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门口纪游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禹门口纪游散文随笔

时间:2021-05-02 09:34:4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禹门口纪游散文随笔

  禹门风光甲天下,黄河古渡衬三秦。

禹门口纪游散文随笔

  为观赏禹门口风光,我凌晨5点就乘班车从韩城出发了。出韩城时还是白雾茫茫,其间夹杂有零零星星雨点,可经过一小时急行程,于6点至禹门桥西头下车,天空忽然开朗,眼前一片明丽,一轮朝阳从龙门东山冉冉升起,把山脚下的黄河辉映得金缎似的,灼灼地闪动着亮光。我在关中走访,已有一个星期未与太阳见面了,现在在此见到太阳感到格外亲切格外有纪念意义。

  禹门,跨黄河东西两岸,形势如门阙,山险水亦险,故名龙门。相传夏禹导河至此,凿以通流,即《禹贡》所谓“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我见龙门山东西对峙,黄河奔流其间,两边无岸,岸即高耸的陡岩峭崖,峥峥嵘嵘,狰狰狞狞,形如刀削斧斫一般,令人望而生畏,惊叹不已,真乃“禹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瞧,涌涌的黄河在北边的山峡中稍稍打了一个弯儿,就势朝前冲来,硬是要从这个狭窄的山口挤将过去,如万马千军撕杀而来,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出了禹门口,黄河变得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给人一种无限壮阔和豁达之感。

  一河之隔,秦晋之分。禹门距陕西韩城30公里,距山西河津县城仅12公里。禹门险要举世无双,据《水经注》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后人怀念禹的功德,龙门又称禹门。因地当古时秦晋交通渡口,遂称禹门口。黄河经山崖峡谷冲出龙门,威震山野,声韵浑宏邈远。禹在龙门的镌迹,有似鬼斧神工。山上原有禹王庙,已毁。解放后建有铁索桥、公路桥和铁路桥,三桥并列横跨黄河上空,行人车辆通行无阻。河上帆影点点,三桥飞虹并驰,蔚为壮观。

  现在的禹王庙建于公路桥东头的悬崖下,有亭、有碑,背后是一山洞,山洞旁还有一两户人家。原来的庙建于汉末和三国时期,魏明帝为庙立碑。夏禹功大盖世,凿龙门山断河山,黄河方得从这个咽喉险要之处出去,奔流到海不复回。

  我在禹门口南开阔的河岸上徘徊,沐浴着一肩金曙和红霞,踩两脚细沙和河露,望北面陡峡峭拔雄美,瞧南面大河描绘两岸景色壮丽,心旷神迷,情怀激荡,平生从未见过如此令人感叹的景致:何等险丽的龙门山,多么雄悍的黄河水啊!在内蒙古河套地区,我见到的黄河象一位唱摇篮曲的老祖母,而在这儿见到的黄河却象英勇善战的一位将士,他只顾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不屈不挠地撕杀,没有后退半步的`怯弱!因此给人一种大气凛然奋发向上的精神。在这儿的公路桥和铁路桥与别处也不一样,全无桥墩,只凭东西峭崖拉力,其实都是索桥。我走在公路桥上,见一辆辆载煤的大卡车通过,还悠悠地发颤呢。低头再俯视脚下的黄河,见黄水涌涌夺门而出,惊涛裂岸,漩涡大如牛,浪花直扑铁索。

  化险恶为夷安,才是人定胜天之壮举也!当年大禹只有劈开龙门山之伟力,却没有再将其连于一起的神功,今天三桥并架,秦晋虽有一河之隔却无一河之分了。从韩城到河津,只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秦人晋人互通有无、互通信息,实在不是一件难事了。

【禹门口纪游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禹氏-姓禹的名人-禹姓起名字-禹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禹庙·禹庙空山里》译文及鉴赏04-24

《禹庙》唐诗鉴赏01-22

《尚书》夏书·禹贡06-19

宋纪·宋纪四04-18

《鲧禹治水》精品教学设计03-07

纪氏-姓纪的名人-纪姓起名字-纪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前汉纪》前汉孝平皇帝纪三十07-08

《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八07-06

《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七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