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作文合集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作文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材料准确地把握主旨,提炼论点;
2、学习按照”引议联结”的方式构思,能在主体部分运用正反对比式或并列式结构。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会写简单的议论文,中考也经常考材料型作文的写作,所以我觉得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初步写作。在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议论文的时候,进行过三次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第一次是对议论文的写作方式的一个初步感知,指导初步运用“引议联结”式的结构,要求观点明晰,会引名言、举实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这一次仅限于是指导大体模式;
第二次将指导重点放在“会恰当的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学习在引用论据后进行适当地论证”,即会举例、会析例;
第三次写作既延续上次的举例、析例训练,又提出在“联”这一部分将自己的思路拓展开来,提出运用正反对比式和并列式思路增强作文说服力的要求。
现在浏览当初的教学设计,感觉在“举例、析例”方面的指导还比较具体,给出了三种比较具体的方法:“探因分析法、评析法、反向假设法”,当时训练的效果也比较好。而如何指导学生提炼论点、如何构思出正反式或并列式的论点,仅限 于老师提出了写作要求,给出了一些范例,并没有指导学生该怎样做。所以,这一次当小组内定出“作文指导”这一研讨课主题时,我反复思考,把这一次写作指导的重点放在审题与构思上,即“指导学生提炼论点、会列举正反对比式和并列式的分论点”上。这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也是学生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进行材料型作文的写作指导。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材料准确地把握主旨,提炼论点;
2、学习按照”引议联结”的方式构思,能在主体部分运用正反对比式或并列式结构。
环节一:分析河南中招命题规律与趋势,引出材料型作文的写作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的是河南省20xx——20xx四年中考作文的考查方式和题目,仔细观察,看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生思考一分钟
师:找一找共同点。这四年的共同点是第二个题目都是——
生:材料作文。
师:对,都是材料作文,而且要求都一模一样,都是“根据材料寓意,自拟题目”,只是材料有所不同。
课件展示分析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河南近四年都是二选一的作文,且材料作文为每年必考方式,命题和半命题出现的几率占一半。从命题趋势上看,20xx年依然会沿用此种考查方式,分值保持在50分,“家庭、学校、社会、人生”几个话题依旧会是20xx年中招命题的主旋律。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尤其需要考生们重视。
(反思:当初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明晰中考作文命题趋向,引起对材料型作文写作的重视,这样的导入设计很平淡,但我觉得比较实用,言简意赅,直奔主题,能够为下边的训练节省时间。一个应该改进的地方:课件上已经把四年的作文类型题目及题目都展示了出来,四年的材料作文还特意用了红色字体,学生应该很容易看出来。如果叫两个学生分析一下,没说到的地方教师再补充一下,可能会更自由一些。可能是自己太想直奔主题了,所以就自己引着叙述分析了下去。)
环节二:介绍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及写作分类
师:我们先来看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课件展示)
①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
②论说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沦文段。
③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④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
⑤图表型:漫画、图表、照片等。
再来看材料作文的分类:
①供材料写记叙文;②供材料写议论文;③供材料写说明文;④供材料写应用文;⑤根据材料写局部(补写);⑥根据材料缩写、扩写、改写。
师:但不论是根据材料写哪一种类型的作文,都需要根据什么来进行写作?
生齐答:材料的寓意。
师:对,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需要根据材料的中心来写作。所以今天我们练习根据材料写议论文就进行两个方面的训练——审题与构思(师板书题目)。
(反思:现在再来看流程,感觉课堂开始之初已经展示了学习目标,这一次再提出“审题与构思”这个指导重点感觉有点不太流畅,可以把目标展示放在这个环节后再展示。)
环节三:吹尽黄沙始见金——解读材料,把握核心
(一)审题指导
师:作文材料形式多样,完全没有规律和热点可循,真可谓“防不胜防”。但所有的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点:含义深刻,蕴理于文。简言之,就是出题者择取材料的意图明显。大家从以下方面抓取材料本质——第一种方法:善于抓取对话重点和关键词,剖析材料中心,明确主旨走向。
和某些小说相似,材料作文中的一方对话,往往是作者的“代言”。这些对话往往有比较或对比的信息,这就是作者想突出表达的观点。
我们来看20xx年材料作文《橘子和苹果》,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生1读: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你和大家分享啊.”橘子回答说.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小瓣呢?是为了让一个人吃吗?”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师:这里边有两处对话,第一处是小姑娘和谁的对话?
生:橘子。
师:他们对话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生齐答:分享。
师:第二处是小姑娘和苹果的对话,这里边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齐答:奉献。
师:通读两个句子我们可以发现两句的答语中都能表达“与人”“大家”这样向外含义,那本文中观点应该定在“分享”或“奉献”上了。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方法:寓言、漫画、诗歌要看寓意、中心。
如这样的寓言(请一名学生来读,担心后边的同学看不清屏幕):
一个自以为怀才不遇的青年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上帝从路边随意拾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你能找到我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青年摇了摇头。上帝又把手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问青年:“你能找到那枚金戒指吗?”“能。”果然,青年很快就找到了。上帝说:“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师:你明白了什么呢?把你的想法给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相互交流)
师:一句话把握一下材料的寓意。XX,你来。这一竖排同学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它的寓意是:(迟疑了几秒)是金子总会发光。
生2:一个有才华的人不要抱怨环境,是金子总会发光。
生3: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要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就……(听不清,师引导,补充了一个词:一蹶不振)。
生4:是金子总会发光,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生5:是金子总会发光,只有——(没说下去)
师:还没想好,是吧?请坐。刚才第一个同学说了一个“是金子总会发光”,后边一溜都串了下来。刚才有同学笑,看来对材料的寓意有自己的理解。谁来说一说?
生6:自己真的是块金子,才能够让别人发现。
生7:只有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才能让别人发现。
师:我们来看材料里的提示语:“自以为怀才不遇”,说明是不是真的很有才能?也不见得。上帝的两次举动就提示他要把自己变成一块金子。也就是说,要想让别人发现你,应该首先完美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或者说应该在自己身上寻找“不遇”的原因。
(反思:这个环节当时很尴尬,本想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结果被叫起来发言的一排学生说的都不靠谱,而且第一个学生说了一个“是金子总会发光”,后边的几个全跟着顺了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录像,是我的安排有问题:读完材料之后,我让同桌相互交流从材料中明白了,之后就直接提出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寓意,没有再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所以第一个学生的发言明显迟疑了几秒,后边的同学可能觉得前边的同学语文程度比较好,受了影响,也跟着一路错误地溜了下来。另外,这各环节本意是结合这个材料指导学生抓寓意提炼观点,应该是谁想好了自由发言,起一个引领的作用,不应该是这种“检查式”的提问发言。)
师:我们再来看两种方法。
3.照片要看对比突出的主题;画面往往有需要在对比不同的信息比较中才能表达自己的主旨。
4.打开思维,在遵循基本主旨不变的前提下要合理提升高度,开阔视野,力求有自己的独立思维。
(反思:
1.第三种方法没有举相应的例子,举个例子会好一点;第四点要求可以不提,因为初中生是刚刚接触议论文的写作,这样的要求有些拔高了。
2.后来研讨时,凯云老师提出:学生该怎样确定材料中的关键词、怎样确定材料的寓意,是不是再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这些自己在备课时真的没有想透彻,还需要自己钻研一下;另外也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疑惑:语文阅读里的一些东西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如一篇文章的中心,就如一段话里的关键词,到底该怎样给学生点拨?)
练笔一:20xx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材料
师:下边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小练笔,这是河南省20xx年中考作文材料,请结合材料提炼出论点。师读材料:
如果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即使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没有用;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无法实现。
请大家结合材料里的关键词语,提炼出论点,写在课前发的练习纸上。
学生用了四分钟的时间分析材料,写下自己的观点,教师巡回检查。
学生发言。
生1:人生要有梦想、有追求,在梦想的基础上更要有实力。
师:有梦想、有追求,更要有实力。
生2:梦想与行动密不可分。有梦想并为之行动,梦想就可能实现;只有梦想但不行动,梦想也会无济于事。
师:后边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句子是什么?
生2:梦想与行动密不可分。
生3:梦想必须与现实相结合。
师:概括得很简练。
生4: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
师:好的,请坐。刚才我叫了四个同学,谁还有补充吗?
生5:要用梦想来引领行动,要用行动来实现梦想。
师:这个句子很精练。好的,我们来看一下材料:首先要找出材料里的几个关键词:造房子、梦想、砖头、拥有等。大家要注意,刚才我看几个同学的观点,发现有几个同学写的观点里就有造房子、砖头这样的词语,注意这里取得是它的比喻义,不要单纯理解为本意。“造房子”指的是?
生:梦想、成功
师:梦想、目标、成功都可以。这里的“砖头”是什么?
生:行动。
师:是持之以恒的行动和努力。所以这个材料的论点就应该定在“梦想与努力”“成功与努力”等关系上。
师:我们再来进行第二次训练。男同学都非常喜欢踢球,关于球王贝利的一个故事: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学生思考两分钟,发言。
师叫一竖排学生发言。
生1:(没想好,不语)
生2:逆境造就人才。
生3:磨难有助于成功。
生4: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具有竞争意识,才能成功。
师:艰苦的环境,竞争意识,提到两点,很好。
生5:逆境早就人才,经历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更强大。
师:好,刚才看到xx写的不错,你来读一读。
生6:竞争提高能力,逆境造就成功。
师:很精练的句子。
生7:逆境造就人才,安逸……
师:想来个对偶,但是还没有想好,是吧?可以说安逸会带来衰亡等。运用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观点。同学们还有别的观点吗?
生8:成功的大门永远向那些努力的人敞开。
师:请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材料:人物对话中有对比或作者想突出的内容,贝利的话里想突出哪几个词语?
生:竞争意识、贫穷。
师:为什么儿子会缺乏竞争意识?“因为他很富有,而我小的时候却非常贫穷”,当然竞争意识能使人走向成功,而这个竞争意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贝利强调自己小时候贫穷的家境,贫困的环境能磨练人才。刚才很多同学提到逆境、挫折、磨难等,这些都是比较合适的观点。(转向生8)现在明白你的观点合适吗?
生8:不合适。
师:观点定好后,就可以拟题了,例如:贫困是一笔财富、自古雄才多磨难。
(反思:这两次小练笔我认为进行地比较成功。一是没有给学生很难的材料,这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二是第一次练笔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4分钟,学生有时间仔细思考、组织语言;第二次练笔思考的时间就只用了两分钟。三是自己能够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尤其是根据最后一个学生的不合适的观点所作的点拨。常常汗颜自己语言的贫乏,做不到精妙的点拨和升华,逐渐努力吧。)
环节四:布局有方才匀称——迅速构思,结构清晰
师:第二方面的训练,咱们讲的是构思。材料作文基本的写法原来我一直讲四个字,是哪四个字?
生齐答:引议联结。
教师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引”是什么?
生1:“引”是引材料,引出材料中的观点。
师:“引”应该是引用材料。引用材料需注意什么?
生1:抓住中心。
师:抓住和中心相关的材料进行叙述。
生2:引材料时不能太过于概括,还应该抓住中心引材料。
师:因该是“围绕”。我满来看一下屏幕:引材料不能抄大段原文,要概括;另外不要不印材料,直接进入议论。容易使人感觉脱离材料;即使你写的作文寓意非常鲜明,紧扣材料主题,也最好在开头一两句话联系一下材料。如:读了这个故事……,材料中的XX人物的经历启示我们……
第二步是“议”,“议”是什么?
生3:议就是举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还不太理解。谁来说一下?
生4:议就是围绕你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生5:议就是引出自己的观点。
师:议就是对刚才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自己的中心论点。看来大家对大致的写法是掌握了一些,但术语还不太会解释。下边“联”这一部分才是对你的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解释一下,“联”是什么?
生:联系社会、现实。
师:还有自身的经历等等。最后是“结”,怎么理解?
生6:“结”就是根据中心对文章进行结尾,顺便呼吁大家。
师:对大家发出号召。这里边还应注意重新回应一下开头的材料。
(反思:这一部分进行地很尴尬,原以为学生对“引议联结”式的结构理解得比较好,哪知道学生一发言误差就比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原来讲材料作文的写法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学生对术语比较陌生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
师:“引议联结”这四部份里边那一部分需要大家写得最细致、篇幅最长?
生齐答:联。
师:原来我们讲作文“凤头、猪肚、豹尾”,联这一部分相当于什么?
生齐答:猪肚。
师:对,肚子,肥肥胖胖的,内容一定要充实。怎么样把内容写充实呢?我们来学习这两种方法:正反对比式和并列式。我们先来看“正反对比式”。
屏幕展示,一生读材料:
这类文章往往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衬托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师:不仅是分论点可以对比,而且论据和材料也可以对比。例如:
举例一:
中心论点:学习要虚心
正面论证:虚心使人进步。
反面论证:骄傲使人落后。
举例2:
中心论点: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
战胜挫折,能使人走向成功。(举正面例子并论证)
逃避挫折,等待你的只有失败。(举反面例子并论证)
学生齐读例子。
练笔三:
中心论点:要珍惜青春
正反对比结构:(提示格式:关键词语+做法+结果)
正面论证:珍惜青春, 。
反面论证:虚度青春, 。
学生练笔,时间为四分钟。
请一排同学展示:
生1:珍惜青春,美好未来向你招手;浪费青春,万事化为蹉跎。
生2:珍惜青春,让青春如朝阳般绽放;浪费青春,耽误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美好的未来。
生3:珍惜青春,就会珍惜时间,活得充实;浪费青春,就会浪费时间,一事无成。
师:想让句式再工整一些,还可以在字句上再斟酌一下。
生4: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浪费青春,虚度时光,会使自己感叹惋惜。
师:后边这个词语不错,“感叹惋惜”。
生5:珍惜青春,做完美的自己,会走向一定的成功;浪费青春,会虚度时光,可会走向失败。
师:虽然语言不够精炼,但结果对比地很清晰:走向成功,走向失败。谁还有,把自己的观点展示一下。
生6:珍惜青春,珍惜明天,人生将精彩而充满幸福;浪费青春,无所事事,人生将枯燥而乏味。
屏幕展示一个示例,学生自由读。
正面论证:如果珍惜青春,就会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一生有为。
反面论证:如果虚度青春,则会一事无成,“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并列式:
师: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因为涵盖了不同的情况,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强的说服力。议论文并列结构模式通常表现为:
(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2)本论
A、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B、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C、分论点3+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3)结论(照应全文)
师:怎么把分论点阐释开来?可以阐述内涵,分析原因、揭示地位、作用、价值,提出策略。可用的格式为:
关键词+是……
关键词+是因为……
关键词+需要(或能够等)……
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做笔记。
例一:以“向挫折微笑”为论点,列出几个分论点。
学生齐读:
(阐述内涵)
分论点一:向挫折微笑,展示的是勇敢者不屈的信念。(童第周)
分论点二:向挫折微笑,体现的是乐观者奋起的动力。 (爱迪生)
分论点三:向挫折微笑,凸显的是无畏者执着的毅力。 (徐霞客)
例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中心论点:不动笔墨不读书
(揭示作用)
学生齐读:
分论点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
分论点二: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
分论点三: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
练笔四:《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1)开头部分:排比句式,提出总论点: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2)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 (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 (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 (利于爱情的沟通)。
(3)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观点。
学生思考,写,用时5分钟。
学生展示:
生1: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打开真心朋友的心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巧妙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
师:三方面,友谊、人际沟通,拉近心灵距离。
生2: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使沟通更加和谐,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容易使人理解,从而使沟通更简洁。
师:第三句没想好,是吧?前两句不错,请坐。
生3: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获得一份得之不易的友情;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为自己赢得他人的尊敬。
师:语言比较流畅。
生4:沟通师生之间的钥匙,叩开了久寂的大门;沟通时邻国之间的互助,放飞了和平的白鸽;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相互慰藉彼此的心灵。
师:不仅句式整齐,而且语言还很美。第三个与第一个句式有点重复了。像XX这种思路,还可以由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同样,亲情、友情、爱情这也是一中思路。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吧。
屏幕展示:学生自由读。
(反思:这一部分的训练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现在反思有一个环节安排不太合适:如何列正反对比式和并列式的观点,这种思路的总结不应该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结合例子分析,之后教师再总结出来,最后是学生练笔,这样课堂的生成性更强一些。)
环节五、课下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引议联结”列出一个详细的议论文结构提纲,要求“联”这一部分运用正反对比式或并列式结构,自拟题目。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俩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课后反思:
1、学生的收获。
这一节作文指导讲的是以前的作文指导课上没有讲到的方法,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首先,审题训练,指导学生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寓言故事的寓意提炼观点,如果材料难度不太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可以提炼出比较恰当的观点。其次,指导学生列出正反对比式的分论点,有一半学生的观点明晰,句子通顺,有对比的意味。第三,指导学生列出并列式的分论点,仅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列出来,并且不敢细致推敲词句上的问题。在备课时我预想的目标就是让大部分学生会审题、会列正反对比式的分论点就可以了,这样在写材料作文时结构就比较清晰,在主题部分也能够展开论述了。至于用并列式的分论点式来构思文章的主题部分,这个要求比较高,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理解、接受,也能够列出来;中等及靠下程度的学生可能思维没有达到,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局限,这个要求就难以达到了。因为是中考复习指导,就不能顾及面向全体学生了。这既是遗憾也是现实。
2、环节的安排
和东艳老师的课相比,我的课堂属于中规中矩的教师指导课,老师指出一二三,学生照做,课堂环节教师控制得多,课堂的生成性不强。我觉得这也是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在作文指导方面时间毕竟不多,备课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得多一些,在教学方式上考虑得少。走在学生后面,学生才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更好。
3、教师的点拨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的点拨和激励很重要,学生提炼观点也好,列出并列式或者对比式的分论点也好,多少是要存在一些语言或思路上的问题的。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纠正问题,使学生在发言后得到收获,尤其是正面的示例,效果会更好。我所期待的语文课堂也是这个样子,一直在努力,但在课堂上,自己语言的贫乏还是表露无遗,汗颜又惭愧,自己离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的距离还很远。努力吧。
中考作文 篇2
那时花开,在于自己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的!
人的成长,就必须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那时花开,在于自己的坚韧信念。你,司马迁,在狱中仍奋斗着,牢狱宫刑也无法收拢你创作的光明,数载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辩万家之谏,成一家之言”的美好愿望,开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花朵。与其说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说筹备成功更不容易。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来成功不可能没有付出。我们总是看到成功之花的明艳,却很少留意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坚韧,成就了那时的花开。
那时花开,在于自己的执着忍耐。勾践战败,为奴三年,忍辱偷生,十年之久,睡与柴草之上,吃睡必尝苦胆,以让自己不忘国仇。复国的执着与耻辱的忍耐,让他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最终大败吴国,重登九五之尊,成为霸主。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践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然后等待机会,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忍耐,成就了那时的花开。
人生路途上的花开花落,亦在于自己。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是西蜀帝国的开国之主。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感情用事,为报弟仇,七十万大军挥戈南下,劳民伤财却无功而返,致使蜀汉的政治、经济、军事一落千丈,转眼间,留下的只是扶不起的阿斗治理江山凄凉的场面。“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鲁莽,导致了那时的花谢。
人生的花开,在于自己能否修炼出坚强的毅力,执着的信念,开出一朵绽放绚丽的花。那时花开,在于自己。
中考作文 篇3
每年中考,考生们对语文卷的作文试题总是特别关注,为有助于学生应对作文试题时发挥出最佳水平,在此提一些建议。
接过试卷,首先宜将作文试题浏览一遍。这一瞥不过若干秒钟,却往往能闪现瞬间的思维活动,在心里留下印象。待到回过头来准备应对时就不会感到陌生,更加不会发懵、发慌。要知道,情绪对于文思的发挥不是激励,便是抑制。
待到正式作文时,首要一环是仔细审视题意,也就说要弄清楚试题要求你表达什么,以及用什么形式表达。在这个问题上要舍得花些时间,决不要以为抓紧时间就是赶快下笔。有时候匆匆下笔,到头来越写越疑惑,重起炉灶时间已经不允许,最后只能带着某种忐忑的心情结尾,其收效自然不会理想。也有一种可能是自己一路写去,始终并未觉察领会题意有所偏颇,但是终究还是逃不过评卷人员的眼睛,结果成绩就自然短了一截,实是可惜。
以20xx年上海卷中考作文题《我眼中的色彩》为例,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初看很虚幻,一下子抓不到实处。近些年来各类中、高考作文题,在文字上玩了些花样,弄得一些人大呼其难。其实并不然,这类命题一般都属记叙性文体,只要仔细审题,便会发现不是要求写人,就是要求记事。
就如《我眼中的色彩》,意思是我眼睛看到的色彩,中心词是色彩。于是你可以写马路上人们服饰的色彩、高楼大厦的色彩等等,这样当然也能写就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描写景色的记叙文。然而这样的难度较大,大约也不会是命题者的初衷。所以应当取色彩的引申意义,即有色有彩的人物,有色有彩的事件,有色有彩的社会生活。所以应对这道试题,其实就是写一篇或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不过应当注意,试题中的色彩,是命题者提供的一种务必令人醒目愉悦的意境,也就是说应对者所记叙的人物与事件应当与之协调,而不是相反。
问题的真正难度,在于你的心胸中有没有有色有彩的人物与事件。假如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体察与感悟你与周围种种人物事件的关系,面对这样的试题,只要在你记忆的仓库里梳理选择,有色有彩的人物与事件定将浮现出来。而乞求曾经记背过的什么名人资料、案例片段,或者临时搜索枯肠杜撰个什么人物事件,定将缝隙毕露,无色无彩。
正式行文之前,最好编一个提纲。不求完整,不在字数,理出个头绪,给材料编排个次序。有了这个提纲,即使时间很紧张了,行文书写仍然可以不慌不忙。其实,编写提纲也正是写好作文的一项谋篇布局工作。
考试时还是应当打草稿。一般考生总以为考试哪里有时间去打草稿。其实打草稿既是开始完成作文,也是给的结构布局和语句的精到留下一个补救与修饰的机会,这对于提高的质量决不是多余的麻烦。
中考作文 篇4
人生在世若白狗过隙忽然而已,也是事业越是承诺越是一种心灵的期盼。我和中考有一个约定这个约定是我们从学的第一步的时候立下的,在迈入这一步后,我浑身带有一种压力。有一种压力,不过不打紧,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一天三小考三天一大考,每次一场考试,我的心情难免会有些紧张不过紧张归紧张,考试还是必须要考的平时学的扎实啦考试自然不怕,这是一个小测试,如若连基本都不会的话,脑子空空如也,你拿什么去考试,是不是在机场的时候面色如灰?在做这些看不懂题的情况下,一笔头交头发,为什么在平时不好好学?为什么在考试的时候才后悔?考试后成绩下来了,感到自己定下的目标的人,是不是在江苏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考的不好的人,是不是不想看到自己的分数?是不是趴在桌上埋头痛哭?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况且这是平时的考试,我希望这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中考的时候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中考作文 篇5
语文98分,数学8*分,英语117分看着这些成绩,我有点踹但是气来了,小科成绩一旦出来,或许我连上学的信心都没有了吧?考试分数这么低,哭都不好意思哭了。
实在是太差了如果平时谦虚一些,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就肯定不会这样的这样的成绩,别人问起来我不明白怎样说出口。
如果像aa她们那样,作业认真完成并得优秀;然后上课认真听讲不浮躁,不去理会平常的那些是是非非,也就不会是这个成绩了。
感觉自我比妈妈养的花还不如,那么普通的一些花,少量的浇水,随便放在哪个窗台上,到了季节就开出美丽的花。可我呢?从来没有灿烂地开花过,爸爸妈妈对我投入的精力多,我吸收的养分比花多,但是我将养分全部用在歪门邪道上了养分流失了,那些花朵开的必须不会好了
我也想考出好成绩,让自我开心,也让爸爸妈妈放心,但是,这学期的考试每次带来的都是无尽的烦恼和叹息。
听老师说,立刻就要八校联考了,期望在这期间好好预习复习,踏踏实实的学习,打好牢固的根基,任何一科都不放松!
未来的考试还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也很多,只要我踏实地学习,不浮躁,不成天想着衣服什么的,成绩必须能够变好!
是蓓蕾,总会开出美丽的花!我坚信,属于我的那朵花,不久之后必须缤纷绽放!
中考作文 篇6
中考,你好。
三年前我跨进中学校门的那天,我们曾经相约,那时那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激动,也充满了期待。你知道吗?为了这次能体面地与你见面,三年来我精心地准备看见面礼,不断的装备着自己的知识宝库。
回想起我们相约的那天,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跨入中学校门,面对一张张崭新的面孔,我没有勇气,也没有动力。就在这时,我看见了站在高处的你,正微笑着向我招手、点头,就想梦幻中的天使一般在校园的高处迎接我。你的和蔼,你的亲切,让我有一股想扑上去与你拥抱的冲动,可你笑着对我说:“朋友,我们立个约定吧,三年后,我在这里等你,我将带你走进更加辉煌的知识圣殿。”从此,我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个与你的约会。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劈波斩浪,翻山越岭,夸奖过海,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我的人生开始变得崎岖,变得蜿蜒。
记得在初一第一学期末,我遭受了巨大的挫折——我考试失败了。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几乎崩溃了,心如刀割,像有无数条毒蛇在我身上的每一个角落里吞噬着我的身体和灵魂。眼前饿好像有迅速腾起的层层云雾讲我紧紧笼罩。
失败的乌云如同一块巨石,吧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一个人静静地扒在桌子上,泪水哗啦啦地直下,窗外的小雨也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不知道老天爷是在为我哭泣,还是在对我嘲笑,但我知道,他很关心我。
朦胧中,我似乎听到了你的呼唤和告慰:“朋友,跌倒并不可怕,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站起,相信自己,你一定能战胜挫折的。”
顿时,我的身上好像有一股暖流淌过,还觉得体内热血沸腾,有如万马奔跑,我有了无穷的力量。这时,我想起了我们的约定。为了能精神抖擞的与你相见,也为了能在你为我准备的舞台上展现自己,我不能倒下,我要奋勇拼搏,努力前行。
升学考试的压力,就像一根根看不见的钢针,从皮肤钻入身体深处,甚至抵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一片疼痛与灼热。时间也好像已经被巨型抽水机抽空,再压缩城了纸张那样薄。紧张与害怕,就像两颗潜伏在内心深处的炸弹,随时都会爆炸。但是,每当我想起我们的约定,我就无比镇定,无比从容。因为我要全副武装,朝气蓬勃地来见你。
如今,我们相约见面的时间一天天临近,我已昂首挺胸地踢开了学习中的一块块绊脚石,斗志昂扬的跨过了阻碍在我们相见道路上的一道道鸿沟。我坚信我们的约会将充满着愉快和欢乐,充满幸福和美好。到时我将满怀信心地挽着你的手大步地跨进高一级学校的大门,登上更神圣的知识殿堂。
中考作文 篇7
中考语文试卷,作文分值比重相对较高,怎样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考生、家长都十分关注的事情,中考作文复习经验。可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考生越是焦躁、老师的技法讲解越多,学生往往越是无从下手。笔者很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真诚的交流,让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由表及里地把握考场作文的一些规律与特点。下面笔者就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构建习作教学新思维,在中考中得到优异成绩,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大部分是话题。话题的内容不外乎以下三方面:
1. “我”与社会。 2. “我”与他人。3. “我”与自己。
再看中考一些优秀作文,之所以得高分不外乎以下几点:
1. 醒目的标题。2. 精彩的开头。3. 意味深长的结尾。4. 深刻的议论。5. 动人的细节。6. 美化的文面。
针对这些,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 狠抓落实书写关
在教学复习中,仍念念不忘让学生练字。并且定期上交,查看。指出书写中的失误,如间架结构、字正圆滑、力度大小、排放工整等方面。且实行面批,当场纠正。好的表扬,不行的看着他书写,直到改正了为止。初三复习非常繁忙,我还抽出一节课来上习字课,指导学生书写姿势、握笔姿势、眼、手、身子、要端正。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的字过关了,作文的卷面也很整洁了。为中考的高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巧过标题醒目关
拟题非常重要。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写作者的智慧与匠心。所以标题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针对去年全国语文话题的题目,加以训练,并提供了一些拟题技巧,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加以运用。以下是一些拟题的技巧。
各举一例:
1. 引用化用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如:
① “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2. 巧用算式法
这种方法就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如
① “学习”话题——《8-1 > 8》
3. 设置悬念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如
①“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
4. 形象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如 ①
“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5. 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老师笔记《中考作文复习经验》。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① “乡情”话题——《那河·那船·那人》
当然,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要想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报,特别是报刊上的标题,可以说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不妨品味借鉴,从中汲取营养,诚如是,拟题功夫就会逐渐养成。
三 强调头尾精彩关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还开设了阅读课。每周六上午带领学生去校图书馆,自己选择图书、搜集资料。看一些优美的散文,当前的'中考优秀作文,高分作文。拣着好的开头、结尾、美句、格言、名言警句等抄下来,熟读成诵。还领着他们上微机室里,上网搜集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资料。同时,我还印发了一些好的开头、结尾句子,及一些名句集锦,供他们诵读。如“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有了这些好句子,不是写作中抄用人家的。而是让他们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加以融合,并与自己、与现实相联系,最后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
四 做好中间动人丰满关
有了醒目的标题、好的开头结尾还不够,中间也得有动人的东西。如深刻的议论。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再如动人的细节。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再是,内容要翔实、丰富。所举事例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也就是内容要新颖,不能人云亦云。看
20xx年上海市中考某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想唱首歌》就运用日记体作文形式,巧妙地利用报纸这一特殊载体,让连体姐妹的命运与自己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的三则日记,按人物命运自然展开,记载了连体姐妹的命运和自己的心理感受。第一天惊讶与担心,第二天的紧张与祈祷,第三天的同情与赞美。不仅讴歌了连体姐妹珍爱生命、敢于追求的精神,同时形象地反映了小作者善良美好的心灵世界。
因此,要想有新材料新内容,一定要关心时人时事,了解时尚时弊,读文学名著,读中外精品,读时文英华,广泛涉猎,勤勤恳恳地积累材料。
五 加强指导训练关
懂得了这些得高分秘籍,并不能一定得高分。光有理论不行,还得实践。对此,印发了一些历届作文题目,加以强化训练。如“话题
和 谐 ”
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训练。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构思,选取哪方面的材料,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思考后,和学生共同解决。经过训练,学生摸索出了一套写作的技巧,再也不怕写作了。文章最忌随人后,要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做到""。倘若立意新、选材新、表达新,那文章的效果就非同一般了。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扬长避短,万马奔腾,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才是改革的真正意义。
中考作文 篇8
云朵飘浮在蓝蓝的天空,那时候你说会一直牵着我的手。只是一切,早已时过境迁;爱,早已越走越远。
——题记
(这个题记语言生动形象感人。突出两点:你会一直爱着我,爱已远逝,越发怀念。题记点明了主题,奠定了感情基调。)
树影婆娑。(树影舞动,此情境引发回忆,简练有吸引力。)
细碎的阳光透过枝杈投下斑驳的剪影。有些渐行渐远的记忆在稀薄的空气里留下永恒的印迹。(由斑驳的剪影引起那些永恒的回忆,亲切自然。)浓密的绿叶屏障般遮天盖地。我就站在那个大大的屏障之下,抬头仰望。(仰望一棵枣树,必然有深意。仰望不单纯是抬头看更是一种景仰。)
那是外婆家的一棵枣树,立在院子的正中央。(点明是外婆家的一棵枣树。)
我从小就是个不受人待见的孩子,不爱笑,总觉得这世间的一切都会伤害我。于是我把自己封锁起来,不允许任何人去触碰。我爱躲在墙角或者床头那些可以倚靠的地方,手里拿着脏兮兮的泰迪熊,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就那样近乎于安然地一坐一整天。(非常详细地记叙了“我”不受人待见。怕受伤害不爱笑,将自己封锁起来。浑身脏乱地躲一天。描写得具体生动,让读者也产生同情。)每次外婆看我那个样子,总是牵起我的手,带我走街串巷。(外婆牵起“我”的手,带我走街串巷。)
外婆是个很和蔼的老人,她的手很粗糙确是异常的温暖。我喜欢被她牵着,就像我喜欢在墙角里躲藏着想我喜欢的事情。(通过外婆的手写出了外婆给“我”温暖。)外婆爱笑,每走过一户人家,她总是会笑着与那些坐在门前的乡邻们交谈。她的嘴角微微地上扬,眉宇间透过一丝幸福的踪迹。(具体描写了外婆的笑。)我开始学着她的样子,轻轻扬起自己的嘴角,才发现,原来微笑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才感觉到,原来微笑竟然有如此简单却神奇的魔力。(外婆的笑使“我”学会了笑。具体描写了笑的感觉。)
这一段通过外婆的手和笑具体的表达出了外婆给“我”的温暖和幸福。
那年的枣树很争气,红红的枣子早早地就挂满了枝头。(不仅指枣树结出了硕果,而且比喻“我”在外婆的感染之下的变化。)外婆将我托到那根粗壮的枝干上,我就坐在那里,抱住枣树拼命地摇晃。那时的我已经懂得了从自然中获得一些物外之趣,渐渐地也就不再那样的封闭。(外婆已教我走出自“我”封闭)满树的枣子伴随着翠绿的叶子像断线的珠子一样从天而降。外婆从那大把大把的枣子里挑出像模像样的来,分装在篮子里,送到每个人家。我不开心,嘟着嘴怪外婆将好的送给了别人,可外婆却说,乡里乡亲的要多帮扶,日子才会过得更好。(外婆把挑选出来的好枣子分给乡亲,教会了“我”要相互帮扶。)
这一段通过外婆将好枣子分给乡亲教育“我”要乡亲之间要相互帮扶,日子就会过得更好。
如今的我已经开朗了许多。而外婆,也已经去世了很久。每次回去看外婆的时候我都会带上一些从城里买来的枣子,因为老屋卖了,那棵大枣树也被老屋的新主人砍掉了。我知道城里买来的枣子是烘干的,没有枣树结的枣子那么有滋有味,但至少它能让外婆的心安稳一些,毕竟那是她一生的心血和信仰。(在外婆去逝后,“我“每次回去都要买一些枣子表达对外婆的怀念和敬仰。因为枣树是外婆一生的心血和信仰。)
不知何时,突然发现外婆的坟边竟然长了一棵小小的枣树。像卫兵那样守护着外婆已然逝去却永远存在的灵魂。愿它将我的爱和祝福带给远在世界另一边的外婆,保佑她幸福快乐,事事顺心。(这一创意,使主题得以深刻,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对外婆的祝福和爱。这棵小树也象征着自己。)
时光自此别经年。外婆,这便是爱的馈赠。(含义深刻地表达了主题。外婆对枣树融入了爱,枣树结出了丰硕的枣子,最后还有小枣树在其坟边,这是爱的馈赠。外婆的爱使自闭的“我”感受到了温爱,学会了微笑,学会了给予,学会了感恩,这也是爱的馈赠。)
点评:一、主题深刻,意义深远。外婆给“我”付出了爱,使“我”走出自闭,变得开朗,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外婆给枣树付出了爱,使得枣树果实丰硕,并得到一棵小枣树的守护。这里的枣树有着双重意义,一是指外婆所照顾的枣树,二是指外婆所爱的“我”。二、对枣树的描写,起到了过渡和衬托的作用,由树影婆娑引出回忆,枣树的变化又正衬了“我”的变化。最后坟边的小枣树又衬托了外婆的爱。三、对外婆的手和笑两个细节写得生动细致。四、首尾呼应更好一些,开如写到了眼前的树,最后最好还要写到眼前的树,这样会使结构严谨一些。
中考作文 篇9
作文要求:
当代社会人们精神压力普遍增加。据新浪网、人民论坛网最近的一项调查,有70。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绷紧”中小学生也不例外。某报社日前收到了“甜甜”同学的一封求助信。信的主要内容如下:
我是一名女生,小学成绩教好,活泼开朗,爱好画画。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和加大,成绩急剧下滑。上课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要没胡思乱想,要没打瞌睡,极少交作业。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后来一想到要来学校上课就情绪紧张、低落,看到书本就头痛,感觉学不进去,便讨厌学习,讨厌学校的一切。想要放弃学业,但是又害怕父母伤心,矛盾极了!
甜甜感到无助和痛苦。在学习过程中,你或你的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你又是怎样看待压力和挫折的呢?请你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对甜甜进行劝解。
一位考生是这样写的:
大姐,实在对不起,咱俩情况差不多,我也帮不了你。(完)
结果,只能给“零”分。
【【精品】中考作文合集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