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9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2-08-03 08:09:57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数的组成计算8的减法;

  2、使学生掌握看图列减法算式;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8减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动画片中的巧虎吗?(喜欢)

  师:今天巧虎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学数学,好不好?

  三、复习

  首先巧虎带我们来到开心乐园里面,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

  1、开火车,算一算。

  师出示数字卡片,开火车回答问题。

  4+2=7-3=2+4=1+6=6-5=3+3=

  2、复习8的分成

  老师出示题目,让学生回答,8可以分成()和()

  3、揭题:刚刚我们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小朋友都表现的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来到聪明乐园里学习新的知识,好不好?那么,今天巧虎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什么呢?出示课题:8减几。学生齐读课题。

  四、探索新知

  1、吹气球

  师:看,这是什么?有几个气球?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8个气球

  电脑出示动画:气球正慢慢的飘动起来

  师:哎呀!气球怎么飞走了,飞走了几个气球?还剩下几个?你能完整地说吗?

  生(尝试说):原来有8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下7个

  生(边操作边说)

  师:气球飞起来我们用虚线框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减法)应该怎么列式呢?主要强调看见虚线就是用减法。

  生(尝试说):8-1=7

  师:算式中8,1,7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

  如果老师把右边的七个气球用虚线框起来,表示七个气球飞走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呢?学生尝试回答,然后列式:8-7=1

  师:算式中8,7,1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

  2、吃糖果

  师:巧虎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糖果

  师:图上有几个糖果呢?

  生:8个

  师:看一看吃掉了几个?还剩下几个?算式应该怎么列呢?

  师:我们用虚线把两个糖果框起来,表示吃掉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呢?主要强调看见虚线就是用减法。

  生(尝试说):8-2=6

  师:算式中8,2,6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

  老师把这里的6个糖果用虚线框起来,现在吃掉了几个糖果?我们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呢?学生尝试回答,然后列式:8-6=2

  师:算式中8,6,2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

  3.智慧果园

  巧虎带小朋友们来到了智慧果园,果园里有哪些水果呢?有草莓,有葡萄,师在黑板上出示磁性教具草莓、葡萄

  (1)师让学生数一数黑板上有几个草莓?

  (2)现在师拿走一个草莓,放在虚线左边,看到虚线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呢?。

  (3)让学生回答问题:8-1=7,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列式8-7=18-2=68-6=2

  五、游戏:摘苹果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巧虎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好不好?

  大家一起数一数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先看看老师摘了几个苹果,然后列式。请学生点击鼠标——摘苹果,提问:这位小朋友摘了几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齐数)我们把摘下的苹果用虚线框起来,谁能列出数学算式?(指名学生回答)

  四、巩固新知:

  师说:刚才我们学习了八减几的四个算式,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不好?

  1、看图列式

  课件出示各种生活中的图片

  (1)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2)学生列式。

  (3)师评析,表扬回答问题好的学生。

  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作业纸,师巡视指导。

  (4)师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图的意思

  (5)让学生列式。

  (6)师评析,表扬回答问题好的学生

  六、小结:

  今天我们和巧虎一起学习了8减几,巧虎和我们玩的真开心,每个小朋友都非常聪明。最后我们一起和巧虎说再见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二份。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等分后的一份叫整体的二分之一。

  3、培养幼儿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丝带、桔子、吸管、大米等物品,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2、所需工具材料:尺子、剪刀、一次性透明杯、一次性纸盘、果冻盒、月饼盒、铅笔、橡皮若干;天平、秤等

  3、统计表一张、找朋友音乐、图形二等分VCR.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二等分。

  1、导入:故事VCR《两只笨狗熊》今天张老师也为这两只小熊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这些物品分成一模一样相等的两份,送给这两只小熊好不好?你们可以使用尺子、剪刀、一次性透明杯、月饼盒、天平、秤等来帮你们。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并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3、幼儿体验活动后,教师验证正误。

  ①丝带,幼儿展示结果,教师肯定是相等的两份后,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丝带分成相等的两份的?使用了什么工具?(长短的等分)

  ②吸管,幼儿展示结果,教师肯定是相等的两份后,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吸管分成相等的两份的?使用了什么工具?(长短的等分)

  ③米,幼儿展示结果,教师肯定是相等的两份后,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大米分成相等的两份的?使用了什么工具?如果米很多,怎样分会省事一些?(用秤称、相同的量杯)(重量的等分)

  ④桔子,幼儿展示结果,教师肯定是相等的两份后,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桔子分成相等的两份的?使用了什么工具?(数量的等分)

  教师:把一个物品分成两份一模一样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教师播放幻灯幼儿自己经验,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二、学习图形的二等分。

  1、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可二等分,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是几何图形,现在请小朋友用折的办法把几何图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并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3、幼儿体验活动后,教师并记录在统计表上。

  ①出示圆形,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幼儿讲,教师演示,:圆形从任意边对折都能分成相等的两份)

  ②出示三角形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幼儿讲,教师演示,教师:角对角折)

  ③出示正方形、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幼儿讲,教师演示,边对边、角对角,有两种分法)

  ④出示长方形,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幼儿讲,教师演示,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角对角,有三种分法)

  教师:(出示圆形)下面我们来看看等分后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相比哪个大。(原来的一份大)分后的一份正好是原来的一份的一半,我们把这一半叫做整体的二分之一(老师手势演示)。

  三、游戏“找朋友”(播放找朋友音乐及图形VcR)。

  1、我们现在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时每人拿一个图形的二分之一,跟随音乐去找另外的二分之一,找到之后,要说:我是圆形的二分之一,我也是圆形的二分之一,我们合起来是一个圆。

  2、幼儿游戏,教师判断幼儿找的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

  四、幼儿小组活动:智力大冲关。

  第一组:作业单,图形的二等分;

  第二组:根据影子拼找图形;

  第三组: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第四组:图形七巧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懂得尊重、关心、爱护、体谅他人。

  3、加强幼儿的自信心及积极的对待事情的态度。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我长大了”师:小朋友,现在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在幼儿园应该怎么做?在家呢?幼儿的谈话记录:

  在幼儿园“要帮助老师做事情。”“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要帮助小朋友们做事情。”“不打架、不骂人、不抢玩具。”“排队要快、不推不挤。”

  “少玩玩具,多看书,多学习,还要学会认字。”“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动物。”“要保持清洁,不乱扔垃圾。”

  “要收拾好自己玩过的玩具。”“不大吵大闹,认真听讲。”在家里“不吵爸爸、妈妈买玩具。”

  “帮家里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尊重老人。”“少看电视,多画画,多学习。”“自己吃好饭,不浪费粮食。”

  “要看好弟弟、妹妹。”“不做危险的动作,不乱吃东西。”“要讲礼貌,会倒茶给客人喝。”

  活动二:统计“我家有几口”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

  我们现在在进行“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旨在树立幼儿尊重、关爱他人;能参与家庭分工及勇敢、负责任、守规则、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

  请您协助幼儿将自己近期的进步或在家会做的事用图文形式做一本书(书名自定)。请下周三带来。

  注:请家长将《家园联系手册》填写好下周交来。感谢您的支持!

  大班级分析:幼儿通过统计活动,能了解家庭的人口。

  活动三:“大带小活动”谈话师:你们是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应该怎么帮助弟弟妹妹呢?

  幼儿的谈话记录:主题小结: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会做许多事情,并愿意为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用剪、添画、串插制做陀螺,学会玩陀螺。

  2、通过把圆片看向上、向下移动探索陀螺转的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3、培养幼儿动手制作探索陀螺的玩法及变化。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例2个,纸壳若干同幼儿数,彩笔同幼儿数,教师用材料,彩笔盒、纸壳2张,火柴2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听音乐做模仿动作,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示范玩陀螺让幼儿看,引起幼儿制作陀螺的兴趣,分析有几部分组成,点出课题。

  2、老师示范制作陀螺,讲解制作方法。

  ①剪圆片②添画装饰圆片③找出圆片的中心点,用火柴串插成陀螺,玩陀螺。

  3、教幼儿制作陀螺

  〈1〉老师示范剪圆片,讲解要领。幼儿剪圆片,老师指导。

  〈2〉老师指导幼儿装饰圆片,讲解方法找出中心点。

  〈3〉老师示范串插做陀螺。幼儿串插制作陀螺。

  〈4〉教幼儿探索陀螺的不同玩法,说出圆片位置的高低变化对陀螺转动速度的影响。

  〈5〉分组观赏同伴玩陀螺。

  〈6〉组织幼儿评价作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夏夜本来就是迷人的,夏夜更是丰富的 。每当一缕夏风伴着和谐美妙的蛙声、蟋蟀声萦绕于耳畔时,便会激发起孩子们对夏夜的探究兴趣。为了让孩子更进一步地发现夏夜的有趣与热闹,我们从夏夜里的声音着手,让幼儿感知夏夜里的各种声音包括(室内、室外),从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我们通过为孩子创设一个美妙有趣夏夜的情境,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让孩子们从感知声音——表演声音——想象声音——营造声音,通过表演、想象、动手动脑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孩子感受到夏夜的热闹与有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 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 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 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

  1. 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

  (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2. 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 通过歌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 让幼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 让幼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

  (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3. 利用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4. 通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5. 针对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1) 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

  (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 幼儿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

  6. 在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

  (动静交替,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生成

  在《我身边的科学》主题探索活动中,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难点: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

  2.玻璃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等。

  3.各种实验材料:鸡蛋,盐,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块记录板、记录表,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动稿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2.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评析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2.在活动区投入不同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鸡蛋在其他液体(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资料附录

  鸡蛋悬浮的原因: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出现悬浮现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水滴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2、对水滴的变化过程感兴趣。

  3、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小水滴形象 小水滴旅行课件 电锅一个 镜子、纸、透明玻璃杯

  活动前一天,请幼儿在家装两杯水,一杯放入冰箱,一杯不放入冰箱,第二天早上请幼儿观察

  活动过程:

  一、小水滴去旅行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小水滴可以流到各个地方去旅行)

  2、如果小水滴想到天上去旅行,怎么去呢?

  3、播放课件,幼儿观看。

  4、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暖烘烘——受热)它们的身子变得怎么样?(变轻了——变成了水蒸气)

  飞到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样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抱在一起,变成了细细的小水滴——由水蒸气又凝结成细小水滴)

  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飘来飘去,变成了什么?(白云)

  几个小水滴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小雨滴)

  二、小水滴旅行过程

  1、幼儿听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边念“我是一滴小水滴,要求太阳来帮忙,照得浑身暖洋洋,快快带我上天空”,边将自己想象成小水滴,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表演水滴旅行的过程,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水滴发生变化时的状态。

  三、小水杯里的奥秘

  1、出示几杯水,请幼儿观察。这是小朋友在家里准备的几杯水,看看发生变化了吗?(教师可将结冰的杯子翻转,引导幼儿观察:水结成了冰,是固体,不会像液体那样流动了)

  2、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已结成冰,有的还是水)怎么会这样的呢?

  3、引导幼儿讨论并得出结论:昨天放进了冰箱的杯子里有冰块,而没有放进过冰箱的杯子里仍是水,结冰的杯子里,有些冰已经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四、移动小水杯

  1、将已结冰的小水杯分散放在每张桌子上,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水杯里的变化。

  2、小水滴变成了冰,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水吗?

  3、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让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纸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用手去握杯子,看看有什么变化。

  五、抓住小水滴

  1、教师将一杯水倒入锅中加热煮沸,请幼儿猜测水会怎么样。

  2、幼儿观察几分钟,看看发现了什么,锅中的水是否会减少。

  3、讲述用镜子、纸、透明玻璃杯等举到锅上方,去“抓住”(吸附)小水滴。

  4、小水滴为什么都透出来了?(热了以后,水滴变轻了,变细小了)它被“抓住”了吗?告诉幼儿细小的“水滴”被“抓住”以后,又“抱”在一起,变成“胖胖”的水滴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丰富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的图片。

  2.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的存在。

  3.图片:枝叶、花朵、树儿、花儿、草儿。

  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活动难点:理解风与四季的关系。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理解诗句。

  提问:你看见风吗?风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风是有大有小的)

  2.完整欣赏诗歌一遍。(教师范读)

  (1)出示图片,理解词汇: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2)出示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让幼儿理解诗歌。

  3.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2)教师和幼儿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幼儿自主朗读。

  4.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非常优美,它用拟人的手法以树儿,花儿,草儿的口吻告诉幼儿“风在哪里”,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赋予了有形的生命。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又激发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进行活动之前,我带领他们到大自然感受风的存在,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个铺垫。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小百科: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准备

  活动前编排好情境表演(见"教学材料")。

  幼儿用书:《我会这样做》。

  活动目标

  学会关爱自己和周围的人。

  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些简单的应急方法。

  活动过程

  1.师幼观看情境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做。

  教师:如果你遇到了这些事,你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当奶奶突然生病时,可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如果找不到爸爸、妈妈,可以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在外面和家人走散了,可以在原地不动等候;也可以找工作人员通过广播寻找。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开。

  2.讨论常用的紧急电话号码。

  教师: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紧急事情时,可以使用哪些电话号码?

  幼儿交流,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号码。

  师幼讨论:打紧急电话时应该说什么?

  师幼共同小结:打紧急电话时要说清自己家的地址及所发生的事情。

  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我会这样做》上的操作。

  3.玩模拟游戏"拨打紧急电话"。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做紧急电话的接线员,一组做报警的人,学习如何拨打紧急电话。交互进行游戏。

  幼儿交流游戏中的感受,如报警的人是否说清自己的地址以及发生的事情等。

  教师(提醒、强调):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在遇到紧急事情时才可以拨打。

  教学材料

  小朋友和奶奶在家,奶奶突然发病。

  小朋友和妈妈在游乐场玩,由于人多,找不到妈妈。

  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1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大班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模板12-14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02-02

幼儿园大班教案《值日》12-26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12-26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3-05

幼儿园大班教案《梦》03-18

幼儿园大班教案《排序》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