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好人最美教师2016观后感

吉林好人最美教师2016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7-09-13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爱打在心里铿锵有力,虽是秋日,亦有艳阳,这一刻,三尺讲台上的你最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吉林好人最美教师2016观后感1】

  走进今天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红丰小学,不得不感叹它的发展变化。这所不起眼的小学是省农村示范校、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基地、省青少年写作基地校,在长白山教育系统综合评比中7次获得先进校称号。一所农村小学能拥有这样的软实力实在难得。追根溯源,红丰小学这方面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孙金花二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

  用心爱每一名学生

  1997年,20岁的孙金花来到红丰小学任教。当年,铁篱笆围成的院落里,十几个满脸灰尘的孩子,踩上去直冒烟的火山灰操场,不挡凛冽寒风的校舍——这就是她所在的小学。每天从家到学校,孙金花都是脚蹬单车、身背饭盒,往返20多公里的山路。山村小学条件艰苦,一起来的同事有的落落脚就调到好学校去了,有的人觉得苦就改了行。面对种种诱惑,孙金花从未动摇自己的“教育梦”。

  孙金花关爱学生就像关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班里年幼的孩子全部来自农村家庭,家长外出务工或农活繁忙,有时孩子吃不上早饭,孙金花就给他们买吃的,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孙金花就经常找他们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孙金花长年坚持家访,鼓励家长通过对孩子坚持不懈的督促和沟通,时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有些孩子家境困难,她便在物质上给予帮助,给他们买学习用品、衣物,让他们能安下心来学习。18年中,她资助贫困学生11名,捐助资金5000余元。

  每逢“六一”文艺汇演,她总要起早贪黑甚至拿出周末时间来排练节目。2004年,她声带小结手术,医生让她禁声两周,她却只休息了4天就回到了课堂。2005年,为了解决农村英语教师缺乏,孩子上不了英语课的问题,孙金花撇下只有14个月大的女儿来到县城学了1年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这期间,她的女儿两次生病住院,她都没能在床边陪伴。一次孩子口腔溃疡,嘴里抹着药膏,连续打了一周的吊瓶,可孙金花看完孩子待了不到两个小时就踏上了列车。英语学成归来,学校缺少教师,她就教全校四个年级的英语课,每周课时达到30节,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她的腿整天浮肿,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直到区里解决了农村小学英语师资问题为止。

  十几年来,早晨最早到校的是她,晚上最后离校的也是她。面对农村师资短缺的现状,她身兼数职,执教数学、语文、校本等课,担任班主任和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以及学校教学管理等工作,为学校的文化阵地建设、校园软环境建设、少先队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用科研点亮育人梦想

  如果仅仅是这些,孙金花也不过是全中国千千万万山村教师的一个缩影。可从教18年来,孙金花钻研农村课程改革,边学习边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结合多年从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以过程性材料为佐证,撰写了《让乡野的阳光点亮孩子的心灵》,阐述了积极开发农村教育资源优势,做活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观点,被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研究成果一等奖;针对农村小班额口语交际互动氛围缺失的实际问题,她撰写了《农村小班额口语交际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获得省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她总结多年来重视农村校学生课内外阅读实践的经验,撰写了《最是读书能致远——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截至目前,她已有20多篇教科研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奖项,还有10多项教育研究成果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她带领团队搞课题研究,努力开发具有长白山地域特点的乡村综合实践课程,历时两年撰写了《走遍家乡》、《乡土情作文集》、《长白山儿歌》、《做个好孩子》等具有长白山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

  在教学研究中,孙金花深刻地体会到,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有悖当前教育发展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理念。激发农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孙金花带领团队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树立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着力构建了“需求式四步”教学模式,创建了以学生为本的农村教学新课堂。新的教学模式一推行,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多年来,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孙金花先后被评为长白山好青年、长白山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等。她在自己的岗位上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他们走进了大学。而她却始终坚守在最艰苦的农村教育第一线,为了山里的孩子,一点一点燃烧自己,点燃乡村教育之火。

  【吉林好人最美教师2016观后感2】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人生处处有老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是老师的作用。

  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杜威把教师比喻为上帝的代言人、天国的引路人。说的是老师的重要性。

  可见,教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去完成: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吃穿住行的所有必需品,远隔重洋也可以面对面交流,跨国公司越来越分散庞大,远距离合作越来越简单,甚至,网络教学也就是在线教育也越来越受欢迎,比如MOOC现在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时尚的教育模式。

  MOOC已经成为一股席卷全球教育界的一股浪潮,被认为是重新定义了学校、老师、学生,重新定义了教育的模式,甚至有人断言,MOOC的发展将会改变教育的现状,使受教育变得更容易,知识没有国界,学校也没有围墙,将会淘汰一大批老师,因为大家都可以在网上跟全世界最好的老师学习,就不需要那些不太好的老师了。

  真的是这样吗?未来真的会教育大同,没有了现在的学校、老师了吗?

  我不这么认为。

  我非常赞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认为MOOC是现在课堂授课模式的极好的补充形式,但是要记住,这只是一种补充形式而已,绝对替代不了师生间面对面授课交流的形式。

  自古以来,一个好的导师都会有很多追随者。比如孔子众多的弟子一直追随孔子到处漂泊流浪,不离不弃,比如杨时求教程颐时程门立雪的故事,比如王阳明与弟子天泉论道的故事,无一不是体现了独具精神魅力的老师对学生从学识到精神上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说,MOOC可以教会求学者很多知识,很多有用的学问,但是它取代不了一个老师面对面教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MOOC可以传播知识,但是不能传播精神和文化内涵。

  我认为不管技术发展到哪一步,课堂授课和面授这种形式具有取代不了的作用。

  面授的场景感和仪式感是绝大部分的求学者在线上课堂学习的时候感受不到的,而恰恰是场景感和仪式感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旧社会的大家族往往可以请老师单独教授自家的孩子,但是为了孩子学得更好,大多都将孩子送到家塾去上学,让几个孩子在一起学习,或者直接请年纪相当的孩子陪读,甚至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岗位就是太子伴读,有一句俗语说的就是“陪太子读书”,同时延请大德有才的学者担当老师,也就是太子太傅。

  为何一定要拜师,还要有人陪?这就是因为读书也是需要氛围,需要一种场景感。有人说你是否幸福需要跟你的邻居比较,读书也是一样,遥远的人学得再好,对于你没有切肤感觉,而在同一个老师教授的小范围里,你和同学之间的比较就很直接。同一个老师授课,上课时,老师的每一个表情和话语,表扬或者批评,赞扬或者反感,求学者看得一目了然,那种心灵的激荡是网络课程所不能体会的。而这种感觉是父母或者朋友教授时也产生不了的,这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大多数时候父母不能教自己孩子,状元郎家的公子也要请西席先生。

  而仪式感则是求学过程中更重要的一种感觉。

  有人说,不在乎形式,重要是内容。但是事实上,仪式感是很多时候不能省略的。不信佛教的人进了名刹古寺,看到佛祖宝相庄严,菩萨庄严肃穆,香烟袅绕,木鱼声声,也会不由自主地对佛菩萨心怀敬畏,这就是因为寺庙里的那种仪式感让人很容易受到影响。

  而一个好的老师面对面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学生思想的影响无声而且深远,这种潜移默化的化学反应是通过冰冷的网络产生不可能产生的。在面授过程中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不单单是学到知识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老师的个人魅力,感受到师道传承的庄严,这种仪式感所产生的影响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比如布鞋院士李小文先生,如果只是在网络里给学生教授知识,那他的侠气、不拘小节、潇洒随性不可能被学生感受到,他的风骨更不可能被身边的后学者津津乐道。

  时代越发展,我们越发需要更好的老师,而不是减少老师的数量,所以今天很多条件好的中学引进了博士当老师,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少不了老师的教育和影响,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但是文化的传承却需要由人来承担,所以精神的力量必须由精神来传递,文化的传承必须有老师的参与才行。

  祝天下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更多热门观后感推荐:

1.2016年最美教师观后感

2.2016年吉林好人最美教师直播观后感

3.2016年吉林好人最美教师观后感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