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2016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27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6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2016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1】

  近年来,水坪镇结合镇域实际,科学规划,创新举措,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随着村貌、文化、理念“化蛹成蝶”的缤纷变化,彰显出村民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近期,围绕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水坪镇基本情况

  (一)水坪镇概况

  水坪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全镇辖42个村,255个村民小组,13984户,50321人,耕地总面积47535亩。2013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3.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3元。

  (二)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葱岭映碧波,秀水绕清坪,山生文笔秦岚,崖存白云剑迹,池湾聚水,寺寨依山的水坪镇,境内盛产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以茶叶、蔬菜和畜牧养殖为主,是湖北省“十大茶叶名镇”、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区域性中心镇、百公里城镇带重点镇、扩权强镇试点镇和四化同步试点镇。

  利好叠加的政策优势:省委、省政府授予十堰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竹溪“绿色崛起示范县”旗帜后,县委、县政府抢抓历史机遇,适时提出了建设“两区一地”的发展思路,我镇作为省级区域性中心镇和全县生态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必将率先融入省、市、县的区域发展战略,为我们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通达便捷的区域优势:随着谷竹高速、环北路、水向路、三宽路和346国道改造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极大改善我镇对外交通格局,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更多的投资者将来水坪投资兴业,相对于其它乡镇,美丽乡村、城乡统筹的建设优势更为明显。

  丰富成功的经验优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坪镇以竹房城镇带建设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合力攻坚,已建成的大石门片区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称号,漫液、前进片区获得市级“美丽乡村”称号,吸引的市、县、周边及兄弟乡镇纷纷学习借鉴。

  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成功做法和经验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水坪镇抢抓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百公里城镇带建设重点镇、区域性中心镇和强权扩镇试点镇等政策机遇,高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大旗,不断做大做强人文、生态、绿色发展文章,打造了以“新农村、产业园、休闲地、旅游区”为核心的前进、大石门、东沟及正在推进的马家沟片区等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大石门、前进片区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居旅两便的生态环境,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一)坚持规划为先,绘定蓝图,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是展示乡村特色和村庄个性。每个村甚至每一个村名都蕴含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地理特点、人文内涵,如何挖掘出每个村的特色实现“一村一景”的目的,需要建设之初就统筹规划。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是龙头。

  科学规划,蓝图绘定。水坪镇在深入调查研究并多次前往邻省、邻县美丽乡村建设规模村现场参观、学习、取经及充分征求省、市、县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一心、两园、三线、四区”的总体建设思路,配套完善了《新农村试点建设总规》、《中心集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道路规划》、《农村水利发展规划》、《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42个《村庄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特色各异。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尊重自然,挖掘资源,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支点,以片区样板建设为主线,以工、农、商、文、旅综合建设为全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规划布置,重点突破示范。先后抢抓“三万”活动契机,评审论证形成了《水坪镇前进村2011-2013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了“三村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抢抓谷竹高速建设之机遇,积极探索“迁村腾地”新举措,打造了集中安置新亮点;聘请杭州规划设计院,制定并多次完善了《大石门片区建设规划》、《东沟片区规划》,打造成为全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山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委托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多次实地勘测,修订编制成了《马家沟片区建设规划》,又一个以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好去处的美丽乡村初具雏形。

  (二)坚持产业为重,优化转型经济结构,产业建设提质增效

  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产业发展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实现农民富的主要途径。水坪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主动抢抓机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以“绿色崛起示范镇建设”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重点培植以茶叶、蔬菜、畜牧养殖为主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夯实筑牢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基础。

  一是茶叶产业提升壮大。坚定不移地把茶叶产业作为全镇“拳头产业”来抓,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牵头、茶农参与的方式,逐步加大茶叶基地扩建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快茶叶龙头企业提档升级。新发展和改造升级前进、梧叶沟、刘家河茶叶基地6000亩,全镇以前进、塔二湾茶场为龙头,以25个村级茶场为主体,以5600余户茶农为纽带,基本形成了“户户种茶、人人懂茶、科技制茶,致富发展”的茶叶产业发展格局。全镇茶叶总面积达3万余亩,茶叶产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

  二是绿色蔬菜规模扩张。大力发展城郊和镇郊蔬菜产业,已初步依托阎家坝蔬菜基地,辐射带动水坪街、杜家沟、板桶梁、塔二湾等村发展以生姜、葱蒜为主要品种,以其他反季节蔬菜为主攻方向的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全镇累计培植500亩以上的蔬菜专业村13个,蔬菜基地面积近2万亩;菜农人均净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三是畜牧养殖集约发展。依托新科、顺旺、星成牧业等养殖企业带动,通过科学引进、政策激励、示范引导、农企连结的办法,发展阎家坝生猪养殖区、田垭山羊养殖区、纪家山化鑫生态畜牧养殖场、塔二湾规模养殖区等规模养殖小区达22个,随着万头奶牛场项目的成功落户,全镇禽畜养殖总量急剧增加。

  四是特色产业异军突起。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原则,结合片区资源广袤、气候适宜,农民易于接受、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特点,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苗木、花椒等各种类型大户 家,成立 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了一片产业,致富了一方百姓。其一以竹溪“贡”文化为主题,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发展大石门贡茶基地350亩,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以红豆杉为主的贡木基地150亩,在石门外河堤两侧发展以香樟、桂花、银杏、罗汉松为主的植物园300亩,融入了文化底蕴,提高了经济价值;其二在水坪街、梧叶沟、田垭等村连片发展核桃基地2000亩,二花基地1000亩;其三先后在大石门、东沟片区发展核桃基地1000亩,苗木基地800亩,首期发展花椒基地200亩,计划后期要达到800亩,长期可吸纳务工人员50余人,农户在收取流转土地费用的同时,还可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其四稳定提升前进苗木基地面积,发展马家沟苗木基地200亩,全镇绿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2万亩以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

  五是旅游产业前景无限。随着大石门、前进、东沟片区的建成,马家沟片区建设的推进,我镇加快推进以农家独特的田园风光为依托,以乡村风貌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重点在道教文化、农家乐、乡村休闲三大特色品牌上做文章。深入挖掘文笔晴岚、白云寺、周三庙、黄龙寨、大石门、观音庙、天梯石阵等古景古韵的历史文化遗址及厚重人文底蕴,新建1所民俗博物馆,发展了以古月山庄为典型代表的餐饮产业5家,开设便民购物超市3家,吸纳本村务工人员50余人,倾力打造了前进、大石门、东沟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新型产业得到突破性发展。

  (三)坚持民生为本,筑牢和谐之基,综合福利造就民生乐园

  民生问题是指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生命问题。要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生活就必须从水、电、路、医疗、卫生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来改善,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1.实施三大工程,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推进以中心集镇片区为主的集镇扩容工程。集中实施了以道路整修、亮化美化、管网配套为主的集镇改造工程;完成集镇弱电入地改造和集镇供水扩容工程,集贸市场已投入使用,集镇功能日趋完善。完成大石门、东沟、漫液、前进等片区车行桥、钢架人行桥、路灯,河堤整修、道路新修扩建等建设,新建了群众文化广场,配齐配全文体设施,新建并投入使用 所功能完善、服务便民的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完善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实施集中安置工程。以项目拆迁为契机,推行集中安置、统一建房模式。先后在漫液、大石门、东沟片区建设集中安置区4个,安置农户200余户、1000余人,同时抢抓金铜岭科技工业园建设机遇,对198户拆迁户实行集中安置,目前,安置区建设正在紧张推进,该安置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县集中居住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全的新农村社区。以政策扶持为机制,推行统一标准、分户改造模式。在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坚持把集中安置与分户改造相结合,支持群众消除土木结构平方新建楼房和对现有楼房按照统一模式实施“穿衣戴帽”工程,通过不断完善“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主体”的机制,激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平衡发展。目前,前进村、阎家坝村、金铜岭村、大石门村、东沟村通过这一政策机制改造的房屋达850户,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推行迁村腾地、连片开发模式。参照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做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北京京溪森达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入1.2亿元,按照有关政策,在漫液村实施迁村腾地集中建房。对68户土木结构平方和低矮楼房进行拆除,集中建成了集绿化、美化、亮化配套的京溪家园小区,按照1:1.2的比例实行以房还房,300余群众住上了高层电梯房,农民市民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三是实施清洁家园工程。把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户户下发垃圾桶,签订门前“四包”合同,村村成立专业环卫队伍,配备1-2台垃圾车,固定2-3名环卫工人,每天定时定点清理清运,完善了“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及村两委检查督办等制度,彻底改善村庄环境卫生面貌。

123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