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传说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七岁的孩子做诗,自然谈不上什么艺术技巧,既没有什么托物言志,也没有什么借景抒情,纯然一派天籁。或许他根本就不是在做诗,只是触景生情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家长把孩子的话记了下来。就像我把女儿的童真稚语记录下来,发表在报纸上一样。我们可以想象骆宾王的父母发现孩子做诗天赋时的喜悦,世间哪个作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神童呢?
这首诗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只要认识两个字的人都会有两首诗一辈子都忘不掉,一首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另一首就是骆宾王的“鹅鹅鹅”。这首诗的魅力何在呢?我的手里有两本《唐诗鉴赏辞典》,一本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山东师院刘泽教授主编的版本,一本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周汝昌、程千帆等大师主编的版本,可是两个本子里都找不到《咏鹅》的赏析,大概是大师们不愿谈论小孩子的童谣,这样平白如话的作品的确也没有什么可以深度探究的内容。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真的童趣,这也是孩子们喜欢它的原因。女儿晨晨两岁时就会吟唱这首诗了,我给她买过一盘古诗光碟,里面既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动画,也有旋律流畅婉转动听的歌谣,女儿一边唱,一边学着大白鹅的动作,那憨态可掬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一首诗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热爱,的确不简单,在浩如烟海的诗歌典籍里大概只有骆宾王的“鹅鹅鹅”吧?这也难怪,成人的诗孩子们怎么能喜欢呢?只有孩子们自己创作的诗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我想起了一首在孩子们广为流传的歌谣,孩子们都会的,“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
开头“鹅鹅鹅”一句颇有意思,它至少可以有三种理解。“鹅?鹅!鹅!!!”骆宾王的父亲是清州博昌令,也就是今天的县委书记,作为干部子弟,骆宾王从小就生活在深宅大院里,即使见过鹅,也是那让人垂涎三尺的吱吱流油的清州烤鹅。
意外的看到了凫在水面上的大白鹅,瞬间惊异之情被好奇取代,好奇之情又被兴奋取代。我们第一次带孩子去动物园,孩子们不也是如此吗?孩童之心,多么可爱!
(一只)“鹅”,(两只)“鹅”,(三只)“鹅”……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在数着水塘的里的大白鹅,鹅儿似乎在故意逗孩子生气,淘气的在水里游来窜去,急得孩子小脸涨得通红,跺着脚对着大白鹅喊:“臭白鹅,坏白鹅,看回家我不收拾你们”。骆宾王做诗时把数词省略了,这使我想起一首有趣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这首诗要是把数词省略,就变成我和女儿的游戏了,“片片片,片片片,牛奶干吃片”了(女儿上小班时最喜欢吃牛奶干吃片)。
“鹅——鹅——鹅”,大白鹅的鸣叫声低沉中透露着高亢,不见其鹅,但闻鹅声。这和《红楼梦》中凤姐的出场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来曹雪芹对这首诗是不会陌生的,潜意识中或许真是受了骆宾王的影响也说不定。如果真是如此,倒是一件趣事,七岁的孩童成了文学大师的指导老师。不过,七岁的骆宾王倒真的启发过我,今年春节我胡诌了一幅对联:哦哦哦,金鸡辞旧岁,旺旺旺,玉犬迎新春。
“曲项向天歌”是承接开头的鹅鸣,在孩子听来那是大白鹅在唱歌。大白鹅的动作很耐人寻味,“向天歌”,大白鹅唱给蓝天白云听,这是什么样的歌声呢?这是自信的歌声,透露出幼年骆宾王的理想和抱负。大白鹅和什么形象最相似?天鹅。也就是陈涉寄托理想的鸿鹄。联系骆宾王成年后诗歌里经常写道悲凉落寞的蝉声,我们就不难体会出幼年骆宾王潜意识里的自信和自负。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洁白的羽毛、碧绿的池水、红红的脚掌,设色大胆,对比鲜明,颇有儿童画的风格。能清楚看见水里的“红掌”,这说明水是何等的清澈!这清澈的水正是幼年骆宾王纯净无瑕的童心的写照。不知今天还能否寻到当年的池塘?
【歌谣】相关文章: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09-09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中考叙事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