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知和觉知-散文
和佳木斯文联主席张铁成聊天,聊到一位陕西的作家曾经给他编辑的刊物《冰凌花》投稿,那是一部小说,他没有给刊登,因为那是一部有点科幻且很有争议的小说,但张铁成很喜欢那部小说。那小说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学者发明了一个多功能的眼镜,如果佩带这个眼镜,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其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在这位学者出国之时,他将眼镜交给了妻子保管,当妻子拿到这个眼镜的时候就想,自己的父亲是领导,总是为了选拔有能力的人才而费尽心机,何不将这个多功能的眼镜拿给他用,让父亲避免选拔人才之苦恼,于是这位学者的妻子就把那眼镜拿给了她的父亲。当她父亲佩带了眼镜后,就看到了每天对他恭敬顺从有加的下属,在他住院期间,因为想替代他的位置,就盼望他早点死去,又看见他最信任的朋友背叛过他,还看见和他每天同床共枕的妻子,每天夜里都在思念她过去的`恋人,因此,他疯了。关于这个故事,其作者最后总结到:“这个这会是因为未知而和谐,所以未知不是坏事,相反是好事。”
对于这部小说的作者的观点,站在某种角度来说,尽管我不反对,但是我却并不完全苟同,因为我觉得先觉先知是好事,但前提是必须拥有大智慧与大胸怀。比如《孙子兵法》作者在研究兵法时并不是为了战争,相反是为了和平。因此我认为只有先觉先知的人,才不会被动的去处理问题,但大智慧和大胸怀的人,他绝对不会因为对先觉先知的事情而疯掉,他在处理问题时,会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因为他一定会明白这个世界是矛盾的,更是不究竟和不圆满的,所以面对这个世界他会拥有一颗包容的心。这个世界是白天和夜晚组成,一个人不能只接受有阳光的白天,同时也需要包容没有星光的夜晚,因为只有接受和包容,才可以拥有完整的世界。其实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未知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也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所谓的永恒就是不断的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从未知到觉知这个过程,也既变化过程,但我们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特别是事物不按照我们的意愿而变化时,则需要我们用心力去承受的,所以这个承受过程需要的是智慧和胸怀。
记得被李小龙击败的日本空手道大师问李小龙:“你用什么绝技将我击败的?”李小龙回答:“就是在你的心里长着我一双眼睛。”李小龙的这双眼睛是什么?是的,这眼睛就是先觉先知,所以我非常喜欢李小龙的胸怀和他说的这句话。我曾经在顾城诗中读过这样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用这样灵魂上的眼睛观察了解世界诸苦,既不要蓄意,也不要用力,要自自然然的去观,也只有这样,才会拥有从容淡定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世界,其实人的精神需要在社会的这个矛盾立统一体中展示出深沉和潇洒。要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无须大惊小怪,也只有通鉴世事,才能做到内外俱明,抛开名相,才能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
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生物学家,用显微镜发现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细菌,因为细菌太多,他觉得这个世界是肮脏的世界,于是这个物理学家就自杀了。前几天在电视中看到那些科学家将那些自愿者送上太空,当那些自愿者从太空返回地面时,他们的肌肉都不同程度地萎缩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我们人来说,细菌不一定是坏事,而真空未必又是好事。因此当明白了这个世界,其痛苦也就解脱了。从我们的内心来说,只有放下好的,放下不好的,心才会轻松。当然,需要从已知的事情中解脱出来,要靠大智慧,而智慧则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一个心如明镜的人,会将万物看得清清楚楚,但他绝对不会执著于物,因为事物都是相对的,标准是浮移的,而绝对并不存在。凡事看得过重,一定会自寻烦恼。其实所有的烦恼和冲突,都是源于对万物的分别和执著,而事实上,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间有多少种苦难,就有多少种关于苦难的思考,人性只有通过苦难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也只有通过承受苦难才能获得精神价值。其实宇宙生物之间的关系,除了为生存厮杀之外,也可能并且可以发展到一种温和而美丽的境界。
【未知和觉知-散文】相关文章:
带着觉知前行散文05-07
觉知地生活-散文随笔04-26
未知短文散文01-01
连雨知春去,一晴觉夏深散文05-19
遇见未知的自己散文04-14
夏至未知伤感散文03-07
我的后知后觉和傻乎乎散文随笔02-01
留点未知给下次的自己散文12-24
心觉抒情散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