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

时间:2021-03-03 09:54: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范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范文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1

  有幸获读张海晨和李炳亭两位专家编写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在这里首先感谢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和教育智慧的分享。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导学案编写的宝典,有深入浅出的理论,有许多简单易操作的实践方案,即使一位从未经历过课改的老师,读此书后也定会撕毁教案,从此对导学案情有独钟,对课改竖起大拇指。

  全文共有六章,十个专题,从教案的种种弊端引出导学案,接下来介绍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行动研究、导学案设计要求、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规范和导学案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并有十个专题穿插其中,事无巨细,为我们设计导学案指出了许多光明大道。读完后主要感想如下:

  一、要设计好导学案,理念先行

  理念是思考和行动的起点,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方式,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三中心”中,过分强调了教师教的地位,在这种理念下,教案则被老师们视为传递知识的载体和法宝。而要想让教师设计导学案,自然得先打破这种观念,实现两个转变: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理论才能保证我们导学案设计的方向不会偏颇。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我们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我让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二、坚守导学案设计行动原则

  所谓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本文对设计导学案共提出了十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2、目标性原则

  3、导学性原则: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4、合作性原则: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

  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6、情境性原则: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

  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8、实用性原则: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

  9、规范性:求同存异。

  10、创新性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三、满足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研读课标做指南: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课标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2、用好教材: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也要由过去的“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

  3、学情调查是起点。

  4、分层设计重差异。

  5、学法指导在其中。

  6、集智备课作保证。

  四、做好学情调查和学习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导学案问题。

  1、学情调查是对学生的'性别差异、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偏好、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家庭状况等内容所做的调查。日常的学情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学生学习风格特征分析三个方面。它对高效课堂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学情调查,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2、学习内容分析上要掌握好四个度:深度、广度、梯度、角度(旨在强化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对生活世界的个性化体验,以及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我构建)。

  3、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上,要掌握好“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学习目标四要素的基本要求,要遵守三维目标的设计求。

  4、在学习过程设计中要掌握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过程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和相关要求。

  5、在问题设计上要做到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和问题情境化。

  除以上内容外,本书还对“五步三查”的普适性模式、集智备课、课堂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详实的阐述。使人对高效课堂和导学案的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化、深刻化理解。以简易便捷的操作方法坚定了我们课改的决心。

  五、我们的不足

  1、课改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形成坚定的变革观念。对策: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2、导学案的设计中“导”的成分不够,有习题化倾向,无法起到高效课堂支架的作用。对策:坚定遵守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多方法和路径。

  3、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够完善。对策:做好细化也分层工作,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目标陈述上写明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4、集智备课不够。对策:集智备课纳入到每周的常规则教研活动中去,每周要对下下周上课的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

  5、课堂的开放性不够,学生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对策:按照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梯度、角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他们更大的想象和运用空间。

  6、个别小组长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对策: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确保每组的小组长会议如期召开。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2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作为教学,虽然既含有“教”、又含有“学”,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家虽然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颠覆,但仍有许多模糊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旧教学方式深层面的质的变革,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己也曾错误的认为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打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就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地学习,于是把过去的“填鸭式”改成了“放鸭式”。

  到底如何认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指出: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它是一个隐含老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融,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文本。导学案体现了教学合一。于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找到了一艘“渡船”。我认识到:认真学习、研究导学案的设计,力争把导学案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并在使用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就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二)在教改实践中如何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让我们认识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创造之精神的人。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往往成为口号,而应试教育则愈演愈烈。面对这种现状,自己觉得做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学生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考上高中,升入大学,成为一名知识型人才;要么中考无望,回家务农,放“藏獒”,成为一名文盲型的劳力。要对得起家长和社会,是否还得抓住中考这条主线?《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给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引用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口号:“高考只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是的,在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对这句口号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我从中深刻认识到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有了良好的心态和能力,何愁中考和高考呢?

  《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还明确指出:虽然考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没有考试过不了今天”,“但是光有考试过不了明天”。好的教育不会因考试而改变,更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这也是许许多多的课改学校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的。

  以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真正把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角”、“主体”、“主宰”、“主讲”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些观念讲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这双桨不是随便就能划动的。正如书中所讲:立足于“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体现了基于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而它的设计本身不仅仅是定位于教学层面。它是对课堂教学、班级组织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反馈、班组文化建设等整体教学系统的统整与建构。所以在教育理念、设计形式、设计内涵、教学系统、教学手段等方面蕴含着诸多创新的教育教学元素和智慧。

  这些丰富的元素一旦缺少了可操作的技术是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呈现出来的。因此,找到了这副渡船的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要按书中所要求的“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的原则,本着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

  最后借梁光明老师的两句话来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变脸》导学案设计03-27

《狼》导学案设计06-09

《口技》导学案设计05-18

《吆喝》导学案设计05-06

《景阳冈》导学案设计05-24

《劝学》导学案设计12-01

《祝福》导学案设计06-29

《音乐之声》导学案设计04-24

《枣儿》优秀导学案设计04-24

《孙权劝学》导学案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