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柳先生传》全文鉴赏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传》原文
作者:陶渊明 (魏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喝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碗和饮水的工具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确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治理下的人吧?也许是葛天氏时期遗留下来的人吧?
赏析:
《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本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这是读本文首先应该把握的。陶渊明的一生虽然主要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从同时代的人起就把他称为“幽居者”,但他却是一个有壮志和用世之心的人物。
在《杂诗》里,他自言“少壮时”,“猛志逸四海”。《饮酒》诗中又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对年近四十仍然功业无成,颇为感慨。中年几度出仕,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又加上性情耿介,不会圆滑,难免不惹祸患,便毅然归田。他把田园看做是与腐朽现实对立的一片净土,在这里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怡然自得地生活,傲彼浊世。他的可贵处就在于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五柳先生传》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画出这样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全文不长,不同版本文字略有出入,但都在一百七八十字之间。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勾画人物,却能做到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艺术功力。开篇四句是对人物身份的交待。起得飘忽,也起得风趣。但不要轻轻看过,以为只是作者的趣笔,实则其中隐含深意。“许”做“处所”解,“何许人”即“何地人”。古人是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在两晋门阀制度下尤其如此。而五柳先生却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之中。古人又是重声名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指宅旁五柳而为号,可见他又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一上来便使“高人”之气笼罩全篇。语极平淡,味极深醇,这就是苏东坡评陶诗所说的“似癯实腴”的境界。
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读书适意,醉酒陶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勾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来了,活起来了。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古人说文章作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陶文够得上这样的标准。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赞”。“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
《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
《五柳先生传》创作背景:
社会环境方面: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有着巨大的阶层差异。许多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无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志之士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和不满。陶渊明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几次出仕,但都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和虚伪而辞官归隐。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成为他创作《五柳先生传》的重要背景因素。
个人经历方面:陶渊明在多次出仕与归隐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他最后一次担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彻底回归田园。在田园生活中,他亲自参与劳动,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追求。《五柳先生传》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总结和表达,通过塑造五柳先生这一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传世。
古诗特色:
语言简洁自然: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雕琢,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简单几句就交代了五柳先生的名号由来,质朴自然,给人一种亲切感。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五柳先生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自由洒脱的人物形象。如“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写出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独特的读书方法;“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则表现了他对酒的喜爱和率真的性格。
表现手法独特:
白描手法:作者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五柳先生的形象和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境遇。如“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单的几个词语,就描绘出了五柳先生贫困的生活状况,但他却能安然自若,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他的高尚品格。
虚实结合:文章在写实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作者的想象和理想。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写,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陶渊明自己的生活状态,又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结尾的“赞曰”部分,以古人之言来赞扬五柳先生,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对五柳先生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主旨深刻:文章以五柳先生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平等、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柳先生传》全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全文鉴赏11-18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11-10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译文08-11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译文07-12
人教版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01-16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翻译02-29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文言文翻译01-02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知识点04-24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一等奖12-02
五柳先生传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