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范文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范文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文章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介绍背景。
二、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事件感人的因素有四点:
⑴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对炮火的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对炮火的11次描写为人物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⑵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找出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了解、三次“爬”、三次“跪”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和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⑶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注重细节描写,体会感情是不分国界的)。
⑷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找出对蜡烛的六次描写,理解蜡烛的特殊意义)。
蜡烛的珍贵意义: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一直舍不得用,现在,把它们拿出来点在烈士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的环境里,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①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②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③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老妇人的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
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献出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慨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前,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四、品读语言
朗读令你感动的一些片段,体会句子的含义:
1、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课后练习二。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
投影思考题:
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只要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理解就深刻了。
六、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并且用上研读与练习中的字词,300字左右即可。
教学设计范文2
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教材简解]
下雨时,会看到孩子们撑着自我的小小雨伞挡雨;艳阳时,会看到孩子们撑着小小雨伞遮阳。聊起雨伞时,他们会开心地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喜洋洋的雨伞。”“我有多啦A梦的雨伞。”“我的像彩虹一样。”雨伞,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在生活中,孩子会说到:“我们家里有黄黄的很大的伞。”大家就这样谈起了油纸伞。之后,孩子明白:在很早之前,人们一向用来挡雨的工具是用智慧的双手制作的油纸伞,上头会绘制各种图案,人们使用它已经1000多年了。欣赏了各种不一样的油纸伞:山水、花鸟、侍女等图案,他们觉得很美。的确,油纸伞上确实是师傅们用心绘下的动人画作,这该是让孩子们来欣赏到呀!纸伞上的艺术,是值得孩子们去追求的!
在工艺发展的今日,手工艺品已逐渐被机器代替。机器制品缺少了手工艺品的味道和独特魅力。要让孩子们了解到手工艺术品的魅力,必须孩子自我去实践。当下,孩子的水墨经验不是很丰富,只能以小的切入口,让孩子从简单的图案来绘画纸伞。所以,设计了《美丽的雨伞》,带着孩子走进伞的世界,以春天的色彩、图案、事物为元素,让孩子在伞面上进行绘画。
[设计理念]
《3~6岁儿童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我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活动设计上,我也是以春天的事物和伞这样的社会文化资源为源头,激发幼儿绘画伞面的兴趣。
[目标预设]
1.明白春天的特点,并使用图案、线条等装饰伞面。
2.能使用对称的方式装饰雨伞,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伞柄、一次性彩色杯子、置物架2.伞柄的制作方法:首先,将塑封膜剪成圆形;其次,使用胶枪将吸管黏贴到塑封膜的中间,变成伞托;最终,在塑封膜上黏贴双面胶(供幼儿黏贴伞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你明白此刻是什么季节吗?春天里有什么美丽的颜色?
1.魔术师想把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变一变,看!变到哪去了?
2.我们一齐来看看这把伞的伞面吧!
3.它是怎样样的?
评析:以春天为切入口,让孩子们以春天的背景为元素设计伞面,这离孩子的生活很近,他们很容易引起共鸣;以“魔术师把春天的颜色变到伞面上”为情境,既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让孩子观察到魔术师以颜色的方式来装饰伞面,为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观看动画:明白春天的特点,说出典型的图案,讨论用春天的图案装饰的方法。
过渡语:魔术师走呀走。瞧!他看到了什么?
1.春天的花和草。它们是什么样貌的`?
2.春天还有哪些花?你会画一画吗?
3.魔术师也想把它们变到雨伞上。我们一齐来看看吧!
4.伞面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装饰伞面的?
5.像这样两边有相同图案的装饰方法,是对称装饰。
6.听这是什么声音?(春雨)7.魔术师会怎样把春雨变到伞面上呢?谁来试试?
8.还有什么好方法。
9.春天除了美丽的颜色、花和雨,还有什么呢?
评析:课件的使用既在视觉上让孩子看到了春天的花;又在听觉上,让孩子听到了春天的雨,这都给了孩子充分感受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孩子将春天的美绘画在伞面上。此外,还让幼儿自我想像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绘画春雨,是对孩子利用图形和绘画布局的深度挖掘,这能够让孩子意识到雨的图案颜色能够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
三、幼儿作画:利用图案、线条等图案,并尝试使用对称的方式装饰雨伞。
过渡语:春天里还有些什么?
1.你想把什么变到美丽的雨伞上呢?
2.我们一齐来变变吧!
3.你用的什么图案?
4.画好的小朋友把你的伞面贴到前面的伞柄上吧!
评析: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能够鼓励孩子以变化的方式装饰,比如:“雨”除了用点子,还能够用小圆点、雨娃娃、泡泡雨等,激发幼儿思考后绘画。
四、幼儿介绍自我的伞,并说说自我的装饰方法。
过渡语:你觉得最美的伞是最美?为什么?
1.春天的小花我也很喜欢。
2.你有什么好方法愿意和大家分享?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自我的雨伞变得更美?适合的变化能够让我们自我不太满意的作品变美。
4.你喜欢自我的伞面吗?为什么?
结束语:其实,大自然还有许多美丽的事物,我们都能够在伞上画下来呢。我们一齐出去找找吧!
评析: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在最终激发孩子对春天的探索。此活动后,既能够继续让孩子继续绘画雨伞;还能够把雨伞放到科学区,让孩子们玩降落伞的游戏;还能开展关于春天的科学活动,探索万物生发的不一样等等。
教学设计范文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设计范文4
设计意图:
付出和给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因此,我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既能通过观察多变的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能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得到爱,给予爱都是一种快乐的传递,爱他们的人默默为他们的付出,也希望他们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故事内容体会爱与被爱,无偿付出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画面男孩每次出现大树的形态变化,感受大树对男孩的爱。
难点:教育幼儿要拥有一颗爱心,了解付出的快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爱心树》绘本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师讲述: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问:请你看看,每次小男孩跑来的时候,大树的姿势都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弯下腰,张开枝叶,和男孩打招呼)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男孩每天都会来树下采集树叶,把叶子编成王冠......玩累了,男孩就在树下睡觉。
问:男孩都和大树玩了那些游戏?大树是怎样陪他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1)采集树叶(2)爬树(3)荡秋千(4)吃苹果(5)捉迷藏(在采集树叶编成王冠时,男孩很骄傲,而大树的枝叶和男孩的头一样上扬,一样威武;在爬树时,大树的枝叶撑起了一个保护的臂膀,保护着男孩;当男孩荡秋千的时候,大树的树枝紧紧缠绕着男孩,不让男孩摔倒;当男孩吃苹果时,树枝让他安静的坐着享受它丰硕的果实;当它和男孩玩捉迷藏时,树枝与他一同嬉戏,共享欢乐;玩累了,男孩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叶变成了一把遮阳挡雨的大伞,保护男孩。
师: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树很快乐。你从哪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对方?(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男孩在树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
2、讲述故事后半段,提升幼儿情感,感受树的无私奉献,快乐付出,施与舍得情感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好孤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树下出现了四只脚,树上的名字也多了一个,男孩爱上了女孩,他不在经常到树下,大树的枝叶像手臂一样,抱在一起,给自己安慰,很孤独,失落)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男孩坐下。故事完。
问:男孩都和树索要了什么?树是怎样做的?
(1)男孩和树要钱,树把所有的果实都给了男孩,让他去城里卖了换钱,这样男孩就会快乐,树也会很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2)男孩和树要房子,树把所有的.树枝让男孩砍下拿去盖房子,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也会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3)男孩再次出现,树很快乐,他又和大树索要一条船,大树让男孩砍下了树干造船,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就会很快乐。
(4)好久以后,男孩再次回来,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男孩说他只想要一个安静,一个休息的地方,大树努力的挺着自己的老树墩,让男孩坐下,大树很快乐。
(5)小结:大树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可它还是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大树爱他!谁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呢?
孩子们,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爱我们的家人朋友感恩,他们无私的付出来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做一个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付出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即使无偿的付出,也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教学设计范文5
教学目标:
1、懂得要爱护庄稼,遇到困难的事能动脑筋,想办法。
2、能看图理解图意,发挥想象。
3、能用一段连贯的话把5幅图连起来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图意,能在看单幅图说话的基础上把5幅图连起来。
难点:看图想象有难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1、同学们,你们想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吗?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聪明的孩子。
2、出示5幅图。
同学们看,图上的这个小朋友叫小华。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学习看图,说说小华想了个什么办法保护庄稼的故事。
二、整体观察图意。
1、一共有几幅图?每幅图里都有什么?
2、连起来看图想想这5幅图在家小华看见了什么?
3、要求学生简单说图意。
三、逐幅观察图意,质疑引发想象,练说意义。
第一幅图。
(1)看图,说说“什么时候?谁在哪里看见什么?
小华在路边的'麦地里看羊妈妈和一只小羊在吃麦苗。
(2)同桌互说。
(3)小结。
看第二幅图。
(1)看图,小华怎么样了?
(2)想象,小华为什么仰面倒在路上,他做了什么?
(3)练说:要求学生把话说具体。
(他赶紧跑过去拉住羊绳,想把羊妈妈拉出麦地,可是怎么拉也拉不动。小华再一使劲,羊没有拉出来,自己跌了个仰面朝天。)
第3幅图。
(1)仔细看图,小华在路边干什么?
(2)想象小华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3)四人小组讨论:观察小华的神态、动作,再看看羊妈妈和小羊的神态,动作,想一想,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4)指名说,要求用上适当的动词。
(5)同桌互说。
第4幅图。
(1)仔细看图,小华怎么做,小华的办法行吗?
(小花跑进麦地,抱起小羊,羊妈妈看见小羊被抢走了,连忙赶出麦地。)
(2)同桌互说。
看第5幅图。
(1)两只羊终于走出了麦地,可又会回来吃麦苗呀,怎么办呢?后来,小华又想了个什么办法使羊不再到麦地里去吃麦苗?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小华在路边打了个木桩,八羊拴在木桩上。他又去割了一篮青草,让它们吃。)
四、连句成段。
1、把5幅图连起来回想一下,确定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逐幅图连说。先说每幅图,再回头说第一幅图,第2幅图(以此类推)
(1)自由说。
(2)同桌说。
五、指名讲完整的故事,评议(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
六、总结。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华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教学设计范文6
教学思路:
本节语文课,我认为最好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最好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我想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可以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能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我认为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一定能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教学设计范文7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07~109综合与实践“制订旅游计划”。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分析教材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合理思考、计算、比较,解决有关旅游费用预算的实际问题;能独立收集、分析与整理一处旅游地点旅游的各类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比较可行的家庭旅游计划,并进行旅游费用的预算。
2.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行,初步积累社会活动的简单经验,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学生体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知识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学会评价与反思,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合理分析、处理信息并完成旅游计划制订和费用预算。
教学难点:合理提取信息,制订旅游计划。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选择国内一处旅游地点,收集、了解往返的交通方式、票价与景点、食宿等相关费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
在旅游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书:地点、线路、交通方式、费用、时间、安全、可玩性??
小结:为了获得一个愉快的旅程,我们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因素都和数学密切相关,我们要把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制订一个合理的旅游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完成制订旅游计划的活动。
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小芳和爸爸、妈妈准备利用暑假外出旅游,计划8月5日从南京乘火车去北京,8月9日从北京乘飞机返回。下面我们依次出示小芳收集的部分信息,请你根据这些信息,帮助小芳制订旅游计划并作旅游费用预算。
2.出发时交通方式选择与费用预算。
要求:首先我们来看交通选择与费用。去的时候坐火车,请你根据南京到北京的'部分列车时间及票价,选择一种你觉得合适的方案计算费用。要求既要考虑节约,又要为到达北京之后的旅游做好准备。在计算时还要注意考虑小芳的年龄和身高。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和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汇报: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案?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150×2+150×50%=375(元)
提问: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列车?知道硬座是什么意思吗?硬卧呢?
追问:为什么150乘50%?
(2)265×2+265×50%=662.5(元)
提问: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列车?
(3)315×2+315×50%=787.5(元)
提问: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列车?
(4)445×2+445×50%=1112.5(元)
提问: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列车?
深入思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你最喜欢哪种方案?为什么?
3.返回时交通方式选择与费用预算。
提问:我们再来计算一下小芳一家返回时的费用。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从票价、时间等方面考虑,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计算费用。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比较各自方案,确认选择C航班是最合理的。明确这种方案价格最便宜,而且8月9日晚上返回,不影响当天的旅游。(如果学生回答的是A、B航班,只要能说出他的想法,不需要否定,可以让其坚持自己的选择)
交流计算:选择C航班:1010×2×60%+1010×50%=1717(元)
4.往返总费用预算。
提问:根据你的选择和安排,小芳一家往返交通费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个人方案的预算结果。
5.在北京期间旅游景点费用预算。
提问:按照制订的往返方案,小芳一家可以在北京旅游几天?(4天)
提问:下面是某旅游社推出的“北京一日游”线路及价格(含交通费、景点门票)。看着这张表格,你觉得哪几条线路是最能代表北京特色、最精彩的线路,是你特别想游览的?学生自由表达,说明想法。
提问:考虑到小芳一家只能在北京玩4天,所以我们只能选择4条线路,如何取舍呢?说说你的想法。
操作:请你选择合适的线路,设计一个方案,计算需要的费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
组织交流几种不同方案的景点游览3人一共的费用,说说计算方法,明确方案不同,费用不同,但算法相同。
6.其他费用及总费用预算。
提问:小芳家在北京期间预计还将需要哪些费用?指名回答表格中的内容。
这些费用是指一个人的花费还是一家人的花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出:表格里表示的是小芳一家每天的费用。
引导:请你算一算小芳家在北京期间这些费用需要多少元;然后再联系前面按你的方案计算得到的往返的交通费用和景点游览费用,算一算小芳家这次北京旅游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预算的结果。
三、收集信息,制订计划
1.设计预算。
谈话:课前,同学们已经从网上、报纸上收集了感兴趣的一处旅游地点,并且了解了有关的信息,你能制订出你们全家的旅游计划,并进行旅游费用的预算吗?
操作:请你先填写旅游地点、人数和时间,再制订旅游方案,按方案预算,把每一项费用填入表中,算出总费用大约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把自己制订的旅游计划以及费用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
指名学生交流选择的旅游地点,费用预算情况,检查预算是否合理。
3.调查汇总。
让各组调查每人选择的旅游地点,分类整理小组的选择情况。
各小组交流旅游地点的选择情况,师生合作汇总全班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情况,找出班内选择最多的4个地点。
让学生在课本上表格里填写出选择最多的4个地点的家庭户数。
提问:如果选择用一旅游地点的家庭结伴旅行,费用会节省吗?能节省哪些费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人数较多的话,伙食费、景点购买团体票等可以打折,合用交通工具等可以节省费用。
提问:你家和哪几家可以结伴旅行?根据团体旅游的实际情况,算一算大约能节省多少元? 操作:请同学们按选择的地点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可能节约的费用。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和结果。
四、回顾整理,深入反思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范文8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主旨是以“读”为核心,以“悟”为主线,以“美”为衬托。在教学时,引领学生在听、说、读、画中进行感悟、积累,在品、读、悟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品味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初步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述诗意。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课件演示鹿柴的风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鹿柴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来。】
2、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鹿柴风景区。(板书:鹿柴)在这里“柴”的读音“zhài”是山寨的意思。刚才大家看了鹿柴的风景了,那你觉得鹿柴这个地方怎么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对鹿柴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唐代大诗人王维游览到这里的时候,也跟大家一样,颇有感触,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老师指“鹿柴”,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看、想、听、说,将学生引入古诗所蕴含的意境中来,为真情诵读、感悟奠定了基础,学生对学习这首诗有了渴望。】
二、合作学习,质疑解疑。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老师读时的`语气、停顿和生字的读音。
【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这首诗中生字的读音、语气、停顿,为正确流利地朗读做好铺垫。】
2、学生自由读诗,做到读准每字每句,读得正确流利。
【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
3、同桌或小组间互读互检,然后指名读进一步检验学生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4、再读古诗,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帮助。
5、学生汇报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对词的理解或在哪里见过这些字词,都是怎样用的。还可以是质疑,或针对同学的质疑谈自己的看法。)
【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思考。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空山之中能有什么声音?(风声、鸟声、水声等)那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没有写这些,单单写了“人语响”?(板书:“人语响”)你能猜出作者的用意吗?(作者用这种反衬的手法是想突出鹿柴的“静”)
如果你置身于这鹿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幽静、悠闲、安逸、平和)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学生试读。
师指导朗读:“但闻人语响”用轻重两种方式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因为听得不够清楚,有回声,声音要轻一些。
学生练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美读)
(引导学生体会到人在山中,山静,人心更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美。)
【通过观察、想象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悟出诗的意境。】
2、如果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一种幽静之美,那么夕阳西下时的鹿柴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诗人用“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两句来描写的,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师随机板书“返景”“深林”“青苔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通过动脑联想更容易体会到夕阳西下的时候鹿柴的美。】
一抹阳光照进深林,为这幽静的深林增添一份独特的美。请大家看老师搜集到的一段影片。(观看鹿柴夕照影片。)
【学生通过观看夕阳美景,联系自己的想象,能够更进一步体验到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美。】
师指导朗读:“返景入深林”用快、慢两种方式对比读,使学生理解,因为有一抹阳光为幽静的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读的稍快一些、有生气;“复照青苔上”读时要充分表现对这种悠闲、安逸环境的喜爱。
学生练读。
谁想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给同学们朗诵这两行诗句?(同学朗诵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想象当时画面。)
【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想象。】
3、让我们共同再来领略一下鹿柴的美景吧!(学生再次看课件)
4、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这首诗。
5、采用同桌互背、指名背、配乐齐背等形式检验背诵情况。
【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有利于感受古诗文语言的优美,而想象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使学生完全入情入境,进而更深刻地体验诗的意境】
四、动笔勾画,深化诗情。
这首诗意境清幽,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板书:诗中有画 意境清幽)请同学们也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上。
【诗是有字的画,动笔勾画是对诗的意境的一种真情流露,吟诵和题写是学生心灵的歌唱、情感的倾诉与升华。】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其实,描写山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先欣赏配乐师朗诵《山居秋瞑》大家体味一下诗中的意境。(师真情朗诵,学生感悟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希望同学们常走近它、欣赏它、品味它,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相关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能在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设计范文9
教材简析:
本次安排了看多幅图习作。教材出示了四幅图,并配上了例文《打预防针》。通过“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揭示了习作的要领:看多幅图习作要“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最后,又出示了四幅图,要求看懂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打油》的故事。
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连贯讲述。
教学难点:
想象事情经过。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读懂例文《打预防针》,初步感知看多幅图的`方法。
2、按“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习作要“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按照作业的要求,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打预防针》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打油》的故事。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上学期曾经写过的几幅图
2、小结: 看明白图意,还要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连贯。说说多幅图写作要求
二、指导看图,口述图意
1、出示挂图
2、看看例文是怎么写的。按顺序说说每幅图画了什么,连起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懂例文
1、师读例文
2、小结:先把每幅图的意思看明白,再把这几幅图连起来,想一想这四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3、例文除了写清了图意,还写了什么?
4、小结: 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要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讨论交流:哪些文字内容可以从画面上看出来?用“——”划出来。自己读例文,想一想哪些文字是画面里没有,但可以通过画面想象出来的?用“~~”划出来。
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讨论明法
1、指名读“习作要点讨论”
2、小结:①看懂每幅图的意思②把几幅图连起来,看主要画的是什么事。③加以合理的想象思考:看多幅图习作的关键和方法是什么?同桌讨论。
五、迁移仿作
1、指名读要求
2、指导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说画了一件什么事。
3、看清每幅图的意思,突出重点,抓住细节,展开想象,随机指导
4、练习把故事完整地说一说。交流: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指名说逐幅交流同桌互说、指名说、自己练说评议
六、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各自习作
教学设计范文10
【教学目标】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听故事、读故事过程中学习字词,学会提问,并学习自已解决问题。
在学故事中懂得绝招来自于立志,依靠刻苦的磨练。
【教学过程】
一、趣谈“绝招”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什么是“绝招”吗?
(绝招就是你有别人不容易学会的本领,绝招又可叫绝技、绝活)
2、老师再考考大家几个生字词,看能不能读正确:
(撒了气、腮帮子、蔫蔫、攥饺子、露馅、调换、尴尬、下巴颏)
3、那么文中三个孩子的绝招各有什么绝招,你最佩服谁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想听故事吗?那好,不过,老师在读时你们要边听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停下来时,你就可以问。
4、好了,爱听故事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故事是这样的:
二、趣读“绝招”
1、读1~5节后:
⑴ 听着心痒痒吧,你想读哪儿!指名读
⑵ 好,现在请大家说说有什么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
引导关注“鼻尖为什么出汗”?
⑶ 能用一句话说说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讲的什么吗?
小结:这是他们第一次比绝招,小柱子输了。请大家继续边听边想。
2、谁愿来接着讲下去──(师生共读6~12节,指导将读不好的自然段读好)
⑴ 故事讲到这儿又暂停一下,请大家想想刚才读的这些自然段在讲什么?
⑵ 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① 奶奶包饺子这一招弄明白了吗?指名说,说不清再读读,想想后再说,注意“专管”一词,引导学生用动作体会。
② “日子一天天过去……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Ⅰ 如果问到“尴尬”,则肯定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的好习惯。什么是尴尬?联系前文理解并找近义词“难堪”,然后读读这两个词。
Ⅱ 抓住有新鲜感的句子不放,你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吗?学生可能问大树下的尴尬是什么尴尬?为什么不能忘记?为什么暗暗的练?(重点肯定后两问,并引导我们也要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和同学、伙伴比本领,但不能是争着比吃穿玩)
Ⅲ 小结学法:你们看,读书的时候,遇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想想问问,问问想想,收获多大呀!
3、小柱子的绝招练起来了吗?指名接着读──读(13~17节)
⑴ 随读指导
① 读到“保准不错”时,指导读出小柱子说话时的自信。(你看小柱子说这话,显得怎样?)
② (读到“把嘴撇到下巴颏了”)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注意到这句话了吗?喜欢吗?说说看,(生说理由,引导做动作,指导:你看作者写活了人物的表情,也就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这就叫以表情写——)要是读书的时候不停下来想一想,多可惜呀!
③ 指导读好“随口说到”、“脱口而出”后面的语言
⑵ 这故事的后半部分又写的是什么呢?
⑶ 还想读读吗?想读哪儿就练习哪儿。
三、趣议“绝招”
1、故事,我们就热热闹闹的先读到这儿。接下来大家应该回过头去把课文默读默读,勾画出自己欣赏喜欢的语言,并想想读了整个故事自己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很想知道。
⑴ 你勾画了哪些喜欢的词句,简单说说理由。
⑵ 一个故事读完后,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谁来说说。
⑶ 读完全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接下来我们看看对这三个小朋友的绝招的人气支持率,佩服( )绝招的请举手,看来最多只能加( )颗星。
3、下面,看看书,说说你最佩服谁的绝招,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从三胖开始:
(说完佩服三胖和二福的理由后,引导:奶奶的话,道理也是落在这上面的`。我们读读)
4、我想:
大家对有个问题一定很感兴趣,是什么问题呢?──小柱子的绝招是怎么练成的呢?小组讨论讨论。
⑴ 组内讨论。
⑵ 集体交流:
① 围绕 “想了哪些办法?牺牲了哪些时间?吃了哪些苦?你想用怎样的词,怎样的话夸夸他?”议。
(注意引读:日子一天天过去,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一天天过去,休息玩耍的时间一少再少……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柱子费劲心思办法,废寝忘食挤时间,他……)
② 小结:
难怪大家最佩服小柱子。真是个有志气、能吃苦的孩子!
5、过渡:
学到这儿,我们已经很清楚文中几个孩子的绝招是什么,并且还明白了谁的绝招最绝。不过,老师还特别佩服文中一个人的绝招,猜猜看。学生猜奶奶的绝招,奶奶的绝招我佩服,但不是我特别佩服的,再猜,学生茫然。
四、趣探作者语言“绝”
1、其实,老师特别佩服写这个故事的作者,因为他的语言太绝了:
举例:“村东头,大树下”六个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字,就把孩子们比绝招的地点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一般人写成“在村子的东头,大树的下面”那么罗嗦。再有:作者写三胖憋气“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短短十个字,三胖憋气时的样子就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而且这十个字,一点不华丽,就像我们说的话,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还有八自然段的“要过”不说成“拿过”,十五自然段的“腾地”不说成“一下子”,感觉作者用的词又简单又生动得像在放电影。
2、同学们,你们愿意不出声音的默读默读课文,去寻找发现作者语言上的绝招吗?待会,给我们讲讲你的发现。
3、学生说作者语言上的绝招,教师引导猜猜作者语言的绝是怎么练起来的。
4、你们佩服作者的语言吗?请你把想抄下来,品一品的语言勾出来。同学们,会读书的小朋友,不但会边读边想,停一停想一想,而且在读过想过后,还会把自己欣赏的语言勾画出来,在笔记本上品味记录,并随时拿出来读读,记记。
五、“我”也要比“绝招”
总结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知道了故事中谁谁谁,什么绝,同学们尤其佩服小柱子的绝招,因为他的绝招反映了他的志气大,勤学苦练的精神。同学们,比绝招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也练一个绝招和你的伙伴比比?下去,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不过借小柱子的话老师提醒大家,条件是。
教学设计范文11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教学设计范文12
【教学要求】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积累内化、整理思绪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流程】
一、紧扣课题,顺势导入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1、初感知,整体把握
①自由读课文。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②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再读题,鼓励质疑
①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②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③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品词句,积累内化
①你最感兴趣的上哪个问题呢?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机动教学。
a.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1)指数名学生答。
(2)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课件展示)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3)师: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一句或几句都可以,感受长短不限。
(4)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
(5)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
(6)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扣住“挤”“钻”“贪婪”“装着”重点词语以及“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
(7)指导朗读。指名读,肯定性评价;分组读,激励性评价;分男女生读,感悟性评价。
b.“我”这样子读书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四、达标测评(读全文,整理思绪)
①此时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②指名答。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吧。
④齐读。
五、小结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写词语、感悟写法、升华情感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前提测评
听写字词,加强积累(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1、析词句,感悟写法
①齐读“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这个句子,你喜欢它吗?能说说原因吗?
②指名答。
③小结:写得多好的句子呀,它写出了──生答:作者的动作和心理,它写出了──生答:矛盾的言和行,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④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能学着样子写上几句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⑤学生练写。
⑥交流点评。
2、诵语句,升华情感
①过渡:“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得饥肠辘辘,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国文老师的一句话──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③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论:“我们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⑤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象一匹“饿狼”,他为了读书更可以──生答:“口是心非”!而这个“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我们都一样明白了──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四、达标测评
①交流熟记字行的方法。
②观察书写位置。
③学生书写。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预习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附:板书设计
窃读记
复杂
快乐惧怕(心理描写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教学设计范文13
教学总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 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认识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 确描摹“识、本、领”3个字。
2.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朗读好文中人物的语言,初步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4.了解蝉最终没有学到本领的原因,知道学本领不能怕苦、怕难、怕累的道理,并能用一句话说清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 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拼音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音节:chán,指名拼读。
2.板书:蝉,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
师:蝉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个虫字旁(板书:虫)。右边是个“单” (板书),合起来就是蝉。这是一个形声字,虫字旁表义,单表音。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说明】
结合揭示课题,复习拼音,读准翘舌音。通过板书,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这种昆虫,同时滚动复习 ,加深对“形声字”的认识。
二、巩固分节,初读课文
1. 巩固标小节号。
(回忆方法——自己标小节号——集体核对)
2. 自读课文,要求:字字过目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节。
【说明】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小节号是初读课文的常规步骤。对于标小节号这种新技能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学阶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标小节号的方法及注意点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逐步使学生对这项技能日趋熟练。另外,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正音的意识,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自主阅读的最基本的步骤。
三、小组学习,读课文划词语
1.小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出示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字字过目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游戏巩固,核对词语。
(1) 游戏:拼音节,请词语。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词语都用拼音代替,读对后出示词语)
重点关注:
? 很 (前鼻音, “很”就是“非常”的意思。)
? 本领 (分清前后鼻音。)
? 知识 (整体认读音节)
(2)媒体示范、全班比对检查。
3.指导读好词语“不以为然、一摇头、不耐烦”
【说明】
把课文读正确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
的时间读文,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尽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对于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逐步养成不急不躁的读文好习惯。
“圈生字、划词语”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渐渐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游戏的引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各有侧重地对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一次集中的正音。
四、指导读句,扫除朗读障碍
1.出示句子,同桌练读。
媒体出示:(1)蝉一天到晚趴在树枝上叫,它的叫声很不好听。
(2)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3)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2.指名交流读句,随机理解“一天到晚”。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将句子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学生读懂文章打基础。
五、读课文,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巩固读书习惯。
2.齐读课文。
3.根据提示说清故事大概内容。
(1) 师带读提示。
出示:因为蝉的叫声___________,所以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__________。 (怎么样) (干什么) 可是,蝉不愿意学。结果,它___________。
(怎么样)
(2)同桌交流。
(3)逐句交流,随机学习生字“名、本、领”。
第一句:
师:谁来交流第一句?
师:可不是一般的歌唱家,而是-----,有名就是名气很响的意思。谁能
读好这个词?(有名) 你有好办法记住“名”吗? 指名说 (关注规范表达)
师:那有名的歌唱家想干什么呢?(出示:本领)
师:你怎么记住“本”这个字?(指导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领”这
个字怎么记呢?(关注规范表达) 边说边在桌上写一写。
师:再来读好这个词语。
第二句:
师:可是蝉不愿意学,那结果怎样呢?
(4)齐读。
【说明】
分节读课文是对学生先前预习课文时标小节、读准字音的再一次反馈。同时借助填空整体进入,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继续加强生字的识记,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六、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小结。
2.指导写字,练习书写“本、领”。
【说明】
通过老师示范,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将字形结构、关键笔画作为切入点,对生字的书写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写好字的信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加以实践。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
生字;认识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描摹“识”。
2.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朗读好文中人物的语言,初步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3. 了解蝉最终没有学到本领的原因,知道学本领不能怕苦、怕难、怕累的道理,并能用一句话说清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引读填空,回顾故事内容。
2.导入新课。
二、重点学习第二节,读通句子,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
(一)分清句子,读通句子。
1.指导数句。
2.自读课文,分清句子,尽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分句开火车交流,正音。
4.齐读第2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6句话。边读边记,有哪几位歌唱家(板书:歌唱家)想教(板书:想教)蝉学本领(板书:本领)?
(二)读第二小节,了解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
1.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
2.交流并板书:黄莺、画眉、云雀
3.听鸟叫声,加深了解。
(三) 朗读描写三位“歌唱家”的句子,了解它们想教蝉学习的本领。
1.指名3人交流句子。(生交流一句,媒体出示一句)
2.师生配合读句,随机指导识记、书写“识”。
A.发音
B.识谱(出示词卡)
引导发现2个字的共同处(都是左右结构,都是言字旁)。
教学设计范文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教学设计范文1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真挚友情。
教学准备:
气球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⒉看看这个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⒊是什么事情让红气球这么高兴呢?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22 窗前的气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⒈学生自读课文
⒉想办法读准课文里的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①出示带生字的气球卡片
②学生认读。
师示范:我会读“科”、“科学”,小朋友们跟读。
③开火车读生字
三、创设氛围,朗读感悟
⒈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⒉学习1—2自然段
①什么是传染病?医院对传染病人有什么规定?
②哪些人不能来看科利亚?
③科利亚最亲爱的妈妈、爸爸,最亲密的小伙伴……都不能来看他,他也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块,还不能干什么?
④这么多开心的事都不能做,他肯定觉得……
⑤体会“呆呆地”、“静静地”
a“呆呆地”是什么样子?
b“静静地”是指什么?
c是呀,病房里真安静,连脚步声都很难听到,科利亚一个人呆着,他什么也不能做,看到科利亚这样,你们有什么感受?
d齐读。
⑥他呆呆的望着窗户,能望到什么吗?连蓝蓝的天空都只能望到一角,他觉得……
⑦刚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学习了1、2自然段,谁愿意和我一块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请站起来,愿意听的小朋友体会科利亚难受的心情。
⑧科利亚多么的'孤独,多么的难受,多么的伤心啊!他这时呆呆地望着窗户,肯定在想什么?
⒊学习3—5自然段
①是呀,如果有人来看看他,哪怕不说话,那也该有多好啊!就在这时,突然……(课件)
②这是怎么回事呀,小朋友们赶紧接着往下读吧。
③科利亚看到的这个气球可不一般!
(课件)看看这两个句子
a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读读看。
b多么可爱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体会这种可爱吧!(齐读)
c我看到我们教室里现在有50张可爱的小脸呢!谁也能用“可爱的”来说一句话。
④这个气球一摇一摆,一上一下的,科利亚看到了怎么样啊?
⑤科利亚看着这个气球,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只有米沙一个人?科利亚想到他们在干什么?叽叽喳喳能读得更欢快点吗?原来有这么多张逗人的小脸,科利亚看到这些逗人的小脸……(板书:高兴的笑了)
⑥让我们带着最美丽的笑容一起来享受科利亚的这份快乐吧!(齐读)
⑦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虽然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他的小伙伴们隔开了,但却无法隔开他们的心,这个气球代表着小伙伴们对科利亚的?(板书:气球,问候)
四、拓展升华,开拓思维
⒈如果你是科利亚的同学,你会这样做吗?小朋友们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去问候科利亚(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⒉有同学们这样关心他、想着他、念着他,想想没过多久,科利亚怎样了?
五、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学习了……(师指课题)
你喜欢这个气球吗?为什么?
(课件音乐)一个飘在窗前的气球,对生病的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份惊喜,让我们记住这个气球吧,也记住科利亚的同学间那一份真挚的友谊,让我们在歌声中拉起手来,共同祝福科利亚,共同感受这种幸福和快乐!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经典教学设计06-22
《功》的教学设计06-01
bpmf教学设计01-15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1-15
猫教学设计11-26
《XYZ》教学设计12-10
教学设计的评语04-25
《蝉》教学设计01-17
《勇气》教学设计04-02
《做客》教学设计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