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内心深处的那捧净土散文故事
十八岁的慧芳,人长得和她的名字一样,聪慧俊俏、芳香伊人,出落得如出水芙蓉一样,是十里八村的大美人儿。
慧芳还是村子里同龄女孩中少有的中专生之一,虽然家境入不敷出,但是父母还是扎紧腰带,节衣缩食支持她完成了学业,这让慧芳极为感动,她感谢父母的开明和坚持,感谢他们没有重男轻女,要不她也得和村子里姐妹一样,上完初中就回家务农或者外出务工,过上几年再随便找个婆家嫁了。
慧芳刚上中专那阵子,国家政策对中专生是很利好的,稍微疏通一下关系就可以安置一个体面工作,谁知形势瞬息万变,待她毕业时,经济建设风起云涌,赶上“破三铁”这个风口浪尖,大中专毕业生安置政策没有了政府包办,全部由买方市场转换到卖方市场。慧芳原本把工作安置寄希望于在镇上工作的亲戚,但在此大环境,亲戚只能无奈的摇摇头,美好的憧憬就此化为泡影。
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大中专生面临的新问题,慧芳亦是如此。以前一些美好想法成为海市唇楼,工作的事儿无人关心,个人问题媒婆却找上了门,媒婆说还不如趁年轻找个好婆家什么都有了。慧芳极力抵制这种媒妁之言,不愿意把自己的终生幸福稀里糊涂的交给别人,父母见她态度坚决,不再勉强,至于工作问题,父母却一筹莫展。人不能一直在家闲着,终究还得工作。好在这时一个她从未谋过面的当村长的远房亲戚,得知她的情况后,说他所在村子里正缺一名代课老师,问慧芳愿不愿去。当老师,慧芳原本没有想过这事儿,但是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慧芳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梦想从失望开始
十八岁的花季,正是遐想的年龄,即便对做编外代课老师这个她先前并不看好的职业,她觉得也可以干出一片精彩,她开始设计她的人生规划,她遐想着自己如何从一位乡村教师走向城里的讲台。虽然亲戚一再强调环境比较艰苦,但是她想村小学大概都相差无几吧,苦又能苦到哪儿去,她最在意“老师”这个称谓,她觉得这是天底下最阳光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慧芳搭乘亲戚家的手扶拖拉机到学校报到,一路颠簸三十多公里的山路,这路比慧芳老家的土路要崎岖得多,从丘陵地带深入到崇山峻岭,从人员聚居的村庄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之前蕴藏在慧芳内心的一丝喜悦,逐渐变为畏惧和失望。拖拉机喘着沉闷的粗气儿,冒着黑烟,沿沟壑的石砾路攀爬至山顶,在一排土坯房前停了下来,亲戚指了指说“到了”。要不是房前垒着一个水泥乒乓球桌,和一根杉木杆上挂着的一面已经褪色国旗,很难让人把学校与此寒碜土坯房联想到一块儿。虽然慧芳也是出生于农村,但是她记忆中的村小学,至少是村里最靓丽的建筑,红墙红瓦,窗明桌净,绿树掩映。而眼前的这所小学,完全颠覆了她脑海中农村小学的传统概念。在四道山脉连接之巅,一栋貌似贫困村民民居的灰色土坯墙、黑色瓦脊、成为学校的主体色调。不大的窗框上留下着孩子们为了热天透风而撕裂的塑料膜,告诉她这个冬天肯定会很难过,她似乎已经听到了被寒风吹得塑料膜哗啦啦的响声。
校长大姐很热情接过她的行李,向她介绍着这个教学的情况,这个教学点承担着方圆七八公里四道沟壑内村庄的孩子受教育任务,学校选择在四道沟壑连接处的上顶上,是为平衡处理各村组孩子到学校的距离。这个教学点之前有一男三女四个老师,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除了大她十多岁的校长大姐几年前靠自学取得学历转正之外,其他三人都是编外代课教师。学校仅有四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孩子们五六年级后便到更远的中心小学去上,学校采取包班制教学,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等,什么课都上,在她来之前四年级的包班老师嫁到大山外面去了,这个班的孩子们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没有包班老师了,依靠其他三个老师采用分身之术,兼顾着代课。
当亲戚的拖拉机再次启动离开时,慧芳突然有了一种想打退堂鼓的念头,要不是被校长大姐那股难以拒绝的热情,把她领到那二十多双渴望的大眼睛面前,使她无法当众扫孩子们的兴,她当时真有随车下山的冲动。这和她刚刚设计好的人生规划的起点差距也太大了。
可是,倘若下山了又能怎么着呢?
二.孤苦靠学生化解
山顶仅一排孤零零的房子,距离山下最近的民居也有两公里,平常老师和学生都是日出而至,日落而归,午饭就凭自家带来的冷饭对付一下。为解决慧芳这个外来老师的食宿问题,校长大姐费了一番脑筋,专门把学校一侧的杂品房腾了一间出来,又请学生家长在墙角垒了一个小锅台,甚至还发动学生给她捡来了一大堆柴禾码在墙角下。
当天午饭,校长大姐特意从自己家里带来了鸡蛋和腊肉,在慧芳宿舍的新灶台上做了一顿简单而盛情的欢迎宴,孩子们面对山顶首次冒起炊烟,都来围观,他们对新来的老师能安营扎寨充满着深深地期待。
放学后,喧闹的山顶顿时安静了下来,慧芳骤然紧张了起来,“这孤零零的山顶,不见一个人,要是有个坏人或者有个野兽什么的,我一个小姑家该怎么办呢?”慧芳心里直打鼓,越想越害怕,委屈的一下子抹开了眼泪。
“罗老师,你怎么了?”慧芳循声转头,一个快赶上她个头的女生站在她的身边,慧芳认识她,她是班长小青,因她是班上年龄最大,个头最高的女生,今天上课时就对坐在最后排的她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慧芳赶紧擦拭了一下有些失态的眼泪,说:“小青,你怎们还没有走啊?”“罗老师,校长说您才来,担心您晚上住着害怕,让我晚上留下来给您作个伴儿!”慧芳失落的心顿时暖暖的,害怕的心情舒缓了很多。
临睡之前,小青好像看出了慧芳紧张的.心思,她特意找来一根茶杯粗的木杆,把门闩得牢牢地,又把蒸饭的铝锅挂在门后,慧芳疑惑的问:“你挂铝锅干嘛啊?”小青神秘的说:“罗老师,若是有野狗什么的撞门,我们就会被惊醒,要是我们再起床把锅底敲得咚咚响,野狗就会被吓跑!”慧芳一下子喜欢上了小青这个精灵鬼。
从此,小青成了慧芳无话不谈的闺蜜,她们每晚蜷宿在一床被子内,相互鼓励,常常夜话至半夜。虽然她俩是师生关系,但她俩没有任何隔阂和代沟。虽然她俩相差六岁,但是更像同龄的亲姐妹。
三.留下因淳朴感动
教学点离最近的集镇有十几公里,平常购物到最近小卖部也有三公里,小卖部里货物永远是数得着的那几样,一担箩筐就可以挑走。这倒也好,省了多花钱,慧芳对清贫困苦条件已经慢慢接受。
环境艰苦倒也无妨,最让慧芳难以忍受的是工资不能按月兑现,除了校长大姐是在编教师,工资由财政支付外,她和另外两名编外代课老师的工资要经常拖欠,至于什么时候能发工资,她们好像已经麻木不仁。她们都是村上的人,没有工资生存还能解决,而慧芳这个外乡人,缺少工资就会出现生存危机。按照惯例,作为编外代课教师的慧芳,工资要靠村民交来的提留款来支付,但是,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山村,村集体账户上长年累月都是负数,慧芳对工资没有奢求月结,她想半年一结也行,因为村集体的提留款都是在每年春上的麦收收入和秋季玉米收入后再征收的,她只能把结算工资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时段。虽然还没有领过一次工资,但是她已把购物计划排得满满当当,首先,要给母亲买一件灯芯绒棉袄,母亲唠叨了好多次了,说邻居张婶的女儿孝顺得很,为她妈买了一件,真让人羡慕;其次,要给上中学的弟弟买一双回力运动鞋,弟弟说就他上体育课时还穿的是老布鞋;另外,得给父亲买一条过滤嘴香烟孝顺一下,他老抽那种不带嘴的劣质烟,整天呛得直咳嗽;最后,也不能亏待自己,得买一瓶雪花膏,臭美一下,要不会找不来男朋友的!
然而,在这个教学点,除了每日重复着与学生们风雨同舟的上课外,似乎无人过问工资的事儿。慧芳憋得难受,巧妙的问了校长大姐,她回答说工资肯定一分不少,就是会拖延一下,她还说已经向村长反映过了,村长也在积极想办法,说待村民秋粮收了之后,收了提留款马上就给老师兑现工资。
从春季盼到秋季,快到学校放寒假了,工作整整了一年,仍然没有领到一文钱工资。临近寒假的前一周,慧芳亲自去找了村长,说工资一直无法兑现,生活费不能自理,无颜再牵累父母,来年准备出去打工,请村里提前找一位老师来接手。其实,慧芳真是这样想的,到外打工好歹也能自己养活自己,这样靠孩子家长接济米面油菜的生存方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虽然她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了,但是让人无私奉献的前提是得有基本生存保证。
学校放寒假那天,慧芳正在宿舍捆扎被褥和收拾行李,为来年外出打工做着准备。一旁的小青,见老师有要走的意思,不禁潸然泪下。
突然“哒——哒——”的拖拉机刺破晴空,慧芳正在纳闷,怎么这会儿有拖拉机上山呢,小青说“罗老师,您看,村长开着拖拉机来了,车上还绑着一头大肥猪。”
村长上气不接下气儿的说:“罗老师,听说今天学校放假,我想着你也该回老家过年了,我开车送你到镇上搭车去,顺便啊,我把我家的过年猪拉到镇上给卖了,先把你工资给凑出来,都怪我们村穷,到现在提留款还没收上来。”
慧芳看着村长一脸的愧疚和不住的道歉,又看了身旁小青充满期待的眼神,她把已经捆扎好的被褥又重新铺在床铺上,小青急忙帮她捋平床单,会意的笑了。
四.逼走属政策无奈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慧芳一不留神儿,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工作了七年。她已经由当年那个半夜吓得蒙着被子睡的小姑娘,蜕变为学生心目中顶天立地的母亲和大山。这期间,慧芳因为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又逢全县范围内的教学点进行资源整合,慧芳被分流回了老家镇上的中心小学担任班主任。这期间,慧芳还收获了爱情,有了爱情的结晶。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而慧芳恰恰相反,慧芳的出色成绩,得益于丈夫默默的支持和付出。这些年来,慧芳收入微薄,好多工资还为即将失学的贫困生垫付了学费,家庭支出全靠丈夫那份微薄的薪水,丈夫对她从没有半点怨言。虽然家庭清贫,但是小日子过得也和谐美满。慧芳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她已经不再介意工资的多寡,因为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即便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困难,但她只要听别人叫她一声 “老师”,困难和怨气就会烟消云散。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此时的慧芳无疑已把自己的灵魂先前一步升华到工程师的高度。在个人成长进步方面,慧芳很想通过政策倾斜,来完成她从“编外”到“编内”的身份转变,为此她默默的准备着,自学了大专课程来提高自己的学历,自学教育心理学来提高任教技能。七年的等待,一直没让慧芳看到一缕阳光。慧芳有时心想,只要学校不撵她,就是干一辈子编外代课教师也无怨无悔。
然而,在她任教的第七个年头,新的政策终于来了,对她来说不是利好,而是噩耗。为了规范教师队伍,非师范类院校毕业人员不能再入职教师队伍;对在岗编外代课老师,采取考试办法,小比例择优录用为公办教师,且附加一项让很多在岗编外代课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土政策,即考试合格后,需要交纳两万元的上岗费才能转为在编教师。这对于当时一月工资尚不到四百元的编外代课教师来说,两万元无异于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此土政策,实质就是让这些收入微薄的编外“园丁”们知难而退,真是应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证。
慧芳深研政策同时也和丈夫盘算了一下家底,看到嗷嗷待育的儿子,沉重的赡养老人重担,哪一个都是她无可推托的责任,无奈,在没有商量余地土政策的狙击下,她不得不含泪离开了她已经深深爱上的“园丁”岗位。虽然她向校长保证说:“我不在乎编制,我只想一辈子安心做好一个编外代课教师”,但是政策是已不再同情她的陈述。
五.守望因眷恋净土
慧芳离开讲台已经十多年了,每每谈到当年的教书生涯,她都会异常兴奋,常常长久的沉侵在历史往事儿里,她对当年教学点的一草一木那样的亲切,对那一张张稚嫩脸蛋和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清澈大眼睛是那样眷恋。
慧芳,离开教学岗位后,依然没有和她的学生们失去联系,她家的书柜里塞满了她的学生来信和各类贺卡,看得出无论世道多么沧桑,岁月多么刻薄,但凡被她浇灌过的花朵,都有着较强的抵御世故势利病毒入侵的免疫力。
慧芳现在在深圳一家知名大公司做部门经理,工作作风依然如她当年教学一样踏实,而主管她的领导,就是当年陪她做伴儿的小青。
小青说:“罗老师默默耕耘在讲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内心极其超然,心态极为良好,有罗老师在身边,我的心灵就会永远清澈,不会浮躁,不会被名利所累。”
慧芳说她不追求:“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烛我独清”的人生境界,她只求“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大度,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杂念、多一点人情,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羁,踏踏实实地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儿,自己喜欢的事儿”。她还说:“我本就是大山深处一朵默默无闻的野花,没想着眼羡任何一个人的眼球,只想按照自然规律自生至灭,即便不能被人瞩目,也得踏踏实实活出一片精彩。我们左右不了天气却可以营造自己的心情,我们改变不了现实却可以保持内心的纯净,只要守住心灵的净土,生活就不再迷茫,前进的脚步就不再彷徨。”
守住心中的那捧净土,慧芳说她会一如既往。
【守住内心深处的那捧净土散文故事】相关文章:
守住心灵的净土06-27
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作文04-17
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08-21
守候心灵深处的那方净土散文04-16
守住心灵的那扇门12-23
七夕内心深处的那根弦的散文04-13
六一守住心灵的净土演讲稿01-16
净土现代散文05-12
那片净土散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