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

时间:2024-08-08 08:41:51 毅霖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

  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 1

  今天,我学习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诗中描写了广大农民在烈日炎炎中辛苦劳作,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都是因为当时的赋税太重,甚至有的人家迫不得已把地都卖了来缴纳税款,落得“家田输税尽”,不得不拾麦充饥肠,他们真是可怜啊!

  再看看我们现在社会的'农民,他们与唐代的农民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啊!我的舅舅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春天播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雇工,使用的也是机械化设备,省时又省力。

  到了夏季除草时节,除草剂一喷,万事大吉,没有了“锄禾日当午,旱地禾下土”的辛苦。

  农民们所使用的化肥是优质的,种子是精良的,那庄稼是“噌噌”地往上长啊,贼拉地节节高,再加上老天爷的帮忙,风调雨顺的,管保获得大丰收。

  即便是赶上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你参加了农业保险,保险公司会及时地把赔偿送到你的手中,令你无后顾之忧。

  而最最让人贴心的是,如今农民种地国家还有直接补助呢,你说,农民的生活能不悠哉游哉吗?

  我真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农民感到自豪,他们多么幸福,多么happy啊!

  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 2

  每次读完《观刈麦》我都是深有感触,不仅是感慨千百年前的封建时代,官僚的压迫,百姓因赋税沉重而难以生存,更多的是在看到白居易说出“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露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之时,我也不禁发自内心的问自己,为何我无功无德,却享受安逸?可见,千百年前的诗,便有如此发人深省的道理,到现在还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今有幸读之,亦获益颇多。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作者随手对丰收时节景象的描写,也点出这千百年来不变的事理。农收是怎么样的情景呢?在此诗中有一段具体的描述“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可见,那个年代的农收可是全家老小全家出动,可见农收的重要性,此时他们内心的想法又是什么?“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个“惜”字,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力气用尽,仍专注于农收,即使烈日当空,仍然珍惜夏日时间的一点一滴,因为一年的.辛苦尽在于此。犹如古文人寒窗苦读数年,只为一朝考试夺取功名,农民何不是如此?每当读此,农收的一幕便能在我脑海浮现,我何尝不曾想到,千百年来的华夏农民,谁又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往后读之,看到“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不禁疑惑,这又是为何?耐心后读能看到她诉到“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简单两句,与前面农民辛苦农收形成鲜明对比,如此辛苦的付出,却沦落到交不起税的地步?官府的暴敛,赋税的沉重可见一斑!白居易听闻至此,便感慨出那句让每一位身居高位的人都反思自己的话“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露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我认为读观刈麦者不愧者不自知,千百年前的诗,流传至今天,仍然有着它不变的魅力,教育并启迪着后来者。

  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 3

  今天,我们学习了白居易的《观刈麦》,写的是唐朝农民劳动付出代价太大,可到头来还是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都是苛捐杂税太重了,为了缴税,有的农民甚至把地都卖掉了,那可是维持生计的基本保障啊!最后只好去拾麦充饥肠,我好同情他们啊!

  看看我们今日的农民,和唐朝的农民相比较,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啊!现在种田都机械化了,什么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都用上了,许多人家都是雇工干活,只给工人钱就可以了,自己不费劲。现在的农用物资丰富多彩,还有各种除草剂,除草可方便了,只要轻轻一喷,就轻松除草,再没了“锄禾日当午”的辛劳。而农业专家们研制出来的优质化肥和优良种子,更是把粮食产量提高了多少倍啊!每到秋收时节,农民们数着手里粉红色的哗哗响的钞票,甭提有多开心了!

  现在呀,农民种田不但不缴税,相反还会得到国家的'补助呢!假如天有不测风云,你的庄稼受了灾,你的农业险得到的补偿保你后顾无忧啊!

  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民是多么幸福啊!

【读观刈麦有感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观刈麦》教学设计01-24

观刈麦改变作文07-27

白居易观刈麦古诗翻译11-04

《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03-27

饼干麦麦08-17

《麦豆的夏天》观后感11-07

读《我们的麦场主》有感12-29

读我们的麦场主有感01-19

《麦琪的礼物》心得感想优秀作文12-27

麦兜当当伴我心观后感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