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考作文汇总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考作文

时间:2021-03-03 14:28:03 高考 我要投稿

【实用】高考作文汇总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高考作文汇总10篇

高考作文 篇1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董建华,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话题:“成功之路”“目标与实践”

高考作文 篇2

  一、高考作文的审题

  近四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提示语+题目”。虽然“提示语”也得认真分析,但最终还得围绕“题目”去写,从这个意义上说,“提示语+题目”仍然算命题作文。作为“命题作文”的题目有以下情况:

  (一)一个词做题目

  1、用这个词的本义。如上海题《忙》、北京题《宽容》。

  2、用这个词的比喻义。如辽宁题《肩膀》、福建题《季节》。

  题目的字越少,可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大。正因为空间大,也很容易空。可以化大为小,变虚为实,这既便于落笔,也容易写得实在、集中。有个方法,不妨试一试:在这个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些字词。这样一来,也许就好些了。比如:

  醒:在“醒”前加:梦醒、觉醒、警醒、猛醒……在“醒”后加:醒悟、醒世、醒后是黎明……

  生活:在“生活”前加:学习生活、文化生活、多彩的生活、苦难的生活、我的精神生活……在“生活”后加:生活的瞬间、生活的磨练、生活的甜蜜、生活的感悟……

  (二)一个短语做题目

  1、联合短语。如江苏题《人与路》,虽然可以有所侧重,但“人”与“路”二者都必须写到。

  2、偏正短语。如全国题《心灵的选择》,要注意修饰语“心灵”,说明所作的选择不是随便、轻率的,而是严肃、慎重的。

  3、动宾短语。如湖南题《谈“意气”》,它规定了论述对象是“意气”,而论点可由自己确定。

  (三)一个句子做题目

  审题重点一般落在谓语上,如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围绕“握住”做文章:谁想“握住”,想“握住”什么,为什么想“握住”,“握住”以后怎么样。

  审清题意后,怎样才能始终扣题而不至于偏题、跑题呢?第一,不要贪多求全:不能把想到的都写进作文中去,这很容易造成内容分散而使主旨不突出。第二,不要节外生枝:写了一件事后,忽然写了一个跟题目关系不大的甚至毫无关系的事,那就偏题了。第三,不要转换话题:开头能扣住题目去写,但中途改变了原先扣题的那个话题,两个话题不是同一概念。第四,不要无限联想:恰当的联想是思考深入的一种表现,但联想太多,难免会出现一些联想偏离题意的情况。

  二、高考作文的取材

  许多同学都说没什么东西可写,其实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

  (一)材料来源

  1、心灵世界:①自己成长的经历②自己写过的文章(主要是随笔)

  2、现实世界:①家庭情趣②学校生活③社会实践④城市建设⑤环境保护⑥文体活动⑦流行歌曲⑧网络信息

  3、阅读世界:①语文课本(诗文名句)②政治教材(哲学原理)③中外历史(名人故事)④课外读物(人文科技)⑤报纸刊物(最新材料)

  (二)取材原则

  多选亲身经历的,少选道听途说的;多选贴近现实的,少选古代历史的;多选正面积极的,少选反面消极的;多选独特个性的,少选大家熟悉的;多选含有细节的小故事,少选过于浮泛的大事件。

  严格审题,紧扣题目,取材鲜活,抒写真情,条理清楚,语句通畅,定能取得高考作文的好成绩。

  三、高考作文如何求新

  (一)取材求新

  1、记叙文

  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变化反映时代的新风貌。从语文课本中取材,为一个文学形象编个新故事。从中外历史中取材,为一位历史人物编个新故事。要重视细节,倾注真情,力求生动。

  2、议论文

  用一两个事例作论据;用一组数据作论据。论据要新鲜、恰当,还得紧扣题目对论据作理性的分析。

  (二)形式求新

  这里的“形式”专指文章的外部表现形态。

  1、记叙文专用:①用好“三”:三个镜头、三处地点、三张照片、三次对话、三段时间……总之,不要平铺直叙。②用倒叙:先写故事结局,再写故事的经过,最好有点波澜。

  2、记叙文、议论文都可用:小标题、日记体、书信体和访谈式。

  (三)语言求新

  这里所说的“新”是指语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或蕴含的意思很深刻,或形式很鲜活。要做到全文语言都新,很难;局部有新意,努力一下,还是能做到的。以下方法供选用:

  1、引用诗文名句;

  2、适量运用修辞;

  3、局部变换句式;

  4、穿插流行歌词;

  5、转引大众民谣。

  四、临考做些什么准备

  1、继续背诵古诗文名句,不仅要背得熟,更要写得对。这不光是为了应付默写,更是为了能在作文中引用。

  2、找十篇近三年的高考佳作认真看一看,不要背,主要是学学人家的构思立意和某些写法。

  3、搜索一点近一个月来报刊和网络上的信息,以便作为高考作文的鲜活素材。

  4、回忆一下自己常写错的字,好好写几遍,力求在高考时不再写错。

  5、好好练练字,高考时写清楚每一个字,如能做到端正美观则更好。这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高考作文 篇3

  ●加分度5星

  最美女教师:黑龙江佳木斯女教师为救学生,被卷车轮下

  专家指导:教师本可自保,但却奋不顾身救人。该事件是有复杂含义的事件,立意宽,可围绕助人为乐、社会道德、责任心等主题写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围绕主题展开议论。

  ●加分度4星半

  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借美食讲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专家指导:可通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深化主题,也可从继承传统角度立意。

  ●加分度4星

  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漠然而去,后来一拾荒阿姨施以援手

  专家指导:从社会道德的角度阐述道德底线问题,既可批判18名路人的冷漠,也可赞美第19个路人的高尚,这个例子正反两面都可用。

  ●加分度3星半

  今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教室监控录像显示,学生训练有素自我防护,老师无一人逃跑,冷静指挥

  专家指导:可从历史教训、责任心等可升华的角度开发主题。

  今年5月13日英超足球赛曼城队夺冠:最后三分钟大逆转

  专家指导:可应用于坚持到底、信念、理想、奇迹等话题。

  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行善,扮雷锋被指作秀

  专家指导:立意可写高调行善有何不可?或论述评与做的关系。

  ●加分度3星

  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专家指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人都有精神,一个城市也需要精神。立意精神是看不见的东西,但却可以爆发、转化为物质力量。

  药用胶囊用工业明胶

  专家指导:这就是饱受诟病的行业潜规则,应围绕规则意识、诚信、社会道德等方面展开写作。

  快时代与慢生活:现今崇尚快捷,有快递、快歌、快照,也有高铁、闪婚、秒杀

  专家指导:快无处不在,考生可去谈快时代有什么特点及优点,展望其未来;也可惋惜慢生活方式的消逝,讨论其内涵;更可以把快与慢结合起来比较,挖掘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快与慢的度等。

  苹果PK诺基亚

  专家指导:诺基亚惨遭滑铁卢缘于安于享乐,可见居安思危才能高瞻远瞩。小到个人、团队的进取,大到国家、世界的发展无不体现此理。同时,苹果的成功是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成功。

高考作文 篇4

  父亲在年初因病去世,打理完父亲的后事,儿女们就要各走一方了,母亲含泪把儿女们一个个送到大路旁,千叮咛万嘱咐,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不兴过去的那些旧规矩了,但是有些规矩是我们当地一直沿袭下来的,你们可要记住啊,不然别人会笑话的。

  母亲说的规矩是在我们家乡一直以来的老规矩,就是老人去世后要在三天后去修整坟墓,每隔七天要给去世的人烧些纸,做些去世者生前爱吃的可口饭菜去坟地祭奠一下,要做七个七日方可完事,到了逝者一百天的时候,所有的亲人及晚辈要聚在一起前去墓地祭奠,再下来就是周年和过三年了。

  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讲究那么多的规程了,只是尽快的打理完事情就去忙自己的生活了,可全然没有想到,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又是谁把我们含辛茹苦的哺育成人,又是谁每天每时把我们挂念在心间,操劳辛苦一辈子他们究竟图的是什么?

  我想那些过去遗留下来的淳朴虽然有些老道了,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是有些out了,但是每一个祭祀的方式里恐怕也不无一定的道理,三天的修整坟墓就是让儿女们在极度操劳完丧事后,休息一下再到坟墓前大家聚集在一起,回顾一下亲情,给逝者一份安慰,每逢七天去祭祀是让我们不要很快的遗忘自己的先辈,让子女们隔上一段时间再度团聚在一起,不要没有了上辈,就各自顾着自己,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照应,相互帮助,因为以后的日子没有了先辈的指引,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好自为之。

  人们常说逝者为大,尊重逝者的心愿也是我们一点尽孝道的方式,不要在先辈去世后为了一些财物去争吵得面红耳赤,不要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为逝者已经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虚的,只有我们的生命是最最珍贵的。

  没有了亲人的痛是一生的痛,永远也无法弥补的。忘记了先辈或者说是不尊重先辈的心愿,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尽到我们的孝心。

  父亲在病重时,我一直守护在病床前,父亲曾经许多次对我说道,子女们各自过好自己的日子,每个人的身体都健健康康,每个家庭都团结和睦,这些就是长者最大的心愿,不要在去世后大操大办,那样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尽孝是在心里,不要去做些劳命伤财的无用功。听了父亲的这一席话,我才完全明白,父亲怕我们太劳累,操劳我们的身体和我们每个小家庭的完整,更提醒我们的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父亲去世,我们子女们也尊重他的意愿,没有大操大办,一切都很简单,我想父亲也不会怪罪我们,只是再也不能看上父亲一眼,再也不能和他老人家说点什么,一切都过去了,因为生命只是仅有的一次。

  亲人的离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程序,相信每个人都是要经历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是否会在我们的亲人尚在的时候去真正的尽孝呢?

高考作文 篇5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高考作文中,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关系到作文成败至关重要的一环。考生由于对题目中的语词的具体恰切含义、适用的语境了解不够,对文字材料、图形、图表中非必要甚至是赘余的信息没有加以辨析、筛选,无法把握住主要信息,导致了审题的失误,或者是选用的材料不能较好地表现、证明中心,材料的主次安排不当,出现大盘失分的现象还是较为严重的。

  高考对考生的作文审题的要求是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呢?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作文题目的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包含三个部分:(1)作文材料 (2)题干和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 (3)标题。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部分,如果是材料作文就没有标题,是命题作文就没有材料,全都有的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1998、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其实就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相结合的一种模式)。

  从写作构思的方向看,不管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两者的结合,作文题目和材料本身都对考生的思维起了规定、限制的作用,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除自由作文外,中学生的写作训练,特别是高考作文,从本质上说都是命题作文,所不同的只是命题的方式而已。 凡是命题作文,都在构思方面形成了限制性:有的限制是由语词构成的,有的限制是由图形、图表或文字材料构成的。正是由于命题作文的限制作用,考生的思维方向才能正确,才有深化的可能,它使最后形诸卷面的材料经由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多头绪到逐渐统一的过程,即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思路凌乱到观念明确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命题作文对考生的思维来说,也起到了启发的作用。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审题了。

  “审题要准确、全面”应该说体现在两个相关的层面上,只要其中的一环出了差错,审题就不可能做到准确、全面。

  一、各种限制的把握

  首先要审范围,审清试题通过标题、材料和写作要求所限定的写作范围,这就是命题作文限制性所要求的。试题所要求的不要忽略、遗漏,没要求的.或是规定不要写的千万不要写进去,即使你在此处有很强的表现力,为了文章的主旨,为了准确地表现中心,你都要忍痛割爱。

  在一则“某公司花巨款修建的草坪被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职工践踏”的材料下有一作文要求:写一段话,描述草坪被众人践踏后的情形(要求:想象合理,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二百字左右),在这里,我们有的学生没有全面地把握题意,1、对时间词“后”的提示没把握住,详细地描写草坪被践踏时的情形 2、没完成“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的要求。与此相类似的,1993年小作文要求说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不少考生漏掉“使用方法”或“功能”。大作文要求记叙姐姐、弟弟和父亲的话,赞美老树皮和新树皮,有的考生漏掉了姐姐的话或弟弟的话,漏掉了赞美老树皮或新树皮。这些都是出于审题马虎、不够认真的原因,是浅层次的失误,只要认真一点,这些失误都不难避免。不过,学生审题失误主要的还是出于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学生对命题中语词构成的和材料构成较隐蔽(隐性)的限制没有领悟。下面我就来谈谈在限制性的把握上学生作文存在的情况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语词概念的内涵外延把握不确切、不到位

  (1)在内涵上 较有代表性的失误有下面几种: 第一种情况,有的题目中的某个词语本身包含有两个或两个层面以上的含义,有的学生在审题时会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其中的一个。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和具有比喻义的词语上。前者如1998年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坚韧”在当年考生答卷和非考生的作文中,就出现片面的理解,即“坚强”和“有韧性”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此点而言,这个题目比起供选的第二个题目“战胜脆弱”难度要大,这一点恐怕是命题老师考虑不周的地方——照理说,供选择的两个题目在难度上应是相当的)。后者如“包袱”、“战斗的一年”、“年轮”、“根”、“蜡烛”、“灯”、“镜子”,在审题时要结合文体弄清它们的恰切含义,因为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第二种情况,有的语词较其种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有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混淆、分辨不清,以致写错了方向。如“牵挂”一题,有的学生把它理解成一般意义的思念,那不对,“牵挂”是对对方令人担忧、挂虑之处放心不下的一种思念,这令人挂虑、担忧之处可以是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收入、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等,很多学生错误地理解成对远方亲人、友人的思念。第三种情况,题目中有的词语属于非常用词或属于个别学科、领域的特定用语,学生对它的具体含义不明白,把它曲解成别的意义,如1999年高考作文中,有的考生把“移植”一词曲解成“(类似录音、录像、电子扫描的)灌输”。

  (2)、在外延上,每个词语都有约定俗成的使用语境,它的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语境并不一定与之相同,学生在这里往往混淆了。如:“憧憬”,有的学生笼统地把“憧憬”理解成“向往”——向往得到一个好的职业、好的机会……,在作文中详写引起向往的缘由和为此向往而付出的努力,这就错了。这错的原因是,“憧憬”的外延和“向往”的外延不尽一致,“向往”的对象可以指想得到一种较具体的物、待遇、机会或精神体验,也可以指较抽象、较宽泛意义上的美好生活(写的是一个面),而“憧憬”要写的就是“未来的生活图景是如何的美好”,这一点,很多学生混淆了。此外,有的学生写成渴望回到过去,在没有污染、没有战争的环境中生活,或是梦想有一天能回到过去的灾难、贫穷的现实中,了解过去。

  2、短语中的重点词语把握不住

  有的作文题目是一个短语,此时,能不能抓住重点的词语,也就决定了能不能把握中心。如:“感受幸福”一题,学生没有抓住“感受”二字,结果把重点放在,(1)幸福到底是什么,比如,一同学是这样构思的:读书苦,遇上减负,高兴,玩个痛快,感到幸福;一星期后,玩腻了,百无聊赖,重又拿起书,终于明白幸福在于辛勤地劳动及从中得到快乐。(2)从父母亲人的角度写他们给了自己多少幸福快乐(并非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短语中重点的词语如果没有把握住,容易出现偏题的情况。

  二、图形、图表或文字材料构成的限制

  作文命题中,图形、图表或文字材料相对于标题和半标题,往往包含了一定的非必要信息甚至是赘余信息。这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加以认真辨析、筛选,因此这种命题审题的难度比命题作文来的大,其审题难度的大小和材料提供的信息的数量多少、材料中包含的非必要信息、赘余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关。

  在图形材料中审题难度最大的当属漫画了,因为漫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生活或时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理解漫画的真正寓意,那不管你是描写说明漫画的内容,还是根据漫画内容立意作文,都是会失败的。例如:就因对漫画的特质不了解,加上提示文字没注意分析,1983年高考漫画材料“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有的考生就把井当作了“大坝”,以为那人正在搞破坏。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平时的系统的专项训练,让学生了解、掌握漫画构图的特点及创作的思维特质,增强他们对此类材料的审题能力。

  图表材料的审题立意的难度也相当大。这难就难在学生首先要从图表中标明的各种情况和注明的各种数字中把握住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及想要表达的意旨,然后再联系实际或立论或叙事,这对事物的数据、情况的分析同样需要系统的专项训练。

  文字材料审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中心,准确立意。任何一则材料,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虽然材料的中心不等同于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但它可作为提炼论点的重要依据。

  对于记叙性材料,要准确地把握中心,就必须抓住材料所记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材料的感情倾向,这也就要求我们要认真阅读材料,注意从材料的整体性和主要意图来分析,正确把握材料,读懂材料的真正含义,这样才不会随意割舍材料,才能真正地把握材料的主旨,准确地、鲜明地确立论点。

  寓意材料题型,指在表层意思下蕴含着本质意义的材料的作文题目。寓意材料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童话、典故、喻体诗等,具备譬喻性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寓意材料题型的立论难度较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寓言故事,审题的第一步在于要仔细地阅读材料,分析所供材料蕴含的意义,看它阐明了什么道理和观点,提供了一个什么启示,也就是要明确所供材料的主题。寓意材料的某一自然现象或某个神话寓言故事,一定蕴含着现实生活中的某方面道理,这也就是说要领会寓意材料的寓意,必须越过材料寻找(落实)道理反映的相类似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本体,那么,要从材料中的喻体联想到现实中的本体,则必须把握住两者的相似点,这相似点就存于在材料中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上,一旦理清喻体间的关系,就可以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水到渠成地确立论点了。

  上面谈的这些是审题的“准确、全面”要求的第一层面,第二层面是材料的选择、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了写作的范围、选准了入题的角度、确立了正确的中心后,还要进一步安排能说明和表现中心的材料,把握符合题意的重点以及采用试题要求的文体和表达方式,说简单点,那就是如何恰当地选用材料表现中心的问题,相关地存在着典型和非典型、主次、详略的问题。具体地说,这个过程是作文的构思过程。从体现在卷面上的写作结果来看,构思和审题存在着一致性,构思好,审题就一定是准确无误,构思不好,那审题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错,所以说,审题的准确全面还直接体现在作文的构思上,直接体现在对材料的处理能力上。

高考作文 篇6

  34岁的上海男人潘跃昀在开车赴朋友婚宴的路上,碰到遭土方车碾轧的一个4岁小女孩。她父亲在这场车祸中丧生,小女孩的右脚血肉模糊。潘跃昀毫不犹豫地带上小女孩,奔波近20公里,耗费4个小时,辗转两个医院,还垫付了数千元医药费。有人问他怕不怕被赖上,他说,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如今,距车祸发生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可这个故事仍在媒体上不断传播,有人评论说,在那么多冷漠的故事发生后,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故事,来温暖冰冷的人心。

  如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11月20日下午,上海男人潘跃昀应该轻松地开着自己的黑色“凯美瑞”轿车,回到家里,换上一身笔挺的西服,然后去参加朋友的婚宴。

  但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改变了他的行程。

  在一个车来车往的路口,他看到了那个孩子:小女孩的左脚穿着粉红色的旅游鞋,右脚血肉模糊,不断往外淌着血;她整个人看起来迷迷糊糊的,还时不时地抽搐一下。

  那是个繁忙的交通枢纽,两座高架桥交错立在马路上方。二三十个人围着一辆巨大的土方车,旁边是一辆被撞得扭曲的助力车,以及一滩血迹。

  这个两年前刚刚当上父亲的男人觉得自己的心被狠狠抽了一下。“很心痛的感觉。”他事后说。

  一位在现场的市民回忆,肇事的土方车司机已经吓得“没了方向”,他把小女孩从车底抱出来,站在路边拨打110和120,后来觉得等不及了,又跑到路中间,伸出沾着血的手,想拦下一辆过往的车辆。

  路过的潘跃昀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看到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年轻人抱着小女孩站在路上,过往的几辆车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赶快上我的车!”潘跃昀说。他扭身打开车门,让司机抱着还在不断淌血的小女孩,坐进了自己车的后座,然后朝最近的医院开去。

  这位35岁的男人并不知道,这段救人的路程会让自己奔波近20公里,耗费4个小时。他只是踩下油门,尽量让车跑得快一点。路途中,这位父亲时不时觉得,后座上那个喃喃喊痛的小女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如果见死不救,我以后要怎么教育孩子,让他做一个好人?

  最开始,潘跃昀的目的地是印象中距离最近的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当时是下午三点,路上没有堵车,潘跃昀开着双闪灯,把车速尽量提到最高,甚至有两个路口,他看到黄灯也直接冲了过去。

  在他的身后,小女孩躺在土方车司机的怀里,拖着已经分辨不出来的右腿,不断喃喃自语。

  “爸爸,我要找爸爸……”这是小女孩重复最多的句子。

  而每一次,潘跃昀和土方车司机都会耐心地回答她:“爸爸马上就回来了。”

  事实上,那个时候,小女孩的爸爸还躺在土方车的车轮下面。在他们离开五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了现场。可当这位重伤的父亲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无法救治了。

  路途中的小女孩无法体会到这样的悲伤,她只是不断地嘟囔,有时说“疼”,有时又想要“玩具”。

  “想要玩具吗?到时候叔叔给你买。”潘跃昀对小女孩说。

  “不要,我要自己的玩具。”小女孩回答。

  “好好好,到时候叔叔去家里帮你拿。”潘跃昀一边好脾气地哄着孩子,一边加快了车速。

  随着晚高峰临近,最后的一小段路,周围的车变多了,潘跃昀的速度也只能慢了下来。他转过头,看到小女孩的伤口还在滴滴答答地流血。暗红色的血液沿着后座淌下,也把脚下的地垫染红了。

  “这么小的身体,出这么多血,还得了啊?”潘跃昀急了。他把车拐上路旁的非机动车道,摇下了驾驶室的窗户,一边拍着车门,一边对着旁边骑自行车的人们大喊:“帮忙让一下,车上有人要送医院!”

  令他感动的是,路上的人们都带着理解的表情,给自己让了路。从车祸现场到医院的五公里路程,他只用了十分钟。

  到了医院,潘跃昀和土方车司机直接抱着小女孩冲进抢救室。可是,在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后,医生却告诉他们,孩子的伤势医院“处理不了”,建议转院到设有小儿骨科的新华医院。潘跃昀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孩子的右脚被几吨重的土方车直接碾过,只剩下了一些血肉模糊的骨头碴子。

  “在那种情境里真的受不了,很崩溃。”这位中年男人说,当时忍不住“掉了好几次眼泪”。

  因为时间短,在这里,并没有医生询问他的身份。潘跃昀猜测,“可能他们觉得我是小女孩的亲属吧”。不过,当他们把小女孩抬上医院门口的救护车时,一个围观的路人忍不住问潘跃昀:“这是你们家小孩吗?”

  “不是,”潘跃昀说,“就是路过看到车祸,就把她送过来了。”

  他总觉得,当时自己的车已经停在了小女孩旁边,如果装作没看见,再把车开走,“良心上过不去”,甚至回家都“没办法面对自己的孩子”。

  “我以后要怎么教育他,让他做一个好人呢?”他说。

  人做什么是由道德观,而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

  尽管第十人民医院的医生承诺用救护车送小女孩转院,可潘跃昀觉得,自己还是不能离开。

  “小孩没有亲属,总要有个大人在吧。”他说。那个时候,土方车司机已经吓得“腿都软了”,所有证件和钱包都落在了车上,潘跃昀觉得,只有自己跟着,才能帮小女孩“解决些问题”。

  一开始,他打算开车跟在救护车后面,不过又担心自己“跟丢了”,最后,他索性把车停在第十人民医院,爬上救护车,坐到了后舱里的长凳上。

  也许是因为救护车顶上蓝色的警报,这段12公里的路程只用了20分钟。在新华医院门口,潘跃昀爽快地付了90元的救护车车费,然后和土方车司机一起把小女孩抬了进去。

  “我有能力那就付了呗,”他说,“跟一个人的生命比起来,这些根本不算什么事情。”

  在新华医院,潘跃昀又一次被当做了小女孩的亲属,他急忙否认,又把前面发生的事情大概讲了一遍。

  可能是感动于他的故事,医院小儿骨科的值班医生没有像对待普通病人那样直接开出各种检查单,而是领着他们跑完了整个手续流程。这名医生还向办公室门口排队就医的病人们解释了情况,请大家稍微等一等。

  “我真的很谢谢他的帮助。”潘跃昀说,“还有那些在门口等着的病人,我也挺感激他们的。”

  于是,在这座现代化的医院大楼里,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前面带路,两个男人在后面推着担架车,在大楼里不同的科室间来回奔跑。三楼的小儿骨科急诊处、一楼的挂号、二楼的抽血化验、一楼的破伤风针注射、二楼的CT和X光检查,反正上下来回,“不知道跑了多远”。

  在这些过程中,金钱的支出是免不了的。零零碎碎一千多元的检查费用,潘跃昀毫不犹豫地付了,等到办住院手续需要6000元押金的时候,因为身上没那么多现金,他又拿出了自己的银行卡。

  “你不担心到了最后,这些钱没有人补给你吗?”在事情结束后,有人问他。

  “没人补就没人补吧,我已经参与了,不可能因为吝啬这点钱让她得不到治疗。”他说,“当然,这些钱也在我的承受范围内。”

  在平常的生活里,潘跃昀是上海一家广告印刷公司的合伙人。不过,他强调自己“不是富一代也不是富二代”。“人做什么是由道德观,而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他说。

  事实上,事情的后续发展也没有出现旁人担心的纠纷。当天晚上,土方车司机所在的运输公司赶来医院,并且在第一时间结清了潘跃昀垫付的全部款项。

高考作文 篇7

  抬头,雨很大。雨落下,击碎在人行道上。它来到尽头,却发现,这是汇入江河的开始。“尽头的起点”,它低声自语。

  五点四十分。

  这是正式在校的最后一天,周五的校园后门熙熙攘攘。心中一个惊悸,却不为第二天的考试。每个周五,已考上创新班的朋友都会在校外等我。每个周五,一起看天空一点点从浅蓝变为迷人的幽兰,越过她的笑颜,还能发现一两朵泛着玫瑰色的云,只是当我离开,我们便失了唯一见面的机会。似乎已与她走到了尽头。听了三年的放学铃声里,阳光都帮她蛊惑人心,一如与她的初见;以后或许分道扬镳,一如相识之前。

  站在校门口,她身边,我也深知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开始。每一个仓促的路口,熟悉的背影都可能浮现。未来的我们,会是最好的我们。隐约瞥见尽头的起点,我微笑。

  四点二十分。

  这天成为穿校服的最后一天,返校领取录取通知书时,听到保安冲门外一群“花花绿绿”的人吼“都最后一天了,还不穿校服!”双手捧着鲜花,注视他隐藏在皱纹里的笑靥,分辨他胜似威胁的疼爱。禁不住笑了,下意识去看校牌,它骄地翘起一个角。当我送尽祝福和感恩,在校门口,记忆呼啸而来。

  又看见那个走入校门被女老师取下颈上玉佩的女孩,又看见那个忘带红领巾在哭泣的女孩。我重新站回起点,却发现它已成了尽头。回忆都有了温度。完结,原来可以如此动人。

  八点零三分。

  新生报到仪式已经开始,大步跨进报告厅时,正赶上校长一句热情洋溢的“孩子们!”。差点被台阶绊倒。身后的空调呼呼吹着,一次又一次的“孩子们”撞击鼓膜,那是一种曾经遇见过的陌生感。仰头,蓝空透明,仿佛重生。在尽头,踏上新的起点,遇见新的人,做新的事。

  尽头就是起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愿逆流而上。

  淡绿色的一抹,桃红的一点,远去的一片,阳光蒙在身上,像一场甜美的阴谋。

  我看一看表,想起雨滴的轻声细语。龙应台有言“他们也不会知道一件事情的毕业都预示着另一件事的开始。”

  端详着尽头,或惋惜,或伤怀。

  于起点,微笑。

  去相信来年又有春光。去希冀,每一步脚下都盛开一朵花。

  一辈子若是没有了春光,该会多无趣啊。

高考作文 篇8

  用慧眼看梦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商店里,往往很多人围住一种商品抢购。我选择喜欢的运动白袜子,后跟有夹层,前面镶了金线的那一种。可是出来时,手里拿的却是不喜欢的后跟没有夹层,前面没镶了金线的那一种,因为买这种袜子还附赠一双免费的袜子。这完全是免费的诱惑。因为人们放弃了更好的选择,买回了原先不想买的东西。免费到底为什么如此诱人?为什么我们有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见到免费的东西就勇往直前,即使这些东西我们并不真需要?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题,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用慧眼看梦想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天下竟有如此多诱人的免费东西,让人盲目地随从,让众多贪小便宜者趋之若鹜。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亦有许多免费诱惑,能否经得起免费的诱惑,就看你的定力。我愿以一双慧眼识破一切诱惑,看破一切浮华,执着追寻梦想的真谛。

  免费为什么如此诱人?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免费的诱惑呢?我们又真正需要些什么呢?细细思考,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我们得到的往往不是需要的,我们总是被那些华丽实惠的外表所欺骗,一步一步远离梦想,追求虚幻,结果无所成就。许多有识之士,就曾经吃过免费的午餐,尝过免费的苦果,到头来一无所获。从众心理,世俗的诱惑,力量巨大啊!

  当从众已成为一种现象。现实生活中,当贪小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或一种习俗,我们又怎能避开它,寻找梦想的方向呢?有时候,雾霾、烟霾、沙尘暴等遮挡了我们的视线,前方的路太凄迷,我愿借一双慧眼来看破这一切,追逐自己真正需要的,乃至夹岸桃花芬芳的桃源。让我们拨开云雾,坚定信念,撑一支长篙,向梦想的深处慢溯吧!

  也许,世界太过浮华,梦想太过遥远,我们太容易被外界左右,甚至去追寻一些外表光鲜亮丽而不实在的事物。当信念在风中摇摆时,爱迪生在尝试多次失败后,点亮了无数次的心灯;袁隆平在培育杂交水稻中,品尝过无数次重播的苦果;莫言成名前遭遇到无数次的退稿……因为坚定的信念,而心无旁骛,他们最终都摆脱了世俗的诱惑,心中盛着一个目标,一个凌于众人之上的大目标——梦想。

  培育理性与智慧的根苗。追寻梦想,我们需要挑战挫折。水面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人一生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性格,性格又会决定成就。正因为理性地面对诱惑或挫折,才不会像有的人选择逃避,选择那些轻松的道路,而偏离梦想的路径。想一想两难中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完了信史照尘寰的《史记》,王更青刻苦钻研获得博士学位,尼克没有四肢依然到处演讲鼓励他人。他们放弃了世俗的快乐,挑战身心无比的痛苦,最终成就了美名远播声扬,成为永远的佳话,让理性与智慧的根苗茁壮成为参天大树吧!

  追寻梦想需要挣脱束膊。当身处束膊之中,我们做事就会畏手畏脚,犹豫不决。容易被外界所诱惑而走上一条与已毫不相干的路。挣脱束膊,才能直面梦想,直面人生,去实现自己经天济世的宏图伟业。挣脱世俗的束膊和羁绊,才能让心飞得更高更远,追寻梦想的足迹。

  给我一双慧眼,来看世界看人生看梦想吧!远离一切免费的诱惑,让我紧握人生的舵盘,缓缓驶向梦想出现的地方,那儿散发着金子般闪闪的光芒。

高考作文 篇9

  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作文复习备考,我们就几种常考题型加以具体分析并给以写作指导,希望考生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一、关系型话题作文

  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近年考试的热点。XX年全国十五套考题就有十套是考关系型话题,XX年全国十六套考题又有近一半是关系型话题作文,今后几年还可能会考及。

  写好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整体把握

  首先对话题题干及对话题核心词的把握要有整体意识,要分析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比如面对多个核心词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考生必须具有整体把握各个核心词及其彼此关系的能力,丢掉任何一个核心词,或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写出来的作文都难以切合题意,甚至偏离题意。如XX年高考全国卷ⅲ要求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忘记”一词,全文阐述了该忘记什么,为什么要忘记等,其内容仅仅涉及了话题中的“忘记”一词;有的考生只抓住“铭记”一词,大谈人类应该记住什么,为什么要记住等。

  其次对“关系”的把握要有统领主线,要有能够统领全文的清晰鲜明的观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找出这几个词语间的多种内在联系,并形成相应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种自己最有把握阐述清楚的观点,围绕这一观点回忆相关的人、事、景、物、理等多方面内容,从中选出最贴切的内容作为统领所有核心词的主线,然后围绕这一主线展开记叙或论述,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切合题意。还以“忘记与铭记”话题为例,“忘”是为了什么,“不忘”又是为了什么,“忘”与“不忘”的相通点是什么,最终归宿是否一致等,只有从深层次上把握了“忘记”与“铭记”二者间的关系,才能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使文章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理性思维

  关系型话题作文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要较高。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XX年高考全国卷ⅲ要求以“忘记与铭记”话题写作,有的考生的观点如“痛崔是应该忘记的,欢乐都是应该记住能”感情都是应该忘记的,理智才是应永远铭记的“等都显得片面,缺乏辩证思想。还有的考生在价值取向和审美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夸大地看待了会的阴暗面,或重新对历史加以评判;与社会主流观点不符等,在内容上显得偏激和片面。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二者关系的同时,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如XX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词组间的关系,但面对挫折,人们的选择有许多种,有人化解痛苦,有人放大痛苦,有人则以平常心视之。选择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大有高低。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在两者关系间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二、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从形式上看,命题作文一般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看似宽松而自由,实际上它要求更高,写作起来也更难。因为其他作文在制定框框的同时,也往往或在审题上,或在立意上,或在选材上给你提供可供选择的信息,给那些“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的考生开掘一下思路。命题作文则不同。它没有限制,也就无从参考,需要“另起炉灶”,在上述各方面动更大的脑子。

  那么在考场上如何写好命题作文呢?

  审文体

  已规定文体的,按规定文体写作,如XX年北京卷“说安”,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两种文体均可的,选择自己擅长的、准备最充分的。近两年高考命题作文大多要求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那么,考生就要根据平时作文得分情况考虑哪一种文体自己最拿手。比如XX年高考重庆卷要求以“自嘲”为题写作,假如你擅长记叙,你不妨写一个善于自嘲的人的幽默故事;假如你擅长议论,你不妨分析评价鲁迅先生的自嘲本领,挖掘自嘲背后的无奈等。

  未明确规定文体的,要审其隐含信息。带有“论”“谈”“说”一类字眼的,显然是议论文;带有“……记”字眼的,显然是记叙文体。同时还要看题目“最”适合哪种文体。有些题目,虽未规定文体,但仔细分析,往往有“最佳文体”。如《时间啊,时间》,写成记叙文或一般议论文都不够完美,如果学习高尔基的《时钟》,写成散文化议论文,就可以取得形象化的说理效果,而且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展开论述。又如XX年天津卷“留给明天”,这个文题当然可以写成议论文,联系现实生活议论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提出怎样才算真正地为明天着想,批评一些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短视。但最合适的文体莫过于记叙性的文章。不仅容易写出文采,而且构思上容易写出个性。

  审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弄懂题目的含义。含义弄懂了,立意就有了方向性,有了基础。首先要分析题目的字面含义。其次是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第三是分析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第四是挖掘其言外之意。如“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象的空间。那么到底留什么给明天呢?留下时间?留下想象?留下遗憾?还是留下理想?留下和父母摩擦之后一直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道歉,清寒是青春期莫名甜蜜而又惆怅的情愫?今天享受前人成果的我们。又会给明天的子孙们留下什么呢?只要我们结合“留给明天”这个题目的结构特点,填补上这个主语、宾语的空缺,就会成功地化解这个大题、虚题,避免写得空泛、空洞。

  又如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在这个题目中。“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它实际上隐含着今天与昨天的对比。暗示着今天对明天的展望,而一个“胜”字,很斩截地告诉我们:世事在变化,时代在前进,无论暂时的情形是怎样的,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所以这篇文章应该写得蓬勃乐观、积极向上,要肯定“今年花”的红艳度胜过去年。

  立意方面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一要内容健康、充实,积极向上,杜绝不健康的庸俗的观点,特别是那腐朽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观点。二要立意力求深刻新颖,同时,要处理好时代特征与传统继承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求新求活而失之偏颇。

  三、给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不包括漫画作文)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材料作文又是考生最感头痛,普遍反映无从下手的命题形式,有许多考生常常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出现较大的失误。其失误往往不是出在谋篇布局或语言表达上,绝大多数是审题立意上出了偏差。

  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一般包括题干、基本素材和要求(包括注意事项)三部分。所谓审题,必须对这三方面做深入、仔细、全面的分析。这个分析,是“精读”,而非“略读”;是反复揣摩,而非不经意的浏览。立意在文章成败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考生必须在审题上使出很大的精力和一定的时间,考生要宁愿在审题上多花一点工夫,拿准了再动笔,也不要仓促上阵,写到“半截腰”发现立意错误再返工。精读意识、研究意识、揣摩意识必须牢牢树立在每位考生头脑中。

  如何写好给材料作文呢?

  分析挖掘本质

  有些材料,原文并没有具体的议论,只有形象的甚至是零碎的语句。这就需要考生透过这些词语,分析挖掘它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如XX年上海高考文题,材料较多,审题的时候便需要多花一份力气。其实,大量的材料完全可以用一个话题来概括——文化生活与青年一代的成长,不能把选材统一到这上面来,就应该算作偏离题意了。材料中的提示是“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所以,写作的时候不宜对武侠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卡通等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当结合社会需要、现实状况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谈谈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小说对你成长的影响,可以谈谈琼瑶、三毛作品给你成长的启迪,可以谈谈高晓松、老狼的校园民谣对你成长路上心灵的撞击,可以写变形金刚、奥特曼动画片等给你童年带来的愉悦,而今这种心情的变迁。当然,水平更高、视野更的同学应该深入分析到这些流行文化所带来的深层影响和产生原因,从未来青年文化素养培植的角度冷静地评价它。

  提炼概括观点

  有些作文材料,特别是寓言和故事,它并不给你提供现成的观点,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炼概括。这时可运用分析综合法。以1995年高考全国卷《鸟的评说》这首寓言诗为例,“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苍蝇说麻雀寸光鼠目”。材料虽然很长,但仔细对每一种鸟的表现进行分析、概括,就会发现,它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看问题的方法有问题。只看到人家的短处,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应该怎么办?答案是显而易见。于是论点出来了:不要只看到人冢的短处,不要求全责备。换一种角度看问题……

  如XX年湖北卷,提供的材料是清末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论述。试题要求考生根据这则文字谈感悟,一直到结尾也没有给出话题,但这并不等于什么都可以写。因为仔细理解,材料中实际上仍然包含着一个隐蔽性的关系型话题——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所以,只有在这样一个范围内谈自己的认识,阐明各自的内涵和两者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事例加以佐证,才应该说是正确理解了材料。

  四、独字题作文

  近两年高考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如XX年上海高考文题“杂”,XX年上海高考文题“忙”,我们把它叫做“独字题”。独字题一般词义明白清楚,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没有修饰和限制,题目本身在文体、立意、选材以及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导向,写起来往往要比多字题困难,尤其在审题和选材上难度更大,如何写好独字题作文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辨别词性,确定文体

  词性对文体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写前可以根据不同的词性来确定文体。一般来说,是动词的适宜于写记叙性文章,如《悟》《悔》《醒》《求》《盼》《恋》《追》《诱》《考》等,像《悟》这个题目,就可以通过一个具体事件的叙写,并领悟其包含的道理。是名词的,大多数是跨类题,即可以写成记叙类的。也可以写成说明类或议论类的,如《路》《虹》《窗》《桥》《锁》《镜》《药》《蚀》《雾》《煤》等。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理解的深度、文体的特点和要求等方面而决定。

  了解特性,把握内涵

  一个可以作为题目的字,它的内涵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它本质特性方面的意义,又大都有它比喻、象征方面的意义。如XX年上海高考文题“杂”,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既可以指具体事物的杂乱无章,也可以指情感的复杂多变,也可以指形势或矛盾的纷纭繁杂。在审题时,要尽可能了解得广一点,使自己有广阔的选择余地。

  五、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题提供的主要材料不是文字,而是有一定意义的图画。作文的要求是把图中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及包涵在形象之中的思想感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仔细观察画面。这里所谓画面形象,包括画面上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面貌、表情、服饰、动作等)和景物、器物。看图时,要抓住人物、景物和器物的特征,对画面上提供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

  领会把握主旨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画面形象的基础上。弄清人物与人物、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通过形象描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发挥联想想象

  对于看图作文,联想想象极其重要,这是图画材料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图画它只表现事物一瞬间的形态,不能像文字材料那样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不能像文字材料那样多侧面地刻人物,不能直接地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社会风气”“道德水准”等,文字材料可以很方便地传达给读者,图画材料则难以胜任。正是图画材料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作文者必须根据画面上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种种必要的增补,这样才能做到上下文联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具体丰满,主题思想鲜明突出。

高考作文 篇10

  大多数同学,会在十八岁的时候参加高考,这既是上天的安排,也是人生发展的规律!从法律角度讲,十八岁,便意味着成人了,成人就意味着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这可是我们儿时的梦想啊!如今,高考就站在我们的面前,是选择退缩,还是选择跨越?毫无疑问,很少有人会选择退缩,因为我们总希望人生有一个好的开始!

  十八岁,是青春的象征,它靓丽、多姿,翱翔宇宙,企盼真理;十八岁,也是成熟的标志,它俊美、挺拔,乘风破浪,放眼全球。十八岁上承少年,下启中年,兀然而立,势成峰巅。十八岁,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在这个季节里,人会智慧成长,美丽成熟,敬畏生命,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高考,选择了十八岁;也是十八岁,选择了高考。因为使命,因为担当。高考,是人生求学路上的一次中期检验;高考,也是人生命中的一次重要分娩。其成果的大小,其味道的甘涩,其色彩的浓淡……都会深深地烙在人生的底色里,以至永远。

  所以,为了高考,我们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因为高考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高中学习阶段的总结,有什么样的本领与特长,就应该拿出来,大展示,大比拼,不使出浑身解数,怎么行!高考的理想结果,必然是“各项指标”的全盘飘红。因此,对于高考,我们需要“软硬兼施”,各个击破!

  高考,既需要硬指标,也需要软指标。分数是硬指标,素质是软指标。没有良好的素质,再高的分数也只是纸上富贵;没有良好的素质,也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光是追求素质,对分数不以为然,甚至将高分数看成是低能的表现,就是认识的误区了。高分数——高素质,本应一体;高素质——高分数,自成一家,两者圆融互摄,相互促进。

  高考,既要讲硬道理,也需要讲软道理。升学是目的,检验是结果。没有升学的目的,高考就没有动力;没有检验的结果,高考就难以承受其生命之重。我们要在追求录取升学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在检验学习结果之余,还要谋划未来人生之发展。

  高考,既需要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知识是硬的,意志是软的。没有知识的积累,高考无从谈起;没有超强意志的支撑,高考难以为继。知识,是高考制胜的物质基础,是诸葛孔明行兵布阵的木牛流马;意志,是高考夺冠的精神动力,是关公云长取人头颅如探囊取物的必胜信念。

  同学们,十八岁了,请奏起你们青春的乐章,驾起你们年华的风帆,前进吧!哪怕是惊涛骇浪,你们也应该义无返顾,永远向前、向前!

【【实用】高考作文汇总10篇】相关文章:

1.【实用】高考作文汇总5篇

2.【实用】高考作文汇总八篇

3.【实用】高考作文汇总六篇

4.【实用】高考作文汇总7篇

5.【实用】高考作文汇总七篇

6.【实用】高考作文汇总五篇

7.【实用】高考作文汇总6篇

8.【实用】高考作文九篇

9.【实用】高考作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