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空城计》优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已成为足智多谋的代名词。《空城计》这个故事写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诸葛亮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布下空城计,吓得司马懿退兵四十里。课文着力表现诸葛亮在敌我交锋中知己知彼,有胆有谋,才智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注意积累一些成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是一个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人。
4. 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5. 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
本课生字“藏”“登”的笔画繁多,重点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课后的词句积累“初出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词语,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掌握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一)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三国时期。)
(二)简单交流一下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查阅课外书、请教家长,了解一些三国以及三国人物的知识,重点交流学生了解到的有关诸葛亮的一些事,为本文学习做好准备。)
(三)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据《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改编的《空城计》。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由识字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开火车,玩卡片游戏),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渠道。
(设计意图:本课课文较长,生字较多,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把生字认清楚,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切实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认读生字。)
(三)出示课件,认读生词。
(四)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将阅读与识字相结合。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读文质疑。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会体味得更具体,理解得更深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四)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
(五)、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兵临城下。)
“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生字2音2字2词
2、词句积累2遍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
高潮 司马懿中计
结局 诸葛亮释计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一)中心话题:
你心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圈画重点词句。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感悟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全班交流
学生认为诸葛亮很聪明,很勇敢,有智慧,教师都可以认可,接着引导学生说一说又聪明又勇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相机板书:有胆有谋,才智过人。
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证明诸葛亮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依据。
1. 第一自然段:司马懿兵临西城。
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司马懿大军压境,可以看出军情紧急,从侧面表现诸葛亮镇定自若,有胆有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透过文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当时的现场,“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临危施计”,“诸葛亮镇定自若”,“司马懿中计”,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 第二自然段:
(1)对比:
“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而“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当时情况危急,诸葛亮临危不乱,有胆有谋。
(2)诸葛亮临危施计:
诸葛亮临危施计,从正面体现了他的处变不惊、才智过人。
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这段文字说明诸葛亮当机立断:所有的调兵都已经来不及了,既然是空城,那就索性再空一点:旗子收起,百姓回避,城门大开,让对方看不透到底是真空城还是假空城。再加上诸葛亮胆大心细,知己知彼,自己一副儒雅装扮、轻松神态在城楼弹琴,更让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对人物的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活灵活现。)
(3)司马懿中计:
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学生通过司马懿的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感受人物特点。
司马懿:望——见什么?→疑惑——疑什么?何根据?→退——为什么?
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的呢?
“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
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镇定自若。
3. 第三、第四自然段:诸葛亮释计。
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体现诸葛亮料事如神,才智过人。
4. 诸葛亮最后拍手大笑,谁能体会着说说。
(诸葛亮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地笑。)
5. 你心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适时板书: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做到说话有理有据,进而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找依据,体会人物特点。
(三)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课件出示(适时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学生讨论。
从《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战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的。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人物性格,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二、拓展学习
(一)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一些吗?出示课件
(二)举办一次读《三国》竞赛活动。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广。)
三、教师小结,推荐阅读
《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请大家课余挤出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版),或者开展“我心中的诸葛亮”专题讨论,从课上引伸到课下,从一篇课文引发学生读更多的三国故事,甚至整本《三国演义》,实现大阅读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教学反思:
《空城计》这篇课文在冀教版三年级中第一次出现,它有着许多吸引孩子的地方。有的学生读过名著《三国演义》,所以对故事比较熟悉, 在开头的环节请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声绘色的讲一讲空城计的故事,这个要求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提的有些高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并且这一环节和后面紧跟着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些重复拖沓。
接着请同学们读课文,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想想诸葛亮、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孩子们可能不能准确的总结,但也要让他们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使孩子们认识到足智多谋与聪明的不同。在分析诸葛亮的人物时还是应该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细节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容态上入手体会情境。
司马懿这一人物在课文中是不可忽视的,他起到了铺饰衬托的作用,用这一人物更反衬出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计高一筹,而对司马懿的分析也够准确,最后还要教师的引导总结。
这节课里我在教学环节上有点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会不断改进的。
【小学语文《空城计》优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空城计语文教学设计03-18
小学语文《大海的歌》优质教学设计05-11
小学语文《布衣元帅》优质教学设计04-07
小学语文《太阳,你好》优质教学设计06-13
小学语文《看瓜》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05-06
小学语文优质课《成长》教学设计06-30
小学语文《凡卡》优质教学设计「汇总」03-19
空城计教学设计03-20
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