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麦子熟了的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麦子熟了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1-04-30 09:32:4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有关麦子熟了的散文随笔

  午餐之余,去园区外面的马路上散步,天正好飘起了牛毛细雨,就像用最杰出的蓖梳梳理过一样,洒落脸上好一个舒坦爽朗。

有关麦子熟了的散文随笔

  去年附近拆迁后准备建工业园区的好大一块地皮荒废着,被头脑挤钻的承包人种上了麦子,此刻,放眼望去,麦子已经有黄了的迹象,应该再过个十天左右就可以下镰开割了,这是土活儿。现在不用那么费神,收割机往地里一开,那么来回一响,所有问题都就结束了。荒地又变成一片光秃秃。

  由此我想到,几千里之外的家乡,麦子也应该要成熟了。早、晚比东南方的江南差不了多少,最多就一个星期吧,或许北方天旱,日头高,有的坡地要比江南麦子熟得快,熟得早。

  时季差不多了,应该在端午节前后是准确割麦子的时候了。记得以前每逢端午,嘴里吃着金黄灿灿的母亲清早烙好的油饼,手里拿着镰刀,开始下地收割。

  一望无垠金黄的麦浪,齐刷刷从南坡黄到北坡,从村东头黄到村西头,因为有地势高低的差异,顺着高处往低处看,就像极了《白鹿原》拍摄时海拉尔的三千亩麦田波澜壮阔的场景。其实老家的麦田何止三千亩,放眼原野,那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数万亩的金黄,要比海拉尔壮观多了。

  那个时候的割麦,不像现在机械化这样方便,全是人手割。几乎到了割麦的时候,远近在外打工的人都会赶回来,收割播种。晚上磨好镰刀,烙好大饼,烧好开水,第二天星晨下地,等天亮,日头上来,温度升高,麦子已经割了一大片,有好手,差不多一大片地都割的快结束了。我们一家属于那种不瘟不火的人,早上吃过早饭,带上开水或者熬好的绿豆汤,赶着牛车才爬坡下地。到了地头,找个树把牛往上一拴,割一孔青草或树叶,让牛没事慢慢嚼,然后寻找犁沟两头的界石,看中了下镰。这个是很重要的。也有马虎的人,摸黑下地,割到天亮,有人也来割,一看不对,之前开割的割错了,割了人家的麦子,白费功夫不说,还得闹情绪。有的没看清犁沟,把自家的割了,也顺带把人家的一绺也给割了,多多少少弄不清爽了,另一家一看自然不愿意,然后言语不和,打起架来。所以忙要忙出个门道,瞎忙摸黑起早等于白忙活。

  我们家地不算多,割起来人手也多,四五天基本上就收割完毕,人手不够的那就要请麦客了。麦客多来自甘肃,由于偏西,甘肃的麦子要晚我们一个月多,所以到了收割季节,有大批的麦客会赶到县城,有四五成群的,也有十几人成群的,往县城南关十字一蹲,等着大量的`雇主前来询价领人。价格谈拢就上雇来的拖拉机或奔奔车。男人在远方回不来的,女人就得承担起男人的角色,上街喊麦客,还要选那些看上去忠厚老实的人,毕竟孤身女人在家,麦客割几天还要留宿吃饭。也有干了两天麦客和女人扯出绯闻的,最关键的是麦客帮忙把麦子收了,结账走人,也没几个人在大忙的时间去嚼舌头。麦客抢手,这家还没结束那家就等不及来喊人了。往往这个时候,麦客就开始加价,能加上就好,加不上伙食好点也行。也有收成不好的时候,天天下雨,麦客就无麦可割,湿不啦叽的麦子割回来也没地儿放,除非你有烘干机,那玩意当时肯定没有,就是现在也没那个条件。再一个泥地里也弄不出来,干脆就让它长在地里,等天晴,等风吹日晒。日头好,半天麦穗就干好了。而下雨的那段时间,因没人喊麦客,好多没有雇主的就找个避雨的地方安营扎寨,掏出自家带来的熟面(甘肃人出门带的炒熟的面粉),到附近要点开水,一冲一拌,弄出香气四溢的糊糊来,然后吸一口糊糊吃一口干粮充饥。每次看到这些我总能深深体会到了他们的不易。有好点的雇主,下雨的时候会把那些可怜的麦客喊到家里,供吃供住,往往麦客会适当降低价钱,天晴了帮雇主收割。人其实都是通情达理的,你给了他好处,解决了他的困难,他也会适当的时候予以回补。

  麦子割好了,碰到不好的天气,要连夜运回堆场堆成麦垛,顶上用油布、塑料薄膜盖起来。碰上连续晴好的天气,则用不着转运,放到地里也行,等晒干了直接拉到碾场摊开,然后用柴油拖拉机拉着很重的碌碡不停地碾压,直到麦穗成了空壳,然后收起趁着东风扬麦,麦皮随风落到下风处,金黄的麦子就堆满了一地。农民们看到饱满的麦粒就兴奋起来,然后装袋计量运回家,判断今年收成如何?是一亩地两石还是两石五或三石,往往这个时候是一年里心情好与坏的关键时刻。农人就是这样,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靠天吃饭,靠地吃饭。麦子的收成决定了接下来的一年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有一年,麦子熟了的季节,天天下雨,一连下了一星期,地里的麦子都长芽了。没办法,还要收割,最后产出的麦子变质变甜,做出的馍馍粘而不说,难吃得要死,喂牲口,牲口都不好好吃。还好,那年我们家有上一年的余粮,没吃多少芽面,大多都喂了猪了。没余粮的人就苦了,吃一整年的芽面,那真不是个滋味。自那以后,家家新麦下来后要留够一两年的口粮,剩下的才卖掉。可自那年后,年年风调雨顺,也没下芽过。时至今日,老家的父母还是保留着起码两年的口粮。农民们让那次事情给闹怕了。

  这两年,土地流转,留在自己手里的地不多了,但粮食还是富足。再一个粮食产量也高,家家户户不再担心,日子过的相对安稳,另外超市里什么都有,不行吃些米,吃吃其他的水果或杂粮,麦仓年年加高,到头来有的生虫,有虫了就得晾晒,费神费力,何况,父母年龄大了,万一哪天弄个闪失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电话里面一再叮咛粮食够吃就行,别攒了,他们允诺。去年回家,到后院的粮仓一看,还有一包钢皮箍起的粮仓,估计装满了足足几千斤麦子,我问母亲怎么还有那么多粮食,她说,收成好也要攒点粮食,以后我和你爹去世了,安埋(陕西关中一种隆重的丧事活动)每人要两石麦,再留下两年的口粮,以后孙子娶媳妇也要两石麦,算算这个刚好。我笑了,说娘你安排的真周到,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没必要啊,你二老去世后安埋我不管了,你孙子娶媳妇肯定不在老家的。母亲急了,不行,不回老家待客宴请会给人拿尻子给笑了。我给母亲弄的哭笑不得,只能说好、好、好,到时再说。

【麦子熟了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麦子熟了的散文随笔10-05

麦子熟了的散文08-16

麦子熟了叙事散文04-15

麦子熟了优秀散文02-24

麦子熟了的记忆散文03-24

《我的麦子熟了》阅读理解10-14

麦子熟了现代诗歌10-08

麦子熟了改为比喻句05-21

麦子散文随笔10-06