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常用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6-17 11:36:16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常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常用15篇]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都有它不同的地方特色风俗,儿时每到过年前就经常给我讲我的老家——云南各种民风民俗。每至过年,亲戚朋友都会相互串门,轮流做东,而我们白族人的主人家中,会摆出一种特色饮品——“三道茶”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也是直到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才亲身体会到这“三道茶“的美味之处。

  所谓“三道茶“,准确的说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每逢佳节,便要举行这种仪式,主宾相敬,举杯齐眉,不是为了解渴为目的,是这茶寄之以兴致和情感,这就是这道茶的精髓所在。一道茶,原材料出自大理的'沱茶,用砂罐在炭火上烘烤,直至茶香袭人,冲入来自大自然的山泉水,白族人喜欢的茶是浓醇为佳,香苦宜人,苦味十足。二道茶是大理特产盛产的乳扇,核桃仁片、红糖为佐料,冲入茶水,茶味香甜而不腻,味甘甜可口。三道茶,是以特色岩蜂蜜加入姜、桂皮,冲入大理的“苍山雪绿”绿茶,这杯茶是给我感觉最神奇的,各种佐料的味道交杂,要慢慢细品,慢慢回味,于是就有了“回味茶”的俗称。

  古时候,三道茶也是佛教推广的一种手段,这也是人们追求人格完善的最高境界。而现在,成了白族人家迎客的重要仪式。宾客上门,家里最有威望了长者就会亲自烹茶。一声雷响,茶开入蛊,再有小一辈敬给尊贵的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叙谊,在欢笑中送上吉祥如意的祝福。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2

  过年,不仅有五花八门的活动,更有平时吃不到的美味。我喜欢的,莫过于好吃的酱油肉了。在温州,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阳台晒酱油肉,那场面想起来就让人流口水呢!

  冬至的前几天,我们去外婆家做酱油肉。可是酱油肉怎么做呢?怎么做才好吃呢,外婆说,酱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后这几天晒,因为西风比较干燥,腌制酱油肉更容易晒干,不易坏。

  外婆开始示范起来: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约5厘米左右厚度的长条,然后放入一些叫做“二锅头”的白酒和酱油腌半天,后放入花椒,蒜,姜片。外婆说,酱油肉好不好吃,取决于酱油好不好,是否有腌入味。然后问我:“萌萌,你要试试吗?”我当然愿意。洗好手后,外婆指导我不停的搅拌,揉捏,给五花肉按摩,这样能让肉更快的入味。大约过了十分钟,肉的颜色明显变深了。接下来大概要晒3—5天,我们就能吃到美味的酱油肉啦!

  冬至来临,“酱油肉来啦———”妈妈把热气腾腾的酱油肉端出来了。我好奇的看着酱油肉:肉已经完全染上酱油的红褐色了,里面的酱油似乎被蒸出来了,在碗底还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热气。闻了一口,酱油的微甜和肉特别的鲜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别的味道。轻咬一口,开始微微的鲜甜味充斥在嘴间,转眼间肉的鲜味就迫不及待的钻进喉咙……因为晒干了,肉质很有嚼劲,鲜味也很好的锁在里面,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美味的酱油肉,我们听着妈妈讲起酱油肉的寓意:“你们看酱油肉的颜色是不是红褐色?因此过年吃酱油肉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原来如此呀!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多,想了解吗?来我的家乡——温州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3

  “正月十五闹元宵”。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而元宵节拉兔子灯,则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拉兔子灯也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有味道的元宵记忆。夜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灯。钢丝弯出的兔子架,白宣纸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

  去年元宵,为了追寻那一丝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妈妈买来了制作兔子灯的材料包,过一个上海味儿的元宵。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钢丝圆环,将两个的椭圆交叉,在交点处用黏土固定,把两个稍小的圆环粘在椭圆环的前后两端,就做好了兔子灯的身体。在身体的一端,把两个圆环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顶端岸上一对长长的椭圆形耳朵。两个最小的钢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体的另一端。然后再将带有蜡烛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最后将整个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纸条,贴上红红的.眼睛,揣上绳子,一只可爱的兔子灯就完成了。

  我和妈妈把兔子灯拉倒花园里,点上蜡烛。皓月当空,草坪上,无论是手工兔子灯,还是流水线生产的兔子灯,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万家灯火将夜晚照亮,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那个夜晚,草坪上一个个欢乐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记忆。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4

  春节的节日习俗有很多:有拜年、有守岁、有吃分岁酒……春节的习俗风光对我来说最热闹、场景相当美丽要是“开门炮”这个习俗了。

  除夕凌晨时分,我们一家人看着电视里播着的春节晚会接近尾声。春节晚会的结束,我以为可以睡觉了,可是,只听见窗外响起了一点细小的鞭炮声,随后,鞭炮声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是传说中的`龙的咆哮着。鞭炮声虽然响亮,但在仔细的听声中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的“演奏”声,非常的好听。

  我捂着耳朵,下了楼想去外面看看。推开房门,我往前看什么也没有,突然,有一种力量吸引着我往上看。“啊~”我惊叹道。我看见了接二连三的“花”在天空中爆炸开来。五颜六色的颜色把那夜晚的幽静天空给照亮了,使它更加的美丽、多姿多彩。村里马上热闹了起来,人人出来看起了烟花,可我却还有疑惑对父亲问道:“为何要那么晚放鞭炮。”父亲的回答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来,那么晚放鞭炮是因为有个习俗就要那么晚放鞭炮。那个习俗就是“开门炮”。我又问道:“这个习俗为什么会有年呢?”父亲又告诉了我。以前的时候有一个穷人连年不顺,晚上在为自己的营生在苦恼睡不着。于是就傍晚时分时出来放鞭炮。邻居被鞭炮声吵醒,出了门来查看究竟,发现是穷鬼在那里放。就都议论纷纷。后来,穷鬼遇见了富人,脱离了贫穷。我又开口问:“那么它的寓意又是什么呢?”妈妈告诉我:“寓意是吉祥,兴旺发达,也有希望发家致富的意思。”

  现在城市里都禁止了“开门炮”,农村有些地方能见到。虽然鞭炮对人有一定的危害,但是那个晚上热闹非凡的气氛真希望能留下来。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xx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在很多地区都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只有在南方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它的影子。在很久以前,上巳节的时候,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还会去郊外春游,这三月三之所以叫上巳,是因为这天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据说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而且这一天还得吃荠菜煮蛋,这味菜营养价值极高,美味可口。在疫情间我也总算是再回味了这荠菜煮蛋的味道。

  三月三那天早上,妈妈正在用碗泡着四个鸡蛋,见我来了,赶忙招呼我:“可可,你帮我把那个芹菜的脑叶给摘掉,等下要吃荠菜煮蛋。”

  我听完妈妈的话,感觉我正顶着一串问号。荠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荠菜煮蛋?不是平时吃煮蛋都是吃红枣煮蛋的吗?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啊?

  我没再多想,帮妈妈摘完菜,又洗了洗,便看见妈妈把荠菜放到锅子里去煮,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水也越来越调皮,调皮的都冒泡了。可怜的荠菜也变得黄黄的,原先的.绿皮肤都套在水身上了,锅中飘出一种浓浓的荠菜味,飘走了的那是荠菜的魂魄。

  折腾了好一会儿,汤汁同没了壳的鸡蛋泡在一起,再加上那红彤彤的枣儿,那样子,看起来十分和谐,好可爱的样子。

  等早餐端上桌,都快上课了,看来是没法好好享用了,接着我就是一顿猛吃,真是有一股好新颖的味道,后来上完课,问了妈妈,我才知道,原来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

  “三月三,荠菜胜过灵丹。”这荠菜据说还能治头痛,不知道我这头痛的毛病是否能治好呢?现在大家都快把这上巳节给忘了,真希望这个节日能永远的传承下去!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7

  在我老家陕西那里,过年会举行社火活动。

  一次,我回老家过年,就看到了社火。

  那天,听到外面锣鼓喧天,人们就知道社火队来了。

  孩子们、大人们、老人们都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迫不及待地出门看社火。

  道路两旁,观者如堵。我睁大了眼睛,踮起了脚尖,探出了脑袋,张望着,满怀期待地等着社火队的到来。

  锣鼓声越来越响,社火队一边表演一边向我们走来。有扭秧歌的,有划旱船的,有舞龙舞狮的……当然了,还有敲锣打鼓的.。场面十分热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踩高跷和抬阁。高跷演员们踩着四尺多高的木棍,表演着各种动作,时而挥舞着衣袖,时而时而旋转着身子,时而又扭动着腰肢,如履平地般,全然忘却了脚下的两根木棍。

  而抬阁是有两三个人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一个人用几根棍子居然抬起了两三个人,还能游行一圈而不倒。这实在让人称奇,我看得两眼发直,忍不住鼓起了掌。

  妈妈告诉我:“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见父亲闯了大祸,十分难过。于是他填平了九州大裂缝。黄帝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了社神。

  那时有瘟疫鬼到处散播瘟疫,但他怕响器烟火,这就产生了击器而歌、燃放烟火以消灾祈福的民俗。还有人说社火是苗庄王率军乔装打扮逃离琐阳城时流传下来的。”

  社火队渐渐远去,我的眼睛久久跟随着他们的背影。社火年年都演,人们也年年都看。无论将来怎么发展,社火的热闹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对家乡陕西来说都是永存的。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8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有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这些节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过外国也有节日哟!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种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可能会把粽子放在水边祭拜屈原。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人们会把粽子放在水边,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过端午节时,还要划龙船,那场面可热闹了!划龙船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有时挤都挤不进去,所以好来早点来。划龙船开始时,现场更热闹了,人们会拿着粽子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队员们拿着桨奋力划动着,哪一队先到终点就会得到奖品,那奖品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粽子了。

  中秋节也是我过得传统节日,中秋节必须吃美味的月饼,月饼的陷也有很多,人们都喜欢吃。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也是有一个传说的',就是嫦娥为了不让一个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后上天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把这一天叫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可真悲伤啊!

  不过,有些人会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尚品质。中秋节是我爱的节日,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吃晚饭时,难免会拿几个月饼吃,奶奶有时要哄我,就会把月饼放在嘴边,说几个故事,再给我吃。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节,每人都要一口气吃几个月饼,月饼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过中秋节总是开开心心的。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而在我的家乡祭灶则是春节前的头等大事。

  过完腊八就是23日的祭社。祭灶,名副其实就是给是王爷上供的日子。而在我的家乡,祭灶的流程十分复杂,隆重的程度绝不亚于其他的节日。

  一般的祭灶都在西墙或者在炉灶前,有钱的人在家会摆上一个神龛,没钱的就直接贴上画像。祭祀时会近三次酒,第1次则要诚心祷告,待三次完毕后,人们会将旧画像撕下,连同芝麻祭品一同燃烧,为的是将灶王爷“送上天”。至于祭品为什么都是一些又甜又粘牙的食物,图的是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尽说好话,正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当然在正月初四,别忘了“接神”,就是将新神像贴在墙上。

  关于这个灶王爷,我也知道不少,都是从长辈们的口中听来的:有的说是一个美女,也有的说是一对夫妻,还有的说是皇帝、天地、东皇太一等,不过我听的最多的则是一尊男神——被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洞察人间的使者。

  我很喜欢我家乡的这个习俗,虽说我并不信神,但这天的'我却因此“沾了”灶王爷的光,因为在祭灶这天,我们小孩子都会得到大人们做多了的糖瓜,又粘又甜的,让人十分喜爱。

  这就是我家乡的祭灶节,这也是我家乡的独特风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正是中秋节来临的时间。等到了夜里,月亮升起,中秋节才算真正到来。

  一轮黄澄澄的月亮高高地挂在黑色的天幕中,跟平时的月亮显得有些不同。中秋的月亮更显明亮、耀眼。也难怪,古人对中秋月亮总是寄予无限的情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我们一家人搬着小椅子,来到楼下赏月,既然是中秋节,那当然少不了吃月饼了。月饼的外形大多为圆形的。一般表面都会印上各种精致的图案,可能是月饼的外表长得跟月亮很像,所以才叫它月饼吧。

  月饼的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五仁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还有各种味道的水果口味的月饼。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水果味的月饼,甜甜的月饼中又伴随着水果的甘甜。能一边欣赏着夜晚的美景,一边吃着月饼,跟家人聊天,这种享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团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在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了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现在,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1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令人想到包粽子、赛龙舟这些耳熟能详的习俗了。端午节这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包粽子。

  首先,我把洗净浸泡了几个小时的糯米倒进一个大盆中,再加入适量的盐和酱油翻拌均匀,再把粽叶折一下变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攥一把糯米均匀的铺洒在粽叶里,并逐层放入五花肉条和芋头块,最后盖上一层糯米把余下的粽叶折好盖上压平整,用线把它五花大绑,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此时,妈妈已做好了一个粽子,看看妈妈的,再看看我的简直是天壤之别。妈妈包的粽子像个金字塔,立在桌面上稳稳当当,而我的却是又矮又胖,放在桌上就东倒西歪了。我尴尬地笑了。

  我把它们一个个放入高压锅中,三十分钟后一股粽叶的清香夹着肉和芋头的香味飘出……我迫不及待地捡出一个,剪开绳子,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软软糯糯,肉香扑鼻,入口即化,令人欲罢不能。一旁的妈妈笑眯眯地望着我:“慢点、慢点,别噎着……”

  一时间,整间房子都散发着粽子独有的香味。吃着这样香喷喷的粽子,不禁让我想起端午吃粽子的来历……

  爱国诗人屈原跳入汨罗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屈原的身体,怎么就想到裹美味的粽子投江,让鱼儿吃粽子,别吃屈原的身体呢?那些鱼儿真的会这么听话吗?……不管怎样,这代表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护与尊敬。这是一个爱国伟人应得的尊重。时过境迁,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一直被人们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也在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颂……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既有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又带来了粽子这样的美味。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我的家乡在随州,这是一个离大城市武汉不算太远的地方。老家的房子离市中心很远,条件也不算很好,但不管怎样,只要我春节回老家时,爷爷奶奶就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习俗。

  “嗷……嗷……嗷!”随着一阵难听而又悲伤的叫声,远在家后小山上玩游戏的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听就知道是家里在杀猪。每年都这样,我心里乐滋滋的,不知道为什么,像我这种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从小就很喜欢在老家看看大自然独特的'景色。

  到家时,我看见爸爸和大伯、叔叔们都围在猪圈子旁边,只见爷爷手拿一个大弯钩子,虽然猪害怕得在圈子里乱跑,但爷爷还是很精准地勾住了猪鼻子,猪又发出了一阵阵低吟,连隔壁好几户的邻居都过来帮忙了。

  猪被摁在了木架上,我们几个小孩都凑得很近,想亲眼看看,虽然有点残忍,谁知被大伯给赶走了。

  老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放烟花,我们家四个孩子年年都要买许多好看的小烟花,但最重要的,还要论爷爷买的一圈大红色鞭炮,全部铺开有四五十米长,可以从家里一直摆到村口,每年爷爷点鞭炮时,我们几个是又怕又好奇,先躲在屋子里,但就算这样,关好门,捂着耳朵还是觉得那声音震耳欲聋。

  忙完了年夜饭,就要去走人家,老家这边亲戚多,红包拿到手软,和家人一起团聚在一起看春晚,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上山爬树,下河捞鱼……

  我总觉得每年过年的那几天过得非常快,快到我总是来不及与小伙伴们多玩一下,快到我总是来不及再去田野里看一看,快到我总是来不及细细地品味过年的滋味,快到……

  比起大城市的和农村,我更愿意选择农村。虽然没有平板、手机,但过的比那些沉迷电子产品的日子更充实,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的外表,但有着大自然朴素的外衣。

  回家的快乐,你懂了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在中秋节的夜晚,正好晴月当空,一轮玉盘似的圆月缓缓地升起来。我们一家人一起坐在阳台上吃月饼赏月亮。

  我拿起了一个红豆味儿的月饼,外形恰似天空中的“玉盘”,接着,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月饼,那月饼外壳掺杂着红豆,慢慢地流入我的`味蕾,那味道甜丝丝的,还带着一点清香,然后我又把另半个月饼吃进口中,美味至极!后来我又连吃了几个月饼,有红豆味、咸蛋黄味、抹茶味、花生味……

  吃完月饼后,已经八点有余,我们一起驾车来到公园里放孔明灯。到公园后,我们把制作孔明灯的材料放在草坪上,然后将塑料杆做成一个孔明灯外形,接着把蜡烛放在中央,紧接着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布用钉子钉在塑料杆上,最后就可以点火了。两分钟之后,孔明灯徐徐地飞向空中,孔明灯越飞越高,越来越小,我仰着头一边看孔明灯一边问:“孔明灯会不会飞到月亮上去呀?”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

  说起孔明灯的来历,相传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到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命人用白纸糊成无数个灯笼一个个小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亮先生坐着天灯突围了。”司马懿竟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人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怎么样,中秋节中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春节有不少习俗,不过,在除夕这一天,我最喜欢的,便是年夜饭和守岁了。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俗。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就席入座,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就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

  不过,我们的年夜饭有些不同,先是到爷爷奶奶那儿吃一顿大餐,随后又去外婆外公那儿吃一顿汤圆,令我好不快乐。对于大餐,倒是没什么可说的.,我真正喜欢的,是汤圆。馅里放了豆腐和肉等,把它们用面包起来,做成水滴状,再一个个下锅,等到煮熟了,再用大碗盛起来,倒上些酱油,便成了,我一般可要吃两三碗呢。

  吃完年夜饭,接下来便是守岁了。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活动之一。白居易的《客中守岁》中的“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襟”足见“守岁”活动由来已久。守岁的时长不定,古时一般是守到第二天天亮,现在也有守到十二点多的,而我们,就是如此。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的,吃完了饭,便开放起了烟花,有各种花样的,比如,先放会喷火花的,在放的同时,又点上旋转式的烟花。这时院子里,俨然成了一个火花的舞台。这便是放烟花了。还有吃夜宵,烧些面条,荷包蛋什么的,再加上一杯奶茶,令人好不欢喜……

  不知不觉,已到了12点。实在拗不过时间的倔强,小孩的眼皮开始打架了,应该睡觉了,于是便向前一年道一声再见,随后沉入新年的第一个梦。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5

  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新年到了!只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

  我的家乡在温州仙岩,要说起过年,我可知道有很多的习俗呢!

  在年三十的晚上,家里在关门时做的后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温州这边叫“关门炮”,寓意着旧岁平安;年初一的凌晨,天还蒙蒙亮,人们就起床了,家家户户开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放“百子炮”,在爆竹中,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开门炮”,寓意着开门大吉。

  掸尘,就是春节前的大扫除。这项习俗,我也非常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就把平时许多不知道收在哪里的东西,都搬出来摆在门口,彻底的清洗。我就在当中跨过来跨过去,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好奇迹了,妈妈把过年前的年货都搬出来放在走廊里。我连忙把开心果、瓜子、芝麻糖、花生糖都摸一把放进口袋里。吃够了就帮妈妈递递拖把,洗洗抹布。在我们一家人的劳动下,家具、墙壁、地板都是干干净净的,然后贴上对联和倒着的“福”字,意味着福到。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被灯光照的亮堂堂,一个热闹的新年就要到了!

  我喜欢的一项习俗就是捣年糕了。把做年糕的米磨成粉,然后把米粉放进蒸笼里蒸熟,变成了糕花,再放进石臼中用木槌捣均匀,并有了弹性,然后用长方形雕花模具印出一条条长方形带花纹的年糕,刷上一层油,一排排叠得高高的,年糕就做好了。温州方言成为“捣糖糕”。我特别喜欢去看别人捣年糕,大人刚做出来的年糕,冒着腾腾热气,白花花的,咬上一口,好香!久而久之,做年糕也就成了“年糕年糕年年高”的象征。

  这些就是我家乡的一些重要习俗,请你有时间也来我的家乡做客,可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幸福快乐吧!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05-11

六年级下册作文:家乡的风俗05-08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03-07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06-15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精品6篇)05-13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10-07

六年级家乡风俗作文02-19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04-07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03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