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传统节日作文精选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作文精选

发布时间:2017-01-02  编辑:谢雅静 手机版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被遗忘的传统节日作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在神州大地上火爆起来。相反地,我们的传统节日则呈现出不断“淡化”的趋势。

  洋节,是国内众多年轻人青睐的节日,也是众多商家盼望的节日。因为在这天许多年轻人会在朋友间互换礼物,这无疑是为商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促销机会。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延续至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也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有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纪念孝女曹娥,迎涛神等众多传说。

  除春节和端午节外,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每年12月25日是圣诞节,是我国青少年们热宠的“洋节”。在这一天,世界上大多数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

  不仅仅是圣诞节,还有情人节,愚人节等,这些节日里,我国的青少年也开始随波逐流,盲目模仿西方人的样子开始过节。这种种现象,能让中国的青少年体验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节日的氛围,也能更加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了解西方人的历史,以便于更能很好的和世界接轨,使得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世界开始拥抱中国。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洋节,它已经戴着温情的面纱飘然而至,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热衷于过洋节的氛围下,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节日,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应该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我们不能过分抵制洋节,也不能过分依赖洋节,我们对这些洋节要过得有度,不能让其泛滥,更不能遗忘了我们的传节日。

  篇二: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或许有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根据有关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程度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中学生当中,发现有近半数不知“重阳节”为何节。

  大人遗忘“重阳节”,学生不知“重阳节”,这样下去,恐怕“重阳节”将永远只能留在发黄的书页里,不再有几人知道“重阳节是何节”了。其实,许多传统节日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呢?与此恰恰相反,学生们对那些远度重洋而舶来的洋节却个个如数家珍。

  显然,洋节的兴盛在于商家的参与。洋节的时尚元素和新鲜奇异,被充分开发成商业价值而大为推广。由商家一手营造的洋节气氛,让我们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不得不被动接受并日渐熟知。商家之所以对洋节过度偏爱却对传统节日有意冷落,原因并不在于本土节日没有开发价值,而仅在于我们的商家缺乏挖掘能力和创新主见。在许多方面,我们的企业家更喜欢做贡献体力的制造商,而没有兴趣进行“研发”和“创新”。他们总是乐于步外国商家的后尘,善于照搬“具体方式”却学不会“精髓方法”。

  在一定意义上,要想让民族传统节日像洋节那样兴盛,还有待于商家“创新意识”的增强。当然,商家“创新意识”的增强不可能在朝夕晨昏之间完成,一如我们在许多行业都还离不开人家的“生产许可权”,关键的生产技术始终牢牢掌握在别人手里。

  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看着传统节日沉寂消亡而徒劳伤悲呢?当然不是。在商业落伍之时,民俗教育将是最为必要的补充。为什么我们能想到把爱情教育、性教育等推上课堂,却不能把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民俗授予学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因此,商业复兴和学校教育,正是拯救传统节日的“两手”。“两手”都要抓,传统节日才不会被遗忘。

  篇三: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应遗忘我们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