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重点抓住阅读的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也就是基本功的训练。培养任何一种能力都要重视基本功训练。打球游泳,跑跳投掷,弹琴唱歌,写字下棋,莫不如此,阅读能力的培养自然不应例外。
所谓基本功,指的是形成某种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这种基本操作内容和要求也会不同。那么高中阶段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功该是怎样的内容和要求呢?它和初中、小学阶段有哪些不同呢?这显然是应该弄清楚的。这个问题不清楚,阅读训练的盲目性就不可避免。人们很不以为然的“题海战术”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此也有很大关系。不“练”就不能强化能力,练什么又没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除了“题海”也确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如果对高中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阅读基本功比较明确,情形就会不一样。我们就有可能据此制定比较全面的训练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强化。这样不仅“题海”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且课文讲读的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改进。
所以,高中学生阅读基本训练的内容要求必须研究清楚。
根据不同的目的,人们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阅读。有为一般了解而进行的浏览,有为研究某个专题而进行的检索查阅,有为评价鉴赏而进行的比较,有为“六经注我”而进行的阐释,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发挥,等等。而为了培养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所应着力去抓的,我以为主要是“理解”。以理解──从疏通词句到确切弄清作品内容并了解主要写作特点──为主要目的的阅读,称之为理解性阅读或“精读”,这是高中学生所必须熟练掌握的阅读基本功。只有这个基本功过得硬,浏览也好、鉴赏也好、发明创造也好,水平才可能真正提高。所以阅读基本训练,也就是精读训练。它应构成高中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贯穿始终。
这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训练,它的构成困素十分复杂。培养这种能力和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是彼此相关但又差异很大的两种工作。知识的传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以“不知”为起点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却要复杂得多。由于学生的背景知识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心理素质以及思维习惯用语不同,所以理解的起步点常常差别很大。而且,对于某种知识概念,学生是否的确掌握了,这是比较便于检测的,而对于某项能力则不然。比如,要能够正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这可算为一项基本能力的要求吧,但学生怎么就算达到这项要求却不大容易说清楚。他可能在某些作品的阅读中能达到这项要求,但换一篇难度较大点的,就不行了;也可能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在某种特定环境之下,他又对某些句子的意思搞不清了;或者相反,原本他是不会读懂这句话的,但恰恰此时某种社会因素对他发生了影响,他又能对这句话有了很深的体会。总之,在培养理解能力的问题上,学生的起步点往往差异很大,难以确定的因素也要多得多。教师经常 需要因班、因文、因时制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这种种随机性的处理,比之传授知识也要复杂得多。所以,如果说传授知识的要求,用静态描述的方法即可显示出各个年级的明晰序列,那么训练阅读基本功的要求,就不是用静态描述所能充分显示清楚的了。
不过,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构成中,毕竟还有若干相对稳定、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概括起来就是:其一,对于作品语言含义能否正确思考;其二,对作品语言的表达效果能否正确思考;其三,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能否进行综合性较强的或有一定创造性的思考。它们存在于阅读活动之中,反映了阅读思考活动的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在不断丰富知识阅历的同时,如果这三方面的思考能力也不断得到强化,那么也就意味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如果把阅读基本功的训练看成一个复杂的系统,那么它们就是这样彼此相融、互相渗透的三个子系统
对于阅读基本训练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子系统的描述使之进一步具体化。这样描述出来的具体要求,虽然也分别显示着某种系列性,但应看到,它们与静态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它在课文教学的实际进程中,并不是显示为依次衔接着向前推进的三条线段,而是扭结交错在一起的,螺旋式上升的三条线段。只不过在上升的某个阶段里这一条线粗一点,另两条线细一点;在另一个阶段里另一条线粗一点,其余两条细一点;第三个阶段,则是第三条线粗一点。另两条线细一点。这便是基本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动态分布的大体情形。
【重点抓住阅读的基本训练】相关文章:
《芭蕉》阅读训练08-21
《橡树》阅读训练10-28
阅读训练《雪花》12-17
夏夜阅读的训练题01-17
《摆渡老人》阅读训练10-19
宗璞的秋韵阅读训练08-20
蟋蟀的住宅阅读训练10-29
离群的大雁阅读训练10-25
《盲童的画》训练阅读08-19
《荷叶青青》阅读训练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