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历险记

海底历险记

发布时间:2017-11-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传说,在大海的深处,有一块水晶石。它可以满足任何人的愿望,但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无数探险家们为了它葬身大海,已饱鱼腹,只有少数回来,但也为带宝物回来。
  愿望,为了那个愿望我要试试,于是找上好友共同去完成探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向前辈求来几个锦囊,便出发寻宝了。
  刚刚到达目的地,这里伸手不见五指,珊瑚如千年古树一般高达,细听,有鲨鱼吃食的声音,有海蛇咝咝的游动声,这一切使我们打了个冷颤,而这也是大部分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我打开锦囊,上面写着前辈的话:有一张地图上有着宝物的准确地址,只因为岁月的洗礼,已变成了7块小石头,上面有信息你要找到它们才能寻得宝物。我有几个线索:掌上珊瑚拎不得,海底骷髅洞,其他线索要靠你们自己了。
  我信心满满紧握手中的纸条,牵上好友的手。踏上了海底之旅。
  一踏进便遇到了不幸,海底森林前面一段路是那样平坦,凭着手电筒倒也安全了不少。我们闲着无事,逗弄着奇特的小鱼,就像老人们常说的“海上起风浪的前奏是风平浪静的。”
  突然,一簇水草疯长起来,叶子长牙舞爪地挥舞过来,瞬间间将我绑住,令我动弹不得,似乎听到我的求救,远去寻找珊瑚的好友如离弦之箭一样飞奔而来。她手握宝剑疯狂乱砍,可砍的速度比疯长的速度慢多了,我总算明白了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疯狂的水草将我嘞得紧紧的,快喘不过气来,刚才的小鱼围了过来,似乎在嘲笑我们的惨样,又似乎在劝说我们放弃,“不行,不能放弃。”为了心中的愿望,不可放弃。突然,一道绿光闪现,我如电击一般昏了过去。过了许久,才醒来,只发现手中握着一块绿石子,莫非是地图的一部分,我欣喜万分,摇醒累垮的好友。水草变回了原状,多了绿色的清新,多了随水而动的柔美,小鱼们也散去,变得平静。也许这就是对坚定信念的考验吧。
  我们继续向前,发现一株红珊瑚,它美得太奇怪,如妖艳的女子一样,美得连一丝杂质都没有。奇怪之处它旁边一寸水草都没有,鱼儿纷纷见了就逃走。好友是一个爱美之人,不顾我的劝阻,直往珊瑚那儿去。漂亮的珊瑚引着好友过去,我刚一伸出手,几百条海蛇游了过来,在我与好友之间隔了一座“海蛇墙”。我大喊:“不压碰那株珊瑚!不要碰!”可为时已晚,可好友已摘下珊瑚细细把玩。忽然就昏倒了,海蛇也迅速离开,留下了我与好友,海水突然变黑,好友手中的珊瑚却越来越红,好友脸色苍白得就像一张白纸。莫非那珊瑚会吸血,我摇了摇好友,可她仍然昏迷不醒。我赶紧将珊瑚从她手中拿去,还将我们所带的唯一一颗救命丸给她服下。将候佳音。
  渐渐地,好友的脸色慢慢红润起来,也有了心跳,海水也慢慢地清澈起来,她醒了!我刚要把害人的珊瑚踩碎,却发现眼前只有一块红石子,这也许就是因祸得福吧!
  好友身子还虚弱,我决定只身前往骷髅洞。那里堆满了人骨。阴森森的,不免有股恐怖的气氛。
  那里竟然是海蛇洞,刚刚好友的受伤让我怒气冲冲,火冒三丈,眼中燃烧着火焰,我拿着刺刀,见蛇杀蛇,要为我那刚刚醒的好友报仇雪恨。终于,在海蛇洞中找到了地图的另一块碎片——蓝石子。
   经历了太多磨难,找到了那七颗石子。当我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几颗石子突然集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块水晶。我们双手合十,许下了各自的心愿,一股幸福的光芒照耀着我们。
   人生探险与愿望总是最重要的行李,永远不可以轻言放弃。
【扩展阅读:小学生写作指导“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睛",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手下的人一大杯酒。大家商量,几个人喝这点酒不够,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其中一个人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在画,就一面拿酒一面再给蛇画上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把酒抢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画上脚呢?"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我们同学在用词、写句、谋篇的时候,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大约四点钟左右,我们回到了学校。"既然讲了"大约",再用"左右",大可不必。删去其中一个,意思反而清楚明白。
  用词重复,会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如果语句罗嗦,也会使文章不简练。在写《记一个关心我的人》的作文时,有的同学喜欢绕着圈子说话: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在关心着我。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家里的爸爸、妈妈。要问谁最关心我,那不用说了,当然是妈妈。那,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呢?请你耐着性子听我说吧!"
  其实,这一节里边,只需留下这么一句话就可以了:"在家里,数妈妈最关心我。"既简洁又明了。省下笔墨,可以多举一些妈妈关心"我"的事例。
  又如,一个同学在写《我》这个作文题的文章时,写了这么一段令人费解的话:
   "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个少年正在飞奔。他长的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那绿色的运动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有精神。噢,也许你会问,他是谁呢?猜一猜吧,对了,一点儿也没错,那就是我--一个五年纪的小男孩。"
  这一节话纯属多余,弃之毫不可惜。语言要简练明白,意想要表述清楚,多余的话一概删去。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要做到这么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二、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信,你不妨一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