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秋收散文欣赏(通用2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收散文欣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收散文欣赏 篇1
我家在岭南。
众所周知,岭南以山地居多。所以水田基本落在山脚空洼处,种、收植物基本都是手工化。另外,岭南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所以一年收两季水稻——农历六月收早稻,农历十月收晚稻。正是这样整年的劳碌,加上漫漫的炎夏,所以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劳有所得的秋收。
吃过早餐,挑着箩筐就出发了。先是收割离家较远的稻谷。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细看眼前的稻谷株株低头垂眉,等着我们收割呢!我们赶紧套上袖套,戴上草帽弓着腰开始收割啦!左手扶稻杆,右手持镰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刀,“咔擦”一下子,就有好几株倒下了,沉甸甸的,这下一只手握不住了。赶紧放在禾秆根上,嚓嚓嚓,又继续割。一般都是六株一束地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这是为了方便脱粒。
上面描述的是有着多年收割稻谷经验的妈妈和手脚麻利的姐姐的收割动作。因为我笨手笨脚:她们割三株,我割一株。我会时不时地偷瞄她们几眼,艰难地学习她们的动作。心里却等着爸爸扛来脚踏式脱粒机好被派去“递禾杆”(把一束束的稻谷递给爸爸),这是为了让爸爸全心全意地帮稻谷脱粒。顾名思义,脚踏式的脱粒机是需要人踏着才能动起来。爸爸先是让齿轮喝饱机油然后才顺时针转动滚筒,这时才开始踩踏板。“隆隆隆”吃饱喝足的脱粒机唱着欢歌为主人工作起来了。我抱着一束又一束的禾秆递给爸爸,饱满的谷子在快速转动的滚筒作用下,哗啦啦地像猛雨似的落到了谷仓里。他们嬉笑着玩着堆堆游戏,叠罗汉似的一个叠在另一个上面,紧紧地挤着。不多久,谷仓就堆得老高了,姑父把谷装到箩筐里去。两大箩筐,满满的。扁担都被压弯了,随着姑父的趵趵的脚步,扁担吱呀吱呀地哼着,似乎在嗔怪胖谷子们。
中场休息就在谷仓满3次的时候(已经工作了两三个小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段甘蔗,皮都不削,用牙齿一咬,“哧”一条长长的甘蔗皮就被我撕下了,“哧哧哧”,三下五除二甘蔗皮被撕开了,漏出白色清亮的肉,哟,甘蔗中心有一个深色的微微凹下去的窝。大人们说这样的甘蔗肯定是很甜的。于是我欢呼道:“看哦,甜甘蔗!”妈妈在一旁接话:“淋水又浇粪,有虫还要除的甘蔗,能不甜吗?”
“甜”我故意拉长声音,接着一屁股落在刚刚脱完粒的稻杆堆上,湿湿的.,凉凉的,软软的,好像坐在沙发上。于是我变本加厉,整个人躺在上面,像《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阿长一样,摆个大字。然后把草帽往脸上一扣,在黑暗中偷听外面的世界——“今年收成不错啊,看你们家的稻谷这么饱满。”是二伯母的声音。“一般吧,都花了不少肥料费,农药费......你们家的比我家的还要好啊!”妈妈答道。“今年还算是风调雨顺的,只要勤劳点,除草施肥,灌溉。收成都不会低。”姑父接上话。我睁开眼看和我同样好奇的阳光,它从帽缝里钻进来看我,我盯着它细细的光线......我们就这样看着,听着外面的世界,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休息完后,再干两小时就大中午了。妈妈提前回去做饭了,爸爸把稻谷挑到楼顶放下,我屁颠屁颠地跟后面。只见爸爸用强有力的手把箩筐一推翻,用力一抽,提起空箩筐拍几下。谷子就小山似的堆在地上了。蹲在旁边的我,感觉到一股热烘烘的空气迎面扑来——这些谷子挤挤挨挨的,每粒谷子都在大口大口地吸气,身体都冒汗了。哪能不热吗?我赶紧把耙子拿来,摊开谷子们,好让它们透透气。
“谷堆高了,什么虫子都有”。在摊开谷子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两条青色的虫在蠕动着,似乎在找阴凉处躲避。我就给它们做个顺水人情,拿片稻叶,让它们爬到上面去;还有突然跳出来打抱不平的蚱蜢也被我逮个正着,一起带去给鸡鸭们加餐......
“吃饭了”妈妈在楼下喊道。早已经饿扁的我赶紧洗手盛饭。这一顿饭,我觉得米饭格外的香甜,我吃得特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课堂上老师早已经解释过这话的意思,可是真正地体会到是在秋收中。
秋收让我们收获了稻谷,收获了甘甜,收获了喜悦和满足。
秋收散文欣赏 篇2
表弟回老家在微信上发了几个秋收的图片,勾起了我记忆中的秋收片段:
那是1982年前后,我不到10岁,大姐还未出嫁,也就20多岁,扎着两根又粗又黑的辫子,很是漂亮。那年好像是农村刚实习土地承包责任制,每家都按照人口多少分到相应的田地。那年的秋粮丰收了。满地的玉米长势喜人,硕大的玉米棒子吐着红色的口线。大姐麻利的将玉米棒子顺时针旋扭半圈一瓣便扔在一旁。再挥锄挖玉米杆。贪玩的我全然不顾玉米叶子刷在脸上的不适,在玉米地里跑来跑去,跑累了,坐在玉米杆上香甜的噘着大姐给我挑选的玉米杆(味道如同甘蔗的味道)。夕阳西下,一地的玉米杆都已躺倒,一堆堆的`玉米棒子鳞次栉比的卧在地里。依次从地头开始装车,装满一架子车玉米棒我们准备拉回家。
大姐抬起车辕,把套绳拴在右肩上,前腿弓后腿蹬,身子几乎匍匐前倾的向前拉着,我在车子后面撅着屁股使劲推着,好不容易才把深深的陷在地里的车子拉出了田地。到了硬朗的土路上了,车子明显的好拉了,大姐让我站在车尾巴上,准备下一道长坡,坡很陡,车子太沉,车子明显的往前快速蹿,大姐小步疾跑,车辕已经将她两只胳膊架了起来,车尾巴在地下不时的摩擦着,我紧张的只是紧紧抓住后车把。土路坑坑洼洼,我只觉得架子车把大姐驾驭着忽左忽右向前跑,突然,车子拐向路右边的一棵树上,“彭”的一声架子车终于停了下来,大姐巧妙的躲在了一侧,车子的另一侧重重的撞在了树上。现在想想都后怕,要是大姐躲避不及,满载着玉米棒的架子车和树会把大姐挤成什么样!
如今大姐已经过了知命之年,儿女都已成家,自己也已经当上了姥姥,今天去看她,她还在毒辣的太阳下劳作。劝她不要出去打工了,风大,天热,就在院子里忙乎下算了,但她说,呆不住,心疯呀!我知道大姐的心思,俗话说,天下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而儿女的心永远在石头上。百善孝为先,孝以顺为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是对亲人的最好回报!只是年轻的人们都懂的太晚。
秋收散文欣赏 篇3
节令不等人,秋天说到就到了。
春种秋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是众知的。但是,在收获的季节里不是每个人都有满意的收获。因为除了春天的播种,还有浇水、追肥、锄草、治虫等等管理工作,还有旱灾、涝灾、虫灾等等自然因素。如何实现收获也是一门学问。
当然,种庄稼勤奋无疑是第一位的。如果整天游手好闲胡吃海喝,根本不在土地上费心思,就是再肥沃的土地也会荒芜。
但是,春种秋收仅仅是农时规律,种子并不代表果实,春种和秋收是两个概念。如果春天撒下种子,没有任何管理措施,也不理会天灾,那你要到秋天就去收获,这就要靠运气。运气好,也许你不必付出其他劳动就会仓溢囤满;运气不好,可能就颗粒无收。辛勤耕耘是一回事,能不能丰收是一回事,更何况我们现在面对的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当然是有区别的。传统农业虽然也讲究精耕细作,但靠天吃饭的成分要大些。而现代农业除了保持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外,还有其它重要的因素。市场经济不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不仅要在土地上投入,也有土地之外的投入,既有人力,更要有物力,说白一点,你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优良品种,地膜覆盖,除草剂,农药,都需要钱,这还是产前和产中,产后开拓市场,甚至拉关系,做广告,等等,哪个不需要投入?所以,种好庄稼要有一定的蓄积和实力。
有同行没同利,同样是种庄稼,为什么有的人既丰产又丰收,而有的人汗水流的不少,既不丰产又不丰收。在此,观念是一个主要问题。过去种庄稼信奉的是“肥多水勤,不用求人”,现在不一样,订单农业,你得看行情,你得会经营,如果闷着头按自己的老一套去搞,说不定你就劳而无功。
也许有人要问:我的`经济实力不行,可我又想有个好收成,该怎么办?怎么办?先凉拌!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长处在哪里,自己的农产品与市场上的农产品相比有什么区别,如果是大路货没区别,你就另辟蹊径,你要有自己的绝活或特色的东西,这样去市场竞争才有可能胜出。一招鲜,吃遍天。
种庄稼如此,为文也如此。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是没有的。
秋收散文欣赏 篇4
在那个没有山清水秀、没有鸟语花香的小村子,那里住着我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遍洒村外,满满的被那浓密的酒葡萄柍覆盖着,一眼望不到边……村里的人没什么大的奢求,只求自家的酒葡萄有个好收成,能卖个好价钱!也不枉这大半年来,留守妇女们的辛苦劳做……
每逢秋收时节,一年到头很难聚首的老少爷们儿都纷纷从四处归来,等待着这一年最重要的秋收!清晨的街中是人声鼎沸,大伙儿早早的起来,都聚到街中探听着新一天酒葡萄的价格,议论纷纷……要是赶上价钱不好,放耳听去吧!一阵阵唉声叹气声,苦笑声……让人觉着阵阵心寒!
若是赶上天天降价,那就更惨了!一个个为了能早一天卖完自家的酒葡萄,大半夜听见车响,就得赶紧动身,不顾一切去客商那里抢着计划箱子,有时甚至不惜自己的脑袋呀!任凭那些客商们从大卡车上往下扔箱子,眼看被砸的头破血流……哭着喊着抢到了箱子,一把鼻涕一把汗的来到地里开始忙着剪葡萄,哪还管它晌午不晌午、吃不吃饭!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才纷纷开着农用车,载着自己辛苦得来的劳动果实来交给客商……
这还不行,还得忍受着那些客商的挑肥拣瘦,肆意去皮……有的会算计的人们都交到酒厂去,一斤能多卖个一、两毛钱……但是啊!光是酒厂门口排队等交葡萄的车就能排出二里地……这一点都不夸张!有的大清早去了,等到天黑也没交上,也就只好夹杂在那长长的车队中间,盖上件破大衣,观星、赏月、打个盹……
最惨的`还得算排了一、两天的队,到后来人家一验葡萄,三个字“不合格”你就得开着车掉头吧!那年记得有位大哥排了好几天的队,等来的竟是那句“不合格”,而后一气之下将车上的葡萄全部倒进了沟里……无奈呀!
今年就大大不同喽!酒葡萄价格是一路攀升啊!听着村委会大喇叭每天喊得是那样的起劲:“今天涨一毛啊!……今天又涨了两毛……”村长那大嗓门子显得那个清脆呀!每天听到这好消息传来,村里是一片沸腾!男女老少脸上都乐开了花!欢呼声、喝彩声……震撼着整个小村子……
眼看着这大把大把的钞票纷纷揣进大哥、大嫂、叔叔、大爷的口袋儿,看着大伙儿那得意洋洋的样儿!俺真是羡慕、嫉妒、恨呐!为啥?因为俺家没有葡萄地呗……哎!酒葡萄价格你就使劲儿涨吧!大伙儿也都使劲儿地笑吧!我宁可被活活羡慕死……只要大伙儿幸福!
秋收散文欣赏 篇5
秋天来了,江南依然是花红柳绿,万花锦簇,百鸟争鸣。天晴的时候,蓝蓝的天空上,几朵白云,好似孩童随手画出的一条条白色的绸缎。
远山在视野里显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隐约可见那儿是松林,那儿是茶园。
田野的稻子在秋风的吹拂下,翻卷起层层波浪,犹如一幅巨大的彩旗,在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里抖动,舒卷,伸展。金黄色的稻穗粒粒饱满,沉甸甸的笑弯了腰。
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割稻,那男子赤膊着上身,裸露的皮肤被夏日的阳光晒成古铜色,肱二头肌随着镰刀的.挥舞,凸现出饱满的姿态和力的俊美。一颗颗亮晶晶的汗珠从额头洒出,沿着宽阔的胸膛,很快就落到那黑黄色的土壤里。妻子着一身蓝色的白碎花布衣服,头上包着一条雪白的毛巾,红扑扑的脸蛋好象熟透了的苹果。
三岁女儿小花在田埂上一手拿着几根稻穗,一手拿着几根狗尾巴草,在和那只叫着小黑的小狗嬉戏、逗乐。突然一只一只蝴蝶从远处飞来,小花赶快放下手中的东西去追赶那只美丽的花蝴蝶,小黑也不示弱,一前一后随着蝴蝶忽高忽低,四处飞奔。
田埂上那只传了几代的大茶壶,宁静的停息在那儿,主人早上来时很随意的抓了一把“老家婆”茶叶,放进茶壶肚里,倒满一壶水,用稻箩一头挑着茶壶,一头挑着小花。他们不需要那些“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名贵茶叶,农忙时节,泡一壶酽茶只是为了解渴和解暑,所以他们喝茶不知道什么叫品茶。
不知不觉,身后便留下一大片割倒的稻子,摆放的虽然不太整齐,但在无意识之中,却谱写出一首欢快的丰收乐曲,透出甜美、自然、和谐和欢乐。
中午到了,老娘送来中饭,菜全是家常小菜,一样是炒扁豆,那扁豆就栽在水塘边上,它把藤儿延伸到塘边的柳树上,紫色的小花开满树枝,一只只青色的小扁豆,四处垂挂,形成一道自然界里的美妙风景线。一样是黄豆辣椒酱,黄豆是最好种的,不用占用专门的菜地,就在屋后那片小山坡上,用铁锹深深的扎一个印,顺着铁锹边上的缝隙,把黄豆种子放进去,锹一拿起,豆就自然落进土里了。黄豆的生长期很长,有“四月爆”、“五月爆”、“六月爆”、“七月爆”。还有一样青椒肉丝,一样油爆茄子。冬瓜汤里放了几只肉圆是给小花的,一块骨头是给小黑的。
那新堆起的草垛既是丰收的见证,又是孩子们与月亮交谈的阶梯,秋天的田野是丰收的乐园。
秋收散文欣赏 篇6
秋天的音讯是头顶上北来南往“哦哦”啼鸣的雁群唤来的。凌空扑翻竞飘的羽翅斜行横阵,赶退着南遁的暖流,招来了步步紧逼的朔风寒气。秋天,就这么来了。
天空高旷,蓝澈、清透。云朵洁白秀柔,好似天际里牧养着的一群绵羊,正在风儿吹彻下悠闲地走蹄移步。要是登上村子后头家子山巅,极目远眺,就会看到高天丽日笼罩下的山峦岗岭逶迤叠嶂,苍翠、黄红、蓝黛交织;群山尽处的微山湖水明恍一片、高跃至山腰,点点浮动的帆影清晰可辨,山前平原上河流汪塘如飘带、像贝壳,全都汤亮泛光炫目。田野变得枯黄、紫红、金灿......皆为喜庆欢乐的色彩基调,陶醉着庄户人的心。庄稼汉眉开眼笑,乡村沸腾了,丰收的锣鼓悄然敲响。
秋风习习飒飒,吹红了高粱,吹黄了谷子,吹尽了黄豆原本周身茂盛的叶片。立秋三天高粱红,上湖高地曾经淹没人身、掩匿村庄的青纱帐,激荡着红色的涟漪。每一植株拔节高挺的葶杆顶梢,都昂立着一只火炬状大穗头,枣红、饱满、硕重,竟连葶杆也跟着染红了。高亢的躬腰子坡地里,泛起了金色的波浪。谷子穗头粗壮弯垂,活像大黄狗腚上撅翘的尾巴,在那儿挑着、抖动着,谷子稞丛里就像一下子钻进来了千万条狗。下湖洼地成长起来的黄豆,如同一只只抿翅陡立的落毛斗鸡,怯生生地站着瑟瑟发抖,但通身披挂的豆荚却子实暴突,发出了“哗啦,哗啦”的脆响。
镰刀响在立秋后几日,此时谷子杆叶日见枯干、籽粒变硬、穗头更黄更垂了。人们甩开膀子,在谷子地里耍镰、打、捆扎,挥汗如雨,跟割麦之际没有多少异样。也像是在为田地剔头理发,留下高低齐整的谷茬,把谷子杆稞充数的一根根“须发”归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 “谷个子”捆把。然后肩挑、车推、驴驼、大车拉,运上了谷场。上场的谷子并不急于脱粒,总要堆放个十了八天,说那是在利用植物后熟的窍道,可以提高产量。紧随其后,镢头和“扦刀子”派上用场了。高粱地里,劳作者躬腰探体,一手抓攥稞杆,一手把握挥舞镢头砍向稞根,箭竹竿样的秫桔就被放倒在地,一溜纵向叠堆、穗头朝后了。女人跟身上前,拿扦刀子了穗头,入箢箕归集进驮篓、车厢。尔后,动车、牵驴送倒场上。而秫桔通通扎成桶粗的捆子,倒腾至地头、沟沿、场边,挨挨挤挤地立起搭倚成一团团的'“秫桔攒”。终于使青纱帐封堵遮掩了百十个天日的远近村庄,又回到了视野。黄豆也是动镰刀割下的,虽然“哗啦,哗啦”地披风摇动了许久,却撇在了后头。弯腰伸镰揽着豆稞末根割下,连秧带荚也都上了场头。
接着,人畜力量集中到了场间,全力进行脱粒。谷个子在扦刀子削割下,身首离异。穗头摊到场面,经曝晒后役使牲口拉“碌碡”打场,谷粒就挣开束缚滚满了场地,场面变得金黄耀眼;稞身转为“杆草”,退至边缘磊摞打垛,作为寒冬季里的畜料。谷子收藏后,高粱穗子旋即占据了场面,一派紫红炫目。同样得益于太阳的热力,也要扬鞭唤牲口动碌碡,黄白的高粱米就脱去了红色的壳皮包衣,追赶着“拉石”板子欢呼跳跃。扬场除糠,高粱米入仓,便为黄豆稞子腾让了场子。黄褐的豆荚碰杈触地,“哗啦”得更响,干脆到一碰即爆,只需牲口碌碡踩踏滚压一个来回,就使豆粒的肥硕、卵圆和黄灿原形毕露,再度把谷场装扮得金黄光亮。
事实上,花生、芝麻、绿豆之类小宗种植的秋熟作物也是这一前一后收获的。力戒重茬种植的花生,经剜刨松动后连根拔起,就见鼓胀白胖的花生果缀满了根梢——皆源自于那一朵朵枯萎后就娇羞钻土入地的瑰丽小花。一体归场晾晒,荚壳晃动生响后才去摘下收纳。甜香的叶、茎始终牵连互不舍弃,最后成了干花生秧子,那可是槽厩间不可多得的上好饲料。喜欢跟黄豆、山芋套种的芝麻,于节节向上的直立杆稞上环缀着矩圆形的蒴果,节层相错、一层又一层。成熟后开裂的蒴果如同连体的响铃,芝麻粒为锤、果皮当壳,一棵植株就像似昂置了如此一串铃铛的复合响器大物。永远不敢倒立倾放,生怕芝麻粒子滑落。如此倒也省去了脱粒繁冗,小心翼翼地割下运送场上晒干后,只需手把杆稞基根抡地一抽,便能把白花花飞蹦的芝麻粒子从蒴果里赶尽脱净。绿豆的收取战线拉得很长,始终都在随着开花结果的时序早晚,见到变黑干皮的长豆荚就往篮子里摘,却是到了最后一茬才断其老根,挪腾进场。脱粒起来也毫不费劲,仅需轻揉相搓,荚壳便会炸裂一分为二、螺旋卷曲着相离,破壳而出的绿豆米淡绿黄褐、一滚一地。
霜降之后,山芋也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山岗梯田高坡上,寒霜打蔫了一度蓬勃招展的山芋秧子,露水落叶面不再银亮如珠,一窝窝的山芋拱地裂土,急等着拆垄破沟。拿镰刀砍割、伸胳膊拽扯走秧稞后,拉抓钩子、摇踩竖叉剜翻刨除垄土,或长或圆、大大小小的山芋块根便尽收眼底,粉红、圆润、惹眼,让人心生欢喜。去根须茎把归堆,从地头到地尾便隆起了一列列的山芋堆头。下傍晚后,一伙人执着杆秤、抬着条筐进地分山芋了。看账记数、拾山芋装筐、动砣掌秤、抬杠子举重倒山芋出筐,各有其人。更多的人则心猿意马、惴惴不安,怀着尽快占有的急切欲望,跟着跨路道、越沟渠、跑地块,哄哄吼吼地围拢着吵嚷。从一块地到另一块地,直到分光厘清每一块山芋的归属为止。
一旦分得归于名下,全家人就忙活开了。青壮汉子持“锼子”刨片,手臂来回往复,把手里拿抓的芋块前推冲向刀刃。不换手位地重复平推,或者侧立竽块后再推,鼓凸的鲜芋块根就变成了一摞摞厚度一致、形状相似、大小不同的湿山芋片。女人扒其进粪箕、挎篮后,快步赶到四周界边作线性抛溜,圈占下足够的摊晒地盘。然后次第地在圈子里均匀抛撒,又将这些切片一一单摆平放、片片近凑不叠,极像是在为土地精心编织铺盖上一块遮体饰面的衣布。小孩老人也加入在摆山芋干的行列,曲身地间蹲腿、挪脚、倾体、弯腰、转臂、动手指,触摸着芋片的湿滑黏沾,嗅取尽新鲜芋汁的丝丝甜气。一时间满山遍野都是人,大人呼小孩叫,刀发威"叱喇,叱喇"、切片掉落"啪嗒,啪嗒",每一块地里都是热火朝天,整个山野都闹腾开了。从残阳西坠到薄暮冥冥,再到寒星点点、月牙悬空,锼子由地头渐渐挪退到了地尾,妇庸老幼怀揽的湿山芋片罗织的那张素色地衣即将铺满晒场地身。就会看到,整块地、所有坡面甚至连铁道两旁的石碴路基上,都被山芋完全干占领了。正在星月的微光下闪耀,好似积了一地落雪,白茫茫地晃眼。
三星在天,活计结束。收拾预留的品像好看的大个头芋块与小得根本上不了刀的山芋“羔子”进了车斗,又满披累摞装了一平车喂猪用的山芋秧子,勤勉辛劳的人们回家了。
几个日头的风吹日晒后,原本湿漉胶漆的山芋片子变成了“哗啦”作响的山芋干子。拾收进家囤垛,农家一年的大半口粮就有了着落。秋收也告尾端。
农事节气就是这样,来去匆匆,稍纵即逝。再想体味秋里收获的这份辛劳和喜悦,只能期待来年了。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秋收散文欣赏 篇7
我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在社会最底层劳作人民的身边,可我认为我没有完全继承土地赋予我应有的农民的一切,坚韧、勤劳还有对土地特有的情感,我觉得自己没吃过什么苦。
童年的记忆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火辉煌。只知道遥远的地方叫城市,我在黑夜的星空下,望着远方的天空,听到的是池塘里阵阵蛙鸣。成群的伙伴,河边嬉戏,草丛间玩耍,还有大树上的鸟窝,无忧无虑中走过了童真的岁月。
读中学时,入学考试的成绩还不错,做父母的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教育上,在他们的眼中,那是一条唯一走出乡间劳苦农耕的道路。后来考上了县里的高中,母亲更是选择了全方位保驾护航,在学校的附近租了一间小平房,三年里陪伴她的只有一台小收音机。高考后步入了大学殿堂,没有选择遥远的方向,也没有追寻梦想的地方。
四年的大学生活,每到春耕、秋收时节,回家务农成了必修课,因为所有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依靠几十亩田地的收成,我放下书本,走向田间,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农民。第一年,十根手指,磨破了十二个大水泡。第二年,锋利的镰刀割破了脚腕,鞋子上布满了血迹。第三年……
毕业已经三年了,有了稳定的工作,家就在不远方。可秋收,仍是每年的重头戏。十一长假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度过,还要请几天假继续收地。那些日子中,迎来朝霞,送走夕阳。每天早上4点钟就要醒来,简单的饭菜,在黑蒙蒙的夜色中已经来到了田间地头,东方的鱼肚白渐渐明亮起来,手套下的寒霜慢慢融化。晨曦初透,温暖重回人间,心里会想着,若是每天的这个时候,可能才刚刚醒来准备上班,现在已经在寒风中劳作了几个小时,时间漫长的仿佛过了一个上午。简单的午饭是早就放在保温饭盒里的,在苞米杆上找个地方,坐下来,大口的吞咽,就着几口咸菜吃得更起劲了。爷爷常说,不吃盐没力气。
扒苞米的时候,我总爱面向着太阳,尤其是夕阳衔山的时候,送走了她一天的温暖,总能想起无限的温柔,看着她渐渐失去耀眼的光芒,在晚霞的陪伴下逐渐消失,每一次这样的送别都想铭记,每一次这样的`日落都那么的熟悉。
再过几天,整夜里都响着拖拉机的轰鸣声,无论是遥远的田地里,还是门前的那条大路,满载着收获,更装填着辛苦的汗水。
在田间的小路上,两辆拖拉机同时拉着一车苞米,一根钢丝绳,将我们牵住。父亲在前面开着拖拉机,用他的车拉着我的车,奋力的爬上那段坡路,油门踩到了底儿,机器里喷出的黑烟弥漫在空中。那一刻,仿佛他牵着我手一样,为的是这一年辛苦劳作的收成。
风还在吹,夜依旧寒冷,秋收的日子虽苦难,但那是希望的收获,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回报。
秋收散文欣赏 篇8
乡村,已离我远去,但秋收那种累并幸福着的感觉却永远深刻在记忆的脑海中。
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把秋收时节的欢乐与喜庆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不曾“下过地,种过田”的人对秋收充满美好的遐想。我相信,蜗居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城市人向往农村、憧憬秋收,只不过是释放一下沉重的身心或者附庸风雅。如今,虽然普遍应用农机收割,但农家在秋收中付出的辛劳仍然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秋收时节,每块稻田是不一样的,看着那些稻谷今天还染有许多绿意,没有耕种经验的人以为收割还要些时日,不料两三日阳光一晒,转眼就可以开镰了。而这些细微的差别,只有农民才能察觉到。对于农民来说,秋收是一年中最繁忙而紧张的时候。夏秋交替的季节,“秋老虎”的余威常常与大风大雨结伴而行,稻田里成熟的谷子能否安全入仓,就成了农民寝食难安的一块心病。
开镰收割的日子快到了,但几场秋雨使我忧心忡忡。天一放晴,我便去了乡下亲戚家帮忙抢收。收割机的轰隆声划破了乡村的'清寂,脱粒后的稻草一排排整齐地倒在田间。在一块尚未收割的稻田,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农站在田埂上,神情凝重地注视着那丰腴饱满的稻谷,长时间纹丝不动,犹如雕像一般。一阵清爽的秋风拂来,掀起了他的衣角,身前的稻谷顿时起伏涌动,香气四溢。
望着老农那副饱经沧桑的面孔,我深深地知道他此时的思绪。他肯定在回忆春分的躬耕翻土,谷雨的施肥育苗,芒种的插秧保灌,夏至的抗旱灭虫……而这些该耗去他多少辛劳和汗水啊!因此,面对这金灿灿的稻谷,他怎能不一往情深地久久凝视呢?或许,他想到马上就要开镰忙活了,晒场该清扫了,农机也该维修了,于是脸上的皱纹便沟壑交错起来;瞬间,他可能意识到即将吃上香喷喷的新米,金黄的稻谷就要变成白生生的大米了,脸上的皱纹又幸福地舒展开来。
秋收,在文艺家心中是季节的一个美丽画面;而在那些农民眼里,只是辛劳耕作的一个小片段。秋收,农民累并幸福着,在流下诸多汗水,磨下厚厚老茧之后,田地还给他们了一个“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永恒期盼。
秋收散文欣赏 篇9
下班回家的路上,不停地有树叶落在身上,路边的银杏树也是黄橙一片。一叶知秋,秋天真的来了。
生活在南方的城市,于秋天并没有太深的印象,不过是气温降低,多穿点衣服而已。而在我的山东农村老家,秋天给人的感觉却厚重了许多,丰富了许多。谁都知道,这一切都源于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构成了农家一年的生活轮回,但没有秋收,春种和夏耘就失去了目的性,而没有秋收,冬藏也无物可藏。
农村的秋天,绝对没有散文家笔下描述的那么诗情画意。劳累,困乏,是故乡的秋天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乡邻们都说,三春不如一秋忙,事实也正是这样,如果不能趁着天气好把成熟的庄稼尽快收回来,一旦天气变化,一年的辛苦可能就要付之东流。起早贪黑,是乡亲们收秋最真实的写照。我记得10多岁的时候,正是睡觉最多的时候,可到了凌晨四五点钟,就要被父母叫起来下地。毕竟还是孩子,总是在床上磨磨蹭蹭,不到最后一刻起不来。
到了地里,还是星光满天,借着星星的光亮,开始捡拾晒在地上的红薯干。虽然天还是黑的,但因为红薯干是白的,所以捡起来倒没有什么困难。天逐渐亮了,太阳慢慢地升起来,笼罩大地的雾气开始慢慢消退,农家一天的劳作算是真正开始了。
田头地脚都是忙碌的乡邻,人们互相之间聊着收成,打听着天气,手里的活计却是一刻都不停的。秋天虽然劳累,但毕竟是个收获的'季节,更何况忙过了这一阵,就可以入冬休息,准备过年了,所以乡亲们都保持着一贯的乐观,感觉身体的劳累也减轻了不少。
秋天同样也是个奇异的季节,夏天还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庄稼,现在却全被收割起来,运回了打谷场和家里,本来丰腴的田野立马消瘦下去,只剩下黄褐色的土地,等待着来年农人的耕种。
地里干净了,但活计并没有结束。从地里的庄稼到囤里的粮食,是要经过一个繁琐过程的,每种庄稼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过程,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直到最后一颗粮食被送进粮囤,秋收工作才真正地宣告结束。乡邻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而我们这些孩子,也可以跑到山上捉蚂蚱、逮蝈蝈,在秋收后的大地上痛痛快快地撒一回野,这可是整个秋天都难得的好时光。
昨天接到父亲的电话,说今年收成不错,但因为地少了,花生只收了20多袋,人家地多的,都能收80多袋呢。我安慰父亲,地少,就少受点累吧。缺钱,我给你们补上就是。
秋收散文欣赏 篇10
离开养育我的故土已经多年,每年只能在春节才能回去和亲爱的父母亲团聚,而每次都是短短的几日。孤单一个人的时侯,每每想起年少曾经的往事,都是出现在那片又近又远故土上。
每逢十月这个季节就是家乡秋收的季节。江南的风雨造就了故乡的丰收,记忆中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满是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翩翩舞蹈。故乡的稻田就是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从山底一直盘旋到山顶。稻穗在太阳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像是一堆堆染了色的钻石。
那时候我还小,跟在大人们的后面就去收稻子,我们手里一般都是拎个簸箕,因为个子还没有担子高。那时候心里总是在想,等我长大了也可以挑担子了,但到现在终究还是没有挑上。记得那时候学校放一个秋收的假期:“忙假”,就是帮着大人在地里收稻子,也是我们小时候期盼的假日,因为又可以贪玩了。我们小孩三三两两喜欢在稻田里疯跑,躲在高高的稻杆丛里不让父母发现。乡下的稻田边总有一些栗子树,恰逢这个成熟的时节,带刺的栗子壳开了花,里面的栗子就掉了下来,我们一群孩子就在栗子树下寻宝。
又到故乡秋收时,我会电话问询家里秋收的情况。母亲说的很仔细,而那亩稻田我似乎已经想不起来了。
秋收散文欣赏 篇11
秋收时节,农民兄弟们又要在田间忙碌了。我也曾经是个人民公社的社员,经历过无数次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关于这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节有许许多多难以忘却的往事。
如今步入高龄,记忆大不如前,往事如云早已随风飘散,唯有孩提时的点点滴滴常在眼前浮现,童趣无限啊。
那时的秋收时节,我们主要的活动就是“拾(宁波话念CA)稻失谷”——“拾稻穗”。大人们在前面割稻、打稻,我们一帮小孩子三五成群地跟在稻桶后面,打打闹闹,等大人们一放下刚打过的稻草,我们就蜂拥而上,去捡稻草里边没打净的稻穗,虽然打稻的人是那么仔细,一下一下反复地打,还将稻把不断地翻转、抖动,但是总难免有遗漏的稻穗,再说,晚稻收割前,天气已非常寒冷,一阵阵西北风呼呼地吹过,不少稻穗都倒挂啦,成了“倒捏佩”,软绵绵的夹在稻草中间,无论怎么用力也打不下来,所以我们总能捡到不少稻穗。小伙伴们捡稻穗凭的不单是眼明手快,还得身强力壮,经得起你推我挤;可我又瘦又矮,自知根本抢不过人家,只得乖乖地退出竞争,落在大家的后面,仔细地寻找他们遗漏下来的稻穗,不过只要有耐心、不贪玩,收获也不会比人家少多小。有时候走累了,拉一脚稻草垫在屁股底下,坐下来,面对一大丛稻草,慢慢地扒开,一层一层地寻找,找到的稻穗说不定比那些你抢我夺,吵吵嚷嚷的`小伙伴们还多呢。当然影只形单,只能看着同伴们在那儿嬉戏打闹,心里还是痒痒的。
日落西山,随着大伙儿说说笑笑地把捡来的稻穗用竹篮装着拿回家中,第二天,妈妈将它在太阳底下晒干,用洗衣服的棒椎敲打下谷粒,积聚起来和收割来的谷子放在一起,可以碾米、做饭;如果遇到下雨天,稻穗又不多,那就喂鸡、喂鸭了;最开心的时候是妈妈打下稻穗的谷粒放进镬子里炒,灶膛里草火越来越旺,镬里的谷粒在慢慢地张开笑脸,一会儿白花花的米粒乐开了花,周边还染上了一条金边,妈妈的镬铲不停地翻动,一镬子的米粒“噼里啪啦”地大声欢唱,一阵阵香气满屋飘荡……这就成了我童年时的美食——“胖菩”。
秋收散文欣赏 篇12
晚稻收割基本结束以后,种田人又要忙于种油菜、播种麦子,同时还得翻晒稻谷和收拾稻草。没有土地的老人妇女就会背着一把拉草耙到河塘边、田边、地头晒过草的地方去拉草绒。我们这一帮孩子好像大人的跟屁虫,在游戏打闹的同时也会装模作样地东一把西一把地帮帮忙。
草绒是什么呢?现在不用说城里的孩子,就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估计也不一定会知道。
过去乡下平原地区的人们烧饭、做菜用的燃料基本上全是稻草,也就是将水稻成熟、收割、脱粒以后的秸秆,缚成一脚一脚的,立在地头、田边、河塘上,让它经受日晒风吹而变成的干草。为了使稻草彻底干燥,人们还得不时地对它进行翻动,以使它里外干透,最后用“草缚”把几脚草捆成一把一把的运回家里或在天外叠一个草篷聚存起来。晒草全靠老天帮忙,有时候草已经快干了,突然下一场大雨,那就会前功尽弃咯,所以一有下雨的苗头,人们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往自己晒草的地方,赶紧把一脚一脚的草堆在一起,上面像盖房子一样用稻草盖成一个圆圆的篷顶,这样等雨一停,只有上面的盖草会被打湿,而下面的草就不会淋湿啦。一次次的翻动,一次次地“转草”,很多稻草叶子从杆子上掉下来就成了草绒,满地都是,有的主人在把草后,自己会仔细地收拾地上的草绒;也有的`地多草多,或者老天像要下雨,就无暇顾及地上的草绒了,把了草赶紧回家聚存,这遗留下来的草绒就是我们争抢的目标啦!
拉草绒的工具叫“拉草耙”:最正规的是用毛竹制成,前面像手掌一样五指张开,指端向下弯曲(俗称耙头),后面连在一起紧紧捆扎在一根约二米长的竹竿上,这种拉草耙是专门用来晒谷时拉出混在稻谷中的“滚头”的,因为耙头宽,不会对篾簟造成伤害,但在拉草绒时就很难将长在地上的杂草和草绒分开,所以工效不高;还有一种自制的拉草耙,就是用硬铅丝弯曲成和竹制拉草耙一样,前端张开,弯下耙头,后面捆在一起,再装上一根竹竿手柄,因为铅丝较细,在地上一拉,草绒拉走啦,而长在地里的杂草留下了,这样不但功效高,还省力;我们孩子更简单,拿出家里不能用的扫帚,去除前面的竹丝,剩下光溜溜的一根扫帚柄,拉草绒时用前面那个弯头一溜一溜地拉,玩耍时骑在胯下就是一匹马,双手一挥就是一杆枪……
秋收散文欣赏 篇13
秋收的同时一般还得冬种。我们这儿主要种的是油菜籽,因为当时的食用油基本上都是菜油,冬天里种下油菜籽,到来年的春天就可以拔下来,揉下菜籽去榨油,而且那时种的是本地油菜,分蘖、拔节前可以当白菜吃。抽薹、吐蕾时可以打菜蕻:现炒现吃又鲜又香;晾干了就是菜蕻干——城里人还美其名曰“万年青”,那可是名扬天下的美味佳肴。有的'人家还会种一些大小麦,来年收割打场以后,基本上是当做饲料,因为乡下人以前是很少吃面食的。
冬种首先得耕地,然后是整地,移栽(油菜)或播种(大小麦)。
耕地时,老黄牛拉着老木犁,把犁的准时最有经验的人,他们昂首阔步,一手扶着犁稍,一手拉着牛绳,拉牛绳的那只手里同时还握着一根又长又细的“呼啸棒”,时而高高扬起,时而上下飞舞,口里念念有词地指挥着黄牛直行、停止、转弯…… 遇到耕地埭头很长的时候,他们还会引吭高歌,唱着那百唱不厌的田头山歌。
他们的身后总会跟着一大群孩子在争先恐后地你推我搡,孩子们要干么呢?
当黝黑发亮的泥土在老木犁身后翻起形成条条波浪时,不时会有几条躲在里边冬眠的黄鳝、泥鳅被翻了起来,他们有的尚未苏醒直挺挺地躺在泥沟里,有的被惊吓得活蹦乱跳,有的还躲在洞里边,最惨的是那些被突然而来的犁铧拦腰截断的,身首分离,鲜血淋淋……有经验的扶犁人他们身后都背着一只竹制的克箩,见到泥鳅黄鳝就会弯腰捡起放进克箩;但是技术稍差一点的,只得小心地扶着老木犁,指挥黄牛,他们如果一弯腰,那犁铧就会不听话,他身后的泥鳅黄鳝就让给孩子们去争抢了。和拾稻穗一样,既然是争抢,就得靠身强力壮,挤到前面,眼明手快。力气小的只得留在后面,拾一些他们遗留下的零头。不过偶尔也有大收获,有的黄鳝或者大泥鳅躲在很深的洞中,犁铧一过只露出一个洞口,只要用一根竹签,慢慢地顺着这个洞挖下去,时间虽然长一些,战果可是很辉煌的哦!
半天下来,小伙伴们脸上身上就像从泥里挖出来一样,可捡到的泥鳅黄鳝拿回家里让妈妈烧一下可是全家人的好“下饭”哦!
秋收散文欣赏 篇14
吃了火把梨,接着吃雪梨,满树蜜甜的雪梨刚刚吃了一半,田里的稻谷就像腼腆的新娘子,悄悄地低下了头,跟着洱海边上的秋风轻轻地一吹,成片成片的黄谷就熟了。
开镰、收割;收割、开镰!这是白家人一年里最繁忙,也最欣喜的日子。在一阵阵“翠茵茵——”的白族调中,闪亮的镰刀不停地飞舞着,一片片金黄金黄的稻谷纷纷倒下。李三婶抱着一大捆刚割下的沉甸甸的谷子,往田边的手扶拖拉机上装,那丰腴红润的脸上堆满了喜悦的笑意。儿子在外打工,一月能赚一两千元,她和老伴、儿媳妇、小孙孙四人在家,承包着四亩水田和两亩烤烟,今年都喜获丰收。稻谷最低也得收六七千斤,烤烟也可以收入一万多元。如今吃的用的都不愁,前年家里盖起一幢三层小洋楼,每天晚饭后一家人都围坐在堂屋里看电视,生活就像顺稍吃甘蔗一样,一节更比一节甜,她能不高兴吗?你看她笑得多开心、多滋润、多舒朗。是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她脸上绽开了动人的笑靥,激荡起晶莹闪烁,热情奔放的笑声。可是她永远也忘不了那令人心酸的一幕: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她正是二十二三岁,风华正茂的时候,因为缺吃少穿,那本来美丽的脸蛋却变得削瘦蜡黄、满头的长发杂草般蓬乱,一双大眼里闪烁着贫穷心酸和无奈的困惑。怀里抱着不满半岁的儿子,小指头含在嘴里,吮吸着人生的苦涩。那也是个秋收的时节,她饥饿难忍,偷了队里的几包包谷,被人发现后,拉到集市上去游街,娃娃在她背上哭个不停,她脚下一软,饿昏倒在大街上……每当想起过去那让人羞愧的日子,李三婶总是含着泪花点燃两柱香,插在大门两旁,感谢党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大家带来的好日子……
顷刻间,手扶拖拉机上已堆起高高的谷堆,“嘎嘎嘎……”地唱着欢歌,拉着一车丰收,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地向村头原来生产队遗留下来的打场驰去。从人们欣喜欢乐的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可以看出,今年全村的稻谷又获得了大丰收。
在场院的一角,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用手捋着花白的胡须,楞楞地望着自己的家人,在偌大的谷堆旁,一袋一袋地装着谷子,西斜的阳光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棱角分明。晚风撩起他的衣襟,像一尊神采奕奕的雕像。这是村里的老队长喜旺叔。他做梦也不曾想到,家里会收着那么多的稻谷。他静静地久久地凝望着,眼神在急骤地变幻,有期待,有喜悦,也有不安和困惑。好像还在做着一个变幻无常的梦。望着望着,一颗莹莹的泪珠,闪着晚霞的光亮,从他浑浊的眼眶里滚落下来,朴地一声,落在金灿灿的谷堆上。喜旺叔家是村里有名的粮食生产专业户,承包了五十多亩土地,家有旋耕机,脱粒机,大车,每年都要向国家交十多吨商品粮,一把把票子如流水,哗啦啦地流进家中。前几年家里就建起一幢小别墅,客厅里,家庭影院、电脑、电风扇、大沙发,什么都不缺,一家人整天乐得像八月的石榴——裂着嘴巴笑。这会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伤心落泪了?莫不是又想起了当生产队长时,乡亲们一年苦到头,却吃不饱,穿不暖,母亲得了肿病,无钱医治惨死在茅屋的事?那是怎样的秋收啊,田里的稻谷东一撮,西一撮,像山羊的胡子,穗头上扁壳更比谷粒多,一箩谷子碾出来的米不到三成,一家一户就是天天熬稀饭汤也喝不够啊!一个强劳动力,饿着肚子苦一天的工分值还不到两角钱。每人每年发一尺七布票,全家合在一起还不够给女儿缝一件衣裳。那时虽不提倡计划生育,但全村四五十户,几百号人,几年下来也不见哪家女人怀孕生娃娃。……作为一队之长,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对不住全村人。
“爷爷,你哭啥?”刚刚从学校里放学回来的小孙子扯着老人的衣袖说,“是不是又想起以前的伤心事了?”
“没有没有!”老队长用手揩了揩泪水,抚摸着小孙子的头微笑着说:“是灰尘迷着眼睛了。你看我们家每年都打那么多谷子,收入那么多钱,吃不完,花不完,高兴还来不及呢,爷爷还想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干啥?”
这个时节,一家一户的院落也变得十分富足和充实,一柜柜新米压得楼板吱吱地响,金亮亮的包谷在阳台上舒适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串串辣椒在柱梁上展示自己火红的风采,刚刚下了蛋的母鸡也在“啯蛋啯蛋”地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告自己的喜讯。
人们都沉醉在这动人的笑声里,一户户白家人都想伸出双臂,把这硕果累累的金秋,连同这欢乐的笑声,像一坛坛香甜的米酒一样捧在掌心,然后一饮而尽。
秋收散文欣赏 篇15
秋天的美在于她的宁静,烦闷与聒噪像一层层云絮被秋风不经意地吹散,天空的高远把思想的触角无限伸展。
秋天的美在于她的诚实,干瘪或者饱满,果实就裸露在那里,没有掩饰,没有虚假,没有悬念,没有秘密。
秋天的美在于新嫁娘村头的顾盼。那个远走异乡的人,那份掺和在月光里柔软而绵长的牵挂,脚步已经响在归来收秋的路上了。
秋天的美在于母亲深情地展望。母亲把秋收和学堂联系起来,母亲把粮食和汉字联系起来,母亲把儿子的未来与一年一年的耕耘联系起来。
秋天的美在于村庄与农舍,在于粮仓的丰盈。
无论对于谁,秋天都是美好的回忆。童年那错落有致的阡陌,阡陌上欢乐的脚步声,草丛里鸣叫着的蝈蝈和倏忽跑过的野兔的诱惑。
无论对于谁,秋天都是幸福的回忆。远离家乡的游子,你无法远离秋天的美丽,家乡的秋收,祖国的`秋收,是你前行永远的动力。
我们在秋天里打开自己,不需要任何顾及,因为秋天纯净无私,即使一棵小草,也捧出金灿灿的籽粒,即使一条流动的小溪,也把最清澈的一面展现给你。
没有人不去赞美风雨中走来的一片红叶的鲜艳,没有人不去赞美脚下朴实的土地。
没有人不喜欢幻想,没有人不喜欢陶醉。
只要你愿意,秋天就靠近你。
只要你愿意,秋天,是我,也是你。
秋收散文欣赏 篇16
我和俩小子在空调房睡得正舒服,老爹突然在楼下很大声地喊着我,让我下楼帮忙收拾晒在院子里的花生,我得令后,依依不舍地起了床,连脸都没来得及洗,就在老爹地催促下,一边用手指梳理着头发,一边慌慌张张地向楼下冲去。
下楼后,我抄起门后的铁锹就出了门,不等老爹指挥,便用铁锹把花生往一堆铲。此时天气尚可,只是风有些按捺不住骚动的情绪,疯狂地把我随便用皮筋扎在脑后的头发,吹得随之狂舞。
我慌里慌张地,把花生都装进蛇皮袋里,又把一袋袋的花生都搬进屋里,最后又拿了一个竹筐,准备捡散落在花生叶里的一些花生,可是,我突然感觉眼前一片模糊,一时竟看不清花生叶里的花生。此时天空乌云密布,我眼前的世界,顷刻间被黑暗笼罩。
我看了看天空,眨了眨眼,双手开始在花生叶里摸索着,当我好不容易把花生捡完,又把花生叶弄进柴堆后,豆大的雨点,开始往我的身上使劲儿地砸,一点儿都不知道怜香惜玉。
我拿着铁锹跑进屋里,把铁锹放在门后,就上了二楼。看到卧室的门开着,才想起自己刚才下楼的时候,忘记关卧室的门了。我走进卧室的时候,空调还在辛勤地工作着,并在我走进卧室的第一时间,热情地将一阵冷风送给了我。俩小子一个横着,一个竖着,睡在床上,我盖在他们身上的被单,早就被他们压在身下了。我没有打扰他们睡觉,只是顺手关了空调,拉开窗帘,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就上了三楼,坐在三楼的门口,玩起了游戏,此时大雨倾盆,如瓢泼而下。
前天下午,我正准备带着俩小子去二哥家,帮二哥摘花生,在邻村走亲戚的老爹和老妈,一起来到我家。老爹跟我说,他们准备第二天就要将春花生拔了,让我过几天回家,帮忙摘花生,我说我跟他一起回去帮忙拔,他说不用,他说老社坡帮他请了两个人,一天就能把两亩多的春花生拔完,让我过几天去帮忙摘就行了。于是,我就听从了他们地安排,没有跟他们一起回家。
老爹老妈都已经六十多岁了,老爹的腿又不方便,可是,任我们兄妹几人说破嘴皮,他们也不舍得丢下老家分的几亩地。老妈每年都要种几亩花生、几亩红薯、几亩棉花,还有一些瓜果和蔬菜。幸好,老社坡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每到农忙时,都先帮他们把地里的庄稼收了。
我和姐姐时常庆幸,我们在老社坡最需要钱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在别人都躲着他的时候,我们让老爹连续给他送了两次一千块钱,并且在送给他的时候,就说明不用他还。虽然他的妻子最终因癌症救治无效去世,虽然那两千块钱对那高昂的费用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可是他,们全家从此却记住了这份恩情,就连他的小孙女都和我老爹说,我们比他家的亲戚跟他们都亲。其实我们两家,之前并没有任何来往,只是缘于恻隐之心,老爹才走进了他们的家门,只是缘于雪中送炭,才让他们倍感温暖。从此以后,他的儿子,便都跟我老爹叫爷爷,他也就如我的哥哥一样,时常在我家进进出出,为老爹出了不少的力。
说起老爹的善举换来福报之事,我不得不说说老爹收养干儿子的事情。那是我还很小的时候,老爹老妈在地里干活时,遇到了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小男孩儿,那男孩儿和我哥哥一般大,总是在午饭的时间,没精打采地坐在我家地头,老妈是个心善之人,她见那孩子到了中午还不回家,就主动和那孩子说话,听那孩子说,自己现在的父亲是继父,时常打骂他,还不给他饭吃,又得知他妈妈是个外地人,而且还是个哑巴,对他的继父很是惧怕,根本就照顾不到他,老妈就起了恻隐之心,时常在午饭后,带上两个馒头去地里,给那孩子吃。时间长了之后,那孩子就跟着我的老爹老妈,一起回到了我家,说什么都不肯离开了。我们家本就不是很宽裕,可是,老妈仍然在争取了老爹的同意下,收留了那个孩子,把哥哥的衣服给他穿,还准备送他去学校上学,那孩子从此就成了我的二哥。他的哑巴妈妈知道后,来我家找过一次,见我老爹老妈待他极好,很是感激,最后放心地走了。只是好景不长,我这二哥没在我家住到两个月,便离开了我家。因为他毕竟还小,不懂人情世故,平时不但抢我和姐姐的食物,还总是趁老爹老妈不在家的时候,打我和姐姐,老爹问他为什么打我们,他说他不喜欢女孩子,老爹说他,他不听,没办法,老爹就把他送回家了。时隔多年,那孩子在逆境中长大成人,当他明白了事理之后,每年过年都买上礼物,到我家看望我的老爹老妈,为当初的所作所为后悔着。老爹这一生,从来没有大富大贵过,可是,却总想着做好事,只要不是超出我们能力所及,我们几兄妹都支持他。如今看来,这正是应了善有善报的这句俗话啊!
老爹老妈从我家离开后,我便带上俩小子去了二哥家。婆婆生了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我家良哥是老小。因为我们几家没有比邻而居,再就是,我没有什么事几乎不出门,所以,我根本就不知道谁家在干什么活,他们基本上也都不让我帮忙干活,只有我自己赶上了,他们才让我帮忙做一些轻松的活。其实,我根本就不是他们想得那么娇弱,虽然我没有种过地,可是除了较重的力气活外,一般的农活,我都能干。
我是中午从公公那里知道,二哥家在拉花生的,因为二嫂不在家,只有二哥一个人干活,所以我就准备和婆婆一起,去帮二哥摘花生,二哥见我带着俩小子来到他家,很是高兴,先给俩小子拿了几块零花钱,让俩小子去买雪糕,吃了雪糕,才让我们帮忙干活。俩小子吃了二伯的雪糕,很是积极,一人拿着筐,一人拿了个纸箱,各自找了个如意的位置,摘起了花生。
晚饭是婆婆包的饺子,吃饭的时候,我们说好,第二天再帮二哥摘一天花生的,结果晚饭后,老妈就给我打来电话,说老社坡请的.那俩人要干自己家的活,不能帮他们拔花生了,让我回去帮忙拔,我欣然同意,并跟老妈说好,第二天早上,我买些菜带回家。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我便被手机闹铃叫醒,我慌忙起床洗漱,又抓紧时间做饭,随后又赶紧把衣服都洗好,凉在阳台上,才把小子们都喊起床吃饭。吃了早饭后,我又开着车,带上俩小子去集上买了菜,跟婆婆打了个招呼,便赶紧往我的娘家赶去。
我没有把车开回家,而是直接开着车去了老爹家的地里,山儿看我没拐弯,便问我怎么不拐弯,还说我开车开迷了,当我把车开到老爹家的地头时,山儿才知道我并没有迷。
我把车钥匙放进包里的时候,顺便看了看手机,此时将近八点。除了老爹老妈外,还有老社坡,和我娘家的一个婶子,在帮我老爹他们干活。
我让山儿坐在玉米地头玩儿,让凯凯跟我一起去拔花生。老爹心疼孩子,说凯凯还小,不肯让他干活,我说我哥哥比他还小的时候,就下地干活了。在我地坚持下,老爹也没再阻拦,凯凯也跃跃欲试地走进花生地,准备大显身手。
凯凯按照我交待他的,一把一把地把花生从地里拔起,抖了抖土后,把花生摆成一排,放在地上,老爹老妈都夸赞凯凯真棒,干活干得有模有样,老社坡也说凯凯行,比很多孩子都听话,凯凯听着赞美的话,可开心了,拔花生的动作更快了。
这孩子虽然已经十一岁了,毕竟还没有干过农活。刚开始的时候,他倒是劲头十足,可是干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活,便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肯起来了。老妈好不心疼,让凯凯去地头摘两根黄瓜,和山儿一起吃。
这块地去年种的也是春花生,那时,姐姐刚好从福建回来,我和姐姐,还有老爹老妈,再加上老社坡,用了一天时间,才将这两亩多的花生拔完。今年姐姐没回来,可是我们运气好,前两天下了场雨,现在花生正好拔,因为老社坡和我娘家婶子干活都很厉害,所以我们下午就早早地干完了活,太阳还没下山,我们就从地里回家了。
这个夏季雨水较少,本以为地里的庄稼会歉收,没想到长势还不错,特别是玉米,呼呼地猛长,棉花也长得不错,老妈和我商量着,明天上午来摘棉花呢。
老社坡本来说好,让花生在地里晒一天,就帮老爹把花生都拉回来,可是天公不作美,在今天下午下了场大雨,如果进到地里,便会一脚踩进很深的泥土里,没办法,只能等地晒得差不多了再说啦!
我正独自一人坐在三楼门口玩游戏,我家的小狗欢欢,不知何时也爬上了三楼,趴在我的脚边,把我的脚当成了它的玩具,又抓又咬,它的样子,看起来很欢,其实并没有真地下口咬,也没有用力抓。我一脚将它踢翻,它一个翻滚又爬了起来,再次上前,来袭击我的脚……我逗了一会儿欢欢后,一看手机,才知道我输了,对家还给我发来了一个愤怒的表情。
我一看外面,才知道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我走到阳台上,四处看着风景,欢欢也在阳台上撒起了欢,我喊了一声欢欢的名字,欢欢抬头看了看我,随后,又蹦又跳地向我跑来……
夕阳西下,微风习习,世界被洗刷一新,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秋收散文欣赏 篇17
十月,云淡风清,秋高气爽,少了夏日的燥热,亦未染寒冬的凄冷。这个季节,正逢十一国庆七天小长假,此时,最适合一家几口或三五好友结伴同行,寻一个好去处酣畅淋漓地游玩一番。
可是,总觉得这期间的旅游,只是属于城市人的一种消遣方式,对于身为农村土生土长的我,假期是必然要献给生养我的'那片土地的。
假期来临,我已然背起行囊,离开了人潮拥挤车水马龙的大城市,踏上了那趟归家的列车。
车子一点点行驶,从高楼林立的都市到成片成片的玉米田出现在眼前。我的家乡已经越来越近。
一个半小时的路程,顺利抵达县城,下车。
安已骑着那辆专门为我和婆婆买的,黄色嘉陵踏板摩托车在路口等我,我笑,他也笑,他随手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放好,说,上车。
我坐在安身后,双手环住他的腰,又触到他发福的肚子,说,你真该减肥了。
他笑笑说,我也想减肥,可就是抵挡不住你做的美味佳肴啊。
我和安是初中同学,家离的很近,不过三四里路。初中时,安学习极好,身材矫健,长的浓眉大眼,在班里无疑是个佼佼者。而我,其貌不扬,学习中等,除了有个美术特长之外再平凡不过。
那时候,与安,除了同学间的友情外,再无其他。
初中毕业几年后,一次偶然获得了彼此的联系方式。也许,这就是缘分使然,我们顺理成章地恋爱结婚生子一直走到了现在。
安说,到了。
我拉回思绪,下车,待他停好车,我们便并肩去了菜市场,三条猪里脊,一条草鱼,几样新鲜水果蔬菜,后备箱已经被填的满满的。
十一国庆节,安厂里放假,我单位也放假,十亩良田,玉米棒子喜笑颜开,正值秋收时节。回家帮公婆秋收,就是心中最深切的念头。
当我们一路风尘仆仆地回到农村里的家,已是中午,俩孩子早已翘首期盼多时,一声声的妈妈,一个个的拥抱接重而来。公婆做好饭正等我们,他们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只是默默地笑而不语,家,终究是最温馨最踏实的。
秋收散文欣赏 篇18
秋收,玉米,花生,以最繁荣的姿态延续,虽然每一次种子的更新换代,都预示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有些往事在记忆里珍藏,即便融合着些许伤悲,它依然鲜活地存在着。
记得,在我十二岁那年,父亲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去世,母亲与我还有弟弟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不好,我与弟弟尚小,每到秋收时节,姨姨姨夫舅舅舅母,还有大我几岁的表哥表姐都会主动前来帮忙。
那时候,秋收是个很繁重的工作,要身强力壮的人一手抱着棒子秸,一手拿着小撅头,将棒子秸连根刨起。母亲说过,棒子根部的大茬子留在地里不容易腐烂,所以尽可能的把茬子刨的大些。
刨棒子秸的工作基本都是舅舅和姨夫来做,刨下来的棒子秸整齐地摆成一排,我们这些妇女儿童就蹲在棒子秸上将金黄的棒子挨个剥下来,人多,话多,笑声多,在愉快的氛围中我们一天天地忙碌着。
棒子剥完后,装进麻袋,用木制两个轮子的人力小车一车车地拉回家,再由姨夫舅舅一袋袋地扛到房顶上去晒着。
接下来还要拿着锄头,将地里棒子秸大茬子上的土挨个敲打一遍,母亲说这叫“打土”,目的是为了减轻秸秆的分量。然后将打完土的棒子秸一捆捆的绑好,再用小车将棒子秸拉回家。
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喂猪,或是母猪,或是肥猪,总要喂上一两头才好。这样一来,可以有地儿打发吃剩下的残渣剩饭,二来,可以在猪圈垫秸秆攒粪养地。
那些拉回家的棒子秸用扎刀扎成一段一段的用来垫猪圈,可以用很长时间,等春天到了,猪圈里棒子秸发酵的粪也好了,用在地里是最好不过的肥料了。
在我的印象里,到了冬天,棒子秸用处是最大的,它,可以御寒。
那时候,家里喂着一头老母猪,每年都会生两窝猪仔,巧的是,总有一次生猪仔是在冬天。在它快生猪仔的前几天,母亲就从屋子里引来灯线固定在猪窝上,然后用整捆的棒子秸将猪窝猪圈,凡是裸露的地方全部遮挡起来,另外还要预备出许多扎好的棒子秸垫猪窝,给老母猪和小猪仔取暖。
老母猪体积大,小猪仔刚出生太柔弱,所以在小猪仔刚出生的四五天里,要有人二十四小时看着,以防老母猪压住小猪仔。
父亲在时,这些事我是从来不涉足的',父亲走了,我理所当然地要帮母亲分担。
白天还好说,时不时地来看看就行。主要是晚上,夜深人静,寒气太重,在照看小猪仔不被老母猪压到的同时,必须在猪窝里烧木炭供小猪仔取暖。
我和母亲分工,我看前半夜,母亲看后半夜。十二点之前,我是绝对不能睡觉的,而且要老老实实端坐在猪窝里的小板凳上,猪窝里换上了干燥的棒子秸,虽然依然散发出浓浓的猪屎尿的霉臭味,但是看到那群粉白的小猪仔吃奶酣睡的样子还是非常愉悦的。在我的身体一侧放着一根近一米长的木棍,木棍是为了老母猪起来走动吃食或翻身时,用来拦截小猪仔躲避老母猪踩压的,当老母猪躺下睡不安稳时,还可以用来给它挠几下痒痒,起到安抚作用。在我的另一侧则是一口大铁盆,里面是燃烧着的木炭,铁盆旁边还放着大块大块的木头备用。在老母猪和小猪仔都安然入睡时,我通常是捧着本童话书静静地读。
现在想想,前半夜并不漫长,真正漫长的是后半夜,我始终不知道后半夜值班的母亲,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是不是会一个人默默发呆,默默流泪,默默思念我逝去的父亲,这一切我无从得知,因为后半夜我一直在母亲烧的暖融融的炕上做着甜甜的梦。
棒子秸的用处,也算用到了极致。
拉完棒子秸后,还要用耙子把落下的枝枝叶叶拢到一块,放到一道地里,两条长长的叶堆出现,然后一把火点燃,伴着滚滚浓烟,就会从这头烧到那头。
地面干净了,开始洒化肥,耕地,种麦子。
三四亩地,从开始到结束,足足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我们这些孩子是最不安分的,活没干多少就跑去逮蚂蚱捉蛐蛐,然后用狗尾巴草将逮来的蚂蚱蛐蛐穿过脖子,一串串的,很是壮观,等拿回家后,家里那只黄白相间的狮子猫早就兴奋不已,一口气将我们的劳动成果吃得一干二净。
红薯与花生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诱惑,表哥最能干,他在地上挖个足球大小的坑,用大小不一的土坷垃打搭成冢形,留个口,使劲往坑里填柴禾,直到把土坷垃烧得滚烫,然后把红薯花生一块塞进坑里,用脚拼命将土坷垃踹烂,把红薯花生埋在下面,等我们干完活,再将红薯花生挖出来,闻着那香甜的气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那时候我十三四岁,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这些地里干活人的伙食问题,母亲每天都会给我留些钱,等我在地里玩够了,到了做饭的点,就骑上自行车飞奔回家,蜂窝煤上煮上饭后,就直奔小卖部采购。
每天中午和晚上我都会换着花样准备四个菜,有凉拌菜,有熟食,有炒菜,等他们吃饱喝足后,我再将所有碗筷收拾干净。
那时候,我得到的表扬最多,母亲会一直对着我笑,母亲的笑,是那么的满心欢喜。
秋收散文欣赏 篇19
现在,秋收时,我的主要任务还是负责一家人的伙食。不同的是,我那善良的母亲,却因为一场疾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那张满心欢喜的笑脸,已经永远尘封在我的记忆深处。而我,也已经不再贪玩,因为我已身为人妻为人母。
回去的当天下午,我和安还有公婆掰完了剩下的最后那点棒子。
前些日子公婆已经提前把花生收了。这次在我回家前一天,他们也已经开始下手掰棒子了,现在只是掰下来,不剥皮,等地里全部收拾完后,余下的时间在家慢慢剥,这样就有力地节约了时间。掰棒子时,身穿围裙,头戴遮阳帽,钻进棒子地里,仅一天半的时间,十亩棒子全部掰完,又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用农用三轮车将棒子全部拉回家,并用电动吊粮机将棒子全部吊到房顶。
接着找来秸秆还田机把棒子秸全部打碎,然后洒化肥,耕地,种麦子,一共不过五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田间劳作。
各种机械化的应用,秋收不再是让人头疼的事,也不必像以前那样找很多人帮忙,各家干各家的活,虽然少了以往秋收时嬉笑热闹的气氛,却多了一份难得的安心平静。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冬天,母猪生猪仔,也不用小时候那么费神照看,费劲用盆烧炭了。在猪窝墙壁侧面掏个小洞,洞口外边挖个半米见方的坑,坑顶引上灯口,按上一只一百瓦的灯泡散发热量,用棒子秸和塑料布盖好,将猪仔赶进坑里,隔两三个小时打开洞口让猪仔回猪窝吃次奶。既省时又省力。
母亲知道这个方法时,已经被确诊癌症晚期,那时候家里已经不喂猪了。
我清晰地记得母亲说过,得了癌症的人,吃秋不吃麦,吃麦不吃秋。母亲正月被确诊,走过了夏天麦熟,在我和安结婚的第二个秋收时节,母亲在我和弟弟,甚至所有亲人千方百计的挽留下,终还是没有迈过这个秋天。
我不记得那年的秋收是怎么过的,只知道那个秋天,我的眼中只有一种凋零的颜色——悲伤。
母亲离开后的几年之间,随着各个村大队集体实施沼气池建设后,大多数人家修好沼气池后就不在喂猪,沼气池里的填充物也变成了附近牛场的牛粪,除了冬天,这沼气用来做一日三餐根本不成问题,既经济,又环保。所以,有了沼气池后,再不需要秸秆攒粪,这秸秆就被直接打碎埋于原地了。
当然,有些人家是不秸秆还田的,而是把掰了棒子的棒子秸,用农用三轮车拉去附近的牛场卖掉,我们这里盛产牛奶,奶牛自然就多,而奶牛饲料的'主要来源就是棒子秸,所以,每年到了秋收时节牛场就开始大量收购棒子秸,每斤八九分钱,普通农用三轮车拉这一车差不多能卖三四百元。有很多劳动力富足的家庭,会趁这个机会小赚一笔。
村里大队的几只大喇叭每天都会广播,禁止焚烧秸秆,违者给予罚款拘留等惩罚。就连我六岁的儿子,看到大他三岁的姐姐在自家院里烧了一个棒子皮,就急忙找我汇报,说,妈妈,爷爷说烧棒子皮罚款,姐姐不听话了。
女儿随问,为什么不让烧棒子皮?
我说,烧棒子皮散发的浓烟会污染环境,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不可以焚烧秸秆。
女儿似乎懂了,用力的点了点头。
我想起小时候,每到秋收时,田野燃起的那条条火龙,不仅心有余悸。
爱护环境,真的应该从自我做起。
这几天,在我们地里家里往返途中,公公说,现在的路好走了,以前半个小时的路,现在不到十分钟就能走完。
政府出资,帮各个村修了田间环村路,平整宽阔的水泥路面,代替了以往狭窄高低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的羊肠小路。这几条田间环村路,还成了村民们晨曦傍晚遛弯散步的好去处,这里空气清新,远离都市的浮躁,静静地行走,静静地聆听,嗅到的是泥土的清香,听到的是干净的鸟鸣。
时常想,母亲若还在,我定会常挽着她的臂膀,漫步夕阳,迎接晨光,在这田间小路上,留下我们温热的足迹。
秋收散文欣赏 篇20
忙碌那几天,安问我,累不?
我说,不累。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却起不来床了,浑身酸疼,手指麻木无力。
安把我从床上拖起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汤和油条已经在餐桌上。
往回拉棒子时,我和安说,下趟让孩子跟来,给他们拿个瓶子,逮蚂蚱和蛐蛐。
安说,他们才不稀罕。
我说,怎么会,我小时候就喜欢逮了回去喂猫呢。
安说,你那是什么年代,他们是什么年代,你给他们个手机肯定玩得高兴着呢!
我说,那倒是,网络游戏时代,不知害了多少孩子?不过孩子就是孩子,爱玩的天性改不了,回去问问看他们愿不愿意来。
回去后,我和俩孩子说去地里逮蚂蚱和蛐蛐去,预料之中,孩子们还是特别高兴。
他们一共逮了十几只蛐蛐,回家后,大黑咪不敢来吃,因为它的儿子比它还大一圈的小黑咪先到一步,女儿喂小黑咪吃蛐蛐,儿子带着哭腔说,妈妈,让大黑咪吃。
我问,为什么?
儿子眨着大眼睛说,我想让大黑咪多吃点,快点生小咪咪。
儿子一直就是那么单纯善良,从小就知道谦让,每次有了好吃的总记得留一半给姐姐。
大黑咪的确已经怀了猫咪宝宝,过不了多久它又会找个隐蔽的地方生下几只小猫咪。大黑咪是女儿出生第二年后,我从朋友家抱回来的,它的年龄比儿子都大,这只温顺可爱的猫咪,无论孩子怎么揉搓它,它都不抓咬一下,但是抓老鼠捕麻雀却是勇猛无比,时间流逝,大黑咪已然成了我们家的一份子。
那天晚上吃饭,公公小酌几杯后,说,现在真不如以前了,干点活就累得不行。
是啊,前几年,我和安都不在家,秋收公婆带着两个孩子就把地里活干了,那时候孩子又小,家里地里都要照顾,他们都没说过累。
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过去,公婆日渐苍老,身体越发不如以前,父母相继去世后,让我更懂得善待这两位老人。我在家的几日,也是换着花样的给他们做好吃的,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
婆婆笑着说公公,知足吧,有干的'命是好事,等连干的命都没了就真完了。
安说,现在不要和以前比,身体要紧,能干就敢,不能干别逞强,这不还有我们,你们健健康康的,就是我们的福气了。
我说,是啊,什么时候身体都是第一位。盼着地早点被收上去,到时候,你们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去年,我们村的农田被初步定为高标准项目区,国家要把农田全部征回去统一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田统一管理和种植,可以大大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部分人力就可以去打工或搞其他副业。这种趋势似乎已经是个必然。
公公听了,说,征地是迟早的事,先把眼前的活干了再说吧。然后吃了口菜,接着说,以前在厂里上班,每天去饭店吃饭,那饭菜都不如小静做的好吃,在哪儿都不如在家吃得最舒服啊。
看看俩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吃着饭菜。
安笑了,我也笑了,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饭,唠着嗑更温暖的了。
假期结束了,小麦种子已经埋入肥沃的土壤中,我和安也都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我知道,过不了几天,生养我的那片热土,将会伴着阳光,生长出一片绿油油的希望来。
【秋收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杀鸡散文欣赏04-07
散文欣赏:微风往事11-10
《慕文》散文欣赏11-10
奶茶刘若英散文欣赏11-15
闽南游经典散文欣赏11-15
散文欣赏《西湖的绿》08-22
汪国真散文《生活》欣赏08-18
永远的故乡散文欣赏03-21
散文诗歌欣赏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