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修辞立其诚”说“有文采”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指写作语言,立其诚是指文章内容要实在,诚实,说真话,抒真情。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真诚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修辞立其诚,诚是内涵,辞是外壳,诚为辞本,辞以诚存,立诚之辞才更有价值和魅力。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对于写作者来说既是一个基本底线,又是一个很高标准。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修辞立其诚一直是撰文著书时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要诚,要真,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写,落在纸上的文字一定是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能说假话、写谎言,即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文采源自《墨子·辞过》:刻镂文采。意为艳丽而错杂的色彩,采跟质相对。现在所谓的文采指语言运用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表现力。2010年全国高考考纲对有文采是这样表述的: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在阅卷老师眼中,有文采就是指大段的铺陈排叙,形式精美的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引用名家诗文,改编名人故事
现在中学生作文普遍追求文字的优美,辞藻丰富,这种追求应该说对提高语言表现力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种倾向,那就是华而不实。文章重在内容充实,只要内容充实,无论是语言华美还是质朴,都是好文章。中学生作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有人崇尚华丽,有人崇尚朴实,这本来无可厚非,但看到每年高考过后各种媒体上刊载的高分满分高考作文,我们就不禁要瞠目结舌了。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许多人错误理解高考作文评价标准中的有文采,已经把写作误导到追求华美、堆砌词藻、绮丽浮华的文风上去,违背了修辞立其诚的原则。
学生熟悉一些历史掌故,背诵几段哲理名言,然后将二者搅拌混合,再对作文话题作简单思考,对人物形象作随意附会,一点儿文学常识再加上一点儿文学想象,最后拼装在一起,一篇文采飞扬底蕴厚重的高分作文诞生了!与你为邻,可以明志。尽管前路障碍重重,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要像屈原一样呐喊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实现人生的抱负。尽管扬帆学海苦作舟,但我们要像李白一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你为邻》)沧海霁月,落崖惊风。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在余音绕梁的低回处,在清风送爽,点点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帘燕,在归途中几度徘徊。(《满身花雨又归来》)这些文章看起来很美,但又有多少内涵呢?
下面节选2010年全国Ⅱ卷一篇满分作文,文题是《一任花前尽醉归》,文中写道:血液中含一份温柔,笑靥中秀二份清愁,回眸处淌一派风流,我可以这样阅读你,我的书卷,你触手可及,侧耳可听,倾心可寻,我愿予以真心,陶醉在你的怀抱,寻找,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愿望;古韵,是葱茏如竹的书卷印象。借一曲银宇笙调,一羽白鹤,我在诗歌中交出心灵,你行走于灯下纸上,宽袍水袖间,散发出馥郁的芳香。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一轮皓月当空,诗人独立船头,远方灯彩凄凄,岛影幢幢,而岸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乘目听衰,浥露馥芳荪,天籁的亲切,花朵的娇羞,以及天地间一时无所知晓的玄机与奥秘,此刻,一杯清茶,一盏薄酒,我仿佛化身成为了这花坞柳岸旁的一块石头,抑或是与谢灵运同游,我的思想,我的灵魂,早已与他进行着最深层次的交流,尘世的繁杂与混乱得以暂时逃脱,在自然中我仿佛获得了新生与烛照。必须承认,这篇作文文字非常养眼,作者是读过一些书,有一定的积淀的。文章言辞华美,富有诗意,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又较为吻合全国Ⅱ卷作文题关于浅阅读的讨论,得了满分似乎情理之中。但仔细推敲后我们发现,流光溢彩不亚六朝骈文的背后实则是故弄玄虚,卖弄文采,逻辑也经不起推敲,同时又有几分是自己的思考呢?华美的辞藻掩盖不住内容的贫乏与思想的苍白。
很多阅卷人看到繁花似锦的所谓美文就神游于诗意当中,从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所谓的高分甚至满分作文,让浮华作文大行其道。纵容浮华的文风,就会导致学生模仿,学不好就生搬硬套,背模板,凑段落;教师也普遍向学生传授有利于得作文高分的文字编织术,形成了新八股。2010年6月9日的《北京日报》一篇文章提到浙江大学研究生苏岳谈自己中学时的写作经历: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要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要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要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要说没有钱,要说与孔方兄无缘自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问世后,高考作文写历史、写文化成为一种风气。许多考生都热心于指点江山、褒贬历史,以表现自己的文化底蕴,花哨的表面难以掩盖内心的苍白。一些结构上穿靴(结尾)戴帽(开头)三段论(用三段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文章主体),主题局限在一个平面上不作深入开拓,让古人借尸还魂的高考作文实际上就是一种投机取巧。这些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极尽华美溢彩之能事,深受部分阅卷老师的青睐,因为这样的作文符合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得高分似乎顺理成章。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对照这个标准,我们却发现有些学生写作时要绞尽脑汁地为文造情,真实的生活不见了,总要到故纸堆中讨生活,要用大话、空话、谎话编织成文,来获取高分。一些教师在教学作文中不是踏踏实实地指导学生观察、阅读、思考、积累、构思等等,而是去教学生投机取巧的得分术,岂不可悲!长此以往,语文教育特有的开启智慧、激发热情和发掘潜能的人文特性和知识传播功能就会消失殆尽。
叶圣陶先生说,中学生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叶老的这段话指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周记或自选题作文往往较命题作文、考场作文写得真实、自然、流畅。原因何在?因为在周记这样的写作活动中,学生没有处于压抑状态,没有说谎的必要,没有为炫文采而炫文采的需要,敢于袒露真实的自我,而在考试作文中学生为分数而写,在高分作文的诱导下,违心地为文造情为文造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提倡真实的表达,并非反对有文采的语言,有文采的语言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高度融合,能够体现作者较为深厚的语文素养,但是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有深刻的内涵,真实的自我。强调有文采,不要忘记诚的内核。
请看下面一篇全国高考满分作文《一地梨花》的结尾两段: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都说落尽梨花春又了。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饱含挚情的考场作文。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极力渲染父亲的优秀品格:诚与信。文中优美的句子随处可见,生动的修辞信手拈来,各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而对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更是精当绝妙,令人回味无穷。真情出自然,文美,景美,人美,情更美。
修辞立其诚,文章的灵魂在于真,立诚之辞才更有价值和魅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无论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高考阅卷,在引导和评判学生的作文时,我们都要坚守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无论是华丽还是朴素,最根本的一点在于这样做的合理性、必要性,绝不能引导学生为文采而文采,矫情造作,更不能把清新自然的作品作为另类,打入冷宫。
【浅析从“修辞立其诚”说“有文采”】相关文章:
修辞立诚成语解释01-02
小信诚则大信立11-01
如何用修辞增加作文文采07-16
小信诚则大信立高中作文12-01
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08-19
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07-13
修辞手法有哪些07-14
有哪些修辞手法?12-06
应用修辞手法有哪些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