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作文
六点半。汽车站。接我。
大姨反复翻看这条简短到极致的短信,和我们一道在焦灼不定地等着。那个年轻人在经历了半个月“扬州-重庆-扬州”的青春之旅后,将回到原点。
很快,那张稚气未脱的脸庞走进了视线。他极其熟络地跟同学道别又一脸淡定地继续往前走。在看到我们的一刹那,蓦地狂奔而来,背包在他身上上下摇晃的样子让我想到一只亚马逊雨林里窜出的猴子。
我和他在前面走。
“说起来你肯定不信。原本准备呆满20天的,竟然提前一个星期回来。”他略有遗憾。
“钱花完了?景点玩遍了?”我问他,他只是摇头。“想家?”我觉得不可思议了,望着这个比我高出一个头还多一些的“准大学生”发愣。他宽阔的肩膀似乎已经可以撑起家里半片天了。
“晚上在重庆街头闲逛,豪华酒店、大商场比比皆是,跺一脚好像都能听到空气里金钱的声响。然后,然后我们想到了高考,然后想回去,,然后就回来了。”他说这些话时不看我,像说给自己听。
“还有,你知道吗?那边似乎永远只有火锅店,有时早上想吃份扬州的烫干丝,还有富春的包子。”可一想,这还在重庆啊,这感觉……他说得格外“动情”。
我愕然了。我无法想像几个高中毕业生像神庙逃亡一样逃回宾馆,连夜订了机票,收拾好行囊,又像神庙逃亡一样逃离山城。
“越往重庆走,就觉得越不像家了。”诚然,正如他所言,乘船逆流而上时,两岸由平原渐变成突兀的山石,高耸的青山时,一开始还沉浸在无比的新鲜感中,下一秒必定又醒悟过来:扬州没有山啊,这不是扬州了。到了以山著称的重庆,这种感觉便愈演愈烈了。扬州没有山,只有小巧的“小金山”,微微隆起的`蜀岗。我笑话他多愁善感,他有些生气:“本来就是啊,扬州没有山,给人感觉一点都不压抑,不像那边一睁眼望过去全是山。”
逻辑绝对了些,“没有山”却也成了一个孩子衡量异乡与否的标志,听上去滑稽了些,却也不无道理。扬州的天空永远是开阔的,天际线永远是无限延展的,没有“大山压城城欲摧”的压抑感。
“车在盘山公路上时,心里一点都不踏实。你看,在扬州走哪都踏实,还是家里安全。”他对自己的一丝胆小毫不遮掩。家里就是安全,家就是扬州。
怕我嘲笑他,他又搬出其他人作例证。
“前段日子送几个同学去国外。在上海浦东机场,大家坐立不安,还有两个女生都哭出来了。问为什么,不放心、不踏实呗。近来飞机失事报道不挺多吗?虽说杞人忧天了,但在扬州走,脚下有地,不用过海,不用走山路,累了就回家,多好!”
脚下有地,踏实。家在扬州,放心。那句“脚下有地”颇具深邃的话让我怎么也无法将它与面前这个与我只差三四岁的同样也是个孩子的人联系到一起。一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经历竟如此刻骨铭心。
“我们几个比他们幸运。说回来就回来。不像他们,春节也没办法回来过。”哥哥一脸庆幸。仿佛自己才是上帝眷顾的宠儿,“家乡”这个厚礼可以唾手可得。
回来还是要面对现实,再等几天,成绩要出来了。我问他,紧不紧张。他摇头,也点头,他说,逃到多远去散心都逃不出家乡的辐射,何况思乡是痛苦的。他说了句生动无比的话,以前做过那么多诗歌鉴赏,什么“羁旅愁思”之类,总觉得矫情,现在回想,这才是人的本能。“独在异乡为异客”是他认为最好的乡愁诗,真诚。我同意。
不知不觉,已经回到家。在楼下,我问他:“以后肯定要出去上大学的啊,这才几天。”“那我还是尽量多回来,扬州平原地带嘛,另外,家不也在这边嘛。”他有些开玩笑似地说,但也似乎一本正经。
玩笑终究是玩笑。我说点实在的:“明天怎么安排?”“能干嘛?早上去蒋家桥吃烫干丝,再吃一笼汤包。”人间烟火,很实在。这是我早已料到的回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作文】相关文章:
独在异乡为异客哲理散文07-29
谈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05-21
异乡异客现代诗歌08-29
独在异乡的日子散文诗08-06
独在异乡过重阳的祝福语01-03
那年中秋夜月华如水我却独在异乡散文09-29
在异乡09-23
身在异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