下来”的涵泳和运用“越来越 ”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三看”写字方法的提炼和运用,目标与内容的聚焦和整合,提高了课堂效率,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识字学文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二,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用能力的提升必须是在自主的语用活动中实现。“教学做合一”是余老师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做”为核心,在“做”中生生相互学习,在“做”中老师点拨引导第一教学板块的互动识字、游戏化记字学词;第二教学板块的“语例”拓展训练;第三板块的书写训练,老师让出了较充裕的时空,精心营造了听说读写思的语用空间,激励全体学生在语用实践活动中主动、互动、真动、全动,切切实实提升了语用能力。

  三,凭借文本“语例”拓展语用空间,余老师根据文本语言文字特点和学情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或先联系图画和生活实际观察理解,再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运用;或先阅读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去运用;或先发现生字的结构规律,再去练习和运用。余老师从语例“垂下来”“——越来越——”出发,恰当运用语境化、生活化、现场化等语用实践策略,引领学生走进扎实有效的语用训练活动,实现了“语例”最大限度的增值。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4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老师经常说语文就像一杯美酒,要用心品味。今天咱们来品一品《雷雨》这杯美酒。在品之前,咱们还是先请课前演讲的同学给咱们加点佐料。

  (学生掌声)

  生走上讲台演讲《让生命像鲜花般绽放》

  (演讲毕,热烈的掌声)

  师:谢谢郑丽君同学的精彩演讲。我个人特别欣赏这句“让生命像鲜花般绽放”。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生命像鲜花般绽放呢?当命运之神无情地捉弄了你,当你站在善与恶的十字路口时,你何去何从?相信《雷雨》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迪。

  显示课件一“人性真伪的冲突,命运永恒的轮回。”

  师:《雷雨》自诞生就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让我们来看一下三位文坛大师的评价。

  显示课件二:《雷雨》的社会影响

  师:同时,《雷雨》自诞生起,剧中就有一个人物颇受争议,这个人是谁呢?

  生:(齐声)周朴园。

  师:对,是周朴园。让我们看看剧作者曹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评价,以及演艺界一位扮演过周朴园的前辈的话。

  显示课件三:巴金、茅盾、李健吾对《雷雨》的评价

  师:周朴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真诚的还杀是伪善的?从他对鲁侍萍的态度变化上咱们可见一斑。下面请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和活着的侍萍的态度变化。

  显示课件四: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和活着的侍萍的态度变化。

  学生阅读。

  生1: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是真诚的,他向眼前的这位“下人”询问:“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他说:“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侍萍的怀念。

  生2:他对鲁侍萍的印象很好,认为她“很贤惠,也很规矩”。

  生3:他保留了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着夏天关窗子的习惯,还有绣了梅花的旧衬衣。还想去修一修她的坟墓。

  师:从这些情节看,我们觉得周朴园似乎对鲁侍萍一往情深。可是当活着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呢?

  咱们请两位同学为大家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大家推荐一下,好不好?

  (有学生选了一位女生扮鲁侍萍,又选出一位男生扮周朴园)

  (这两个人一向朗读较好)

  两人分角色朗读。(感情较充沛。下面的学生议论两个人,有时发出窃窃的笑。朗读毕,很热烈的掌声)

  师:谢谢施乐莹、潘梁两位同学。你们认为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七嘴八舌)好。感情读出来了。人物语气读出来了。

  师:我也觉得他们把人物的语气、情态的变化都读出来了。(声音压低放缓)我还注意到一件事——这两位同学朗读的时候,咱们有同学在轻声的笑。笑什么呢?你们比我有数。你们的笑,说明你们没有深入文本,没有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如果你们深入到文本中,你们就会为人物的不幸命运感动了,就不会发笑了。想想看,鲁侍萍一个未婚的年轻女子,孤身带着儿子在外乡讨饭、缝衣服、做老妈子,世上有的苦可能都吃尽了。现在意外见到把她害成这样的周朴园,她的心情该是多么愤怒,又该是多么复杂。尤其是看到周朴园得知侍萍活着的态度转变后。

  (生沉默)

  师:我们来看看周的这种变化——周朴园对活着的鲁侍萍的态度。大家注意这里:

  鲁侍萍: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不,不。谢谢你。

  生:(下面私语,看法很多,七嘴八舌)

  师请一学生单独谈看法。

  生:周朴园拒绝和鲁侍萍见面,他害怕鲁侍萍来报复他。

  师:我觉得他有这种防御心理很正常,换做我,我也会这么想。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是鲁侍萍,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报复?

  生:要他的钱。

  生:要回自己的儿子。周朴园会害怕鲁侍萍把儿子带走,这样一来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就会被人知道了,他就会失去自己的地位、名誉、家庭。

  师:他在乎他的儿子周萍吗?他重视亲情吗?他是否担心儿子?

  生:不怕。因为他当初为娶阔小姐的时候,就为了自己把儿子周萍送到乡下去了。

  师:周萍被送往乡下后,直到很大了才回来。可见周朴园并不在意儿子,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板书:利益——自私、虚伪

  显示课件五: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是侍萍是为什么惊恐万状、态度立变?

  师:这其实是我要让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是侍萍是为什么惊恐万状、态度立变?经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相信大家已经明确了。

  显示课件六:周变化的原因

  师:现在我们讨论另一个问题:周朴园爱侍萍吗?他的怀念真诚吗?

  显示课件七:周朴园爱侍萍吗?他的怀念真诚吗?

  生意见不一。

  显示课件八

  师提示:周朴园说:“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划线句重读强调)

  生思考,领悟。

  生:他怀念侍萍,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让自己安心。

  生:他做了坏事,心虚,为了安慰自己。

  生:他为了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给自己精神上的安慰。

  师: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释:被周朴园用来怀念侍萍的这个房间,其实是周朴园精神上的佛堂,是为了取得灵魂安宁的净土。他爱的是三十年前那个年轻貌美、温柔体贴、对他不会造成威胁的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苍老倔强、威胁到自己地位、名誉的侍萍。他的怀念是自欺欺人的,是伪善的。那么,当年侍萍被逼离开周家,是否是周朴园一个人的错?

  显示课件九

  生:从“你们”“你们老太太”几个词我们可以看出当年周朴园也是迫于母亲的压力,没有办法。他受社会、时代的影响。

  显示课件十

  师:曹禺自己也认为,鲁侍萍“被赶走,周朴园不是完全同意的。他的家教很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他没有办法。”“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显示课件十一

  显示课件十二

  师:周朴园是封建社会与资产阶级的混血儿。他是血腥资本家,是封建专制家长,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整个悲剧的制造者。相反,他和其他人物一样,同样是那个畸形社会的受害者,同样承受着命运的无常愚弄与摆布。在戏剧结束时他也丧失了自己的一切——名誉、地位还有亲情。周朴园,一个不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师:命运之神总是使人类在轮回中前行,周朴园爱上使女侍萍,他的儿子周萍周冲又爱上侍萍的女儿四凤。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后来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周冲和四凤相爱,他们的命运又将怎样?恐怕时间和生活也会改变他,使他走上周朴园的老路。

  显示课件十三:文学作品中人物命运举例

  周朴园的悲剧并不是他自己的悲剧,在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在现实生活中,你经常会看见这幕悲剧的上演。不同的是,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人积极抗争,有的人消极抗争,而周朴园选择了逃避,由一个受害者沦为害人者。

  显示课件十四

  师:我们每个人都受制于空间、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受时间的约定,由年轻走向年迈,更由单纯走向世故。一转眼间,年轻的父母老去,我们又面临父母年轻时曾面临过的种种遭遇。这一切不由人叹息。那么,当我们面临人生中艰难的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什么?是选择真诚,坚守你心中的道德底线,还是为了利益,放弃你真诚的选择?

  生(笑):那肯定选择真诚。

  显示课件十五

  师:就让我们直面人类命运的轮回,坚守人性中的真、善、美。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作文片段练习:当真诚遭遇伪善

  显示课件十六

  示范;当秋叶遭遇狂风,当鲜花遭遇冰雹,当真诚遭遇伪善,我们还能听从我们内心的抉择,义无反顾吗?听着户外的莺歌燕语,我的头脑中却涌起惊涛怒海,一声霹雳炸开,闪电中我看见一张狰狞的笑脸——周朴园,穿过几十年的岁月向我走来。“人性本恶”,几千年的荀子如是说。是的',善恶本在每个人的心中,惟看你的选择。那么,请在抉择来临时,抛开你的欲念、自私、虚伪,用真诚守住心中灵魂的静土。

  作业:

  请结合课文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析鲁侍萍的形象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鲁侍萍来到周公馆,认出周朴园以后,为什么没有马上离开?她怀着一种什么心情?

  2、鲁侍萍自己如何看待和周朴园的这段恋情?

  教后反思:

  《雷雨》是一出经典戏剧,出场人物不多,但涉及前后三十年的纠葛,剧中人物关系相当复杂,而且自《雷雨》诞生起,对剧本的解读就呈现多样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众口不一。教材中节选的第二幕更是《雷雨》中的经典片段,以前已有很多教师执教过对文本已经作了多种不同的解读,因此如何让自己的课充满个性,成了我思考的核心。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课件、案例,发现多数老师把周朴园看成是一个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人。考虑到心理学上所说的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人性的复杂,明辨善恶、真伪,我对这个结论发生了怀疑。我有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结果发现,不能单纯地给周朴园贴上一个单一的标签。周朴园是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混血儿”,他的性格复杂矛盾,他是血腥的资本家,封建专制家长,但同时他也是那个畸形社会产物,他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为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抛弃了以往的观点、做法,试图通过让学生集中精力分析周朴园一个人的形象,达到把握戏剧特点、学会鉴赏戏剧、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人性真伪的复杂性的学习目标。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两个分问题:1、从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及活着的侍萍的态度变化上了解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侍萍被逼离开周家是否是周朴园一个人的错?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同时,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尤其是对潜台词、个性化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对戏剧矛盾冲突集中的理解。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增设了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从课堂效果看,两位学生的朗读很是投入,其他学生也很兴奋。本来打算安排分组朗读推荐,鉴于一节课的时间太短,只有两位学生参与了朗读,还是很让人遗憾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提了一个要求:课后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为避免学生对文本对人物的理解流于肤浅,我又增加了作文片段练习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写作能力,虽然本课内未能进行习作交流,但课后看了学生的习作,感觉学生对话题的把握比较到位。有个别学生写的很出色,当然也有个别同学不能理解,我又做了单独的辅导。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自己动手,独立探究剧本人物形象,我又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分析鲁侍萍的人物形象,并给了具体的问题以增加可操作性。

  不过,我感觉自己这堂课的不足还是很多。比如对周朴园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对文本中语句的分析,从量上来说显得还是不够。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还不够,学习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当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不能理解时,我未能及时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人事,唤起他们的共鸣。有时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够凝炼。

  总体来说,这节课让我收获很大,让我更深刻得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向同事、前辈请教,多阅读,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学术型教师。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5

  [课前谈话]

  出示“雨”字,问学生:看到这个“雨”字,你会想到什么雨?生:暴风雨、小雨、中雨、大雨、雨加雪、春雨、阵雨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雷雨 指名读、齐读。[去掉烦琐的导入,这样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让人有干净利落之感。]

  2、说说雷雨。

  师问: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生1:是有雷声的。

  生2:先有闪电再打雷。

  生3:雨点很大,速度也很快。

  师: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教师的教学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让学生对课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兴趣,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二、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学习字词。

  (1)齐读生字。“压、垂、乱、虹”

  在认读的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如“垂”的读音,学生指出是翘舌音;“虹”字怎么记?学生的回答有:“虫+工=虹”;“一只虫子在咬一个工人。”(老师夸奖他真会动脑筋,但能不能再编得好一些?)“虫子在工作。”(一个小女孩这么说。)

  [生字在识记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办法,周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这样形象地记生字真好。]

  (2)开小火车读生字,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3)读词语。(开双轨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每个学生读一个小节,老师随机地叫学生读我觉得很好,并对“哗”字正音,看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底。而对于未能读好的学生也给予了又一次机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1—3小节:雷雨前

  4—6小节:雷雨中

  7、8小节:雷雨后

  3、理清课文脉络: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老师板书)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

  1、自由读雷雨前(1—3自然段)的景象。

  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想想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2、品读句子,随机点拨

  师: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生1: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里的乌云是满天的,而且还是黑沉沉地压下来(边说还边做手势,非常形象的样子,但也有种如梗在喉的感觉。)(师出示第1小节)

  生2:“满天”可以看出乌云真的很多很多的。

  生3:而且蝉一声也不叫了。

  师: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

  生1:太可怕了。

  生2:天气太闷了,我要回家了。

  师:从哪里也感受到闷呢?

  生:叶子一动也不动就是没有风,所以很闷。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的样子”。)

  看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满天的乌云全都慢慢地压下来,把东西都挡住了。

  生2:那些房子和树都被遮住了。

  师:是啊,那谁能来读读,读出闸门的感觉来。

  生读。

  [这里有两个孩子读得非常入情,不仅充满了感情,而且还能从她们的丰富的表情中看出了她们的感受,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师:那么,读了第2、3小节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了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里的“乱摆”说明风很大。

  师:“树枝乱摆”有什么想说的?

  生1:说明风很大,树枝也乱摆了。

  生2:老师,我有个问题。风来的时候,蜘蛛为什么要从树上垂下来,逃走呢?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这也正是老师想问的呀,谁知道呢?

  生:因为树枝乱摆,说明风很大,蜘蛛就要逃了。

  师让学生模仿小树大树,伸起双手,跟着大风乱摆起来。(情景模拟)

  老师作随机的采访,为学生:你为什么要乱摆呀?你为什么停不下来呢?

  [情景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了风大,感受到了蜘蛛呆在树枝上的害怕,也让学生从声音中有了切身的体验。]

  再读句子,读出风大。

  师:我们再来看看逃走的蜘蛛(演示)。问:蜘蛛是怎么逃的?

  生1:它先吐出一条线,再慢慢下来。

  生2:因为它很害怕,所以逃走了。

  生3:它逃的时候速度很快。

  师:它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逃走啊?

  生1:风太大了,要摔下来了。

  生2:待会下雨的话,它会从网上掉下来的,因为网会被打破的。

  师:那就请你把它的害怕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大风吹来了,树枝在风中乱摆,现在蜘蛛也逃走了,你能不能用上“忽然,一阵大风吹来, 。”来说一说?(出示图)

  (1)同桌说说。

  (2)指名说。

  生1: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小草、小花都被吹歪了。

  生2: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树枝吹歪了,树叶也被吹掉了。

  生3: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晒在外面的衣服被吹得乱飘。

  生4: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晒在外面还来不及收进去的衣服被风吹得乱飘,好像在对主人说:“赶快把我收到屋里去吧。”

  生5:衣服好像还在说:“我都快要掉下来了。”

  师:你还能说说这儿没有的景物吗?

  生1:忽然,一阵大风吹来,还在外面的小朋友的头发都吹斜了。[“斜”字用得不太合适,老师帮着改成了“吹起来了”,假如让学生自己纠正的话可能会更好。]

  生2:风把衣服都吹走了。

  生3:大风吹进窗户,桌子上正好有一张纸,风就把纸吹走了。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变化?

  生:我看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出示句子)

  (指名读。)

  读后问:听着听着,你又听出什么来了?

  生1:闪电很亮很亮,雷声也很响。

  生2:“越来越亮”不是一下子就很亮,而是一点一点地亮起来了。

  (师多媒体演示)

  师:你怎么吓得跳起来了?(中响起了很响很响的雷声)

  生:因为雷声越来越响了。

  读句子,女生读,男生读。

  3、总结梳理,朗读提升。

  (1)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学习了1—3小节,看到了满天的——(生)乌云,又看到了——(生)蝉一声也不叫,接着还看到了——(生)大风来了,蜘蛛从树枝上垂下来,逃走了,然后又看到了——(生)闪电,还听到了——(生)雷声,这一切都让你感觉到——(生)雷阵雨就要来了。

  (2)齐读1—3小节。

  读后师说:大雨马上就要来,就来年生字宝宝也要躲起来了,我们跟他们说再见吧。

  四、复习字词,学写生字

  1、巩固字词。

  去掉拼音读生字,并组词读一读。

  2、学写“垂”字。

  (1)书空。(2)和老师一起住进田字格(师范写)。(3)生自己写一个。

  (4)评价写得怎样?(5)取长补短,再写一个。

  [写字教学,老师指导得非常细致,评价过程很到位,学生也很会寻找同伴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一个学生说这个同学的字还要再写地压扁一点,非常形象。]

  五、小结下课

  师: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周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做法,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6

  教学目的: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导入: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单元知识短文告诉我们,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投影:“话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和情节。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

  原来,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道,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进入《雷雨》那“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吧。

  一、片段一:洋火

  (投影:“洋火”一)

  朴 (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 是的。

  请大家看投影上的文字,与课本原文有什么不一样?(顿)对,“是的”后面遗漏了一句话。

  (投影:“洋火二”原文)

  鲁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1、提问:这段对话的具体情境是,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答案很明确:“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前面我们刚刚看过钱谷融先生的评价,曹禺先生的语言是“精练”的语言。——此处会不会是曹禺先生的一处失误用?你们觉得呢?(生1答:鲁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生2答:意在唤起周对往事的回忆。)

  (听过几位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明确):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2、提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师追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

  (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投影:“洋火三”,突出“我们”)两个都印象很深刻。因为,30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

  3、提问: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那周呢?(生齐答:周也一样。)(投影:洋火四)从哪里看出这一点呢?(生齐答:“沉思”“沉吟”)

  朴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仆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 哦,好地方。

  4、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师提示:“洋火”是什么?)看来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注意,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

  (学生思考片刻,生1答: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生2答: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生2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师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师肯定生2的细致,并明确)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等)

  (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像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投影:“洋火五”突出“好地方”)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雷雨 二

  二、片断二:你们

  1、 提问:那么,这样的美好生活有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呢?(生齐答:没有)是的,这段美好的生活不久便被无情地结束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哦,鲁被赶出了周家,绝望之中投水自尽。而且,鲁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形下被赶出来的呢?(与学生一同回顾,强调)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风雪夜,鲁生下孩子才3天。

  2、提问:那么,这段经历留给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记忆呢?(顿)(投影:“你们一”)

  鲁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是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仍然的第二个孩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3、朗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生读)现在,我们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读,师评)刚才的同学表现相当出色,我感觉她不是在朗读,倒像是倾吐自己的心声。

  4、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30年前被赶前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向刚才朗读的女生1)你的感觉是——?(女生1答:恨,悔)非常好。(投影:“你们二”,突出“恨”)其实你刚才动情的倾诉,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是的,(向全体)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周向女生1)因为,正是周朴园,给你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女生1点 头表示同意)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向全体)于是,她声泪俱下地痛斥周这个卑鄙小人。(顿)是这样吗?(生脸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样痛斥的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投影:“你们三”,突出四个“你”字。师略述相关的台词,重音突出句中的 “你”。调投影:“你们四”,突出两个“你们”)哎,不对!鲁痛斥的是周朴园,怎么又变成“你们”了呢?是“你们”逼“我”离开?“我”是被“你们”赶出来的吗?(再面向全体)怎么回事?搞错了么?是因为鲁侍萍情绪激动,所以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了吗?(生议论)

  (顿)哦,还有呢——(投影:“你们五”,再次突出“你们”)

  朴 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朴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全都是“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你们”,是谁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师追问)比如说——?(生答:周家老太太)(师与学生一道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中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30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提醒学生注意“30年”前的社会现实,“光绪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时代,鲁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讲到封建大家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中的——(生自由答出“贾府”)对,曹禺先生曾经说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中贾宝——(生接:与林黛玉的关系)(师问)是这样么?请问,贾宝玉与周朴园的身份是什么?是贵族公子。那林黛玉的身份呢?鲁侍萍的身份又是什么呢?(师生共同明确)对,周鲁的关系,其实相同于贾宝玉与袭人、睛文的关系。(顿)贾宝玉要想与同为贵族青年的林妹妹自由结合尚且不能,试想一下,如果宝玉执意非袭人或晴文不娶,他能如愿吗?(生自由答:绝对不可能)没错。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鲁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投影:“你们六”)“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听起来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为了有意识的强调“你们家里”,是无法解释的。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赞同)

  5、补充资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语言片断中找到类似的意思。(投影:“人心易变一”)

  鲁 (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上走错了。人的心都*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这是第三幕中,鲁侍萍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后,要求四凤发誓永远不再和周家人来往时说的话,这是鲁30年的苦难换来的.生活“经验”。请大家特别注意最后一句话,(投影:“人心易变二”,突出末句)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太容易变”的“*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这样说,对于周朴园,最让鲁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难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牺牲。(生点头表示赞同)

  (顿)那么,对周朴园的这种宽容,会不会是善良的鲁看花了眼呢?我人不妨来看看周本人的表现——

  三、片断三:汗涔涔

  (投影:“汗涔涔一”)

  鲁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朴 (苦痛)哦!

  鲁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朴 (汗涔涔地)哦。

  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周朴园的两句台词,很简单,两个“哦”字。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当鲁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周的心理是怎样的呢?(生1答:愧疚)(投影:“汗涔涔二”,突出“苦痛”)问:为什么他心里会感到苦痛呢?(生2答:为他自己给鲁造成的伤害。)

  2、 提问:(投影:“汗涔涔三”,突出“汗涔涔”)(面向全体)同学们“汗涔涔”,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生找出课文的注解明确)此时周为什么会冒汗,而且是 “汗涔涔”呢?(顿)是因为天气热吗?(有学生小声说“不是”。师追问到底是不是,有学生说天气是很热,师生一道找到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的语句。问:)那么,仅仅是天气原因让周满脸冒汗吗?

  (师 生共同明确,主要是周内心的原因)注意,此时,周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感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生纷纷表示不可能是)

  小结:同学们,品味了上面这几个语言片断之后,你们觉得,眼前的周朴园是怎样一个呢?是的,在30年前,他与鲁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其实的感情,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在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30年前将鲁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呆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

  显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随着剧情的推进,随着他们两个人谈话的常深入,和鲁侍萍一样,我们对周的认识越来越真切;周朴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片断四:半响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响。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一、提问:这是周朴园认出了眼前这个“四凤的妈”就是梅侍萍后的一段对话。此时,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二、朗读: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试着将这段白朗读一遍。朗读时,可以采用同桌、邻桌间两两合作的形式。可以是一个读另一个听,也可以是两个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进行对话。

  (学生自由朗读片刻)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学生主动举手,确定男女同学各一人合作朗读)。

  三、提问:在认出钱之前,周热切地问“别人”打听梅的消息,并声称要为死去的梅修坟墓,给人的印象是,他深深的怀念着梅。可是,一旦梅真的站在他面前,为何他的态度突然发生那么大改变呢?(生1答:他担心鲁来敲诈。生2答:周惟恐自己的财产、名誉受到威胁。)

  请大家关注这段文字中的舞台说明,特别是其中“望”这一动作与“半响”一词,刚才同学朗读时是否将“半晌”的停顿体现出来?

  四、提问:他为什么要“望”相片,又“望侍萍”,又为什么停顿“半晌”未说话?

  (讨 论明确)当周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当周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事,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开始质问鲁到这儿来的目的、企图。

  此时,原行温情脉脉的周朴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明确)对,周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金钱、地位、物质利益,而把感情抛在一边。他原先的温情,良知,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五、片断五:支票

  (本环节重点探讨周开支票的动机,由此窥见周复杂的内心世界)

  (同学讨论后明确)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遇先生会这样说——(投影:“曹禺”)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生;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曹禺研究专集》上册,第197—199页)

  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投影:“郑榕”)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和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2002年6月10日CCTV – 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连郑榕先生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尚且这样的体会,更何况在座的我们呢?——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结束语:今天这堂课,我们围绕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即周与鲁的情感冲突这部分内容展开探讨,主要是选取文中几个具体的语言片断加以琢磨品味,初步领略了《雷雨》的语言魅力以及曹禺先生塑造文学典型的高超技巧。课文中另外一场戏,课文中另外两个人物(鲁侍萍、鲁大海)的个性,请大家运用今天的方法,从语言的品味入手,在课后去细细地加以咀嚼体味。(投影显示“研究性站”等资料,具体内容参见课前所发的讲义)我们在课前给大家下发了“研究性站”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参与,把今天课堂上把探讨而并未终止的话题继续探究下去,相信我们都能从《雷雨》这部杰作中不断获得新的艺术享受。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7

  《雷雨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以下是《雷雨 》课堂实录,欢迎阅览!

  师:老师刚刚了解了一下,你们已经学习完了这篇课文,对吧?

  生:对(齐答)

  师: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学习呢?换个角度再学习一次。(这对老师将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师:老师教了近三十年,这篇话剧也不知教了多少遍,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感觉,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了些眉目。(何其谦虚)话剧即戏剧,对话是重点。对话有长度,可分为对话篇、对话段、对话组。对话篇即教材节选文,就《雷雨》而言,有几个对话段呢?

  生:三个对话段。

  师: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见却未识出其身份,识出其身份后矛盾开始有波澜,鲁大海出现后矛盾进入高潮。

  师:嗯,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太笼统。

  生:老师,我认为只有两个对话段。

  师:哦!你的依据又是什么?

  生:我的依据是戏剧的前半部分是两人对话,后半部分是多人对话。

  师:似乎也有道理。

  生:老师,我不赞成她的看法。

  师:那你来说说。

  生:我觉得还是分为三个对话段,第一个对话段是周鲁俩人共忆无锡梅小姐,第二个对话段是鲁侍萍来周家的目的,第三个对话段是围绕罢工、复工展开的。

  师:很好!你概括得非常到位。那我们划分对话段的依据是什么?

  生:对话的内容。

  师:对,对话的内容,即话题。话题转换的地方就是切分对话段的地方(举生活中的事例)。所以,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雷雨》的对话段、对话组之后,能读懂所有的话剧,理解所有话剧的内容。那第一对话段里又有那些对话组呢?

  生:第一对话组是周鲁俩人共忆无锡梅小姐并作出不同的评价。

  师:怎样不同的评价?

  生:我认为可以用两个词语来概括:怅悔,后悔。

  师:具体一点。

  生:周说是小姐,鲁说不是小姐,是下等人。

  师:这是称呼的不同,那评价呢?

  生:周说梅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鲁说梅小姐不清白、不贤惠,也不大规矩,师:为什么两人对梅小姐的称呼、评价有这样大的区别?(给同学们思考时间,师巡视)

  生:周那样说表明他对梅小姐还有一些爱恋,侍萍那样说表明她恨自己有那么一段经历。

  师:那他们两人相爱是不是一种罪过?

  生:不是罪过,却是一个错误。就当时是错误,但就现在来说是一种权利。

  师:说的太好了,相爱是一种权力,不是罪过!在侍萍看来,一个仆人居然爱上了资本家的大少爷,而且还生下了两个儿子,这当然是不规矩的,也不守本分的。当时我怎么就那么大胆,无视封建等级观念、门第观念的存在呢?现在想想当然不规矩、不贤惠、不守本分……(对教材的深度解读)

  师:第二对话组:回忆梅小姐被赶出周家的经过。周家为什么一定要赶走她呢?

  生:周家为了娶一位有钱的阔小姐(繁漪),这才显示出门当户对。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学生沉默)可以交流一下。

  生:因为两家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而招致舆论。

  师:众人可能都把责任推到周家人身上,读原著后,老师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娶一位有钱的阔小姐(繁漪)就一定要把侍萍赶出去吗?或者说有没有这样的两全之策,既让周娶阔小姐,又不让侍萍离开周家?

  生:肯定可以的,那就娶阔小姐作妻,让侍萍作妾。(学生大笑,听课老师亦笑)

  师:好的,不能作妻,作妾总还是可以的。作为周家父母,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长孙(周萍)幼年失母,作为周朴园,他当然更不希望自己深爱的并为周家生下两个儿子的侍萍离开自己,就是繁漪也会同意让她留下来做妾的。但侍萍还是被扫地出门,这又是为什么?

  生:说明侍萍挺有骨气,挺有尊严的。

  师:是啊,侍萍确实有骨气,有尊严,我为你们周家生有两个儿子,凭什么让我做妾而让繁漪作妻?就只是我的出身、我的地位低吗?所以她一定要作妻,而这恰恰触犯了周家的底线———————什么条件都可答应,就这一点坚决不让步!

  师:所以,离开周家后的经历就是第三个对话组。这些句子很有嚼头,同学们把这些句子画记:……嫁了个人,生了个女儿,境况很不好,她的命很苦,以后还嫁过两次,都是很下等的人,她生活很不容易。此时的侍萍为什么话语这么多,为什么要在周朴园面前说这些?

  生:为了获得怜悯、同情。

  生:是为了报复周朴园,我的这些经历都是拜你所“赐”。

  生:为了羞辱周朴园,我鲁侍萍宁可嫁给下等人作妻,也绝不嫁给你作妾。

  师:我们试想,侍萍这三十年所积聚的`苦水能向谁倾诉?自己的丈夫(鲁贵)?抑或自己的儿子(大海)、女儿(四凤)?都不能,只有当倾诉对象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时才可能发泄倾诉的,所以,此时的侍萍仅仅是为了——倾诉(学生齐答),因为这时的侍萍已然断定周朴园还爱着自己,你们能从哪句话可以发现?

  生:顶老的箱子里的一件旧衬衫。

  师:于是,侍萍决定暴露自己,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原著中的一句话被删掉了:“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当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个叫朱琳的女演员,她不肯演侍萍,认为侍萍没骨气,这个问题还有必要去探讨吗?将这些句子读一读。(生读)

  师:认出侍萍后,周朴园说了一句: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怎么理解好。

  生:露出庐山真面目,说明周朴园虚伪、冷酷。

  师:传统的解读都认为此时的周朴园虚伪、冷酷,但仔细一想,总觉得不妥,你们觉得呢?

  生:这是周朴园的本能反应,他担心她会利用过去的关系来敲诈自己,干扰他的家庭,影响他的声誉。

  师:你太了不起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纠正过去一贯错误的认识,为周朴园平反!谁指使你来的?(结合原著我们知道是繁漪要她来的)所以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那又该怎么回答好呢?想来想去,不好答,于是她答道:“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里自然显示出作者曹禺的创作意图:不想揭露、批评什么,只是冥冥之中感觉有一种不可抗拒、不可挣脱的东西————————命,在我的心头涌动……

  生:由此说来,雷雨并不是反映道德层面的,而是反映人性的东西。

  师:是啊,因为人性总是超越道德之上的。

  生:老师,那这句话就不能随意理解啦:这些年我也学乖了。

  师:确实,你不仅能解决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还能发现问题。

  生:谢谢。那该怎么准确的理解呢?

  师:大家讨论交流一下(师走下去巡视并参与讨论)

  生:老师,我觉得吧,这些年的“乖”是相对于过去的“不乖”而言的,也即三十年前我是多么的幼稚,居然敢漠视封建等级观念,现在“我”不得不向这些观念低头了……(老师、同学、听课老师热烈鼓掌)

  师:掌声告诉我们,你的回答太精彩了!

  师:因此,年轻的曹禺是怀着悲悯情怀写作《雷雨》的。当年演繁漪的一个女演员很讨厌她,于是久久不能进入角色,坐在下面观看的周总理觉得越来越不对劲演出结束时,写了一张便条给了身边的邓颖超,让她转交给那位演员内容是:请对繁漪同情、同情、再同情。……所以,我们应该按照文学规律、结合原著对文本进行解读,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做出片面的解读和理解。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棒,谢谢大家。下课。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优质课《蒹葭》课堂实录(通用10篇)04-17

二下语文《雷雨》优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27

《节选》说课稿06-29

组诗节选06-06

组诗节选06-06

景阳冈的节选的作文09-20

励志口号节选03-25

《公输》节选阅读理解09-21

鹤群节选阅读理解09-21

《汉书》节选阅读解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