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沟通》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4 18:06: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沟通》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沟通》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沟通》教学设计

《沟通》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与父母进行沟通,站在父母角度理解对方的良好的交往意识和情感;正确认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与父母交往沟通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实现和谐家庭和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的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及联系实际等多种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父母沟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 进行换位思考。

  三、教学策略:

  1、设计思路:通过爱的困惑、集思广益、爱的分享、教师寄语、爱的回音等环节,运用情境教学法、角色体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学情分析:初中生成人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易冲动、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大多数学生又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父母,很难做到与父母积极沟通,所以本课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是对学生今后健康成长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学程序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营造课堂气氛,为本课教学做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寓言故事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棍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棍儿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的思维和求知欲望,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爱的困惑

  多媒体展示两封书信:一封来自烦恼的女儿,一封来自伤心的父母,然后让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启发学生从父母角度和子女角度谈谈怎样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环节二集思广益

  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师活动:积极的引导者、纪律的维护者、讨论的组织者,不是具体方法的传授者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总结有效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也对学生今后更好的生活给予指导和帮助。

  环节三:爱的分享

  你有过类似的烦恼吗?当时你是怎么解决的?生活中你与父母交流有什么小窍门?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及时总结学生中存在的除教材外的其他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提高自我成长的需求,落实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我用多媒体展示“为你支招”,补充“走进父母的方法”,让学生也分享教师的经验。

  环节四:爱的回音

  亲情计划

  1、和父母进行一次真诚交流,谈一谈对彼此的看法。

  2、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事件,利用学到的沟通方法,进行一次有意的尝试。

  我要解决的问题———————

  我计划采用的方法——————

  采用方法的效果———————

  原因总结——————————

  设计意图:强调生活化,体现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是课堂内容的一个延伸和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从而较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也真正实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三)小结:教师寄语

  歌曲:《吉祥三宝》

  设计意图: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通过音乐拨动学生心弦,促使其感情流露,引发其心理共鸣,让学生在歌曲中生活情感,进一步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特色:来自生活—回归生活

  六、教学预期

  在本课教学中,我选取了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体验法、讨论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构建知识,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在活动中升华情感,这样的教学应该能够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沟通》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是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二单元(3~4课)中第四课《师友结伴同行》的第二框题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八年级上册主题是交往——“我与他人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世界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不断生长、延伸的规律,第二单元的内容定位在学校人际交往上,在八年级上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包括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和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两课,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突出“生生交往”,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突出“师生交往”,其中第一框题讲“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老师,从而产生对老师的敬爱。第二框题讲“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主要学习从师生交往观念的改变到与教师有效沟通的原则、策略。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分为两个目,第一目 “师生交往新观念”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探讨师生关系,通过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探讨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新型的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的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行为。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本框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善于与教师沟通,侧重日常学校生活情境中如何化解与教师的矛盾冲突及交往的基本准则,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策略。

  学校的人际交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领域,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心理、情感、道德的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因此,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在八年级上册中占重要地位,而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又是本课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

  当前初中生在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时代价值的转型。新课程改革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转变,建立在传统等级秩序意义上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正在被“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观所取代。价值观的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巨大。有些学生认为师生“民主平等”就可以不分场合地对老师“随随便便”,甚至不尊重,导致常常发生课堂与老师顶嘴、冲突的现象。

  第二,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主要是从小学时代的“向师型”到初中的“独立型”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老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框主要是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②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和沟通的基本准则。

  2、能力目标

  ①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

  ②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③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②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主要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以化解矛盾冲突,重点是换位思考化解师生冲突、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

  2、难点:“师生交往新观念”。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权威—遵从),探讨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民主平等,亦师亦生)以及在新型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的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行为。

《沟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通过教学与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做到成长不烦恼,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培养开朗的性格,提高应对烦恼、保持乐观心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与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注意克服闭锁心理,愉快度过人生的美好青春时光,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难点:引导学生克服闭锁心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中的材料。

  学生:

  1.学唱改编歌曲《小小少年》。

  2.准备情景表演的道具。

  板书设计

  成长不烦恼(二)

  心理闭锁的原因

  难以打开的“心锁”

  敞开心扉 心理闭锁的危害

  (学会沟通的原因)

  学会沟通 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寻找一把金钥匙

  在交往中分享友谊

  培养开朗的性格

  教学方法

  学生表演、情景体验、讨论

  教学

  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引领学生集体齐唱歌曲“小小少年”

  学生唱歌,

  让学生在唱歌中领悟: 要勇敢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并学会解决烦恼、消除烦恼,才能健康成长。

  活动一:

  问题探究1:

  难以打开的“心锁”

  情景探究:小丽的'烦恼(见课本30页)

  提问:

  1、小丽为什么会遭 “ 白眼 ” ?

  2、 她该怎么办 ?

  3、青春期闭锁心理有什么危害?

  小结:

  青春期到来之际,有些人会出现心理闭锁,不愿与他人沟通,如果处理不当,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任其发展下去会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与人沟通。

  学生表演、思考、畅谈、讨论。

  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领悟闭锁心理的危害,必须注意克服这种心理,学会与人沟通。

  活动二:

  问题探究2:

  寻找一把金钥匙

  情景探究:家长和孩子的对话(见课本32页)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朋友》(见课本33页)

  提问:

  1、儿子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2、大家讲讲:假若是你,会怎么做?

  3、读了小诗《朋友》,有何感想?

  小结:

  与别人沟通的方法 (打开“心锁”的“金钥匙”)

  1、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相信父母和老师

  2、想不通的应大胆向别人倾诉

  3、积极参加集体文娱活动,放松心情

  4、通过写日记进行倾吐、宣泄

  我们应该在交往中分享友谊,培养自己活泼开朗的性格

  学生表演对话、朗读诗歌、思考、畅谈: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在表演、思考、交流过程中了解、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沟通,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小结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青春期,我们要加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为将来拥有一个成熟、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美好的人生迈好坚实的一步。

  使学生在教学中认识到要愉快度过人生的美好青春时光,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沟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能力: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3、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或遇到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在与父母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学习有关“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收集有关中学生与父母交往的典型事例,充实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世上有中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

  (多媒体提供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环节二:透视亲子矛盾

  师:我们来看下列生活场景

  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锁

  第二幅:饭桌上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的回答说,“什么也没发生”

  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女儿的电话

  第四幅:一名中学生把父母买来的衣服仍在地上说:“真土气,我不穿”

  师:漫画中的场景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生:这些事情反映了子女与父母在交往中发生了冲突。

  师:结合上述漫画反映的问题,下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呢?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的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两代人在心理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交往中的误会、摩擦甚至对立,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

  环节三: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师: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解决问题也应该不是难事。怎样才能很好地与父母沟通呢?让我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搭建与父母心灵沟通的桥梁吧!下面请大家针对前面四幅漫画中呈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老师自己也作了一个总结,并把它变成了几句歌诀送给大家作为生活中的参考。

  (多媒体出示歌诀)

  环节四:深情寄语

  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难免还会与父母发生误会和矛盾。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对这些矛盾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哀哀父母,生我劳”。有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对父母的尊重,同学们肯定会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与父母共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希望大家回去,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制定一个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新计划,并认真执行。学会与父母沟通,相信你能行!

  板书设计:

  学会与父母沟通

  一、原因:年龄特点二、方法和技巧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理解父母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与父母的差异尊重父母

《沟通》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是对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延续和补充。本课主要有三块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张骞通西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和合理想象,感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并从中能够学到张骞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促成了多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事物易于接受和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析历史素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但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本课内容的了解停留在表象。因此,本节课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创设历史情境,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形成基本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的过程。

  2、通过观察图片、阅读分析史料、观看视频,提高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师生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学习张骞不畏险阻、勇于探索开拓的进取精神,认识丝绸之路对沟通中外文明的重大意义,形成新疆、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共识。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辖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方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沙画视频

  师:这段沙画视频中所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的哪条路啊?

  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丝绸之路其实可以分为两条,分别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们都是连接东西方的要道,都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它们曾一度衰落,却又在今天被复兴,并被赋予了新的名称,“一带一路”。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一起走进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新课讲授

  (一)张骞通西域

  环节一:回顾所学、分析张骞出使的原因

  师:我们一直说到西域,但是西域到底在哪里呢?同学们能否从课本中找到西域具体的地理位置呢?(出示地图)

  生:(在课本中找到答案)

  师:这里还提到了两个关隘,玉门关和阳关,同学们有没有学过相关的诗句啊?

  生:思考回答。

  师:读了这两句诗,这说明在诗人眼中,西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预设:那么面对如此荒凉的世界,西汉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呢?

  教师补充:西汉初年,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逐渐强大,不断压迫西域等国,还经常侵犯西汉边境,给西汉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汉武帝即位后,他从一位匈奴降者口中听说匈奴击败大月氏,曾以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做成酒器,大月氏西逃后,一直图谋复仇。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这个时候西汉政府逐渐就认识到了西域的重要性,于是汉武帝就想派遣一名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武帝颁布了招贤令。

  预设:假如你是西汉王朝的子民,你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吗?最终这个任务落在了谁的头上?

  生: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整合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分析匈奴与中原的政权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及目的,形成整体性认识,从而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

  环节二:情景模拟。张骞拜别汉武帝的场景对话

  教师出示课本中的一幅插画图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并提供台词,学生现场演绎。

  【设计意图】

  用细节“描绘”历史场景,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感受历史课堂的魅力。

  环节三:小组讨论,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精神、意义

  师:拜别之后,于是张骞开始了第一次出使西域之旅。大家知道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出发的吗?讨论:张骞所行之路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成课堂:引导学生回答(两次都被匈奴所困、人越来越少,无食物水,有的人坚持不下去退回了,有的人抵抗不住牺牲了)

  预设: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任务,学识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还必须能够随机应变,具有很强的外交能力。

  师:张骞好不容易从匈奴逃脱后,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继续西行,辗转到达了大月氏,但此时的大月氏早已无意东反故地了。张骞见说服大月氏共击匈奴无望,遂踏上归汉之程。张骞考虑到北道危险,遂改行南道,不料又被捉住…

  师:大家请看,这两幅图片分别是张骞出使和归来的面貌,大家可以看出他此行的艰辛,但是我们仔细看可以发现,张骞归来时手中紧紧握着汉节,这说明了什么?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忠心,他还有哪些精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预设:除此之外,这和张骞的个人品质有关,他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师: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第三次军事反击,取得重大胜利,大家知道是什么战役吗?

  教师总结:为了防止匈奴势力再起,汉武帝再次任命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张骞率领300多人,携带大量的金帛物品,在大军的保护之下顺利到达西域各国。再次归来时,许多西域国家派出使者跟随张骞来到西汉,进一步发展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过渡:后人把张骞出使西域称之为“凿空之旅”。什么是“凿空”,就是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张骞此行,不仅为汉朝开辟出了一张新的地图,更开辟出了一条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使中原与西域可以进行友好往来。

  师:几千年中,经由这条道路所运输的物品有很多,为什么把它称为“丝绸之路”?

  生:学生讨论思考

  【设计意图】

  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及时评价历史人物,既是水到渠成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浸润的需要。

  (二)对西域的管理

  环节一:对西域的经营与管理

  过渡: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各国后来纷纷归附汉朝,西汉政府又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去管辖西域?那么西汉政府是如何管辖的呢?(西域都护府)

  提问:到了西汉末年,匈奴又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再次中断,到了东汉明帝的时候,为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一方面派兵出击匈奴,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出使西域,他派了谁啊?

  生:结合所学西汉末年战乱情况,思考回答。

  预设: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和班超相关的故事?比如说“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么班超出使西域后,到底做了哪些事?他派他的`得意子弟甘英前往大秦,但是到达安息国最西边就受到了阻碍。

  教师总结:正是从张骞到班超再到他的后人们,他们前仆后继地出使西域,行走在前往西域的道路上,也应验了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三部分,重走丝路。

  【设计意图】

  按照本课设计思路的需要,将“对西域的管理”调整到“丝绸之路”之前,使西汉政府对西域管理的线索更连贯。

  (三)重走丝绸之路

  环节一:自主学习,画出思路之形

  过渡:同学们,自张骞出使西域后,就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于是,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形成沟通东西方交通的陆上通道。

  预设:结合课本与地图,让学生们指出陆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是怎样的?(“中亚”“西亚”“欧洲”等区域在图中并未明确标注,要指导学生圈画出范围)

  【设计意图】

  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某一时间范围内历史事件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某一空间范围内历史事件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将时间与空间互相结合,全方位地理解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

  环节二:进一步了解丝绸之物

  营造环境:同学们,让我们现在穿越一下时空,假如我们现在走在丝绸之路上,我们可以听到叮铃叮铃的驼铃声,看到来往商人络绎不绝的脚步。

  设问:那么,我们知道有哪些东西从西域传到中原,中原地区又有哪些物品或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呢?

  【设计意图】

  通过实物图片丰富教学素材,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贸易物种的交流,感受其对今天生活的影响。

  环节三:海上丝绸之路

  出示材料: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

  预设: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还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开辟了多条航线。

  活动:学生观看地图,找出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

  【设计意图】

  从地图中找出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知道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的时间及大致路线即可。

  环节四:共建未来——一带一路

  播放视频《共筑未来——一带一路》

  学生讨论: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做出哪些力所能及之事?

  教师总结:其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它与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样,也是为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进中华民族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人文交流。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时,我们既要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共同繁荣,也要坚持文化自信,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一带一路的了解,能够知道“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在现代的延伸和发展,知道现在“一带一路”是我国的重点发展战略,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可以对国家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沟通》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六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说明了什么;了解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产生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兴趣和行动。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写制定的表格。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表格,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沟通 齐读这个词语

  1.谁能用沟通造一个句子?你认为什么叫做“沟通”?(使双方相互连通。)

  2.今天我们就不拘形式的谈谈怎样进行沟通。板书:漫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2.利用认读字表和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把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要向我们说明了什么?(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

  导:自然界的动物是用怎样的方式与同类进行沟通的呢?人类又是怎样相互沟通的呢?

  三、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提示:

  1.按表格内容,边读课文边想一想、画一画,最后再填写表格。

  2.独立填写完表格后,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修改完善自己的表格内容,切记:所写内容要简练、明白。

  动物名称 沟通方式和内容 说明方法

  四、集体交流。

  动物名称 沟通方式和内容 说明方法

  游鱼 摇动尾巴、吐泡泡→表达感情 具体事例

  发光鱼 用发光的身体→吓唬猎者、打招呼 具体事例

  海豚 尖叫或小声叫→聊天 具体事例

  鲸鱼 唱歌→表示友好 具体事例

  小狗 撒尿→占据地盘 具体事例

  狮子 吼叫→吓走其他动物 具体事例

  猴子 露下排牙齿→表示高兴

  露出所有牙齿→表示生气

  皱起眉头→表示困惑 具体事例

  蜜蜂 跳8字形舞步→告诉其他蜜蜂上哪儿采蜜 具体事例

  人类 唱歌、写文章、绘画、跳舞、说话、笑、跺脚、眨眼睛、点头、挥手、广播、计算机互联网、广告、路标…… 具体事例

  比较

  注意:在交流人类的`沟通方法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人类有这么多方便、快捷的沟通方法,你此时最想干什么? 激发学生与家人、与同学沟通的兴趣。

  五、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1自然段)概括写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

  第二段(2—6自然段)写海里、陆地上、蜜蜂与同类沟通的方法。

  第三段(7自然段)人类的沟通很容易,我们要重视与家人沟通。

  六、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熟读课文。

《沟通》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沟通》是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它是围绕“理解”这一单元主题设计的,同时也是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化和扩展。教材有两幅情境图和两段简短的说明文字。两幅情境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理解沟通的氛围,为学生选择话题扩展思路。两段文字点明了生活中许多情况下需要理解与沟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本设计注重为学生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怎样沟通,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沟通。

  2.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明确与人沟通不但要说清事情,还要讲礼貌,态度坦率、诚恳,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在沟通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3.结合交际过程,引导学生养成在交际中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能够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

  2.让学生学着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体会生活中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小丽刚睁开眼睛就觉得头昏目眩,原来是感冒更加严重了。这时,妈妈走过来看见小丽脸色难看,声音也沙哑了,就对小丽说:“好女儿,今天这么难受就别去上学了,妈妈一会儿给你请假。”可小丽却说:“妈妈,没事,我不去上学功课会落下的.。”“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一会儿陪你打一针再去上学吧。”当小丽打完针到学校时,上课的铃声早已响过了。老师批评了小丽。

  2.引导:快帮小丽想想办法,她该怎么办啊?

  3.揭题:小丽应该把迟到的原因向老师说清楚,也就是和老师进行沟通。沟通可是一门学问,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与人沟通。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与人沟通。(板书课题)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通过创设交际情境,诱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之中。)

  二、阅读文本,明确交际要点

  1.自由读教材的文字部分——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沟通。

  2.轻声读教材的文字部分——明确为什么要沟通。

  3.指生读教材的文字部分——明确沟通的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目的、方法,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口语交际奠定基础。)

  三、预设情境,体会交际方法

  1.引导:请你帮小丽和老师进行沟通。

  2.实践演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小丽和老师进行沟通。

  预设三种小丽与老师的沟通方式:

  (1)小丽听了老师的批评,马上哭了起来,觉得自己好委屈,什么也没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2)小丽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迟到的,你可以给我妈妈打电话。”

  (3)小丽轻声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我早上起来感冒严重了,刚才去打了一针,所以迟到了。”

  3.讨论:你觉得哪种沟通方式最好?好在哪里?

  4.点拨:沟通时不仅要口齿清晰,语句连贯,把事情说清楚,更重要的是要讲礼貌,态度诚恳、坦率,语气合适,还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说,这需要不断的培养和训练,而方法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

  四、模拟情境,领悟交际方法

  1.实践训练:现在同桌合作,一个人扮演小丽,一个人扮演小丽的班主任老师。按照你认为最好的沟通方式进行表演。

  2.同桌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练习。

  3.选代表进行表演。

  提出要求:表演的同学要把迟到的原因说清楚,要讲礼貌,态度要诚恳、坦率,语气要合适,还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看的同学要认真,一会儿进行恰当的评价。

  4.评价:你觉得小丽和老师沟通得怎么样?

  评价要点:语句是否连贯;是否把事情说清楚了;态度是否诚恳、坦率;是否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灵活多元的评价激励是极为重要的,学生正是在这种自我的、学生之间的、师生之间的适当评价中规范自己的语言、掌握交际的要点、领悟交际的方法。)

  五、联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

  1.引导:在生活中你经常与人沟通吗?怎样进行沟通的?

  2.提供交际情境:

  (1)你因为忘记带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

  (2)你和爸爸妈妈逛公园时,和他们走散了,你找警察叔叔帮忙。

  (3)你的哥哥认为是你把他的玩具汽车弄坏了,他误会了你……

  3.拓展: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与人沟通,可以选择上面的情境,还可以结合自己经历过的实例。和同桌练习一下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怎样与人沟通。

  4.同桌合作,虚拟具体情境进行交际表演。

  5.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按评价要点进行点评:表达是否清楚明白;是否讲礼貌;态度是否诚恳、坦率;语气是否得体;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是否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通过模拟生活实际,再现口语交际环境,丰富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自由地想、尽情地说、愉快地演,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到交流的愉悦,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六、拓展延伸,延续交际热情

  1.交流收获: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引导:是啊,我们不仅帮助了小丽,还了解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希望我们能在生活中经常沟通,和谐相处,相信人与人之间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

  口语交际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扎实的口语交际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在各种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有机地将学校这个小课堂和生活这个大课堂“链接”起来,使语文如生活般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沟通

  交际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讲礼貌;

  态度诚恳、坦率;语气合适;

  口齿清晰;语句连贯;

  应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沟通》教学设计8

  课程内容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的过程。

  观察图片、阅读分析史料、观看视频,提高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师生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学习张骞不畏险阻、勇于探索开拓的进取精神,认识丝绸之路对沟通中外文明的重大意义,认识新疆、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三块: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反映了汉朝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秦汉时期是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局面。秦汉时期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时期,汉朝对外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

  本课涉及中国的边疆问题。历史证明,新疆和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如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事物易于接受和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析历史素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但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本课内容一知半解。因此,本节课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历史情境,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形成基本认识。

  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辖。

  难点

  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xx年6月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xx年10月版

  (5)教育部组织十院校编写: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20xx年7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出示两幅考古发现的图片,并在地图上标出相应的地理位置,提出问题:汉朝的丝绸和钱币是怎么到达古罗马和马来半岛的呢?

  观察图片,形成宏观的时空观念,并思考问题。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具体情况

  (1)出示张岂之的一段话,提出问题: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的是哪一事件呢?

  (2)指导学生对“骞”进行注音。

  (3)简要介绍张骞,出示《史记》中的相关记载。

  (4)提出问题:张骞出使的西域具体指哪一地区呢?那你能在这幅地图上找到西域的范围吗?

  (5)结合地图,介绍西域狭义和广义上的概念。

  (6)出示《汉书》的材料,提出问题:当时生活在西域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引导学生回忆秦朝对匈奴的政策。

  (8)简单介绍汉初对匈奴的政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在课本上进行标注。

  阅读材料

  阅读课本,在课本上进行勾画。

  阅读地图,在地图上找到西域的地理位置。

  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回忆所学,回答问题。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出示《史记》的材料,提出问题:汉武帝为什么要派人出使大月氏?

  (2)设计学生角色扮演活动。

  (3)设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相应的答案卡片,随机发放卡片让学生填写表格。

  (4)结合表格内容,提出问题: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哪一次更加艰险呢?

  (5)对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出示《汉书》的材料,提出问题:张骞凿空西域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6)对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出示《史记》《后汉书》的`材料,过渡到丝绸之路。

  阅读材料,讲述《史记》中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张骞和汉武帝临别前的对话。

  自主学习课本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概况表》,上黑板把答案卡片贴在黑板上。

  结合表格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提出问题:丝绸从汉朝到达古罗马沿途要经过哪些地方呢?

  (2)出示地图,介绍丝绸之路对于连接世界文明的意义。

  (3)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4)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提出问题:这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

  (5)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并跟随老师在课本线路图上进行勾画。

  学生分组,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并进行小组展示。

  思考并回答问题。

  2、海上丝绸之路

  (1)追问问题:汉朝钱币是如何到达马来半岛的呢?

  (2)出示地图,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的内容,并出示马王堆汉墓的西汉古地图和《诸蕃志》《后汉书》中的记载,提出问题:这些历史都印证了知识拓展中的哪句话?

  阅读课本,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在课本进行圈划。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了解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丝绸之路的作用

  对本子目进行小结概括,提出问题:这条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并在课本进行勾画。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置

  (1)出示驿站、烽燧遗址以及《史记》《汉书》的材料,指出天山南北的西域全部归属汉朝。

  (2)出示《西汉形势》图,提出问题:西汉政府会如何管理这一地区呢?

  (3)提出问题:西域都护府的最高长官是谁呢?

  (4)设计自主学习和关于“西域都护”的知识抢答游戏。

  (5)进行总结,并突出强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观察地图,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并进行抢答游戏,在课本上进行勾画。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1)介绍丝绸之路从西汉到东汉的兴衰过程,提出问题:是谁重新恢复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呢?

  (2)播放视频《班超经营西域》,指导学生找到视频中与班超有关的两个成语故事。

  (3)对视频和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提出问题:班超在西域期间,还希望与西方的大秦直接沟通,所以他派了谁出使大秦?

  (4)简单介绍甘英和班超在西域的历史。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并找到与班超有关的两个成语故事。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小结提升

  (1)介绍此后各朝各代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著名人物,请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2)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指出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有物质成果,还有精神财富。追问问题:你认为这些丝路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3)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出示“一带一路”图片,联系古今。

  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

  结合所学思考,并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沟通》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发展的杰出贡献。

  2、初步掌握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人们如何利用指南针沟通全世界。

  教学准备

  1、准备5个指南针。

  2、师生搜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指南针)

  【设计意图: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发展的杰出贡献。】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

  1、我们先从指南针的历史说起。指南针是如何发明的,最早的指南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本16页上的文字及图片,用笔划出相关的知识。

  两位学生汇报所得知识。

  不错,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2、出示“指南针历史”竞赛题目一份(由学生出题),组织全班进行知识竞赛,小组加分。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活动探究

  1、通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知识竞赛,我们对指南针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

  一位学生汇报:指南针在各个领域的巨大贡献,如,航海、航空、旅行、大地探测……

  2、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

  (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工作原理。】

  四、体会指南针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欣赏世界各地图片,体会指南针的巨大贡献,沟通了全世界。

  同学们,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发现我们的祖先曾经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全世界瞩目,其中指南针的发明给不同种族、不同地方、不同国家的沟通搭起桥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指南针的历史,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些什么?(希望学生能说出人类的伟大;应为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所感动;指南针给人类带来了方便、我也想做一个指南针等。)

  2、今天,我们作为21世界的少年,更应继往开来,努力探索,为人类文明作出更杰出的贡献。如果让你对现代指南针进行改进,你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并付诸实践。

  出示:

  作业:

  继承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改良现在的指南针,并画好设计图,注明介绍的文字。动手做一做,检验效果,体会科学发明的乐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及创新能力。】

  板书:

  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伟大发明骄傲继承

  购买:五个指南针,学生4个,老师一个。

《沟通》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相互关爱、平等相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处理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初步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新审视家庭成员间的不同角色,以及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特点,形成主动建立良好家庭成员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理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同时,逆反心理是对家长的逆反心理尤其强烈。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这也是困扰他们情绪的主要因素。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讨论或学习在青春期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也是极为迫切的。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权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民主为基础的新型家庭成员关系是符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的。本课以相互沟通为主线,积极创设一种平等交流的平台,师生共同探讨敏感而又古老的话题。从是什么到怎么做,从为什么到我能做,促进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沟通,努力构建新型的家庭成员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班级同学的家庭成员关系现状和主要问题,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2)组织学生完成好调查、采访以及结果的分析工作。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准备。

  (1)我班学生家庭成员关系的现状与分析。

  (2)采访家长,主要问题包括:

  家长对良好家庭成员关系的期望?

  建立良好家庭成员关系过程中,您所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说出3-5件生活中让您感到烦恼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朗读乐乐和他小伙伴们近来在家庭和学校中的烦恼与困惑,学生认真体会他们的心理感受。

  2、提问:

  (1)乐乐他们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感?

  (2)乐乐他们和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

  (4)如何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呢?请谈一谈自己通常的做法。

  二、活动一:共同的期望

  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与父母关系的回味,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对理想家庭成员关系的看法。

  (学生可能回答: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友好合作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答内容的.具体内涵,即平等是指人格的平等,民主是相对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劳动成果等,理解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

  2、思考:为什么文中乐乐他们和父母间的关系会发生矛盾?

  3、小结:我们一起讨论了对良好家庭成员关系的期望,可以看出,对于那种彼此之间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家庭成员关系不仅是广大同学的期望,也是教师的期望,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三、活动二:换位思考

  1、引导学生体验: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的心情其实也是很矛盾的。假如你是你的妈妈,请设想当时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2、小组之间交流体验,全班资源交流。

  3、交流经过刚才的反思,自己的新感受或新收获。(引导学生体会遇事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谅父母的做法。)

  4、小结:同学们刚刚体会了父母在处理问题中所面临的顾虑或难处,更进一步地理解父母的角色和责任,相信这些一定会对我们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四、活动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1、呈现学生课前进行的“关于我班家庭关系现状调查”的结果,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案例。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案例或自己的切身体会,讨论从学生的角度如何为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而努力。

  3、全班交流和小组交流相结合。(教师适时板书、总结和提升。)

  4、学生介绍生活中容易使父母产生烦恼的事件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5、请一位参与采访的同学谈谈采访时的体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那些容易破坏家庭成员关系的现象,本班是否存在?哪些现象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

  五、活动四:经营快乐

  1、根据前面的讨论,基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与父母之间的快乐是可以经营的。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改善或促进建立良好家庭成员关系的方法。

  3、全班交流,并进行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4、小结:通过前面的讨论,同学们为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方法付诸于实践。

  六、活动五:勇于沟通

  1、出示文中乐乐父母写给他的信,请同学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朗读,体会乐乐父母在写这段话时的心理感受。

  2、请你现在给父母留言,它可以是一句真诚的感谢,一句赞美,一个祝福,一个心愿,一点歉意或者一个能促进良好家庭成员关系建立的建议……在自己最喜爱的纸上写出来,并折叠成自己最喜欢的形状,放到事先准备的心形幸运盒里。

  3、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愿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课后把这些留言作为礼物送给父母,将沟通做到实处。

  七、总结:心灵的沟通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渠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方面的成熟,每个同学都应当逐渐学会运用不同的恰当的方式处理和化解家庭中的冲突和矛盾。家庭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我们应该为家庭的和谐、美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今天听到许多同学的心声,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宽容,我非常高兴。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能够用一颗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父母,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使你们更多地体验学生生活的快乐。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尊重、爱惜他人本身,就是一种自尊、自信的体现。

  八、家庭作业

  1、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完成书第69页下方的填空作业。

  2、完成书上第69页的“爱家三字经”。

《沟通》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以“学会与父母沟通”为主题,共分两个层次:一。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为达成目标,教材设置了几个同学不同的事例和其它几个阅读材料,并结合材料提出了思考、讨论、交流的相关问题,“相关链接”中又提出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告诉我们应怎样去控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以上栏目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并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分析式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活动。

  学情分析

  和现实结合的非常紧密,对学生很实用的一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学会与家长去沟通,与家长之间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并使学生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还要学生能够合理的在青春期调控自己的情绪,克制住自己,使自己与父母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父母真正尊重父母

  难点: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环节一:话题讨论,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1:请你参与

  王娜在日记里写到:“上初中后,我与父母的关系好象疏远了许多。每天放学回家,父母还和往常一样,问我的学习情况。自己也想对他们说说心里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可话一出口,就变了味道,让父母很不高兴,影响了与父母的交流。所以心里特别烦,也恨自己笨。”

  教师引导:你是否也有这种经历和感受呢?(学生谈)

  教师:正如有人说,“世上有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是代沟。”同学们已经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再象小时侯那样亲密无间。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呢?这就是我们本课要探讨的内容。

  环节二:透视“亲子矛盾”

  师:我们来看下面的生活场景:(多媒体出示)

  1、一名中学生正给自己的日记本上加上一把锁。

  2、饭桌上,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的回答说;“什么也没发生!”

  3、一位母亲在偷听女儿的电话;

  4、一名中学生把父母买来的衣服扔在地上说:“真土气,我不穿!”

  扩展情境,感悟方法智慧分享:

  你有哪些与父母沟通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我型我秀:小组合作,请各组同学针对刚才所讲所忆的冲突,讨论并任选其中一个,推举同学扮演孩子和家长,将它演绎出来,在演绎的过程中,特别要表现出你是如何缓解、解决与父母冲突的?看哪个组表演得最好,冲突解决得最圆满。(老师选两组表演)

  总结归纳:指导实践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教师归纳,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态度,寻找几种方法”。

  一个态度:主动、愉快地与父母沟通。

  几个办法:

  (1)通过聊天、写信等方式,打开心扉,主动与父母沟通;

  (2)学会换位思考,用放大镜看父母的优点,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关爱;

  (3)产生矛盾后,抑制急躁情绪,妥善处理;

  (4)经常反思、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灵絮语:配乐朗诵《没有代沟的世界》五、课后作业:给父母写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你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为自己的某一次任性胡闹向父母道歉,还可以向父母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把最暖人的话送给自己最亲的人

《沟通》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作文中借景物以传情达意的意识;

  2、了解人类与自然沟通的常见手法;

  3、培养移情于景、见景生情,景情互生的诗意情怀;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自然沟通的常见手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修辞和表现手法,借自然景物以传意达意。

  四、教学过程:

  言为心声,文学心语。我们走进自然,观赏自然,当心灵与自然产生了共振共鸣,总想把内心的情意表达出来,形诸于文字,于是成句,成段,成篇。

  欧阳修曾在《蝶恋花》中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花是会“说话”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自然万物都会说“无声的语言”,所谓“格物致知”,“格”就是推究,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追本溯源,细细推究,就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内涵,这内涵就是他们的“语言”,也就是“格物致知”的“知”。

  如果我们要把心灵与自然的共鸣表达出,这就需要途径、方法。下面我们从实例中来发现这种途径、方法。

  (一)用修辞手法沟通情与景

  1、用起兴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摘自《回延安》

  注:作者阔别故乡XX年,再回延安时写下的作品,表达对延安的深情。

  问:第一和第二句有什么关系?

  明确:比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课堂练习:

  (1)在下面横线处填上一句话,表达出本句的中心。

  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2)从上图中选一景物比兴,表达自己某一思想情意,字数不限。

  2、用比喻

  例1:爱心是一场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汩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例2: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练一练:仿照前面的句子,运用比喻修辞,再续写一句。

  (1)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在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2)以下图中的景物为喻体,造一个比喻句。

  3、用拟人

  例1: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

  例2: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练一练:以拟人手法,描写下面的图景。

  2、以表现手法沟通景与情

  (1)渲染——原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收到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在写作中,渲染常常是对景物进行突描写、形容,形成一种氛围,以烘托环境中的人物或事件。如: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这是鲁迅小说《药》的第一句话,渲染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这句虽然字数不很多,却奠定了文章压抑的感情基调,周围事物皆死气沉沉,也可烘托出华老拴心情沉重。

  之后还有一句“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的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叫。”其中“黑沉沉”、“灰白”的路和“一只也没叫”,这也使气氛阴森幽暗,基调冷峭深沉,让读者不禁感到压抑。这画龙点睛似的环境描写,很自然的穿插在文章中,确实引人入胜。寥寥几句便烘托出了人物心情,定下了文章感情基调,同时暗示了人物之后要做的事一定有些恐怖,令人紧张。

  练一练:认真欣赏下图,如果你在如此环境中将有什么样的心情,然后通过约60字的景物描写,渲染氛围,以突现这种情绪。

  (2)象征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下面请读茅盾《白杨礼赞》片断: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练一练:仔细观察下图,展开联想,赋予它象征意义,并从这种象征义出发,对它进行描写。不少于70字。

《沟通》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这是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当矛盾发生时》的第2个活动主题,该主题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沟通,能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尊重父母长辈的劳动和情感。

  2、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常与父母交流。

  3、学会与父母长辈沟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尽力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

  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小纸盒或者小木盒做个“烦恼小屋”,请学生将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投入到“烦恼小屋”中,同样利用小纸盒或者小木盒做个“开心小屋”;将部分家长请到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学习。

  2、学生准备:将上节课学习过程中写下的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投入到“烦恼小屋”。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烦恼小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对了,都是你们投入的在家庭中发生的烦恼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烦恼,好吗?

  2、欢迎家长: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些客人,就是一些同学的家长和我们共同座谈,我们先来欢迎他们。

  3、活动:烦恼转盘。

  在这个“烦恼小屋”中,有同学们投入的烦恼事、不开心的事。这里面的烦恼卡没有署名,请同学们转动前面的转盘,我们转到多少数字,就拿出相应的烦恼卡,共同来解除烦恼,好吗?

  4、同学转动烦恼转盘,拿出卡片,大家对上面的内容共同讨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烦恼,谁在生活中有好的办法解决它。

  对于有些矛盾,同学经过讨论,能够找到化解的方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将这样的烦恼卡投入到“开心小屋”。

  在大家讨论之后,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自己与孩子发生这样的矛盾时,心中是怎样的想法。

  5、在同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家长的看法,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对待矛盾的方法。

  6、活动:做个心理信箱小老师。

  教师出示情景(如教科书第38页内容):请学生做个小老师,根据上面共同总结出来的好方法,给赵刚出个好主意。

  根据学生出主意的具体内容,请家长进行评价。

  7、活动:架起我和父母之间的彩虹桥——亲情留言箱。

  我们学会了处理和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一些方法,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和父母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减少矛盾的产生,还能够化解矛盾。让我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和父母开始第一次沟通吧!

  8、师生共同总结:经过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看,这么多“烦恼小屋”中的卡片到了“快乐小屋”中,可见,和父母进行沟通真的是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烦恼小屋”中也还有一些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和家长一起探讨,相信我们之间会架起色彩斑斓的彩虹桥!

  活动拓展:

  1、健康、有趣的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营造快乐、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在课堂教学之后,请学生每人设计一项家务劳动,和全家人一起完成,共度快乐时光。在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和家长就一件事情交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将在“亲情留言箱”活动中写的信送给家长,并请家长给孩子写一封回信,将回信的内容或者和家长沟通后的情况在班中交流。

  板书设计:

  学会沟通

  理解、尊重

  有事不瞒

  我 遭误解,心平气和 父母

  有想法,征求意见

  情相依,心相通

  教学反思:

《沟通》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渠道;

  2、培养细致观察、把握景物特征的习惯;

  3、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思考自然景观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自然沟通的渠道。

  三、教学难点:

  同上。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一个成语叫“秀色可餐”

  自然景观我们经常看到,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小城镇中的人,但是我们往往只大体的看一看,不会去想这些景物的特征,更不会想这些景物的特征可以供我们传达什么样的情意。其实这是一种大大浪费,如果只是欣赏神奇的大自然的表面的美,就好比是我们吃美食,完全不去咀嚼,不去品味,就直接吞下去,结果吃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味,这不是浪费吗?

  那如何去细细品味自然景观呢?大家不妨先欣赏这几幅画面。

  要细细品味自然景观,就要联想或想像,让自己的心灵与自然进行对话、沟通。那我们又如何与自然万物沟通呢?请看“心灵与自然沟通的渠道”。

  (二)展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基本过程:

  第一种:见景生情

  1、顾名思义:观看景物,产生感情。(分清先后,如何产生感情)

  2、赏图抓特征

  ①雄鹰图:锐利、刚健;遨翔蓝天;凶猛,替猎人搜索猎物。

  ②雪梅图:傲雪、不畏严寒,不与百花争春,与冰清玉洁的雪为伍。

  3、赏图联想(或想像)

  ①雄鹰

  锐利、刚健——伟岸强健的体魄,强大的力量,能力强;

  遨翔蓝天——自由(天高任鸟飞、认鹰击长空)、奋勇搏击(强有力翅膀拍击,与狂风作斗争),如果把长天比作广阔的事业领域,遨翔比作处在高位,自由发挥,这就无疑表明这个人意气奋发的形象

  雄鹰展翅——强者将展示才华,向远大理想进发

  凶猛,替猎人搜索猎物(鹰与猎物同是动物)——是敌人的帮凶

  悲壮的血泪故事——幼鹰出生几天后,就要学会飞行去争夺母亲口中的食物;接下来,母鹰会把幼鹰带到悬崖边上,把幼鹰推下去练习高空飞翔,不少幼鹰因此丧命;幸存下来的幼鹰被母亲残忍地折断正在生长的翅膀里大部分骨骼,再次从高处推下。很多的幼鹰因此成为飞翔的祭品。 其实,母亲残忍折断幼鹰的骨骼是决定幼鹰能否在广袤天空中自由遨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在翅膀折断后仍不断忍痛飞行,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痊愈后的翅膀似凤凰涅磐,更加强壮有力。

  ②雪梅

  与冰清玉洁的白雪为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洁

  傲雪、不畏严寒——不畏强权、艰难,保持自己的尊严的骨气。

  不与百花争春——不争宠,自信

  4、赏图思考

  总结:看到眼前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由物及人,展开联想和想像,追问思考,产生情、理、志

  首先要

  2、

  见景生情: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联想、想像(产生感情)——赋诸笔端

  移情于景:酝酿感情——选取景物(抓住特征)——赋予情意

  基本能力:有情、取景、抓特征,会写作技巧。

  渠道一——抓景物特征,赋予其情意

  自然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影射人类的情意思想。如:

  如果我们能细致观察景物,抓住其特征,就可由特征来赋予它们的情意,铺陈其特征来渲染氛围。

  课堂练习:仔细观察下面的风景,就其中某一景物的特征,展开联想和想像,赋予它们思想情意。

  渠道二——选取合适景物

  景物丰富多彩,我们在某一时间地点,入眼的景物很多。不同的景物,其特征不同,文化所赋予它的固有含义不同,就适合表现不同的情意。因此,我们要选取适合表现自己情意的景物。如: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战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故选取的景物是“千朵万朵”的花、“戏蝶”、“娇莺”这些浓丽、美好景物,与作者情意契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长期飘泊,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此境此情下,笔下景物为“风急”、“天高”“ 猿啸哀”、“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秋、“繁霜鬓”,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同是写秋,刘禹锡因心情愉悦,诗为“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景为“晴空”“一鹤排云”。

  课堂练习:先在心中酝酿某种情意,然后带上这种情意,从下图中选取适合的景物,来表达这种情意。(此处可安排多幅图)

  渠道三——熟悉典型意象

  有些景物,因其特征明显,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了它们某些含义,已经约定俗成,成为典型意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树直——人性正直

  海——心胸宽阔、自由、气势、深邃

  浮云——游子、飘泊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如果我们多接触这些典型意象,熟悉这些意象,那我们就掌握了与自然沟通另一条渠道。(附资料典型意象,要求学生理解记忆)

  渠道四——“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

  王国维言“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请看下面的例子:

  “满天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嘎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摘自方令孺《古城的呻吟》

  乌云满天的天气,我们经常遇见。我们最常用的描写是“黑压压的乌云”,但方先生却说那云似乎忍着眼泪。是的,因为方先生忍着眼泪。他在为他所访问的伤兵而感动,而哭泣。江天一色,也是常见之景,“秋水共长天一色”多么出名,但方先生笔下的秋水,却万分的伤感,他说“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多么形象啊。不单独乌云要流泪,天空、江水也那么伤心,悲凉的氛围被渲染得够淋漓尽致的了。但作者还觉得不够,他还要写绿洲。《古城的呻吟》原载于1937年11月28日汉口《大公报》副刊,看这个日期,以及文中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这故事应该是发生在寒冷的季节。既然如此,那绿洲自然不再有绿色了。可作者不说时令已是冬季,四周萧索。他要说绿洲因为“觉得很无味”,才“收去了它的颜色”。这么读来,我们分明感觉到了那渗透骨髓的凄凉。

  表情达意时,可直接把人的主观情感拿来修饰景物的,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四顾廓然,湖光满眼。环湖的山黯青着,湖水也翠得很凄然。水底看见黑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冰心《往事(二)之六》

  冰心的这篇文章写于1923年,她到美国不久便赶上中秋,文章是写她于中秋前夕与友人荡舟湖上赏月,因作者乡愁之心甚浓,故而满心害怕看见那一轮蕴涵乡情的满月。因而,作者笔下的景,都罩上了浓浓的乡愁。你看她写湖水的翠,说是很“凄然”。作者将这主观情感的词语直接来修饰绿的特点,很是少见。对这种绿,我们常说“绿得似一块翡翠”,或者说,“山似青螺髻,水如碧玉簪”。但比较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客观的描述就是没有主观的描述来得有震慑力。

  请用二分钟酝酿自己的思想或情意,然后请带着这种思想或情意,坐在图中的椅子上观景,并借景物来传达你的思想或感情。

  五、作业:

  1、请理解并记忆典型意象

  2、写一段文字,借景物来抒情,或明理,或言志。

《沟通》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了解影响沟通的原因,学会体谅父母。

  2、学会沟通的方法。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3、学会与父母沟通,形成主动沟通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了解影响沟通的原因,学会体谅父母。

  2、学会沟通的方法。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课前准备:

  1、课件、调查表。

  2、学生与父母合照和学生对父母进行各方面的了解。

  教学活动引导预案: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爱的浸润

  1、(播放学生照片)

  导入语:小时候的我们把父母看作一棵强壮的大树,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它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曾经也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伙伴……(播放学生与家长的合照,配乐)

  长大了,父母成为了一条河,而我们却总想趟过这条河,因为我们看到对岸的风景是那么的诱人。渐渐地,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沟通越来越少。我们和父母之间好像没有往日亲密了,有的关系还变得越来越紧张。

  欣赏与家长的合照。回忆小时候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情景。

  通过语言渲染,展示父母与孩子的相处现状。

  爱的困惑

  1、播放片段1:儿子在博客网站的征文比赛中获了奖,可在参加完儿子的颁奖礼后,母亲却责骂儿子不务正业,没有好好学习。儿子听了有些失落和不解。)

  2、引出对立与沟通的话题。

  3、播放片段2,了解对立产生的后果。(片段2:父母责怪儿子,儿子急于争辩却找不到插嘴的机会。父亲对儿子不上学表示愤怒,父子俩发生争执。)

  4、尽诉心中情:说说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种种感受父母是否知情;是否想过父母这么做的原因。)

  1、学生观看片段。

  2、猜想故事结局。引出“对立”和“沟通”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学生发言,尽情倾诉自己的烦恼。在倾诉中发现矛盾产生的原因。

  通过生活中的片段,让学生形象地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立与沟通,意识到对立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沟通的欲望。

  爱的反思

  1、我们与父母亲是最亲密的人,为什么我们之间会有这么多的不知道?

  2、我们是否了解父母?

  3、拆开与父母同做的测试表,从中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播放片段3,你能找到父母压力的根源吗?(片段3:父亲因为工作的一时疏忽受到上司的责骂;母亲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孩子,放弃了自己打拼多年的事业;父母因为教育孩子方法失效发生争吵。)

  5、老师以母亲的身份现身剖析父母的内心世界。

  6、了解了父母,“对立”还是“沟通”?你会如何选择?

  7、沟通有什么好处?(小结板书:化解矛盾,消除烦恼,平等相待)

  8、接下来,你最想学什么。

  反思矛盾产生的原因:缺乏沟通,缺乏相互之间的了解。将自己做的调查表与父母做的进行对比。

  观看片段:了解父母工作中的压力并寻找压力的根源。思考沟通的好处。

  明确学习目标:沟通是双方的,让学生倾诉的同时反思自己,了解父母,感受沟通的必要性。课堂中,不可能兴师动众地将家长请来,已为人母的教师现身说法不失为感动学生,启迪思考的好方法。

  爱的行动

  一、找方法。

  1、课前了解中物色平时与家长成功沟通的例子,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与家长的沟通经历。

  2、从这位同学的介绍中,你是否学到了沟通妙招?

  3、除了这些沟通的妙招,你还知道哪些沟通的妙招呢?(看书)

  4、引导学生找出沟通方法的同时,注重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沟通方法的运用。

  5、小结:善于找出沟通的.方法等于向成功沟通迈出了一大步。

  二、用方法。

  1、老师有点担心,虽然你们浑身是招,可在矛盾产生时能使得出来吗?

  2、出示通过课前调查发现的两种较为普篇的沟通难题:

  a、父母严格监控孩子的交友范围。

  b、父母禁止学生看漫画。

  3、不知道生活中你们自己的难题能否用沟通方法解决。(有意识地让“尽诉心中情”环节中矛盾较为尖锐的孩子说说自己如何解决与父母的沟通难题。)

  4、将在课前了解到的存在较严重沟通问题的学生家长的信交到学生手里。并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选读个别感人语句。

  学生代表说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经历。

  其它学生从中学习沟通技巧。

  通过小组讨论,寻找沟通的方法。

  将沟通方法进行归纳、板书。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口述、表演或其它方式解决沟通难题。

  沟通方法的习得是本课重点,把沟通的方法通过成功案例呈现,让学生自己归纳,加强教育效果。

  沟通方法只有在现实的案例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其价值。

  爱的升华

  总结:(播放孩子与家人的亲密照片,再配与《牵手》这首歌曲结束课堂。)

  板书:

  对立,沟通。

  加深误会化解矛盾

  感情破裂消除烦恼

  课前调查表1:(学生完成)

  你是否了解你的父母?

  1、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分别是、。

  2、爸爸和妈妈喜欢颜色分别是、。

  3、爸爸和妈妈最不喜欢食物分别是、。

  4、最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

  5、最让爸爸、妈妈烦心的事

  6、我最喜欢爸爸、妈妈的地方是

  7、我最不喜欢爸爸、妈妈的地方是

  8、我最让爸爸、妈妈自豪的是

  课前调查表2:(家长完成)

  爸爸、妈妈是这样想的吗

  1、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分别是、。

  2、爸爸和妈妈喜欢颜色分别是、。

  3、爸爸和妈妈最不喜欢食物分别是、。

  4、最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

  5、最让爸爸、妈妈烦心的事

  6、爸爸、妈妈认为孩子最喜欢自己的地方是

  7、爸爸、妈妈认为孩子最不喜欢自己的地方是

  8、孩子最让爸爸妈妈自豪的是

【《沟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装帧设计教学设计04-19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

沟通10-09

教学设计07-13

经典教学设计06-22

教学设计08-23

英语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09-02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沟通的经典句子01-23

沟通的作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