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

2017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7-02-03  编辑:舒文 手机版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在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中,在一片兴盛祥和的气氛中,我们迎来了丁酉年新年。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2017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1】

  春晚的主旋律是 —— 家庭!这届春晚,风向变了,主旋律变了,要回归爱,回归家庭,回归作为一个人,最本真,最基础的一面。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今天,年初三,我做好中餐,等待家庭成员们回来。在我的家里,每个人都是快快乐乐的,非常的可爱。快乐的家庭生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温馨。

  快到中午13.00时,和妻子通个电话,告知还有10分钟就可以到家了。把该礅的菜礅好,炒的菜炒好,10分钟后,儿子将车开入花园,我高兴地到车门旁,把大声喊着爷爷的悦悦从儿媳手中接住抱在怀里,叫声坐在后座的熙熙。妻子、亲家玉芬和儿子儿媳,孙子熙熙相继下车。一家人除远在德国留学的女儿外,终于在年初三团聚。再在晚上老妈醒着时到病床前看望她。而儿子,则在下午到床前侍候奶奶到18时多才返回家吃晚饭。

  【2017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2】

  爆竹声声除旧岁,金鸡报晓迎丁酉。在阖家欢乐的大年三十,万众期待的2017年央视春晚在除夕之夜如约而至,给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享受的饕餮盛宴!

  然而依照过往的惯例,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会对央视春晚进行各种吐槽,原因和理由有各种各样,猛的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若仔细推敲起来,也不是那么有道理。当然,凭心而论,历届央视春晚确实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有不足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不足和遗憾,又如何不断获取进步的动力呢?而且央视春晚看起来好像并不是那么糟糕!

  首先,央视春晚一直是每年度社会、经济、国际等热点事件和新事物的综合反映的一个大平台!对于央视春晚这个形式本身而言,无论要反映什么样的热点,舞台上的演员和节目都是最终的载体。因此每年的央视春晚都在不断的求新、求变!正是这样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要求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得央视春晚在历史三十多年来,一直饱含着激情和活力,一直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中,一直从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走到了新世纪!

  其次,创新是央视春晚的一个永恒课题,央视春晚人一直在创新上寻求突破。创新不仅体现在表演形式上,还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比如今年春晚将首次在各个分会场使用VR技术。观众可以通过登录央视网的VR专区或下载春晚APP,手机用户点击播放画面并用手指滑动,电脑用户使用鼠标拖曳,就可以感受到VR技术带来的全新视听感受。而这项创新技术的加入与2016年被很多业界人士称为VR元年不无关系:在过去的一年里,VR技术开发、VR直播等成为业界“新风口”,算得上是文化与技术融合领域上的一大创新发展。

  第三,2017年央视春晚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的完美互动进一步升级。去年的央视春晚选择了东部福建泉州、西部陕西西安、南部广东广州、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4个分会场,以寓意东西南北大拜年的方式在各个分会场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节目创意。今年,春晚依旧延续了这个做法,分别选取东部上海、西部四川凉山、南部广西桂林、北部黑龙江哈尔滨作为4个分会场,继续呈现全民大联欢的创作基调。4个分会场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体现了时尚、科技、开放、文化交融等特色。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以冰上表演为主。四川凉山彝族以火为图腾,在火光中的舞台让人精神振奋。广西桂林的山水文化,既展现了优美的景色,又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四个分会场,分别以光、冰、火、水为主题词,相互区别,与主会场共同构成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

  第四,央视春晚的“接地气”一直是最大的亮点。从选题上来说,春节晚会节目的选题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以及今年社会发展中将要出现的亮点。从节目的内容上说,也是“粘着泥土冒着热气带着露珠”,把百姓真实故事艺术地搬上春晚大舞台。比如小品《老伴》、相声《姥说》、小品《天山情》等等都成为央视春晚的亮点。

  总之,我们要用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央视春晚,不能吹毛求疵,更不能以偏概全。只有怀着宽容的心态,才能感悟到其中之味,只有用包容的心态,才能感受到极致!

  【2017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3】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来到了,喜气洋洋的过节气氛弥漫在整个北京城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与往年相比,丁酉年新春悄然发生了一个喜人的变化——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往年春节期间,爆竹声声,不绝于耳。比如在大年三十晚上看春节晚会时,由于燃放的烟花爆竹比较多,声音非常大,以至于都听不到电视里春晚演出的声音。今年的大年三十晚上,虽然也有燃放烟花爆竹,但是明显的减少了不少,而到了初一、初二等后几天里,燃放烟花爆竹的人越发的少了。

  不仅普通市民普遍感觉到爆竹声小了,集中燃放持续时间短了,大型烟花很难卖到,而且专业清扫保洁队伍也反映,与往年相比,地上的爆竹皮也比往年少了!

  上述种种变化,原来得益于春节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全市党员干部为减少大气污染,春节期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放、少放烟花爆竹。而且在人民群众中一份“不放、少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广为流传,并且刷爆了一些微信的朋友圈。无论是在政府角度,还是在全社会之中,都形成了难得的“不放、少放烟花爆竹”的共识。

  不放、少放烟花爆竹的共识,其实是源于人民群众对防治雾霾,减少污染的原因。由于北京地区经历了多次雾霾污染,尤其是2016年与2017年之间的“跨年霾”尤为让人记忆犹新。经历了空气重污染的巨大伤害,人们才对清新空气产生了极大的珍惜。正是基于对此的清醒认识,才有了丁酉年新春的“少放和不放”。

  每逢过年,就燃放烟花爆竹,本是流传了几百年的风俗习惯,已经潜移默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了。因此想“一禁了之”,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现实的。而此次政府的命令号召和人民群众的自发倡议“不谋而合”,实属难得!我们应当珍惜这难得的局面。

  众所周知,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会产生垃圾和噪音,还会释放大量颗粒物和硫化物等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为了更好的捍卫蓝天白云,减少雾霾危害,保护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不放、少放烟花爆竹才是应有的新风俗!常言道:跋山涉水易,移风易俗难!让我们同心协力,倡导文明新风尚,树立环保过节新理念!

  城市是我家,环境靠大家。 雄鸡报晓迎新春,绿色环保过大年!春节期间,畅快地呼吸,开心地过年,依赖你我一起行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从少放、不放烟花爆竹开始,携手走进绿色的鸡年。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鸡年春晚观后感

2.2017春晚观后感

3.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观后感

4.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

5.2017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

6.

7.2017单位鸡年春节联欢会主持稿

8.2017文工团鸡年春节联欢会主持稿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