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通用9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时间:2024-11-13 08:29:48 泽彪 课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通用9篇)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1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文章用极简略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性鲜明、内蕴丰富的人物形象。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2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守真的隐士形象。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五柳先生的身份和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并通过“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的描述,展现了他隐姓埋名、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接下来,文章详细描述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读书、饮酒、著文。他喜爱读书,但“不求甚解”,更注重领会书中的精神实质;他嗜酒成性,但因家贫不能常得,亲友知其如此,便时常置酒相邀,他则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常著文章自娱,以抒发自己的志趣和情感。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状态,更凸显了他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

  此外,文章还通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等语句,生动描绘了五柳先生简陋的生活环境和贫困的生活状况,但他却能安然自得,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他的高尚品格。

  《五柳先生传》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文章不仅是对五柳先生生活态度的赞美,更是陶渊明自身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它告诉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3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文(也有观点认为它并非自传),文章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隐士形象。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五柳先生的来历,他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以此为号,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接着,文章从性格、生活、志趣等方面对五柳先生进行了描绘。他闲静少言,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喜欢读书、饮酒、写文章。他读书不求甚解,只求领会要旨,每当有所领悟便欣然忘食;他嗜酒成性,却因家贫不能常得,但每次饮酒都尽兴而归,毫不吝情去留;他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情感。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雕琢,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文章采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五柳先生的形象和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境遇。

  《五柳先生传》不仅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更是陶渊明自身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它告诉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这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4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文(也有观点认为它并非自传),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守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五柳先生的来历,他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以此为号。接着,文章从性格、生活、志趣等方面对五柳先生进行了深入的描绘。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每有领会便欣然忘食。他嗜酒如命,却因家贫不能常得,但即便如此,他也依然坦然面对,醉后便退,毫不吝情去留。他的生活环境简陋,但他却能安然自得,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令人敬佩。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雕琢,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绘,陶渊明展现了自己对自由、平等、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五柳先生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更是陶渊明自身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5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文(也有观点认为它并非自传),文章以简洁自然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守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五柳先生的来历,他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以此为号,这种隐姓埋名的方式,显示出他超脱世俗的性格。接着,文章从读书、饮酒、著文三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他好读书,但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更注重领会书中的'精神实质;他嗜酒,但家贫不能常得,却能在饮酒中寻找到解脱和快乐;他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文章剪裁得当,选取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的细节进行描述,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

  此外,《五柳先生传》不仅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更是陶渊明自身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它告诉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6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也有观点认为它并非自传),文章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隐士形象。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五柳先生的来历和名号,因其住宅边有五棵柳树,故以此为号。随后,通过描述他的生活习性和兴趣爱好,如好读书、嗜酒、著文等,展现了他独特的性格和志趣。他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嗜酒成性,家贫不能常得,却能在醉酒中忘却世俗的烦恼;他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雕琢,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写,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陶渊明自己的生活状态,又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外,文章还采用了白描手法,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五柳先生的形象和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境遇。这种写法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特征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五柳先生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更是陶渊明自身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它告诉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7

  《五柳先生传》,开篇先叙传主之姓名籍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循此例,却有意同读者开了一个大玩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传主生于何时,长于何地,何姓何名,概莫能知,这位“五柳先生”简直是天外来客。唯一与传主身份产生联系的,只是“宅旁有五柳树”而已!

  沈约《宋书·隐逸传》引《五柳先生传》且评之曰,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陶宅之旁广种柳树,可视为“实录”,此有陶诗为证。《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拟古》:“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然作为一篇“自况”之文,“五柳”这一自然景观仅仅是陶渊明“因以为号”的触发点,却完全不能解释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根本原因。钱钟书先生于《管锥篇》中指出:“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正是针对世俗有感而发,意欲“破除”此种卖声名、夸门第之社会风气。

  魏晋时代,门阀制度盛行。曹魏制订的“九品官人法”赋予了世家大族政治上的特权。朝廷于州郡设立中正,评定士人之品。中正由世家大族名流充任,同宗士人理所当然获得高品位。而品位之高下又直接与官职中国之高低挂钩。于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高爵显位代代相因,形成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贱族”的局面。这种制度,延续到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达到鼎盛,以致“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姓族人,无寸进之路”(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终东晋之世,朝廷权力一直掌握在王、庾、桓、谢四大家族手中,成为门阀制度高峰期的显著标志。

  上层如此,士流趋鹜。族姓阀阅既成为进入仕途的根本条件,世家士子,视门第作铁饭碗,郡望作护身符,族谱作通行证,至于德、才二字,则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于是整个社会弥散着一种重门阀轻才德的社会风气。士人“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刘知己《史通·邑里》),以炫耀祖宗荣光、托庇死人余辉为荣,成了一种社会流行病。

  对这一世人司空见惯的现象,陶渊明冷眼观之十分不满。“世与我而相违”(《归去来兮辞》)这种不趋流俗的个性,注定了陶渊明与门阀之风的不调和。自传文《五柳先生传》中,郡望、门第、宗谱一概阙如,看似不合常规,其实是对时风世俗的反拨。自号“五柳先生”,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揶揄,对世族名士的一种调侃。陶渊明以“不知何许人”嘲弄了郡望之尊崇,以“不详其姓字”嘲弄了门第之高贵,以“宅边五柳树”嘲弄了地位之显赫,以“不慕荣利”嘲弄了官爵之矜夸……可以说,陶渊明借以“自况”的“五柳先生”形象,完全是针对东晋门阀制度的.崇尚自塑的,是陶渊明遗世独立清高绝俗的个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五柳先生”之名一出,知名晋宋并享誉后世,王、庚、桓、谢四大豪门虽然煊赫一时,而今安在哉!

  当然,陶渊明不是“天外来客”,虽非名门望族,其家族渊源本也可作自我夸饰。其曾祖陶侃为晋大司马,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父亲陶敏担任过中低级官吏而后归隐。陶渊明在《命子》《赠长沙公》《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等诗文中列举过这些事实。陶渊明的自述宗谱和士流的自我矜夸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陶渊明以辞官归隐的实际行动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人格价值,而“五柳先生”这一称谓,正明确地表明了诗人与世俗观念的彻底决裂。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8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 9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性格。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这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五柳先生传》课文鉴赏】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09-30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译文07-12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译文08-11

人教版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01-16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翻译02-29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文言文翻译01-02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一等奖12-02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知识点04-24

五柳先生传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01-0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通用10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