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阅读提示,对照图画,通读课文。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通过图画对照,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当小讲解员讲讲文中涉及的风景和人物。
3.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查字典、观察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写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学习描写方式,体会语言的生动,在课文学习中理解句子表达效果并体会、积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领悟细节描写的细致。
2.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讲解学到的内容,提出质疑,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在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多种艺术作品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意思。
(1)什么叫“名扬中外”?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2)让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
4.读题质疑。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补充《清明上河图》的简介:闻名中外的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幅画是谁画的?这幅画都画的什么?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独特在哪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与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祖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课题质疑的能力,学会思考提问,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画,知道了关于它的很多知识。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分别组词。
作zuō(作坊) 溜liū(溜冰) 乘shèng(千乘之国)
作zuò(作业) 溜liù(一溜烟) 乘chéng(乘法)
3.请你们试着概括一下每段段意。
第一段:概括介绍《清明上河图》背景。
第二段:写画上人物多,各行各业,各色人物都有。
第三段:写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
第四段:写画面上有险些发生“交通事故”的场景。
第五段: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可以分为几部分?
总结:简介、内容、 历史价值。
【设计意图】将语言概括的能力放在理解课文的前期来培养,培养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求抓重点词语。初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完成读通顺、读准确的要求,并能大致概括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出示阅读提示:读了阅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阅读方法──对照图画读课文。阅读要求──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哪些内容;交流读后感受。
3.读了第一段,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总结:《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作者、名字;尺寸,画面内容;现状。
4.学习第二段。
(1)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总结:《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
(2)用什么方式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
出示课件: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小结: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的。省略号表示画面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没有被写出来,表示人物之多。
(3)这段话不仅在写人多,还从哪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人多的?在书上把你找到的词语画一画。(从各种行业这个方面,向我们描述了人十分多,有各种职业)
(4)课文不仅详细地给我们举例说明有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哪句话向我们直接说明了人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5)请你来说说你的感受,当你看到这幅画上有这么多的人。
预设:体会出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这么多人都能画出来很了不起。
5.学习第三段。
(1)这段主要写的哪儿?
总结:街市。
(2)你能找出这段的中心句吗?
第一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这段的结构怎么划分呢?
总起句;各类商店,形态各异的人;画技精湛。
(4)从这段体会到什么: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谁来给我们当小导游,发挥你的想象,先给我们介绍介绍街上的人,再补充还会有什么样的?
6.学习第四段。
(1)说说看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总结:局部情景。
(2)“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如何理解“传神”?
预设:画得十分逼真,就像真的一样!
小结: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传”又读“zhuàn”,如“自传、小传”。
(3)这句话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敬佩)
总结:这句话是一个感叹句,写作者在欣赏画家的作品后,情不自禁的赞叹,所以作者是饱含赞美之情的。请大家也带着这份赞美之情来读读这句话。
7.朗读课文第五段。
(1)这段是在介绍它的历史价值,那么你是怎么理解它的价值的?
能再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这是十分难得的。
(2)你想对这幅画的作者说些什么呢?
预设:谢谢您,为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作品,能为我们再现八百年前的场景,让我们理解到百姓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他们热闹的场景。
【设计意图】将内容理解作为文章学习的主线,情感理解作为理解内容后的提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及其中油然而生的赞美之情;观察作者的表达方式,将句式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相结合,如“有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与《赵州桥》一课的相似句式作比较,对比学习,激发学生读书乐趣。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表达心中感慨。
(四)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1.谁来为我们当一下解说员,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怎么给别人介绍?
北宋名画、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你能说说它们好在哪儿吗?
【设计意图】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口语表达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学会熟练、简洁地组织语言。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在说的过程中这种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继续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
2.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回家向父母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清明上河图图片或投影材料、清明上河图背景及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建筑--赵州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幅画。这可不是一般的画,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一起读读课题。
师:你能不能读出这是幅怎样的画。(重音放在名扬中外)那么,谁明白名扬中外什么意思?或者你能不能用其它词代替呢?(世界闻名、举世闻名)
师: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啊,这么厉害。通过预习,你知不知道,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
展示、范读
1、在投影仪上出示清明上河图范本。老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边看画,边听我读,然后来说说各自的看法。
2、谈感受
师:我读完了,你们也欣赏过了,说说你们初步的体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里说一说。
抽生反馈。
师:刚才同学们空泛地谈了谈自己的感受,是通过看看图,听听课文说的,这一回你们自己读课文,读到什么地方你有体会,有启发,或是有感动,写一写注一注。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边读边注上自己的感受,老师巡视与其交流。一起感悟。
学生反馈,自读自悟。
读出自己有想法的句子,把想法说给大家听。
2、了解
师: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刚才读地认真不认真?请一位孩子帮老师出题
生:《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
生:《清明上河图》有多长多高?
生:《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时代的画?
生:《清明上河图》画了什么呢?
生:《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有多久?
......
师:我发现这些题目都出自第一自然段。再读一读这个段落。
师:你也当一次主考官,考考你的同桌吧?
3、数据
528厘米24.8厘米
师:谁可以比划一下528厘米24.8厘米分别是多长?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也行
学生可以根据黑板、桌椅等来回答。
八百多年
师:虽然历史悠久,但仍保存至今
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师:我们走进画中,作者先为我们介绍了画中的什么?
--人物
师:有哪些行业的人呢?请你用笔圈一圈。
师:有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就这七种人吗?
--不是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省略号中)
师:谁说说也许还有怎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
能不能学习课文中的词语说呢?怎样的船工、怎样的生意人等等
生:风尘仆仆的过路人
生:贪玩的小孩子
......
总结:这么多的人,用课文中的一句话真是:“三百六十五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第三自然段
师:接着看,作者又介绍了什么?
--热闹的街市。
包括店铺和人物形态
师:学一学,刚才老师教你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这个自然段,把省略号补充补充。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师:通过大家地补充,我似乎看到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板书:形态各异)
这里面,最最让你惊讶的是什么?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即兴在黑板上画一个黄豆般大小的圆
师:看到了吗?黄豆般大小,我请我们班的画画大王XX来在这里画一个小人。
请学生上台演示,对话。
师:你能画出小人吗?你能画一个在卖鱼的生意人吗
第四自然段
出示场景
看图说话。
师:老师把张择端的画放大了,你看看,说一说,这段画你看到了什么?
看看课文怎么描述的?你有什么想法?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
(传神!)
师:是啊,简直是画活了,不愧是世界珍[宝。
看画表达
师:咱们再来看看这幅画
放影出示。
师:现在你还想说什么呢?夸一夸吧
看看作者怎么说。最后一个自然段。
拓展
举办一次《清明上河图》资料、图片收集与展出。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
街市
情景
课后反思:
本课文章较长,让学生完整的反复读文不太现实,我采用分段朗读理解的方式,对于描写具体的句子充分练读,效果较好。学生欣赏了《清明上河图》,感叹颇多,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分段仍然是学生比较轻松解决的问题,对于个别不同意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帮助其纠正。课后还须加强读文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法:引导,直观法讲解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直观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揭题: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不但有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还有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画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画大师张择端。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勾画不理解和读音难以把握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机指导。
读下列词语:名扬中外 撑船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甚至 拽住了 惊扰
作坊 店铺 摊贩 摆小摊 都城
特别注意多音字“作”、“都”的读法。
4.理解 “名扬中外”的意思,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引导学生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5.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请你说一说。
6.能读好第1自然段吗?齐读。
7.过渡,提问: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由观赏,注意画面的细节,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自己学习课文。
3.方法引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自学课文?随机板书:图文对照。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2──5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
(2)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以此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读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4)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6)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仔细读文,提问:这里所说的古都风貌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介绍介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回顾前文,将前后内容融合起来)
2.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4.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有关文物、古迹、图画等一类的文章,指导学生写“资料卡”,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这儿,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资料卡”。如下:
师:刚才大家看看图,读课文欣赏了一幅了不起的画。如果你想要把从课文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做一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这是另外一种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当要填写相关内容时,并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细读,而是快速浏览,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板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北宋 张择端)
基本情况 内容 历史价值
长:528厘米 人物众多 800年以前
高:24.8厘米 街市热闹 古都风貌
北宋、汴梁 桥北头有趣 生活情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03-30
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04-23
语文《画》教学设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