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教学设计1
[摘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实际教育的需要。本研究假设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课例实验,总结推广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教育调查法,从我校班级中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被试。试图得出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升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增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很有必要的结论。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课堂教学设计成果。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研究出什么样的成果,四是怎样进行研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及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即在《新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实施原则和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分析课程目标、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根据课堂教学的特性,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事前设计。二是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鲜活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创设宽松有许,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通过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及作业设计等因
素的选择和确定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
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意义:
1、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编写目标,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等.我们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形式新颖、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思想,张扬学生个性。
(1)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了解和明确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
(2)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分析、了解和明确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
2、堂教学的实践意义:
(1)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转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高师生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
(3)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的方式,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
(4)通过研究,形成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评价体系,将成果向其他学校推广,有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教育底蕴。
三、内外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动态
(1)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2)更关注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 、究假设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是:提出课堂
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假设,然后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这个假设,得出肯定的结论。旨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为提高教学相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项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得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巨大作用的结论。通过研究,使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决策者都能认识到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自觉地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五 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教育调查法。
2、研究步骤:
第一步: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重大意义,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思想保障。
第二步:研究人员申报并论证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实验班级、上课题研究课、使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果呈现形式有阶段性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及教学课件。
第三步:以点带面,使课题研究经验在全校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结题,书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编课题论文和经验总结集迎接上级验收。
经典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90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目标: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积累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李明和王小飞两位同学要进行篮球的定点投篮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每人各进行3次1分钟的`定点投篮,以每次投中个数为成绩。
(课件出示)比赛成绩统计图:
观察,你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
问题:谁赢了?为什么?
2、王小飞再投一次,(课件出示成绩统计图)
问题:现在谁赢了?为什么?
发现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平均数
1、合作讨论
讨论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时,该怎样比才公平?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想一想:(以李明三次投球为例)能计算出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
教师适时板书:(7+3+8)÷3
=18÷3
=6(个)
问题:(1)、“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2)、我们是怎样求出7、3、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
小结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引导:不计算,有办法找到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
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移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说一说:根据刚才以多补少找平均数的过程,说说你对平均数的理解。
想一想:“6”表示的是李明三次都投中6个球吗?“6”表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认识平均数的特征。
3、即时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求王小飞平均每次投中球的数量。
组织汇报,交流方法
结论:通过比较平均数,谁赢了?
通过这次比赛的经历,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不会游泳的小明身高140cm,他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河里游泳不会有危险。
(2)、小明家去年4个季度的用水量分别是16吨、24吨、35吨、21吨。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16+24+35+21)÷4=24(吨)。
2、你能想办法求出他的语文成绩吗?
(1)、先估测一下:语文成绩可能是多少?
(2)、同桌合作讨论。语文成绩究竟是多少?
四、拓展延伸
我校的舞蹈队参加市舞蹈比赛,评委亮分96、91、95、96、84、99、97,算一算,我校舞蹈队的最后所得平均分是多少?
激发认知矛盾:平均分是94分,可评委却宣布最后得分是95分。这是为什么?
师:请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下课后自己去寻找答案。
经典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丑菊形态和习性的描写,告诉人们“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从而说明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不相符:有的名字虽丑,却有着真善美的内在;有的名字虽美,却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教材分析
教学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从而从丑菊身上得到启发,学习正确地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继续进行重点训练项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比较明确。教学本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在《落花生》一文中学习到的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菊花的资料。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花吗?你们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华的课文——《丑菊》(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 在读文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3 同位互读,检查读音。
4 自由读课文,思考:
(1) 作者为什么要种丑菊?丑菊起初长得怎样?作者有什么看法?
(2) 从那些句子看出丑菊不丑,而且还非常美丽、可爱?
(3) 通过种丑菊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应该向丑菊学习什么?
三、小组谈论,汇报学习情况。
1 汇报第1题。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学生评议。齐读。
2 汇报第2题。
(1)课件出示:“起初,叶子中夹了个绿绿的花苞,非常小,只有绿豆那么大。”播放丑菊长出了绿绿的花苞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此句。学生练读,分组朗读。
(2)课件出示:“又耐心地等了几天,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片花瓣展开一层又一层,虽然只有铜钱大小,却显出了它的娇小、美丽。”播放丑菊的花苞中透出一点黄色,已有黄豆大小及花儿开放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感情。学生练读。
(3)出示“最让我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像收伞似的自动合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心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学生练读。
3 讨论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说说你最喜欢那句话?为什么?
(4)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四、学习写法。
作者把丑菊开花后的情形写得非常具体,既写了花苞的样子,有些了丑菊逐渐开放时的静态美。文中把种菊到丑菊开花前的情况和对丑菊的议论写得很简略,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五、比较写法。
这篇课文与《落花生》在写法上有升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丑菊》和《落花生》都是借物喻理的文章。《落花生》是通过介绍其特点,赞美奉献精神;《丑菊》是通过种菊的事,赞美了丑菊不图虚名、注重实际的美好品质。
六、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抄一抄。
作业设计
用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写出它对你的启迪。
板书设计
丑 菊——名可以丑
娇小、美丽、可爱——实一定要美
经典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
⑶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经典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从中领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实践目标:
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从居里夫人的品质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方法】
1、朗读梳理法:
反复诵读课文,品味真诚、质朴的语言,从而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朗读中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文章蕴涵的丰富信息。
2、讨论探究法:
围绕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提取信息;讨论文章中的警句或者格言,理解其含义,摘抄积累。
3、故事讲述法:
讲述居里夫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体现她的人格魅力,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参考书、网络下载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观看课件: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猜猜这是谁的事迹?(居里夫人)教师对居里夫人略加介绍,例如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和居里夫人拒绝写自传的谦虚精神等,导入新课《我的信念》。
二、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固执(zhí)鞭策(cè)盛名(shèng)报酬(chóu)奢望(shē)闲暇(xiá)蹂躏(róu lìn)呵责(hē)懊恼(ào nǎo)沉醉(zuì)猝然长逝(cù)问心无愧(kuì)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
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派代表发言:刻苦钻研,意志顽强,不计个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书
坚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科学研究 沉醉于世界的
品质 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优美中
梦想家 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人格魅力 信念)简陋 生活条件艰辛 工作环境宁静简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增添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结
学生从居里夫人身上,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六、品味语言
本课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格言,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并谈谈体会。
七、拓展延伸
出示几张关于其他科学家介绍的幻灯片,学生由此交流一些其他科学家刻苦钻研,忘我研究的事例。
八、布置作业
1、语言运用:
⑴无论 任何 ,都 。
⑵问心无愧地说: 。
⑶执着地、勤奋地 。
⑷致力于 。
⑸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
⑹从 中我获益匪浅。
⑺沉醉于 之中。
⑻把 视为理所当然。
⑼之所以 ,是因为 。
2、基础训练和一课双测。
经典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学”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习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巧用谜语,引出新课。
1、教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猜谜语,猜出谜语的小朋友最聪明。今天,我们就先来猜两个谜语:
“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虾子,不湿花褂子。”(鸭子)
“飞得高,飞得低,扑到地上捉小鸡。”(老鹰)
2、教师引导,让学生说出小鸭会游泳和老鹰会飞翔的生活习性。
3、引导把学生的思维转到“小鸭子为什么会游泳,老鹰为什么会飞翔”上来,引出课文:小鸭子会游泳和老鹰会飞翔是生来就会,还是和我们小朋友学走路一样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来的呢?(让学生讨论)好,今天老师就要 讲一个故事,叫做《自己去吧》。(板书课题)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了。
二、借说“故事”,巧讲课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把课文以一个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2、了解生字:大家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呢?好,教师就来教大家 讲这个故事。
(1)学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认几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3)抽卡片认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出示投影片,教学看图:小朋友们请看,图上画着两只鸭子,一只是小鸭子,另一只是鸭妈妈,它们都张着嘴巴在说什么呢?好,我们来听一听。
2、找出鸭子说的话,思考: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小鸭子的话?自己练读,同桌互相评议,然后指名读,教师教读。
3、听了小鸭子说的话,妈妈又是怎样说的呢?
4、出示词语“自己”,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让小鸭子自己去游泳?
5、小鸭子学会游泳了吗?齐读最后一句。思考:小鸭子为什么要学习游泳呢?
6、分角色练读,教师板书,注意读出小鸭和鸭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在向妈妈提出某种要求时用的是什么语气,妈妈的回答又是什么语气,读后评议。
7、在教师提示下,让学生试背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和谁?老鹰蹲在石头上,而小鹰却在飞,想不想知道他去干什么了?
2、让学生自学第二段,然后指名读、教读、齐读。
3、本段小结:小鹰在听了妈妈的话之后,就没让妈妈带他去,而是非常勇敢地自己去试一试,结果小鹰真的学会了飞翔。
4、分角色练读,注意语气,然后再朗读。老师板书。
5、在教师提示下,让学生试背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二、识记生字,先让学生观察字形,然后一起评字、组词,让学生口述笔画、笔顺。
随着生字“学”和“风”的学习,认识偏旁“学字头”和“风字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注意“己”字第三笔不出头,“风”第二笔是横折弯勾。“去”、“会”、“学”用已经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
三、复习检查,表演课文。
1、检查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指导学生齐背课文。
2、表演“故事”。
四、总结全文,实践导行。
小鸭和小鹰通过自己勇敢的尝试,分别学会了游泳和飞翔。那么,是不是我们也应该自己学会做一此些什么呢?比如:书包自己背,文具自己收,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等。
五、学会“故事”,回家讲演。
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和父母听。
经典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结合注释大致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运用读、写、唱、画、演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展示自己对诗的理解,感受诵读经典的乐趣,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感受诵读经典的乐趣,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书写、绘画材料;
教师准备:课件、古诗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与朋友、亲人分别是一件痛苦的是事。尤其路途遥远、分别后不知何日能再相见时,更让人依依不舍、痛苦万分。小朋友们,你们经历过吗?谁来说一说?
2、古代的诗人们是如何表达这种难分难舍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诵读几首千古传唱的送别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打开诵读材料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3、集体读。
三、结合注释,大致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
1、结合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集体交流。
4、指导感情诵读。
四、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唱、画、演),诵读古诗。
2、小组内交流、展示。
3、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诵读经典诗篇,我们感受到诗歌;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获颇丰。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板书设计:
唐诗选读送别诗(读、写、唱、画、演)
诵读材料
1、青门柳
作者: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4、送杜十四之江南
作者: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送朱大入秦
作者: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经典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描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理解并掌握mRNA结构特点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转录的Flash动画及动态组图,发展观察识图能力,提高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体验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核糖核苷酸、mRNA、tRNA等物质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科学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mRNA的结构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二)难点
理解转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ppt展示一对双胞胎的照片并引发学生思考:这两个孩子如此相像,他们这些相似的性状是什么物质体现的?
学生思考回答:蛋白质。
教师设问:他们性状相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基因相同。
教师设问:那么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探求新知
1.RNA的结构特点
教师设问:遗传物质DNA一般都存在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则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那么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呢?
学生回答:应该还有一种中间物质,在DNA和蛋白质之间充当信使。
教师对学生的`设想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用ppt展示这一信使——mRNA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由核糖核苷酸A、G、C、U组成,与DNA配对,mRNA上的碱基可以携带DNA上的遗传信息。RNA分子较小,可以从核孔中出来进入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62,自学tRNA和rRNA的内容并完成与DNA对比的表格,总结DNA与RNA在组成的基本单位、五碳糖、碱基、类型、分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区别。
教师将学生汇总的表格展示在ppt上,并强调每种RNA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2.DNA到RNA的转录
教师设问: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给mRNA的呢?
学生带着这一疑问观看一遍完整的转录过程的Flash动画。
教师再次播放转录过程动画,学生参考导学案上的问题串,即转录的场所、原料、产物、模板、配对的原则分别是什么?再次认真观察每个过程的变化点。并完成表格。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转录的过程,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出完成详细的转录过程:
①DNA双螺旋揭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其中一条链提供准确模板;
②游离的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的碱基碰撞,当核苷酸的碱基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
③新结合的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④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转录的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三)总结提升
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自主绘制知识概念图。
(四)巩固提高
学生思考讨论:转录成功的mRNA的碱基序列与DNA单链模板的碱基序列和模板互补的碱基序列有什么异同?
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课外拓展
列表比较DNA复制和转录的异同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经典教学设计9
教材依据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自编教材《经典绘本阅读推荐》——《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
设计思想
一本图画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文图协奏的一门艺术。推荐图画书给孩子阅读,首先要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其次是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看图画,猜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方法指导,才能够不露痕迹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和展开想象的能力。第三,阅读要学会交流,只有与读者共同交流,才能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与大作家交流,从而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使孩子学会领悟。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绘本,了解《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基本内容,学习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反复阅读、相互交流。
2、通过本节课推荐阅读,激发学生对《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两本书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并受到爱的熏陶,感悟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在阅读《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展开想象,开启心灵。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从绘本的图画和文字中读出更多的内容,从阅读中学会思考和领悟。
教学准备
《经典绘本阅读推荐》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本节课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两本都是图画书,也叫绘本,书中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很有趣味。
二、推荐《圆圆的月亮》(目标: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细节,展开想象。初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1、《圆圆的月亮》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帖书封面),它是一本来自日本的图画书。
2、今晚,今晚的月亮好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夜晚?(学生想象)
3、老师口述:原野的小屋里,女孩儿从窗口仰望着夜空,说:“有谁也在什么地方看着哪吧!好美好美的月亮。”
4、在看着哪!在看着哪!公园的长椅上有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学生想象)(出示句子,指名读:公园的长椅上,小鸟和小鸟和好了,虽然白天吵了架,可沐浴着月光,它们的心就变得温柔起来了。)小百灵和小黄莺在说些什么呀?(学生想象,表达)
5、这里有一只小狗呢,让我们仔细观察,看看它的眼神,体会它的心灵,它怎么了?(学生想象)(出示句子,指名读:迷路的狗,在街头仰望着月亮,恳求道:“月亮,请告诉我回家的路吧!”)
6、是的,阅读图画书,就应该这样读。怎么读呢?(学生回答: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7、旷野上,一对鼠兄弟在说话。(自己跟身边的人读一读。)这对鼠兄弟心情怎样?(指名读)
三、推荐《爷爷一定有办法》(目标:继续通过观察和想象阅读,并教会学生阅读要与
读者对话,相互启发。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1、过渡:这对鼠兄弟住在哪儿呢?你们猜猜看!(学生猜测)。哦!我在另一本书上找到了答案。他们住在约瑟的家。就在这个月亮圆圆的夜晚,小约瑟出生了,这是他的——(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2、爷爷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知道的呀?(学生回答)看看前面这幅图(翻到前一幅表现约瑟盖着毯子的图画),再想想。
3、教师口述:爷爷为约瑟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可以把恶梦通通赶跑,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4、(出示下一幅)妈妈说:“约瑟,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应该把它扔了!”约瑟愿意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5、做做这个动作,约瑟会说什么?再看看约瑟的表情。
6、约瑟该怎么办呢?你们看他找谁想办法了?你看爷爷在干什么呢?哦,原来爷爷是一个裁缝。
7、(学生齐读: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
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你们说,还够做?
8、(出示:一件奇妙的外套。)
9、教师口述:约瑟穿起外套出去玩,心里可高兴了,可是他渐渐长大,外套也变得老旧了。妈妈说该把它丢掉。约瑟会愿意吗?(当然不会)约瑟第一个想到谁?(爷爷)
10、(指名读: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还够做?
11、(出示:一件奇妙的背心。)啊,约瑟来到学校,他可高兴了,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哦,同学们刚才说,看图画书,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看看图上大家的表情,他们会说什么呀?(学生想象,说话)
12、可是,约瑟一天天长大,背心也变小了。爷爷还会有办法吗?(学生回答)(出示:指名读,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还够做?
13、
14、(出示:一条奇妙的领带。)就这样,约瑟一天天长大,领带旧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出示:一块奇妙的手帕。)手帕旧了,爷爷又把它变成了?(出示:一颗奇妙的钮扣。)
15、忽然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钮扣呢?”(出示图)你们看,约瑟吓坏了,妈妈也急坏了。同学们,起初,妈妈总要把用旧的毯子,外衣,背心扔掉,可现在,一粒小小的钮扣丢了,妈妈怎么这么着急呢?这钮扣有什么重要的呢?(学生思考,回答)
16、约瑟找遍所有的地方,也找不到,约瑟跑去找爷爷,(可是同学们读:妈妈对约瑟说:“那颗钮扣没有了,消失了,即使是爷爷,也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啊。”爷爷难过地摇摇头,说:“约瑟,你妈妈说得没有错。”)爷爷还有办法吗?(学生回答)
17、怎么办?连钮扣都丢掉了,故事,还能怎么发展呢?你们看,(一起读,第二天,约瑟去上学。“嗯??”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地写着:“这些材料还够??”
18、出示“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刚才阅读到的《爷爷一定有办法》。(贴书封面)这是今天推荐给大家的第二本图画书。它的作者是菲比吉尔曼。
19、 小结:这个故事,让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
20、这个故事,我们真的完全读明白了吗?再次阅读,你一定会有新发现。(学生回答)你看到没有,这幅图上有一个小女孩,她是谁呀?(学生思考,回答)仔细观察,是的,你看,约瑟的`妈妈后来又怀孕了,生了个小妹妹。小妹妹也有一条白云的毯子,可是她却不给约瑟,而是送给了约瑟布娃娃,为什么?
21、钮扣真的消失了吗?它掉到哪里去了?(猜猜看,讨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开始看见的那对鼠兄弟吗?约瑟的蓝色布料越来越少,老鼠一家的蓝色布料倒是越来越多了,
22、这本图画书里还绘出了小老鼠一家的生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你们看,找到钮扣了吗?小结: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每读一遍,你都会有新的发现。其实,如果你能和阅读它的人们共同交流的话,一定还会有很多收获。大作家梅子涵给我们写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书,他也很喜欢这本图画书呢,你们想跟他交流一下吗?(自己读一读)让我们再来回顾爷爷那慈祥的笑容,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3、哦,原来,这本书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得亲情。 总结:读一本书,一个人读就有一个发现,两个人读就有两个发现,和读者们相互交流,你一定会有新的启发。
四、 总结(目标:拓展阅读空间)
今天,像大家推荐了两本图画书《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阅读绘本,要注意观察、展开想象,同时,还应该跟其他读者共同交流相互启发。其实,经典的绘本还有很多,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向上跌了一跤》?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阅读绘本中找到快乐。
教学反思
图画书有着非常神奇的魅力。有趣的故事,精巧的图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圆圆的月亮》是一本诗情画意的绘本,她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温馨的夜晚。窗边的少年、迷路的小狗以及迫不及待越出水面的小鱼,虽然他们默默无语,但他们的内心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祝福。月亮就像姐姐一样,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时刻关爱着我们。她用她那无私的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送去对亲人的祝福。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抓住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生活的美好,并适当渗透阅读方法指导,有润物细无声之感。《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故事更像一首歌,重复的话语不断出现,读到后来,连孩子们也会跟着讲了,“翻过来,又翻过,爷爷拿起剪刀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块料子还够做?”在这样充满期待的讲述声中,迎来下一个惊喜。在这样充满期待的讲述声中,孩子们猜测,孩子们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快乐,这种快乐一点不亚于蓝色毯子的主人——约瑟。故事里的爷爷这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思考着,劳动着,缝出蓝色毯子,再把蓝色毯子变成外套背心等等。对于一个爷爷而言这么做只是为了自己小孙孙心愿的满足,为了看到小孙孙灿烂的笑容。爷爷的爱,孩子们能看到吗?其实长辈们对孩子的爱大多藏在生活里的重复中,每天的接送,一日三餐,不变的叮咛??这样的爱,孩子能看到吗?答案是肯定的。课堂上学生们诉说的爷爷为自己做的事,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
经典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熙凤的“才”、“德”和“情”。
2、引导学生思考才与德的关系。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王熙凤的“才”、“德”和“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才与德的关系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人际交往的一般过程:初遇、相识、相知。
对经典文学中的典型人物:课本是初遇、课外阅读是相识、阅后品悟是相知。
二、初印象:
《林黛玉进贾府》里对王熙凤的'印象:
服饰:艳丽
外貌:标致
语言:圆滑
三、再相识:
1、王熙凤的才:
1)胸无点墨的诗才
2)出类拔萃的口才
3)不让须眉的干才
2、王熙凤的德
1)王熙凤对贾瑞:“毒设相思局”
2)王熙凤对尤二姐:“借剑杀人”
3)王熙凤对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权弄铁槛寺”
精于算计、心狠手辣、贪图财富的女子
3、王熙凤的情:
1)王熙凤对贾琏的真情
2)王熙凤对贾母的真情
3)王熙凤对秦可卿的真情
4、王熙凤的命运:
1)、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2)、《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四、后深思:才与德的关系
王熙凤惨淡结局的原因?
1)社会:无可挽救的末世之族。
2)个人:有才无德,为个人利益极尽算计,精明没有人格魅力,失去人心,无人追随。
五、永远新的“旧故事”——经典阅读、常读常新
1)、对比新旧故事: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红楼梦》中更血肉丰满的王熙凤
2)、阅读的意义:
1、阅读经典,评析人物,也是在品读社会,体悟百态人生。
2、既然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便通过阅读增加生命的厚度。
六、课后作业
重读一部曾感动过你的文学著作,将读后感写在读书笔记上。
经典教学设计11
1.项目实施方案:
首先要解决是就是网站的功能模块,其功能构想大概如下:
(1)用户管理系统
为保护网站信息的安全性,网站实行用户注册分级授权的认证管理制度,用户必须使用真实姓名注册才可以得到网站认证;用户登录时,系统自动识别用户的身份及等级并赋予不同的网站操作权力,网站同时记录用户登录的时间和IP地址。
(2)课程管理系统
允许在线增加、修改、删除任意课程的名称、课时、所属专业、学分、类型等属性。任课教师可以增加或删除允许浏览自己任教课程的信息的用户,其他用户只有被授权后才可以浏览到该课程的信息。
(3)文章发表管理系统
允许教师用户发表、修改、删除教学文件、课程通知、课程讲稿等文章。
(4)作业上传及批改系统、成绩表下载
允许教师发布在线课程作业,学生接到作业通知后可远程下载,学生完成作业以后可以通过本网站在线提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下载学生作业,批改后可以在线给学生反馈批改意见,并为作业打分。并尝试让其自动生成Excel格式的'学生成绩表供教师下载,可以作为教学管理环节的资料以备教学检查、评估之用。
(5)课件上传及浏览、下载系统
允许教师上传图片、文本、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格式的课件。发布的课件可以在课堂教学时直接调出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也可供学生课后在线反复浏览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信息查询
允许教师及学生根据关键词、发布时间、
(7)习题库系统
允许教师按照课程、章、节以及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绘图题等类别发布、编辑、查询习题。
习题属性包括:类型、题干、选项、答案、所属课程及章节、难度等。允许学生浏览、查询各课程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供学生对照。
教师发布习题时可以为其选择“公开”或“不公开”属性,设置为“公开”的习题构成“习题库”,可以供学生平时练习使用;设置为“不公开”的习题构成“试题库”,仅供被授权的教师浏览,可以作为期末考试试卷的选题。
(8)组卷系统
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动从习题库和试题库筛选题目组成试卷,并生成符合考试卷要求格式的word文档,同时生成试卷标准答案,供教师下载。
每章配备自测题,供学生课中课后自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9)资源链接
允许用户通过本网站链接到本学科的学术杂志网站、专业网站和常用搜索引擎网站。
(10)教学论坛
提供了教师和学生远程交流的平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异地同步双向互动。教师可以建立专门的课程交流室,学生登录后可以在线留言、提问或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在线解答学生疑问或发布教学信息。学生的问题可
经典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经典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
2、学习这两篇演讲词或具体有力或激情诗化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这两篇演讲词或条理清晰或激情诗化的语言特点。
【课内探究】
一、理清脉络
1、读《敬业与乐业》,想一想文章先后谈了几个问题,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2、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想一想作者赞美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哪两部分?
二、品读语言
1、《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为了让论证具体有力,使用了很多论证方法,结合P122《论文阅读》的知识,找一找这些论证方法,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如:课文3、4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业之必要。
2、《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雨果则用激情诗化的语言盛赞了伏尔泰,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光辉,请找出这些语言,品读一下其蕴含的深刻含义。
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但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三、积累语言
两文中都有一些优美的语句,请读一读背一背,做好笔记。
【拓展延伸】
请认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九年级上—2—《阳光的声音》P63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边读边悟,完成下面的内容。
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
4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6、读完全文后,结合《敬业与乐业》谈一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原则是指南,行动才是力量。相信,只要我们准确把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六项基本原则”,灵活应用,学以致用,初中议论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困境突围也就指日可待。
经典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3.能够熟练解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找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及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学生,每人回答一题)
1.一辆面包车每小时走40千米,4小时能走多少千米?
40×4=240(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答:4小时能行160千米。
2.一辆小轿车4小时行240千米,每小时能走多少千米?
240÷4=60(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
答:每小时能行60千米。
3.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走180千米要多少小时?
180÷60=3(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答:行180千米要3小时。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了解到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研究较为复杂的行程问题,接着在黑板出示课题《相遇》)
二、模拟表演,探索新知
(一)模拟表演
1、课件播放相遇视频,同一张幻灯片出示模仿表演要求:①表演的同学要认真;②观看的同学边看边思考,从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找两组同学,每组两人参加游戏
第一组走直线,第二组走曲线
(师:刚才模仿的.同学真有表演天赋)
3、(师:游戏中,两个同学经历的过程就叫相遇。)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
从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相遇四要素:两个运动物体、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出示板书)
师:像这样有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直到相遇,有关这样的问题叫“相遇问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了类似相遇的问题
三、出示例题,合作探究
1、出示例题: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距天桥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车每小时走40千米,张叔叔的小轿车每小时走60千米。
(1)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2)出发后几时相遇?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全班读题,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张叔叔和王阿姨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和天桥的距离是50千米。
生:王阿姨乘坐面包车,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张叔叔乘坐小轿车,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60千米。
师:再次强调相遇四要素:两个移动物体、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生:我发现,面包车行驶的慢,小轿车行使的快,所以小轿车行驶的路程比面包车行驶的路程要多,所以相遇的时候不是在中间,而是偏向遗址公园。
①教师演示线段图后,提问:你能用等式表示各部分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面包车所行路程+小轿车所行路程= 50千米
50千米-面包车所行路程=小轿车所行路程
50千米-小轿车所行路程=面包车所行路程
教师分析等量关系式
面包车所行路程+小轿车所行路程= 50千米
面包车的速度×相遇时间+小轿车的速度×相遇时间=50千米
40×相遇时间+60×相遇时间=50千米
②学生独立完成例题
解: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那么,面包车行驶40x千米,小轿车行驶60x千米。
面包车所行路程+小轿车所行路程= 50千米
40×相遇时间+60×相遇时间=50千米
60x+40x=50
100x=50问题:0.5小时,20千米是正确答案吗?
x=0.5
40 χ =40×0.5=20(千米)做完之后要检验
还可以这样解
(60+40)x=50 →(60+40)就是速度和,所以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X=0.5 (出板书:全班把这个关系式读一遍)
或这样解
50÷(40+60)
=50÷100
=0.5(小时)
40×0.5=20(千米)
5、刚才我们用方程解答了这道应用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列方程;
③解方程,并检验;
④写答案。
四、练习巩固,训练提升
1、巩固练习:志明和小花家相距530米,俩人约定见面后一起去书城(见面方式如图)。他俩几分钟后相遇?(两种方法)
解:设他俩Χ分钟后相遇。
54X+52X=530
106X=530
X=5
或者530÷(54+52)
=530÷106
=5(分钟)
答:他俩5分钟后相遇。
2、训练提升1: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这条隧道要用多少天?
用方程解:解:挖通这条隧道要用χ天。
6χ+5 χ=165
11 χ=165
χ=15
算术方法:165÷(6+5)
=165 ÷11
=15 (天)
答:挖通这条隧道要用15天。
3、训练提升2:在900米的环行跑道上,小丽和小刚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小丽平均每分跑200米,小刚平均每分跑250米,经过几分他们会相遇?
解:设经过χ分他们会相遇。
(200+250)χ= 900
450χ= 900
χ= 2
答:经过2分他们会相遇。
4、拓展训练:两列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1、学习相遇知识
相遇四要素:两个运动物体、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2、关系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六、课后作业
作业:书上68页第2、3、4题
经典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任务的心情。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任务之间的性格特点。
(2)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含义的过程中,体会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大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甘罗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平时要博览群书。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大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戏剧的资料及有关少年英雄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
(使臣,一个国家排除访问另一个国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岁的甘罗)。
4.简介甘罗。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的人物,曾任秦国的做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能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学生初读的情况。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鞭策:用鞭子和棍子赶马。比喻督促。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狂妄自大:极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甘罗为了秦国和赵国能和睦相处,为了两国百姓的疾苦,主动担任了出使赵国的使臣,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同赵王斗智斗勇,最终他以国人的但是,赢得了赵王的理解与尊重。)
2.围绕着甘罗出使赵国这件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写赵王看到秦国的使臣是一个十二岁的甘罗,认为是对赵国的不尊重,要处死甘罗。
第二部分(从“大王,甘罗虽小”——“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甘罗引用了历的事实来群说赵王,希望赵王能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与秦国和睦相处,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部分(从“国书,国书!”——完):甘罗以自己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赵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自己的感受。
五、重点读悟,体会人物性格。
1.围绕提纲,交流重点句子。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甘罗是一个聪明机智、胆识过人、博览群书的孩子。
找出体现甘罗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2)赵王是一个多疑、果断、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的'国君。
找出体现赵王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回答,只要能说明喜欢的具体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赵王为什么一看见甘罗就生气呢?
(因为在赵王眼里,甘罗就是一个孩子,他认为秦国是在羞辱赵国,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办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气。)
5.文章的结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王在与甘罗的对话中,认为他年少有为、才识过人,十分敬佩他的胆识,所以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
六、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1.各个小组安排好人物的角色。
2.小组内排练。
3.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赵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多疑的语气。
甘罗:义正词严、胸有成竹的语气。
李陶:正直疑问的语气
庞暖:正直、有头脑、冷静的语气。
甘福:胆小怕事、胆怯的语气。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介绍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小小的甘罗,居然出使赵国,并且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让两个国家友好邦交,和睦相处,让两国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4.你还知道那些胆识过人的小英雄呢?简单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演一演。
板书设计:
甘罗十二为使臣
使臣来访遭侮辱
能言善辩说赵王
勇敢机智赢尊重
【经典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的评语04-25
《勇气》教学设计04-02
《做客》教学设计11-25
《蝉》教学设计01-17
bpmf教学设计01-15
《功》的教学设计06-01
猫教学设计11-26
《XYZ》教学设计12-10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