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通用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时间:2024-10-20 22:04:56 登绮 三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通用10篇)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圈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取得的背后必须有毅力支撑。

  教学重、难点:

  圈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揭示课题。

  1.体验引入:同学们,前两天数学老师给我们做了一道难题,你们做得怎么样?

  过渡:在世界上有一道著名的难题——“歌德巴赫猜想”。虽然至今无人能解答。但是,许许多多科学家为了解这道难题用了一生的时间。其中有一位是我们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他耗尽了毕生的精力解这道难题。

  2.出示生平:(陈景润)读读陈景润的生平介绍,说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3.出示课题:陈景润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习卡:

  1)默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组内合作,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交流归类:

  1)黎明、朦胧、曙光的意思,在文中说明什么?

  2)沉浸、游弋、毫不在意的意思,用了这些词说明什么?

  3)陈景润为何舍不得浪费这几分钟?

  三、学习课文,释疑解难。

  过渡: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三个方面,自己读课文,对感兴趣的问题寻找答案。

  1.学生尝试释疑。

  2.交流反馈:

  1)黎明、朦胧、曙光……

  ◆学生交流(说到陈景润早早地起床,不辞辛苦地学习即可)

  ◆教师引读:当……陈景润已经……;当……已……;……已……

  ◆小结:是呀,一日之计在与晨。陈景润就是这样孜孜不倦(板)地学习。

  2)沉浸、游弋、毫不在意的意思,用了这些词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说到陈景润陶醉在书堆里,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什么都不在乎即可)

  ◆指导读句。

  为了攻克数学难题……忘了周围的一切。

  此刻,他望着那紧锁的门……埋头读书去了。

  ◆小结:陈景润就是这样每天忘我地学习。(板)

  3)陈景润为何舍不得浪费这几分钟?

  ◆学生交流。(几分钟合起来就是很多时间,陈景润就是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学到这么多本领。)

  ◆文中提到了那些个几分钟,一起读一读。

  ◆小结:这是多么平常的几分钟啊!陈景润就是这样抓紧分分秒秒,学会了英、俄、法、德四门外语。(板)争分夺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个几分钟可以利用呢?

  ◆说话训练:我的日常生活中,在,需要,可以。

  ★能说出一种情况。

  ★★能说出两种情况。

  3.总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陈景润争分夺秒、不知疲倦、忘我地学习工作,真令人钦佩。

  四、真情感悟,师生共勉。

  1.小练笔:

  那我们在做难题时,有的`同学通过各种努力,取得了成功;有的同学努力了,但没有成功;还有的同学一碰到难题就退缩了。每位同学都有感受。学了这篇课文,想想自己,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

  2.指名交流。

  3.听了大家的感受,老师也深有感触,想把华罗庚爷爷的一段话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下理解“不知疲倦、孜孜不倦、沉浸、游弋”等词语。

  2、在圈划关键词的实践中,感悟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

  3、认识排比句的语言形式,了解排比句的作用,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造句。

  教学重点:

  在圈划关键词的实践中,感悟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孜孜不倦的人。

  教学难点:

  认识排比句的语言形式,了解排比句的作用,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造句。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不知疲倦的人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33课,齐读课题——不知疲倦的人师:课题中的“不知疲倦”是什么意思?

  师:回家自习过课文了,课文中有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想想是哪一个?

  1、“孜”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子,但是子的一横变成了提(板书:孜孜不倦)

  2、孜孜不倦什么意思?孜孜:勤勉,不懈怠,形容非常刻苦勤奋不知疲倦。

  师:那课题中不知疲倦的人指的是谁?

  生:陈景润(板书陈景润)

  师:是的,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为了解开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用尽毕生的时间和心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陈景润,看看他是如何摘取这颗皇冠上的宝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想一想从那句话看出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字词预习(第一组朦胧一沓第二组攀登曙光第三组沉浸游弋)

  师: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第一组谁来读。(每组读完再点评)

  第一组

  ①朦胧

  师:你把这两个字的后鼻音读准了,跟着他一起再读一遍。

  ②一沓

  师:沓是个多音字,这里读dá,还有一个读音念——?tà,纷至沓来的“沓”,沓在这里还是个量词,除了说一沓数学演算手稿,我们还能说一沓?

  第二组

  ①攀登师:攀字笔画比较多,数一数共有几笔?登字的第三笔应该是?(撇)

  ②师:曙光的“曙”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他?(学生说:右边是声旁,警署的署。不要和暑假的“暑”混淆了。上面是个扁扁的四,不是日。)

  第三组

  沉浸、游弋

  ①沉浸:浸入水中。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中。近义词:沉醉,陶醉

  ②游弋是什么意思?泛指在水中游动。文中比喻潜心研究数学

  师:一起把这些词语再读一遍。

  师:读过了课文,说说你觉得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对于陈景润的感受,随机点评。师点评:是啊,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在为我们介绍陈景润。(出示第一小节)

  师:第一小节短短一句话,介绍了陈景润三个特点,哪三个特点?

  师:(生朗读第一节,交流三个特点)师:第三点你能不能也用一个四字词语或者短语来概括?(板书:争分夺秒)

  师:课文就是从不知疲倦,孜孜不倦,争分夺秒这三个方面介绍陈景润的。这三点分别体现在课文中哪几小节呢?(2小节一点,3、4小节一点,5节一点

  三、分组学习,学习探究

  分小组研读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陈景润这三个不同的特点。

  学习第2小节

  师:根据下面的填空。我们来具体说说从哪里看出他的不知疲倦黎明到来之前(天未亮时),陈景润已经__________;初照的曙光(天刚亮时),陈景润的床边已经__________;上班的铃声还未敲响(上班之前),陈景润已经__________。

  师:让我们想象一下,黎明到来之前到上班之前这段时间,陈景润在学习和工作,你们在干什么呢?天未亮时,大家还在睡觉,陈景润已经朗读外语,说明他——;天刚亮时,大家还在跃身起床,陈景润已经在演算题目,说明他——;上班铃声还未敲响,别人还在上班路上,陈景润已经站在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门了,说明他——,因为这些事情,所以我们说陈景润是一个——的人?生:不知疲倦。

  学习第3、4小节

  抓住关键句“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其实管理员在临走之前曾经向着密密麻麻的书架,大声问书库内是否还有人,但一心沉浸在书堆里的陈景润,却什么也没有听见。此刻,他望着那紧锁的门,毫不在意地微笑了一下,重新走进书库里埋头读书去了。”

  第5小节

  师:是啊,陈景润这样不知疲倦就为了摘取这颗皇冠上的宝石,课文第五小节就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抓住分分秒秒忘我学习的。(出示第5节)

  师:我们一起读。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师:这里写了几个几分钟?分别标上数字。(PPT出示标好的句子)

  师:再仔细默读第五小节,说说看你体会到了什么?(点评:作者把几分钟写具体了,强调了陈景润争分夺秒认真学习的可贵品质。)

  师:再认真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师:同样在说时间,文章第二小节是不是排比句?为什么?师:谁能把第三句改一改,使第二节也成为排比句?

  师:谁能用上:当人们__________的时候,陈景润在__________的句式,来说说课文第5小节的这句排比句。(出示一个完整四句的填空)师:谁能把刚才说的这几句连起来说一下。

  师:谁能为这个排比句再加一个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想想,这都在说陈景润干什么?(指指板书)排比句练习六一儿童节是我们最期待的节日,我们可以去游乐场尽情嬉戏(去哪里干什么),可以去__________,可以去__________,可以去__________,儿童节真是____________!

  齐读第6小节。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师:最后送一句陈景润的名言和大家共勉:(生齐读)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布置作业

  1、完成描红本,抄写词语。

  2、美丽的校园是我们幸福的家园,同学们常常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常常在________;常常在________;常常在_______,我们的学校真是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故事,感悟任何成功背后都必须有毅力支撑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不知疲倦的人理解“不知疲倦”的意思(不知道劳累、辛苦)。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不知疲倦的人”是谁?为什么说他“不知疲倦”?他怎么能做到“不知疲倦”?等等)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纠错,针对读题后的疑问进行部分释疑。

  (2)陈景润是谁?老师补充

  出示课文第一节,齐读

  板书:孜孜不倦争分夺秒

  (3)质疑:(引导对不理解词提问)

  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陈景润是如何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工作的?

  三、围绕问题,学习课文

  1、师:陈景润是如何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工作的?带着问题边思边读,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组织交流:

  1——3小节

  (1)出示课文第二节,师引读:当()的.时候,已经(),当()的时候,已(),当()的时候,已()。

  指导朗读,体会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孜孜不倦。

  (2)“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利用工具书理解“沉浸、游弋”两个词。再回到句子中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有侧重地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

  4——5小节

  (1)读第四、五节的语句,体会他的忘我工作

  出示句子:

  此刻,他望着紧锁的门,毫不在意的笑一下,重新走进书库读书去了。

  (2)针对这句句子让学生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此刻,他望着紧锁的门,毫不在意的笑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___重新走进书库读书去了。

  (4)抓住三个“几分钟”展示陈景润与时间赛跑的画面。引读第5节。

  四、总结课文

  1、学到这儿,你觉得陈景润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学习刻苦,工作忘我,抓紧时间)

  2、后收集有关陈景润的其他小故事,在十分钟队会上交流。

  说明:鼓励学生课后拓展阅读,使学生不局限于语文书,有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4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陈景润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故事。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记叙,先总写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第1节);再撷取了陈景润生活、工作中的几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陈景润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争分夺秒的工作、生活状态(2—5节);最后写陈景润终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最后一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伟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自己坚强毅力的支撑。陈景润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背后都必须有毅力支撑。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2、学会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字词揭示课题。

  1、出示:疲倦

  什么是疲倦?

  工作、学习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疲倦,而在这里,老师却要向你们介绍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2、出示课题:不知疲倦的人

  3、齐读课题。

  二、围绕词语,提出问题。

  1、交流在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

  2、围绕这些词语提出问题。

  三、人物介绍,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认识陈景润。

  文中那位沉浸在书堆中的中年男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不知疲倦的人——陈景润

  2、师介绍陈景润。

  陈景润是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

  那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

  请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有关的资料。

  3、陈景润是怎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

  4、分节朗读课文。

  5、学习字词。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孜孜不倦、曙光、游弋

  四、重点学习,感悟情感。

  出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1、你从文中哪里看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

  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同桌交流,谈自己的想法。

  4、指导朗读。

  5、师小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歌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他紧追着时间的分分秒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攀登。

  1)分组读。

  2)全班读。

  3)指导朗读。

  五、语言芳草地。

  你还知道有关陈景润的故事吗?请介绍个同学们。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陈景润不知疲倦、勤奋学习和工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陈景润的勤奋和不知疲倦。

  难点:体会陈景润为了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勤奋学习的人?引出课题《不知疲倦的人》。

  (2)介绍陈景润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陈景润的`哪些事情?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陈景润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学习,废寝忘食。体现了他勤奋刻苦、不知疲倦的精神。

  他为了攻克数学难题,不断地思考、计算,甚至忘记了时间。体现了他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他在生病期间也不忘学习和研究,体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总结拓展

  (1)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从陈景润身上学到了什么。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像陈景润一样不知疲倦的人,他们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勤奋学习的认识。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陈景润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学习陈景润勤奋刻苦、不知疲倦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陈景润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精神。

  难点:理解“不知疲倦”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努力工作的视频,引出课题《不知疲倦的人》。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不知疲倦”的理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陈景润不知疲倦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他的精神。

  (2)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体会。

  (3)全班汇报:

  “他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不停地阅读、思考、计算……”这句话体现了陈景润对知识的渴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为了攻克数学难题,他几乎忘记了一切,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表现了他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介绍其他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的伟大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向陈景润等科学家学习?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陈景润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努力学习的小故事。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景润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精神内涵。

  难点:学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品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论自己对勤奋的理解,引出课题。

  (2)介绍陈景润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结构。

  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1)提出问题:陈景润为什么被称为“不知疲倦的人”?

  (2)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他每天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很长,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他对科学事业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

  他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写作指导,仿写练习

  (1)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

  (2)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个身边不知疲倦的人的故事。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总结陈景润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奋斗,成为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等方式,体会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陈景润刻苦钻研、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2)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陈景润为了科学事业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交流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勤奋刻苦的人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不知疲倦的人 —— 陈景润。

  (2)介绍陈景润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不停地阅读、思考、计算。

  他为了攻克数学难题,忘记了吃饭、睡觉,甚至生病也不放弃。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和研究。

  感悟精神

  (1)再次朗读课文,体会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陈景润的这种精神给了你什么启示?

  (3)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适时点拨。

  总结拓展

  (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精神。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到不知疲倦。

  (3)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陈景润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陈景润勤奋刻苦、不知疲倦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精神,感受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陈景润的照片,介绍他的成就,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正音纠错。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陈景润的哪些事情?

  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陈景润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提问学生:陈景润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他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的?

  引导学生体会陈景润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2)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陈景润的勤奋和不知疲倦。

  找出描写陈景润勤奋学习和工作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陈景润为什么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

  (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陈景润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陈景润取得了哪些成就?他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

  总结写法

  (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是如何表现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精神品质的。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拓展延伸

  (1)介绍其他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的精神品质。

  (2)布置作业:选择一位自己敬佩的人,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介绍他的事迹。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景润不知疲倦、刻苦钻研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陈景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精神内涵,感受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陈景润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

  朗读体会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物的'情感。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有没有感到疲倦的时候?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不知疲倦的人 —— 陈景润。

  (2)介绍陈景润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正音纠错。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陈景润的身份和成就。

  提问学生:陈景润是谁?他取得了哪些成就?

  引导学生体会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2)精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感受陈景润的勤奋和不知疲倦。

  找出描写陈景润勤奋学习和工作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陈景润为什么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

  (3)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体会陈景润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陈景润的精神给了你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

  (1)说一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

  (2)讨论交流:我们应该向陈景润学习什么?

  (3)教师总结:学习陈景润不知疲倦、刻苦钻研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陈景润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母校》教学设计(精选10篇)08-02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沪试题教版02-07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火烧云06-03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06-05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狗杜克》教案03-20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07-18

沪教版高一化学说课稿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电子教材06-01

一个不知疲倦的人04-14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生死相随的海鸥06-05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授课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