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05 09:08:22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水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课件。

  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活动难点:

  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活动流程:

  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趣

  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实验

  (一)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表示它还在。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

  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

  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6、提问

  (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

  (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迁移运用

  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本阶段,我班开展了“从头到脚”的主题活动,在“我的身体”这一版块中,我们发现,通过一个阶段的资料收集,师生共同分享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孩子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不仅对身体各部的名称及功能、用途,以及对身体怎样进行自身的保护有了具体的认识。而且对画人特感兴趣,尤其是画各种姿态的'人、各种多变的脸,非常开心。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开化装舞会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我又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在看看找找贴贴的过程中,认读动物的名称,进行配对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发挥想象,使得语言方面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在椭圆形纸上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等,从而做成面具。

  2、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声音响亮。

  3、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要求颜色鲜艳、画面对称。

  活动准备:椭圆形纸、绘画工具、老虎、狮、熊的面具以及耳朵,磁带等。一老师扮演小老虎。

  活动过程:放音乐

  一、放生日歌:

  师:问幼儿这是什么歌曲?(生日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庆祝小朋友的生日,吹蜡烛时许了一个什么愿……。看看今天的小寿星是谁(请一老师扮演成小老虎),“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举行一个舞会,请小朋友参加,好吗”。可你们知道吗,今天真正的寿星是谁,(老师脱下面具)原来是高老师,我们给高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老师谢谢小朋友,想请大家参加她的舞会,有一个条件,一定要化装……。

  二、讲解示范

  师:(一)出示狮子面具(正确的)

  1、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画面对称。

  2、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强调颜色鲜艳。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

  (二)出示小熊面具(不正确的)

  让幼儿指出不对的地方,讲出怎样画才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画出特别的我,产生自我欣赏的积极情感。

  2、 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自信的介绍自己的五官特征。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面小镜子:绘画材料(油画棒、彩纸)2、 教师和本班两位幼儿的自画像。

  活动过程:

  1、 欣赏交流出示教师漫画式的.自画像。这是谁的画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本班幼儿漫画式的自画像,这是我们本班两位小朋友的画像,请你猜猜,他是谁?(提示: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位小朋友都很特别,你能找到自己特别的地方吗?请你照着镜子找一找。

  你最喜欢自己什么地方?

  2、 学习表现五官、头部特征如果你要画出你特备的部位,你应该怎么画?请个别幼儿尝试作画。

  3、 幼儿作画幼儿尝试用夸张的漫画方式画自画像,夸张的表现自己无关的特征。

  4、 根据画介绍我自己:我很特别,因为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借助松香粉,线经过摩擦可以产生声音。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愿望。

  活动准备

  各种线(棉线、丝线、毛线、尼龙线、小线);糖、面粉、玉米面、松香粉、盐;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线可以发出声音吗? 幼儿讨论。

  (1)我用手指弹线绳。 (2)我用手指捋线绳。 试一试。

  (1) 哪种材料可以使线发出声音。幼儿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捋线,使线发出声音。

  ① 用手指蘸盐捋线

  ② 用手指蘸糖捋线

  ③ 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线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线

  (2)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① 用手指蘸盐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② 用手指蘸糖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③ 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线才能发出声音。

  (3)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线也发出声音呢?

  (2)运用比较的方法,试一试哪种线发出的声音最大,哪种线发出的声音最小。

  注意事项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儿不能品尝各种材料。

  3.边实验边记录,使记录与结果相符。

  4.由于松香粉的附着力强,建议每次实验后洗手、换线。

  拓展线索

  1.制作玩具乐器。

  2.组织器乐演奏会,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松香发声筒演奏。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复习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2、通过十二生肖儿歌的创编,巩固幼儿对十二生肖排列顺序的认识。

  3、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规律,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自制生肖钟,生肖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有趣十二生肖。

  学具:纸板制作的钟面、十二生肖动物图片、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识十二生肖以及排列顺序。

  1、师出示礼物:前几天孙老师过生日,朋友送我一个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

  2、你属什么?你们家里人是属什么的呢?十二生肖里还有哪些动物?

  3、生肖一共有多少?现在我们小朋友把他们排好队请出来(第一次操作)

  4、检查幼儿的操作,复习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5、师小结:十二生肖也叫十二属相,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在我们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一种动物表示一个生肖,也就是一个属相。通过生肖我们能推算出自己和别人的年龄。

  二、看课件仿编儿歌《十二生肖》。

  1、 十二生肖是排好队来过一年又一年的,你们知道谁排在第一名吗? 2、 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谁排第一个?第二呢?最后会是谁呢?3、不知道?没关系,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十二生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

  三、看课件《有趣的`十二生肖》,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规律。

  1、幼儿看课件,自己尝试创编儿歌。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创编,教师整理。

  3、看课件,集体朗诵儿歌。

  四、做十二肖钟,了解生肖轮回规律。

  1、老师带来一面生肖钟,小朋友看上面有几个小时?十二个小时正好对应十二生肖,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生肖钟吧!

  2、玩生肖钟。

  (1)小朋友的生肖是什么?有个小妹妹比你小5岁,她的生肖是什么?有个大哥哥比你大5岁,他的生肖是什么?

  (2)小朋友的生肖是龙,小朋友的妈妈也属蛇龙,为什么不是一年生的,生肖会一样呢?

  (3)(启发幼儿结合“生肖钟”进行思考说出妈妈是以前轮到的,小朋友的生肖是以后轮到的,生肖是不停的轮流,一年一个生肖,12年轮回一次。

  小结:十二生肖是按顺序排列的,十二种动物表示十二年的生肖,每轮一次要多少年?轮到第十三年生肖就会重新开始。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生肖,生肖不会变,同年出生的人生肖都是一样的。

  延伸活动:

  让我们把生肖钟一起带回去算一算我们身边人的年龄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幼儿对线条图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促进幼儿发散性、求异性思维的发展。

  2、幼儿能清楚地将想象出的词语运用到语言活动中。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游戏准备

  组合图两人一幅,木珠两人一筐。

  游戏方法

  1、两人一组,轮流看线条组合图,说出像××,并利用××词汇说一句完整的话。说对者可得一枚木珠,得木珠多者为胜。如:我看这幅图有点像“骆驼”,骆驼喜欢在沙漠中生活。

  2、猜拳决定看图说的先后次序,轮流进行。一次只能说一个词,一句话,说对者才可获得木珠。每次所说的词与句子都不能重复或雷同,每次所说的词要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活动反思

  这节课从一开始设计的.个人操作到课程的游戏化再到层层的为目标设计环节我一共上了五次中间修改了四次,当然确实受到了一些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

  1、目标设计过于简单。一节好的课程设计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的引入课程并升华幼儿的经验,我在设计中忽略了幼儿的以实际经验为基础而再提高的能力。

  2、环节设计中幼儿操作目标单一。在教师评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老师说的不清楚幼儿也能完成操作,可想而知环节设计过于简单,那么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根本没有挑战性也就没有发展。

  3、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表现:语言过于重复、罗嗦、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给于评价鼓励、教室的提问语言不精确、环节过度突然、教师指导语不明确、环节设计没有游戏贯穿、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地图,并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江西省的位置。

  2、知道江西4-5个主要的市区名称及位置。

  3、感受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几其他各地图轮廓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我们都是江西省的小朋友,那你们知道自己是江西哪个地方的人吗?(瑞金人)

  2、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家长哪儿了解的情况。

  二、引导幼儿认识江西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地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呢?像什么?

  2、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对了,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地图的外形像公鸡。

  3、在地图上发现江西的位置。

  教师:那有谁知道我们江西在中国地图的什么位置?(请个别幼儿来说说,指一指)我们一起沿着江西省的轮廓(外边)画一画。

  教师:(出示江西的版块)我们来看看江西的地图像什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教师小结孩子们想象出来的东西。

  三、认识江西各地市的地图。

  1、出示江西省放大的地图。

  教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是鸡妈妈身体的上的一部分,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放大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我们瑞金市就是属于江西省其中的一个市,江西省其实还分为许多的市县,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叫什么?谁能在江西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2、幼儿尝试在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地的位置。

  3、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江西省其他的主要城市。

  教师:你们知道江西还有哪些城市?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城市,并带领孩子一起念一念地名,请其他幼儿在图片上找到位置。)

  教师:请你说说刚刚我们知道的城市,并讲一讲这些城市的轮廓像什么?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把各个地区的轮廓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说像动物,有的说像植物,都很像,我相信孩子们还会想象出更多的东西。

  四、发放幼儿用书,进行“快速找地名”的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教师:刘老师准备了幼儿用书,请孩子们来玩一个游戏,“快速找地名”的游戏怎么玩呢,老师在地图上指出一个地区,请你们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地点,并回答出它叫什么地名?

  2、教师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

  教师:你们已经学会了游戏玩法,现在请你们和同伴一起玩这个游戏,一个人出题,另一个人找地区。然后交换角色。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知道了江西省有很多市县,那你还能记住更多的市县和它们的位置吗?孩子们回家看着地图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讲今天学习的内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食物到哪里去了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使幼儿感知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作用,了解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内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及分析观察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饼干、自制人体消化系统的`拼图、水彩笔、VCD光盘(消化系统)。

  五、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食物到哪里去了?

  找一找,摸一摸。

  操作人体消化系统磁铁图片,饼干娃娃以童趣的语言,自述自己在人体主要消化器官内的变化过程。同时,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探索,指出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肠)的位置。

  (1)饼干娃娃:我是饼干娃娃,我到了小朋友的嘴里,牙齿把我嚼碎了,唾液(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口水)把我变成了食团。经过吞咽,把我送到食管。

  幼儿在自己身上探索,用手指出食管的位置(在脖子里)。

  (2)饼干娃娃:经过食管我到了胃,胃就动起来。小朋友,你知道胃在哪里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

  幼儿在自己身上探索,指出胃的位置(左上胸部)。

  (3)饼干娃娃:胃里有一种像水一样的消化液,这种液体和我在胃里翻过来倒过去,我就变成了食糜,就像稀饭一样的东西。经过胃的运动,我就到了小肠。

  (4)饼干娃娃:小肠里有许多的消化液把我消化成了像水一样的养料,养料被小肠吸收了,小朋友就长高长大了。

  幼儿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小肠的位置(腹部)。

  (5)饼干娃娃:我被小肠吸收后,残渣就送到了大肠,变成大便,排出体外。

  幼儿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大肠的位置(小肠周围)。

  看一看。

  (1)实验:咀嚼饼干。

  ①幼儿咀嚼几下饼干,相互观察,口中饼干变成什么样子(变小)。

  ②多咀嚼几下问:“嘴里是干的还是湿的?”引导幼儿理解唾液(口水)能帮助食物形成食团吞咽下去。

  (2)幼儿分段观看VCD(消化系统)实录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牙齿把食物嚼碎、变小。

  (2)和口水一起变成食团。

  做一做:摆拼图。

  (1)幼儿摆出消化系统主要器官的正确顺序。

  (2)幼儿用简笔画形式在记录卡画上自己的认识:食物在人体内变化过程。食物 口腔内→食团→食管→胃→食糜→小肠→养料(吸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树木的认识,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学习将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3.发展幼儿观察与比较的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落叶树 常绿树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在马路旁,公园里,都能看到许多的大树,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树,知道树的名字吗?

  (幼儿互说,复习对见过树木的认识)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出示幼儿已认识的落叶树

  (1)这些是什么树?

  柳树

  槐树

  银杏树

  水杉

  (2)这些树的叶子是怎样的?

  (观察树叶,了解树叶的差异)

  (3)你知道这些树在秋天有些什么变化吗?

  小结:这些树到了秋季,树叶很快就枯黄落下来,最后树枝上是光秃秃的.,到了第二年树枝上又发出嫩芽,长出树叶.

  (4)这些会落叶的树,我们叫它们什么树呢?

  丰富:落叶树

  2.课件演示

  出示幼儿已认识的常绿树

  (1)你们认识这些树吗?

  油松

  红松

  (2)看看这些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3)你知道这些树在秋天有些什么变化吗?

  小结:这些树,一年四季树的叶子都能保持是绿色的,当然冬季相对春夏季来说绿色要淡一些,但它不会完全枯黄而脱落,只是慢慢地少量的脱落,也就是说树上一直有树叶,而且一直保持是绿色的

  丰富:常绿树

  3.哪些树木到了秋天会落叶?哪些树木到了冬天光秃秃的?还有哪些一年四季是常绿的?

  (1)课件演示:找一找 落叶树 常绿树

  教师与幼儿一起概括常绿树、落叶树。

  (2)引导幼儿说说对常绿树,落叶树的理解。

  三、结束

  1.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认识幼儿园的树木。

  2.说一说:常绿树和落叶树。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8-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